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I)卷_第4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下面的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请问它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A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2 2 分 有学者认为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时代 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 大一统 B 早期国家建立 C 社会变革 D 民族政权并立 3 2 分 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 请回答唐太宗时嫁给吐蕃赞普的公主是 A 金城公主 B 王昭君 C 文成公主 D 朝阳公主 4 2 分 清代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工商业发达 第 2 页 共 12 页 B 天朝物产丰富 C 外国人滋扰生事 D 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5 2 分 19 世纪前期 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 推销工业品 掠夺原料 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 悍 然发动了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是由鸦片走私引起的 被称为 鸦片战争 该战争使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B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2 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新青年 B 新青年 和北京大学 C 申报 D 北京大学 7 2 分 下列与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按时间先后排序排列 正确的是 井冈山会师 百团大战 淮海战役 南昌起义 抗美援朝 A B 第 3 页 共 12 页 C D 8 2 分 下图是我校学生在阅读国家公祭日读本 历史真相 与此读本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南京大屠杀 D 淮海战役 9 2 分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 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 是挣 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是林中的响箭 是报春的惊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 2 分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两句脍炙人口 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伟人是 A 孙中山与毛泽东 B 毛泽东与邓小平 C 邓小平与江泽民 D 江泽民与胡锦涛 第 4 页 共 12 页 11 2 分 我国能够成功地于 1997 年和 1999 年分别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军事力量的壮大 D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12 2 分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在此发表 中美联合公报 见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 世纪 90 年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A 上海 B 南京 C 广州 D 厦门 13 2 分 奥运场上马拉松运动员要跑 42 千米多的路程 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 马拉松长跑项目 来源于 A 亚历山大东侵波斯 B 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C 希波战争 D 伊苏斯之战 14 2 分 如果把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确定为一个学 习单元 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A 新体制的创立 第 5 页 共 12 页 B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C 工业文明的浪潮 D 民族复兴新探索 15 2 分 巴黎和会期间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备忘录中不无担忧地写到 如果德国认为 1919 年的合 约不公平 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这里的 合约 是指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凡尔赛和约 D 九国公约 16 2 分 1939 1945 年的德国 国内劳动力奇缺 在兵工厂中 老人和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 出现这一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德国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 B 德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 C 德国积极扩军发动世界大战 D 德国遭到巴黎和会严厉制裁 17 2 分 执政于 20 世纪 50 60 年代 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18 2 分 美国总统奥巴马 2014 年 4 月的亚洲四国之行 避开中国 再次高调推行 亚太再平衡战略 说 到底就是新形势下围堵 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 在 60 多年前 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 第 6 页 共 12 页 手段的敌对行动 以 遏制 共产主义 该政策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冷战政策 D 绥靖政策 19 2 分 2016 年 5 月 全国科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强调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民族强 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 B 火车的发明 使世界交通进入 汽轮时代 C 内燃机的发明 标志人类跨入 电气时代 D 计算机网络技术 标志人类进入 信息社会 20 2 分 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 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史实结论 共产党宣言 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革命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A B C D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7070 分分 21 25 分 中国从古到今 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相辅相成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 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登科后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三 北宋时期 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 万石 丝绸 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 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四 清朝 开放四个港口 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 限制 后 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关闭了其他港口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新皇帝 是谁 为巩固统治 这位 新皇帝 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 这个新皇帝和西汉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 都加强了思想 其各自的措施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二指出 这种制度叫什么 其到了明清之后 开始僵化 请写出其僵化的表现 4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到两宋时期 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 原因有哪些 5 根据材料分析 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另一方面 清朝时期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其标志是 哪个机构的设置 22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 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第 8 页 共 12 页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 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 中国 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 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1 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 春天 喻指什么 有一位老人 指的是谁 2 他划出这个 圈 指的是什么 当时在广东划的 圈 里有哪几座城市 3 为什么说 1992 你又是一个春天 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 4 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 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23 25 分 自古至今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 以土为德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 黄 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 地名 来者 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 公共建筑和市政工 程 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 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 改革军事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归 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 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 1933 年 5 月 12 日 罗斯福 发布 农业调整法 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以提高农产 品价格 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 各区甚至 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 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第 9 页 共 12 页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魏主 是谁 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 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 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 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与明治维新同时期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 邓小平所说的 新经济政策 新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 指什么 这种 僵化的模式 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4 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5 综合上述改革 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