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挑战两极同步练习题D卷_第1页
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挑战两极同步练习题D卷_第2页
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挑战两极同步练习题D卷_第3页
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挑战两极同步练习题D卷_第4页
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挑战两极同步练习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挑战两极同步练习题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挑战两极同步练习题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 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冷战开始的标 志是 A 北约的建立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2 2 分 2017 怀化 下列为美国 欧盟 日本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 欧盟进出口贸易所占世界份额的 增加主要得益于 进出口贸易占世界份额国家或地区世界前 20 强跨国公 司占有数量 出口进口 外汇储备中拥有 的货币量 美国 712 7 18 8 美元占 66 欧盟 639 1 37 6 欧元占 12 5 日本 77 5 5 5 日元占 5 A 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 B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 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联盟 D 发挥了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3 2 分 2016 九上 姜堰期末 1993 年欧盟成立 欧洲的联合经历了欧洲煤钢联营 欧共体 欧盟三个 发展阶段 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欧洲一体化向更深方向发展 第 2 页 共 15 页 欧洲国家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 经济矛盾消失 欧洲国家之间协调解决矛盾的机制日益成熟 A B C D 4 2 分 2016 九上 康巴什月考 有人将法德关系作如下比喻 以前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 各有 各的 交通规则 结果一再撞车 现在仍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 大家都遵守相同的 民主 规则 不再撞车了 这里相同的 民主 规则的含义是指 A 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 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 法德关系的和解 D 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5 2 分 2016 九下 深圳期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下列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 错误的是 A 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B 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C 西欧国家经济凋敝 百废待兴 D 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6 2 分 20 世纪 80 年代 下列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的是 A 日本 B 英国 第 3 页 共 15 页 C 法国 D 德国 7 2 分 2015 梅州 根据下面资料卡片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它记录的是 A 凡尔赛体系建立 B 欧洲联盟成立 C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8 2 分 2017 通州模拟 1971 年尼克松说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比 美国遇到 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这里的 挑战 是指 A 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 B 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 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 D 美国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9 2 分 2012 年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 希腊濒临国家破产 欧元区国家决定将向希腊提供 1000 亿欧元 约合 1400 亿美元 的新一笔援助 欧元区国家援助希腊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都是欧洲国家 B 都是欧洲联盟成员 C 都是世贸组织成员 D 多极化趋势发 第 4 页 共 15 页 10 2 分 二战后 西方经济出现 黄金时代 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A 美国 B 苏联 C 联邦德国 D 日本 11 2 分 2017 九上 梅江月考 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 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 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12 2 分 2017 九下 潮安期中 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 统计表 据此可以说明日本 时间日本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 1952 19608 22 82 77 54 8 1961 197011 24 12 84 85 8 A 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B 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C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D 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3 2 分 2018 九下 张家港月考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请选出其标徽 第 5 页 共 15 页 A B C D 14 2 分 2017 广东模拟 史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史论 A 20 世纪 90 年代 美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B 赫鲁晓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 20 世纪 50 70 年代初 西方经济发展是西方经济的 黄金时代 D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 A A B B C C D D 15 2 分 2012 浙江 下列组织中 与 欧洲一体化 进程有关的是 第 6 页 共 15 页 英法俄三国协约 北约 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 华约 A B C D 16 2 分 2018 九下 广东模拟 由下图得出的结论中 不正确的是 A 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 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 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 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17 2 分 2017 九下 丹阳月考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西德总理阿登纳强调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 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 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基于这一认识 欧洲国家在 60 年代建立了 A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B 轴心国集团 C 欧洲共同体 D 统一的欧洲国家 18 2 分 2016 台山模拟 下图是 1950 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 由此我们可 第 7 页 共 15 页 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 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 联邦德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C 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持续繁荣 D 日本实行 科技立国 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19 2 分 下侧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一幅政治漫画 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 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 我们太小 实在无奈 B 他们相争 我们得利 C 赶快联合 求得生存 D 各奔东西 争取自保 20 2 分 2017 乐山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对表 2 的解读 不正确的是 表 2 20 世纪 50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 国家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 增长率 6 75 65 32 93 59 6 第 8 页 共 15 页 A 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 英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C 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居各国之首 D 联邦德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2828 分分 21 2 分 2018 九下 无锡模拟 二战结束后 日本即实行 科技立国 政策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 过不断的努力 日本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壮大 到安倍晋三任职 日本成功成为政治大国 22 2 分 2018 九下 无锡模拟 所有的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共同的货币 欧元 23 24 分 2017 徐州 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 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对下 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1 史实 通过 丝绸之路 中国的铁器 丝绸和养蚕技术 以及铸铁术 穿井法 造纸术都先后西传 同时 中亚 西亚的良种马 植物等土特产 如毛织品 胡桃 核桃 石榴 胡萝卜 胡豆 蚕豆 大蒜 苜蓿等陆 续传到中国 白寿彝 中国通史 推论 古代 丝绸之路 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 史实 通过 丝绸之路 中国的铁器 丝绸和养蚕技术 以及铸铁术 穿井法 造纸术都先后西传 同时 中亚 西亚的良种马 植物等土特产 如毛织品 胡桃 核桃 石榴 胡萝卜 胡豆 蚕豆 大蒜 苜蓿等陆 续传到中国 白寿彝 中国通史 推论 古代 丝绸之路 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 史实 大抵众科之目 进士尤为贵 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第 9 页 共 15 页 新唐书 选举志 推论 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 4 史实 大抵众科之目 进士尤为贵 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新唐书 选举志 推论 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 5 史实 新纪元以来 中华民国之名 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 主权属国民全体 载在临时约法 然而十年之间 有二次之革命 有八十日之帝制 有八日之复辟 沈恩孚 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 推论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稳定了政局 6 史实 新纪元以来 中华民国之名 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 主权属国民全体 载在临时约法 然而十年之间 有二次之革命 有八十日之帝制 有八日之复辟 沈恩孚 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 推论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稳定了政局 7 史实 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 包括 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 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推论 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8 史实 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 包括 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第 10 页 共 15 页 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 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推论 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9 史实 1921 年 12 月 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 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 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 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余伟民 郑寅达 世界通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推论 1921 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0 史实 1921 年 12 月 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 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 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 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余伟民 郑寅达 世界通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推论 1921 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 史实 从 1948 年到 1952 年 美国共拨款 131 5 亿美元 到 1950 年 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 1250 亿美元 在马歇尔计划不到 4 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 25 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 15 金海 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 推论 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 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 12 史实 从 1948 年到 1952 年 美国共拨款 131 5 亿美元 到 1950 年 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 1250 亿美元 在马歇尔计划不到 4 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 25 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 15 金海 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 推论 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 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 第 11 页 共 15 页 三 三 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4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一桥飞架中欧 材料一 中非崭新一页 材料二 顺应历史趋势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国际组织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 发展中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 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趋势 1 材料一中的欧盟属于什么性质的组织 它的出现度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 第 12 页 共 15 页 中俄两国是近邻 在历史上有过竞争 也有过合作 请列举二战期间中俄两国合作的史实 3 历史上中非合作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20 世纪 50 年代和 70 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表现 4 据材料三 中国为顺应这种变化 积极参加了各种国际组织活动 试举一例 5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 25 25 分 2017 九下 盐都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 年 8 月 当战争爆发时 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 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 它 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 转折点 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 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有数据表明 在反法西斯战 争期间 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 18303 架 坦克 1 3 万多辆 反坦克炮 5800 多门等 材料三 二战临近结束 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 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 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 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 战的冷战所取代 材料四 17 20 世纪 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它毁坏 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 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 因此 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 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材料一中的 联盟体系 主要指哪两个集团组织 2 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分别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 试据该材料归纳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 13 页 共 15 页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 随着和平的到来 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 的 冷战 史实 2 例 4 据材料四归纳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 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5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 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 第 14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