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doc

03从女子十二乐坊的兴衰看新民族音乐的市场发展前景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602106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6.59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4-03 上传人:qq77****057 IP属地:江苏
9.6
积分
关 键 词:
03 女子 十二 兴衰 民族音乐 市场 发展前景
资源描述:
03从女子十二乐坊的兴衰看新民族音乐的市场发展前景,03,女子,十二,兴衰,民族音乐,市场,发展前景
内容简介: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音乐学系、艺术管理系)论文题目: 从女子十二乐坊的兴衰看民族音乐的市场发展前景 系 别: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一、选题的类别 ( )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 ( )应用理论研究二、选题的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民族音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加之我国的地域特征,从而孕育出风格迥异、流派繁多、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个性魅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外流行文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遇到了障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精神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和审美多元化,而民族音乐在时代变革中由于缺乏调整,导致人们与民族音乐的距离越来越远。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民族音乐的市场局限导致对民族音乐普遍缺乏关注,受到冷落。然而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受到人们的关注之高,市场反响之强烈,给人们对民族音乐的未来走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2001年6月,是一只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团体。2003年1月7日,女子十二乐坊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成功举办第二场专场音乐会 奇迹音乐会。2003年2月,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日方合作,共同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艺术团体进行市场化运作,进军日本市场,2003年7月24日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张音乐专辑刚刚面世,便一跃登上日本的销售冠军榜。中国民族音乐表演与现代流行音乐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给处于困境中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快速成为民族音乐寻求突变和发展的成功模式为众多表演团体所借鉴。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女子十二乐坊的市场化成功运作进行研究,从而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寻求市场化衔接的途径。也为目前民族音乐发展困境提供自己的见三、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面关于民族音乐市场化的国内研究不是很多,现有的研究中有的是从音乐传播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女子十二乐坊的传受关系、表演方式、传播路径三个方面, 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探讨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原因。还有作者试图运用市场营销学这一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兼具实用性的学科,来揭示社会音乐培训市场的内在规律,特别注意运用了献法、观察法,实验总结等方法,较为全面地考察分析了民族音乐市场的特点,希望建立民族音乐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使民族音乐更快的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更多实用性音乐营销人才,满足市需求。还有作者认为“女子十二乐坊” 以一种全新的民乐面容展露在世界面前, 她们的创新打破了传统民乐原有的静谧模式。这一以“女子十二乐坊” 为代表的新民乐,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在音乐艺术等全方位趋同国际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发扬一种对“陌生” 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和一种“海纳百川” 的气度,让民乐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市场。本文试图通过对十二乐坊成功因素的分析,找出民族音乐市场的发展前景。从一个总体的轮廓上,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进行把握。四、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步骤和进度安排对于本课题,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女子十二乐坊的研究,找到适合我国民族音乐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本文共四章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情况现状,及女子十二乐坊的一些背景。第二部分女子十二乐坊市场成功分析主要是总结女子十二乐坊能够成功的原因第三部分民族音乐市场化趋势分析主要介绍民族音乐市场化的趋势,以及发展方向第四部分结论给出民族音乐市场化的建议五、成果形式描述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七、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意见 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系别:系别: 专业:专业:论文题目:从女子十二乐坊的兴衰看民族音乐的市场发展前景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计划完成时间:论文的进展情况:系毕业论文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年 月 日 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天津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从女子十二乐坊的兴衰看民族音乐的市场发展前景系别:专业:姓名:毕业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民族音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加之我国的地域特征,从而孕育出风格迥异、流派繁多、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个性魅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外流行文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遇到了障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精神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和审美多元化,而民族音乐在时代变革中由于缺乏调整,导致人们与民族音乐的距离越来越远。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民族音乐的市场局限导致对民族音乐普遍缺乏关注,受到冷落。然而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受到人们的关注之高,市场反响之强烈,给人们对民族音乐的未来走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2001年6月,是一只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团体。2003年1月7日,女子十二乐坊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成功举办第二场专场音乐会 奇迹音乐会。2003年2月,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日方合作,共同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艺术团体进行市场化运作,进军日本市场,2003年7月24日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张音乐专辑刚刚面世,便一跃登上日本的销售冠军榜。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女子十二乐坊发展的兴衰来看我国民族音乐的市场发展前景问题,能够从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案例中找到适合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能够为其他的民族音乐市场化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资料收集情况:郑怀左 我国民乐创作的多元格局与国际化趋势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裴雅勤从音乐传播角度论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3)苏春敏 中国传统民乐发展走势的构想由。女子十二乐坊 音乐现象引发的思考【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杨丽媪女子十二乐坊的曲线市场路 中国商人,2004,(9)中国音乐传播论坛曾田力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当传统遭遇现代项阳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吕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民歌与人生一民歌采风、教学与研究李文珍著上海音乐出版社继承与求索一中国民族音乐文集黎英海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对根的求索一中国传统音乐学文集董维松著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与人一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樊祖荫著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中国一中西音乐对话前的对话 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编中国社会科学出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刘正维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范晓峰: 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 中国音乐学,2001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朝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53曾岁春女子十二乐坊发现新大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一l8韦希由一节音乐课引出的调查报告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4何晓英新民乐: 传统民乐的“XX” 版J中国音乐,2003,(1):l3何静,韩怀仁 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杨宝智林耀基 小提琴教学法精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4修海林,罗小平音乐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2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选读(哲学部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93美巴克拉德民族音乐学(2)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258259乔建中 中西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闭幕式讲话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4)毕业论文的完成计划:2008.1.1-2008.3.1 文献收集与阅读2008.3.2-2008.4.5 论文初稿2008.4.6-2008.4.30 论文修改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1从女子十二乐坊的兴衰看新民乐市场的发展前景系 别: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2摘要摘要民族音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加之我国的地域特征,从而孕育出风格迥异、流派繁多、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个性魅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流行文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遇到了障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精神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和审美多元化,而民族音乐在时代变革中由于缺乏调整,导致人们与民族音乐的距离越来越远。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民族音乐的市场局限导致对民族音乐普遍缺乏关注,受到冷落。然而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受到人们的关注之高,市场反响之强烈,给人们对民族音乐的未来走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这种中国民族音乐表演与现代流行音乐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新民乐,给处于困境中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快速成为民族音乐寻求突变和发展的成功模式为众多表演团体所借鉴。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女子十二乐坊的市场化成功运作进行研究,从而对新民乐的发展寻求市场化衔接的途径,也为目前民族音乐发展困境提供自己的见关键词关键词:新民乐, 女子十二乐坊,市场3Abstract National Music in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have deep cultural origins, coupled with our countrys geographical features, which nurture different styles and schools numerous, rich content,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personality charm.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pop culture and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music has encountered obstacle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peoples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needs of diverse spiritual and aesthetic diversity, and ethnic music In times of change due to the lack of adjustment, causing people with ethnic music from the far more.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determin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prospects, the national music market constraints led to a general lack of concern about ethnic music, be left out in the cold. However, the 12 Girls Band the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high, the markets strong reaction to the people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folk music, has brought new thinking and enlightenment. This Chinese folk music performances and modern pop music form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to form a new music, to the hardship of folk music has brought tremendous impact, and quickly become a folk music for mu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models for the many performances Groups by referenc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e 12 Girls Band of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usic to seek the convergence of market channels, but also for the present plight of ethnic mus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ir own see Key words: new music, the 12 Girls Band, the market4目录目录一引言一引言.1二女子十二乐坊市场成功分析二女子十二乐坊市场成功分析.3三三、新民乐产生的背景及原因、新民乐产生的背景及原因.5( (一一) )全球化趋势冲击下音乐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趋势冲击下音乐文化的全球化.5( (二二) )新科技在新民乐中的运用新科技在新民乐中的运用.6(三三) )市场经济对音乐的影响市场经济对音乐的影响.7四新民乐市场化趋势分析四新民乐市场化趋势分析.8五结论五结论.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1致谢致谢.121一引言一引言从 90 年代末开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也影响到文化范畴,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这在流行音乐方面有着较多的体现,最主要的倾向便是在流行音乐中间大量采用古典音乐的素材,或者说将古典音乐重新包装,将古典音乐流行化,形成新的音乐品种。其中比较典型的如: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雅尼的新音乐、古典辣妹的新音乐等。且不论他们在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上有多少新意或有多少贡献,但是在市场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客观地说,他们的经验是可取的,因为历史实践证明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当然创新的方式有许多种,在考虑市场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力求在音乐上有相应的价值体现。利用古典音乐永恒的价值及其在听众中间广大的影响力,将其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从而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都重新获得一种新的生命。应该说,这种“新音乐”在相当时间内是成功的,同时它还对许多国家的流行音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我国,从 2000 年以来,一种被称为“新民乐”的民族器乐演奏形从 90 年代末开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也影响到文化范畴,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这在流行音乐方面有着较多的体现,最主要的倾向便是在流行音乐中间大量采用古典音乐的素材,或者说将古典音乐重新包装,将古典音乐流行化,形成新的音乐品种。其中比较典型的如: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雅尼的新音乐、古典辣妹的新音乐等。且不论他们在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上有多少新意或有多少贡献,但是在市场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客观地说,他们的经验是可取的,因为历史实践证明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当然创新的方式有许多种,在考虑市场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力求在音乐上有相应的价值体现。利用古典音乐永恒的价值及其在听众中间广大的影响力,将其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从而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都重新获得一种新的生命。应该说,这种“新音乐”在相当时间内是成功的,同时它还对许多国家的流行音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我国,从 2000 年以来,一种被称为“新民乐”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在音乐舞台上诞生,并在各种音像出版物、音乐会上出现。从内容上看,这种新形式的主要特征似乎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依然是传统乐曲,但在乐队配器上有新颖的安排,重视舞台设计,有着新的乐器组合方式(我国民乐队在编制上一直有着较为固定的结合方式) 。除此以外,在音乐风格上也有变化,如部分吸收了流行音乐的一些元素,如节奏、音色、和声等,并且部分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手段;另外一种形式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但是主要采用流行音乐的一些手法来进行创作,这类音乐在风格上往往具有更多的创新手法,它放弃了传统音乐一些特有的发展变化手法,还学习、吸收了西方一些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从而在市场上有着相当的魅力,特别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如果说第一2种形式还主要是以传统音乐为骨架进行变化的话,那第二种形式则更多地具有流行音乐的表现特征,而且人们平时所说的“新民乐”就是指它们。在新民乐市场中做的十分成功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女子十二乐坊”(以下简称“女”)成立于2001年6月,是一支由13个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靓丽女孩(其中一位为二胡替补演员)运用传统民乐与现代西方流行音乐模式结合组成的中国民乐团体。乐手全部来自音乐院校、文艺团体,各个多才多艺,又各具特色,演奏的民乐器种类颇多,有广为人知的二胡、琵琶、扬琴、竹笛、葫芦丝,还有鲜为人知的独弦琴、吐良、莪芘等。她们在国内奋斗了两年,除了得到媒体短暂而猎奇的关注以外,曾一度寂寞无名处于游离状态。2003年, “女” 在制作人王晓京的带领下转战13本市场,经过成功包装一举成为13本家喻户晓的明星。2004年止,“女”在13本的专辑销量超过了200万张,持续高居13本专辑榜榜首,并在13本举办全国巡回演奏会,吸引观众多达10万人次。此后以3000万的身价加盟EMI,开拓美国市场,首张专辑东方动力(Eastem Energy)连续5周获得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国际类销售排行榜冠军,创造了亚洲民族音乐唱片有史以来在美销售的最好成绩。在海外打响之后,“女”转战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而中国大陆市场则排在了最后,直到2004年7月份才在中国合肥举办首场商业演出。就这样,“女” 以其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充满震撼力的表演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民乐组合, 叩响了通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大门,并且红得一发不可收拾。3二女子十二乐坊市场成功分析二女子十二乐坊市场成功分析民族音乐因其自身特性,在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上一直受到限制,从而使得民族音乐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其发展和衍变受到了严重制约。女子十二乐坊所代表的新民乐的市场化的成功,为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l、民族音乐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需要结合时代需求而进行自我调整变化方才能够为人们接受,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内容,向来为人们所熟悉和了解。当人们对文化和审美需求趋于多元和多样化时,文化和审美的内容就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才可能在市场化的今天进行传播。女子十二乐坊将民族音乐与时尚元素的结合,所形成的新民乐,正是应对了这样的需求。清脆的扬琴、悠扬的二胡、忧伤的古筝与西方表演乐器吉他、贝司、爵士等完美结合,将古典的韵味与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拉丁、爵士、摇滚等众多流行元素的节奏相结合,在提升传统音乐律动感和现场表现力的同时,大大提升了音乐语汇的交流性,在这样的表演中,以往厚重的音乐织体变得轻盈舒畅,现代派的抽象与古典主义的唯美悠然而出,立刻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生活在现代快节奏中的人们感受到民族音乐内涵的同时,获得了心灵的释放。2音响与视觉的完美呈现音乐的产生缘于劳动的需要,人们需要在劳动之余进行心灵的放松和自我情感的表达,于是有了专门的音乐创作人员,用自身的灵感和体验去创作动听的旋律,音乐走到今天,其具有传播的特性始终没有变化。可以说所有的音乐种类都在不断的传播、传承中进行衍生和发展的,只是传播的形势有所变化,从原始的号子到如今的电子传媒,传播是音乐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人类自身是这一传播过程的推动者,没有人的音乐传播活动,就没有社会音乐生活,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音乐文化,所以,无论传播方式如何改变,音乐的传播性是无法改变的,而陷入困境中的民族音乐,正是在传播上失去了竞争优势。音乐的传播视觉化已经是普遍现象,而十二乐坊的音响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二胡站着拉”、“服饰青春化”以及表演者的性感与 ,在动感的灯光下,强烈节拍和巨大电子声乐的冲击下, 乐手和着节拍摇摆身体、随心舞动。使古老的旋律重新散发出灵动和激情,这样的改变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现代大众文化传播的优势,再加上传播方式技术的现代化,使十二乐坊在音响和视觉的联动中,让大众欣然接受和普遍认可。3合理的市场定位4女子十二乐坊最初并没有现在这样为大众所接受。在这一团体成立之初,先后在春节晚会成功表演,举办两场音乐会,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市场化的开拓并不顺利。于是改弦更张,将国外市场作为突破口,与日本公司合作,进而打开日本市场、欧美市场,并最终引起国内众人的关注。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的成功,缘于一种特殊的文化渊源关系,日本观众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崇尚和认识,使得日本观众在接受十二乐坊的音乐时,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加之其区别于以往的全新面目:服饰的艳丽多姿、节奏的流畅明快,再加入日本原有的音乐元素,中西风格和技巧的完美组合,从而深深震撼了日本观众。与陈美和里查德克莱德曼、雅尼等相类似的流行风格,成功的为女子十二乐坊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不同音乐元素和现代元素的添加,使得女子十二乐坊所演奏的民族音乐能够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动感与奔放的风格让西方观众耳目一新。无论是感官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一种的新鲜的审美冲击,从而在快节奏的今天,迅速为人们所接受。4流行音乐运作模式的借鉴女子十二乐坊的运作模式是商业化的,与流行音乐的运作模式并无二致,从举办音乐会、录制专辑、到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等。尽管这些方式与一些民族音乐传播没有很大区别,但是营销上,女子十二乐坊更加注重市场的反响和互动,在传播方向上采取的是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观众的大众化与以往的民乐传播有了迥然区别。而在音乐产品的销售上,女子十二乐坊采取流行音乐相类似的营销方式,进行大规模、高投入、积极互动的先期宣传,音乐演出与销售积极配合,为其音乐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从内容上的创新与变革,到传播方式的多方面借鉴,为民族音乐的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条积极的发展道路,对我国的民乐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5三三、新民乐产生的背景及原因、新民乐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一一) )全球化趋势冲击下音乐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趋势冲击下音乐文化的全球化所谓“全球化”,狭义上讲就是地球一体化,或者说是西方化,最初主要是指交通的网络,最后就逐渐形成了广义上的全球交通、经济、政治、文化、音乐等全方位趋同国际一体化。新民乐代表了新的经济、文化及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这样一个新时代背景下所体现多样化的生存需求,是全球范围内世俗化的倾向以及在市场经济重压下社会性多方面妥协的产物。对于那些属于传统范畴的东西,尤其对于今天的民乐来讲,音乐文化间的融合渗透,观念意识的裂变,审美趣味的迁移,评价标准的逆转,艺术形式的变异,都是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1、音乐文化间的融合渗透在如今这样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经济全球化已经开始并正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机制,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给全球的音乐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间的融合与渗透逐渐加强。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进入另外一个文化市场之前,必须吸收当地的文化要素,音乐也同样如此。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民族和地域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文化上的民族口味正在日益蜕变为全球口味。“女” 的先期的主攻方向是海外市场,商业上的限制迫使它不得不考虑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得不容纳包括爵士和摇滚等在内的各种全球性的、流行的、时尚的音乐元素。乐坊的策划人王晓京说:“中国的传统音乐对美国人非常有吸引力,我们使用的乐器,大部分美国人都没见过。之前也有很多国内的民乐团去演出过,都是大获成功。何况我们并不只是民乐,还用民族乐器演绎西方音乐,中西结合的音乐让美国人觉得很新鲜。” “女” 在海外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恰当地利用了不同国家与地域的文化间隔和势差。 2观念意识的裂变。传统民乐有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现在的人在当今社会的影响熏陶下,接受到的文化及形成的素质就与以前的人们有不同的观念和意识。传统音乐追求和平、舒缓,宁愿相信“宁静以致远”,也不相信“喧闹以生辉”。而中西方音乐文化理念上的本质不同,体现在对音乐表现的形式上。中国艺术主张静,追求含蓄内敛,艺术形式的种种刺激成分等强烈效果要么被控制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之内,要么随时伴随着种种软化形式而不断转化到象征意义上去,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西方艺术则主张动,艺术形式奔放,他们擅长6表达自己的情感,把所想表达的思想演绎得透里透底。中西传统音乐在音色、乐器组合以及表现方式上也存在着类似于静与动、坐与立、内与外的不同。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在紧张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寻找着那份“写意”代替了往日“象征” 的“闲情雅致”。 3审美情趣的迁移传统民乐与现代人尤其年轻人的审美距离越来越大。在有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调查报告中 ,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真正喜欢民族音乐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3。这一现象不得不让人深思,大众的口味主导着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所以拓展民乐新艺术空间势在必行。各个国家的传统音乐都在随时间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日本的新“民乐”也是如此。日本民谣歌手二宅良二在参加“广西民歌节” 时,就曾谈道:“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日本,青少年对民间歌谣越来越陌生了。”为了普及传统文化, 日本的艺术家采取了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给年轻人灌输传统音乐。比如用西洋乐器来演奏民歌,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新民乐的成功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认识到了本该早已熟知的传统乐器,开始喜欢民乐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在新民乐的身上,民乐没有了往日的沉寂。现代的时尚感和时代的气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在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下对传统民乐的新要求,新民乐与市场的距离拉近了。而中老年所受的那个时代影响也已经根深蒂固,他们欣赏传统民乐的稳重,看不惯这种新民乐的杂耍式的表演,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距离也就这样拉大了。( (二二) )新科技在新民乐中的运用新科技在新民乐中的运用由于民乐基本上属于单旋律线条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符就显得较为单一。中国乐器本身就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乐器自身的不标准、音响不统一;中音乐器尚不完善,又缺少浑厚的低音,影响了乐队音响的丰满;弹拨乐器演奏方法差异较大,有轮击拨按的不同,因此弹拨乐组的音响有些杂乱;二胡作为乐队的基本音群却偏于暗弱;笛子加膜,在齐奏时难于统一融合,奏和声时则不易共鸣,等等。所以说与新民乐配合的电声乐器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了音乐作品。由于科技已经渗透到音乐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并对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记录、存储、欣赏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技术的帮助,音乐技术性和艺术性也越来越强,给人以超乎想象的音响体验。电声乐队和MIDI技术的引进、创作和利用,本身又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能轻松自由地变化多种音色,且在音量的变化上有排山倒海之势,能很好地烘托舞台效果。这样制作精良的音乐作品,会使听众在欣赏音乐时,能明显感觉到每件乐器、音乐的立体位置,好像身临其境地置身于一7个无限声场空间中,并能感受到她们的活力和强烈的表现力。(三三) )市场经济对音乐的影响市场经济对音乐的影响中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国际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使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猛然增大,其对音乐带来的影响从文化上是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噩梦。1、音乐功能的转变传统民乐和新民乐的主题是不同的,这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21世纪影响下的音乐功能的转变。传统来。市场经济下的商业化运作,不仅能促进竞争意识的增强,又能很好地促进和完成新民乐对自身魅力进一步增强,并不断推陈出新的这样一个要求。传统民乐的自娱色彩逐渐淡了下来,原本只在乎自身怡然自得的那份舒畅逐渐被现在的市场冲击所淡化。在今天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如此之快、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寻找出路和市场对一件事物能否立足是必需的。当生存的空间有些狭窄的时候,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又是重要的。新民乐在这样的社会和境况中,对传统民乐进行全新打造,并经过成功包装且获取了民乐的新市场。2、包装的艺术化手段传统的舞台画面是静态的,就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样,那样的欣赏音乐可以说是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市场经济下的今天,随着媒体力量的扩大,只靠耳朵欣赏音乐已经远远不够了,人们需要满足对眼睛的需求。由传统舞台的平面到新民乐舞台的立体;由传统舞台的灯光的一成不变到新民乐灯光的扑朔迷离;由传统民乐舞美的平淡单调到新民乐舞美的丰富多彩,等等,构成的一幅幅动感画面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8四新民乐市场化趋势分析四新民乐市场化趋势分析新民乐有其历史形成的因素,具有其民族的风格和特点,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在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大胆创新与革新。新民乐的市场化运作是民族音乐发展的一条出路, 以下作相应的趋势分析:1、 运作模式的产业化当我们面对欧美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劲风时,人们在疾风骤雨的洗礼之下,感受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市场化带来的多元化审美和丰富多彩的音乐环境,而民族音乐由于自身的沉重积淀, 以及市场化应对能力有限等原因,使得民族音乐的发展只能局限于传统的表演方式和技巧,在表演的操作层面尝试不够。较为常见的模式是某一艺人通过晚会、小型个人演唱会、小规模发行唱片等,往往缺乏对音乐市场资源整体的整合,从而使民族音乐纯粹成为一种音乐活动,而不是产业行为。音乐的市场化运作,资本市场化是音乐产业化计划中的极为重要也应该是最主动的角色。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或者一个好的艺术团体,必须依托营销的力量来拓展自身的品牌影响。除继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按民族化和国际化双重标准继续完善现有作品以外,还应该建立强有力的营销团队,充分利用市场化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新民乐的民族性为其走向产业化提供了足够的创意空间。这对外界来说是难以看到也愿意看到的中国音乐精神的突出表现。新民乐产业化运作必须立体地利用娱乐和非娱乐界的资源,充分挖掘民族音乐作品可能带来的巨额财富。笔者认为:音乐产业化的主战场绝对不是在舞台和票房,而是分散在影视、出版物、广告、活动和后产品开发上。2、 表现形式的个性化新民乐的市场化,除去在运作模式上市场化操作,还须在音乐的传播内容方面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但这样的变革与创新必须掌握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个性化的坚持,在节奏和风格上的变化与改进,但又不能丢失灵魂的东西。市场化运作对音乐艺术来说,就是大众化、商业化,是尽一切可能的让最大多数人接受一种较为人们接受和审美的音乐形式,市场化是大众化的,所以在歌唱技巧和旋律选择上,民族歌曲需要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律,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以往民族音乐的冗长、厚重需要有所变化,增加一些与9现代生活较为密切的元素,从而达到大众化的审美口味。当然,在符合大众口味的同时,还需要保持民族音乐的原有特色,这既是新民乐区别于其它音乐的标志,也是对自身市场定位的生存需要。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只有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根深叶茂。新民乐同样如此。任何一种音乐的产生都是在其深厚的文化羽翼下得以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对人性情感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亲情的表现、对生命的珍惜,应当成为我们民族优美文化的根本,也是我们音乐主体的永恒旋律,无论是从尊重艺术的角度还是娱乐大众的角度,这一根本是不能改变的。3、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一个民族的音乐发展固然要靠民族性支撑,然而在现代条件下,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新民乐如果只局限于国内市场,那依然将无所作为,这是因为国内市场经济的完善,已经引进了国际化的竞争模式,即使在国内市场,如果没有全球化的竞争态势,依然是难以生存的。对于新民乐来说,只有确立真正全球化的宏阔视野和思维才能毫不畏惧的抵御滚滚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所以,新民乐的发展,市场化运作的背景应当是全球化的,从十二乐坊的成功可以看出,这样的操作模式不是不可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势在必行,新民乐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必须在全球化的视角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4、创作方法的多元化新民乐的市场化并不是我们的首创,以我们现在了解的欧美音乐来看,其市场化运作十分的成熟,然而看其内在,也是民族音乐的融合与交流的结果,是欧洲民族音乐加美洲民族音乐加非洲民族音乐组成了现在的欧美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音乐形式还是音乐内容上,都是在相互沟通与借鉴过程中不断融合的,是对自身的丰富,以披头士为例,在其挪威森林中可以听到印度西塔尔琴,而英尼格玛专辑中则能够听到柴旦卓玛的技巧和韵律。所以运作模式改变的情况下, 民族音乐的内在发展同样需要革新与变化,需要与外来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我们的新民乐才有可能在体现自身民族性的同时,使我们的音乐能够走向全球市场,走向世界听众。10五结论五结论新民乐是以民族音乐元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3从女子十二乐坊的兴衰看新民族音乐的市场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602106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