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前前 言言 随着放射治疗新技术的发展 多种新型放疗设备在军队医院得到广泛使用 放射物理及技术在放射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放射治疗的目标是提高 肿瘤靶区足够的放射剂量 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量 以提高肿瘤的 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 率 质量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对整个治疗 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为此 国家卫生部第 46 号部长令 放射诊疗管理规 定 中明确要求 开展放疗的单位必须配备有资质的医学物理人员和必要的测 量仪器 总后卫生部也下发了一系列的相关指示和要求 放射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 组成部分 由于放射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质量控制工作 要求有严格的技术规范 合格的物理工程技术人员 并配备功能齐全的质控工 具 全军放射肿瘤学会物理技术分会 组 组织军内部分有经验的专家 制订 了 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的质控要求 供全军从事放射肿瘤治疗专业的工作人 员参照执行 旨在规范放射治疗工作 便于国内国际同行学术交流 促进全军 放射肿瘤学事业的发展 2 放射治疗技术的质量保证内容及流程放射治疗技术的质量保证内容及流程 一 不同放疗技术的一 不同放疗技术的 QA 内容内容 医用直线加速 器的质量保证 加速器光子与 电子吸收剂量 的校准 射束远距治 疗的质量保证 多叶准直器的质 量保证 电子射野验证设 备的质量保证 CT模拟机的 质量保证 治疗计划系统 的质量保证 调强放射治疗 的质量保证 图像引导放射治 疗的质量保证 CyberKnife 系统质量保证 TomoTherapy 系统质量保证 射线立体定向放 射治疗质量保证 放射治疗设备与 技术的质量保证 A 普通外照射 B 经典适形放射治疗 C 基于常规加速器的 调强放射治疗 D 基于常规加速器的 IGRT E 基于TomoTherapy和 CyberKnife的IGRT F 射线立体定向放 射治疗 G 后装 源近距离治疗 后装 源近距离 治疗的质量保证 模拟机的质量 保证 A B C D E F G 3 二 放疗二 放疗 QA 流程流程 放射治疗QA流程 放疗设备QA治疗计划QA 日检周检年检 符合规程 算法QA位置QA剂量QA 符合规程 分析 维护 及调整 治疗执行QA 摆位QA治疗参数QA 是否一致 允许范围 执行治疗 分析调整分析纠错 Y Y Y Y N N N N 物理师 治疗师执行 物理师 医师执行 物理师 工程师执行 4 有关放射治疗设备质量保证的法律法规参考有关放射治疗设备质量保证的法律法规参考 一 国内部分一 国内部分 1 1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 年主席令第 6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 年主席令第 7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 年主席令第 6 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005 年国务院令 449 号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 1994 年卫生部令第 38 号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2001 年卫生部 16 号令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2002 年卫生部令第 23 号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2004 年卫生部令第 38 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2005 年卫生部 46 号令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2008 年卫生部令第 55 号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1997 国家核安全局 放射源分类办法 2005 年环保总局令第 62 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2006 年环保总局令第 31 号 2 2 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 GB 15213 1994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0252 1996 钴 60 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GB 16351 1996 医用 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9706 16 1999 医用电气设备 第 2 部分 放射治疗模拟机安全专用要求 GB 18871 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16139 1995 用于中子辐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 GBT 17437 1998 辐射防护用的中子测量仪表的校准及其响应的确定方法 GBT 17589 1998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GBT 17827 1999 放射治疗机房设计导则 GBT 17856 1999 放射治疗模拟机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9046 2003 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 GBZ 114 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 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0 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1 2002 后装 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6 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8 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29 2002 职业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30 2002 医用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1 2002 医用 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8 2002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41 2002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GBZ 161 2004 医用 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 5 GBZ 165 2005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66 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 GBZ 168 2005 X 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79 2006 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 GBZ 186 2007 乳腺 X 射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GBZ 187 2007 计算机 X 射线摄影 CR 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GBZT 15 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 GBZT 146 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 GBZT 147 2002 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 GBZT 151 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 GBZT 152 2002 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 GBZT 180 2006 医用 X 射线 CT 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GBZT 183 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 GBZT 184 2006 医用诊断 X 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 WST 75 1996 医用 X 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 WST 76 1996 医用 X 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 3 3 放射性疾病诊断 患者防护 计量估算规范及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 患者防护 计量估算规范及标准 GB 16348 1996 X 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49 1996 育龄妇女和孕妇的 X 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50 1996 儿童 X 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61 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62 1996 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8196 2000 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规范 GBT 16137 1995 X 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 GBT 16142 1995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限值 GBT 16148 1995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T 16149 199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 GBT 17982 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GBT 18197 2000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GBT 18199 2000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和治疗方案 GBZ 95 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96 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97 2002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 GBZ 98 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GBZ 99 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0 2002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 GBZ 101 2002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4 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5 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6 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7 2002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9 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 110 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6 GBZ 111 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GBZ 112 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总则 GBZ 190 2007 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T 163 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 GBZT 191 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4 4 规范与检定规程 规范与检定规程 WST 117 1999 X 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 WST 186 199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 WST 188 1999 X 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 WST 189 1999 医用 X 射线诊断设备影响质量控制监测规范 WST 262 2006 后装 源治疗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T 263 2006 医用磁共振成像 MRI 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 JJG 393 1985 辐射防护仪器试行检定规程 JJG 479 1986 X 辐射防护仪试行检定规程 JJG 664 1990 医用加速器 X 辐射源检定规程 JJG 807 1993 利用放射源的测量仪表检定规程 JJG 744 1997 医用诊断 X 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 JJG 377 1998 放射性活度计检定规程 JJG 589 2001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 JJG 961 2001 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CT X 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 JJG 962 2001 X 射线个人报警仪检定规程 二 国际部分二 国际部分 1 国际组织简称 国际组织简称 IAEA 国际原子能机构 ICRP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ICRU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IRPA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 IBBS 国际辐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LO 国际劳工组织 WHO 世界卫生组织 PAHO 泛美卫生组织 AAPM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2 相关指导文件 相关指导文件 IAEI Pub1296 Setting Up a Radiotherapy Programme This publication provides guidance for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radiotherapy programmes taking into account clinical medical Clinical Medical Physics physics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aspects It reflects the up to date requirements for radiotherapy infrastructure in resource limited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Aspects 7 IAEI Pub1297 Comprehensive audits of radiotherapy practices A tool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quality assurance team for radiationg oncology QUATRO IAEA No 47 Safety Reports Series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the Design of Radiotherapy Facilities IAEA No 115 International basic safety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 1996 IAEA No 120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 A Safety Fundamental 1996 IAEA SafetySafety StandardsStandards SeriesSeries No RS G 1 1No RS G 1 1 Occupational Radiation Protection 1999 IAEA SafetySafety StandardsStandards SeriesSeries No RS G 1 4No RS G 1 4 Building Competence in Radiation Protectionand the Safe Use of Radiation Sources 2001 IAEA SafetySafety StandardsStandards SeriesSeries No RS G 1 5No RS G 1 5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for Medical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2002 IAEA SafetySafety StandardsStandards SeriesSeries No RS G 2 7No RS G 2 7 Management of waste from the us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in medicine industry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2005 IAEA GS R 3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cilities and Activities 2006 IAEA GS G 3 1 Applic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cilities and Activities 2006 IAEA Q8 Quality Assuranc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der revision 2001 IAEA Q9 Quality Assurance in Siting under revision 2001 IAEA Q10 Quality Assurance in Design under revision 2001 IAEA Q11 Quality Assurance in Construction under revision 2001 IAEA Q12 Quality Assurance in Commissioning under revision 2001 IAEA Q13 Quality Assurance in Operation under revision 2001 IAEA Q14 Quality Assurance in Decommissioning under revision 2001 IAEA Pub Code of conduct on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radioactive sources 2004 ICRP advice Dl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in medical imaging review and additional advice ICRP advice Radiation and your patient A guide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ICRP Pub 33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from External Sources Used in Medicine March 1981 ICRP Pub 37 Cost Benefit Analysi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1987 ICRP Pub 51 Data for Use in Protection Against External Radiation 1987 ICRP Pub 52 Protection of the Patient in Nuclear Medicine 1987 ICRP Pub 53 Radiation dose to patients from radio pharmaceuticals 1988 ICRP Pub 55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1988 ICRP Pub 60 The 1990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1991 ICRP Pub 63 Principles for Intervention for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 in a Radiological Emergency 1990 ICRP Pub 70 Basic Anatomical IAEA TRS277 TRS398 用 birdcage toolstand电离室校准射束输出 一般用固体水或小水箱 60 mm 的准 直器 经国家计量实验室校准的0 6 cc 电离室 4 靶定位系统追踪靶定位系统追踪 TLS 测试测试 TLS 子系统用来测量和报告患者的移动 5 每年的每年的安全系统检查安全系统检查 5 1 所有 EPO 开关 5 2 所有 EMO 紧急断电 开关 5 3 门连锁 5 4 SGI 显示暂停开关 5 5 水流连锁 5 6 抽样检查 PDP 模型及连锁 6 机器臂控制检查机器臂控制检查 6 1 在 Kuka 机器臂执行控制检查 6 2 进行校正 7 床精度检查床精度检查 用米尺测量床移动并和数字显示比较 误差控制在 5 TomoTherapy系统系统 一 日检一 日检 1 输出剂量 最大允许误差 2 2 静止激光灯一致性 最大允许误差 1mm 3 安全 警示联锁检查 可正常工作 4 Tomo 图像质量定性检查 可正常工作 5 床精度 最大允许误差 1mm 二 周检二 周检 73 1 静止 移动激光灯一致性 最大允许误差 1mm 2 输出剂量 最大允许误差 2 3 安全 警示联锁检查 可正常工作 4 MVCT 扫描累积点剂量 最大允许范围 4cGy 三 月检三 月检 1 虚拟等中心横向静止激光灯精度 最大允许误差 1mm 2 静止 移动激光灯一致性 最大允许误差 1mm 3 MVCT 性能检测 含配准 分辨率 扫描剂量 4 采用两种不同电离室分别比对测量输出剂量 最大允许误差 2 5 束流能量射线质 最大允许误差 2 6 Y 方向 Profile 曲线测量 比较 FWHM 检测 Jaw 到位精度 2 7 MLC 与机架同步性检测 8 床精度检查 最大允许误差 1mm 9 安全 警示联锁检查 含紧急开关等 可正常工 作 四 年检四 年检 1 虚拟等中心横向静止激光灯精度 最大允许误差 1mm 2 静止 移动激光灯一致性 最大允许误差 1mm 3 MVCT 性能检测 含配准 分辨率 扫描剂量 4 采用两种不同电离室分别比对测量输出剂量 最大允许误差 2 5 束流能量射线质 最大允许误差 2 6 MLC 与机架同步性检测 74 7 床精度检查 8 不同射野大小束流 PDD 曲线测量 与金标准曲线比较 9 束流横向 纵向离轴曲线测量 与金标准曲线相比较 10 安全 警示联锁检查 含紧急开关等 后装后装 源近距离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源近距离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 一 一 后装后装 源近距离治疗的质量控制源近距离治疗的质量控制 1 检测条件的要求检测条件的要求 1 1 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a 检测环境的温度 气压和相对温度依次应在 15oC 35oC 80kPa 110kPa 30 75 的范围内 以便保证检测仪器的 远距治疗设备正常工作 b 检测环境的辐射本底 外来电磁场 静电场和机械震动等均不应引起检测 仪器读数的显著偏差或不稳定 75 1 2 检测用仪器 根据本标准进行检验测试时 所使用的各类检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相应标 准的要求 并经过国家法定部门的检定或校准 并在指定的有效期间内使用 2 后装后装 源近距离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源近距离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2 1 日检日检 2 1 1 后装治疗机开机自检 可正常工作 2 1 2 CCTV 监视系统 对讲机 打印机 可正常工作 2 1 3 操作手册 错误编码手册 可正常工作 2 1 4 应急设备 可正常工作 2 1 5 警示标志 可正常工作 2 1 6 机房门连锁 可正常工作 2 1 7 机房辐射监测仪 可正常工作 2 1 8 辐射指示灯 可正常工作 2 1 9 治疗执行 可正常工作 2 1 10 放射源的运动状态与返回贮源器的功能 可正常工作 2 2 月检月检 2 2 1 施源器与机头连锁 a 施源器销锁 施源器连接 分度盘位置连锁 可正常工 作 b 假源 真源 运行 可正常工 作 2 2 2 安全连锁 a 紧急开关 可正常工作 b 治疗中断开关 可正常工作 c 机房门连锁 可正常工作 2 2 3 源到位精度 最大允许误差 1 mm 2 2 4 计时器准确性 最大允许误差 1 方法 使用秒表分别检测 5s 10s 20s 30s 100s 300s 计时器准 确性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6 2 2 5 放射源校准 最大允许误差 3 方法 将阱形电离室置于机房中央 使用前预置机房 30 分钟 使其恒温 恒压 剂量仪开机 加 300V 高压 预热 10 分钟 使用专用 Source holder 连接 固定施源器 阱形电离室最佳驻留位置 读数 电流 电荷 测量点的源空气比释动能强度重复性 2 2 6 放射源从贮源器至施源器内预定位置传输时间 2 3 年检年检 2 3 1 机械部分 2 3 2 Ir 192 放射源的检测 2 3 3 机房防护的检测 2 3 4 核查文档 a QA 记录 b 维修记录 c 放射源更换记录 d 各种剂量仪校准报告 二 二 后装后装 源近距离治疗设备的防护安全源近距离治疗设备的防护安全 1 放射源 1 1 后装放射治疗用 放射源 必须符合 GB4076 的规定 1 2 放射源必须有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及检验证书 说明书应载明放射源编 号 核素名称 化学符号 等效活度 表面污染与泄漏检测日期和生产单位名 称等 1 3 放射源使用前必须有法定计量机构认可的参考点空气比释动能率 其总不 确定度不大于 5 1 4 放射源的更换必须由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放射防护人员监督下进行 1 5 放射源的运输必须符合 GB11806 的规定 77 1 6 退役放射源必须及时退还原生产厂家或送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库统一处理或 妥善保存 2 贮源器 2 1 放射源贮源器表面必须标有放射性核素名称 最大容许装载活度过和牢固 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识 参见 GB2894 2 2 运输贮源器 或工作贮源器 内装载最大容许活度时 距离贮源器表面 5cm 处的任何位置 泄漏辐射的空气比动能率不得大于 100 Gy h 1 距离贮源器表 面 100cm 处的球面上 任何一点的泄漏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 10pGy h 1 2 3 装载后装治疗用放射源的运输贮源器 或工作贮源器 除运输外 必须存放 在限制一般人员进入的放射治疗室或专用贮源库内 3 施源器 施源器的形状 结构设计以及材料选择应适应靶区的解剖特点 保证放射 源在其中正常驻留或运动 并按照剂量学原则 形成各种预定的剂量分布 最 大限度地防护邻近正常组织和器官 4 放射源控制与传输 4 1 后装治疗设备的控制系统 必须能准确地控制照射条件 应有放射源起动 传输 驻留及返回工作贮源器的源位显示与治疗日期 通道 照射总时间及倒 计数时间的显示 4 2 后装治疗设备控制系统应有安全锁等多重保护和联锁装置 必须能防止由 于计时器控制 放射源传输系统失效 源通道或控制程序错误以及放射连接脱 落等电气 机械发生故障或发生误操作的条件下造成对患者的误照射 严禁在 去掉保护与联锁控制装置的条件下运行 4 3 实施治疗期间 当发生停电 卡源或意外中断照射时 放射源必须能自动 返回工作贮源器 必须同时显示和记录已照射的时间和剂量 直到下一次照射 开始 同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当自动回源装置功能失效时 必须有手动回源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4 4 在控制台上 必须能通过 射线监测显示放射源由工作贮源器内输出和返 回贮存位置的状态 4 5 控制照射时间的计时误差必须小于 1 78 4 6 连接施源器各通道与施源器的放射源传输管道及施源器应尽量平滑 具有 可允许的最小曲率半经 以保证放射源传输畅通无阻 4 7 连接施源器与放射源传输管道时 必须使接头衔接严密 牢固 防止放射 源冲出或脱落 4 8 放射源传输到施源器内驻留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 1mm 4 9 必须在生产厂家给出的放射源最大安全传输次数内 不发生放射源脱落 卡源等故障 4 10 放射治疗机随机文件中必须给出放射源从贮源器到施源器的最大传输时 间 三 三 后装放射治疗设备的检测和标准后装放射治疗设备的检测和标准 1 验收检测新安装或大修后的后装治疗设备 正式投入使用前 必须组织专业 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检测 检测项目如下 a 距离贮源器表面 5cm 处 1 的任何位置及距离贮源器表面 100cm 处2 任一 点的泄漏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量 注 1 在距离贮源器表面 5cm 处测量时 应在不超过 10cm2的范围内 取 泄漏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 漏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100uGy h 2 在距离贮源器表面 100cm 处测量时 应在不超过 100cm 的范围内 取泄漏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 漏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10uGy h b 后装治疗机控制台的源位指示 声光报警 剂量监测 监视器 对讲机 和计时器运行功能的检验 c 放射源参考点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量 d 放射源在传输系统及施源器内的运动状态 驻留 步进与振荡 与返回贮源 器的功能检验 e 放射源从贮源器至施源器内预定位置传输时间的测定 f 后装治疗机控制计时器的误差检验 注 选择 5 个预调照射时间 不小于最大可预调值的 1 分别测定 计算 每个预调时间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平均百分误差 再计算出 5 个预调照射时间的 平均百分误差的平均值 79 g 辐射剂量监测仪表的校验 h 放射源的表面污染及泄漏 施源器 治疗床等设备的表面污染检测 i 放射源在施源器内驻留位置的偏差检验 j 治疗室及其周围环境中辐射水平的测量 2 定期检测 使用中的治疗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项目及周期如下 1 条中 a c f g h 项每年一次 1 条中 e f i 每月一次 1 条中 b d 每日一次 当其中任一项怀疑有损坏或发生障碍及其他问题时 应随时进行检测 3 换源检测后装治疗机每次更换放射源后 对 1 条中 a c h i j 分别进 行检测一次 附 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附 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规范疗规范 一 治疗必须条件一 治疗必须条件 1 设备条件设备条件 1 1 具备粒子植入三维治疗计划 质量验证系统 80 1 2 具有可供选择的放射性粒子 1 3 具备植入治疗的辅助设备 1 4 有防护装备和射线监测仪器 2 工作人员条件工作人员条件 2 1 由专业医师 放射治疗师 放射物理师 放射防护监测及辅助人员组成 治疗组 2 2 从事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就业前应体检合格 符合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 准 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 2 3 在手术前完成治疗计划的处方剂量设定 2 4 制定个体优化靶区剂量分布计划 确定治疗用粒子的数量 活度以及排 列 2 5 操作前做好工作准备 穿戴好工作衣帽 口罩 手套并佩带个人剂量计 2 6 在粒子治疗准备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设备 2 7 主要操作人员应穿铅防护衣 戴铅手套 铅玻璃眼镜等 2 8 如粒子废弃或被污染应放置在防护罐内 按照放射性放射性废弃物有关 规定处理 2 9 配备防护监测剂量仪和个人吸收剂量仪 2 10 全程进行实时防护剂量监测 记录 每次工作后认真检查清洁工作台 地面和相关物品 保证无放射性粒子泄露和污染 3 患者条件患者条件 3 1 必须符合近距离治疗的适应症 同时预计生存期在 6 个月以上 3 2 有明确的病理学检查报告以及常规检查 3 3 有可靠的 B 超 CT MR 等影像学资料提供 以确定肿瘤靶区的立体治 疗位置 3 4 患者 家属同意签定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 3 5 提前 3 天 请放射治疗医师会诊 以准备放射源及植入治疗的必要设备 3 6 了解粒子植入治疗注意事项以及放射防护措施和国家相应的管理法规 3 7 粒子持续作用时间一般为 3 个半衰期 在此期间能够配合追踪管理 81 3 8 粒子辐射的射线大多作用在患者体内 治疗后 1 2 个月内 应尽量避免 与孕妇 儿童密切接触 或保持 1m 以上距离 3 9 植入粒子后第 1 天 第 4 6 周时随访 其后每 3 个月 1 次 随访 2 年 二 操作程序二 操作程序 1 完成治疗计划设计 2 术前麻醉及使用镇静剂 3 固定体位及重要器官 4 应用 CT B MR 模拟机观察肿瘤位置 5 用模板固定肿瘤在体表的位置 6 消毒 插入植入针 检查植入针的位置 7 植入粒子 8 取出植入针并消毒包扎 9 用透视和超声检查粒子数 10 检测工作环境 工作全程均需要实时防护监测 记录 工作人员在操作 工程中需要防护 三 安全性三 安全性 为了减少个人受照剂量 主要有 3 种防护方式 1 时间防护 人体所受辐射剂量随接触射线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因此 在保 证治疗任务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与射线接触的时间 提高熟练程度 缩短治疗 时间 2 距离防护 人体离放射源越远 受照射的剂量越少 因此 在不影响工作 的前提下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有效使用镊子 机械手等辅助工具进行操作 3 屏蔽防护 在操作放射源 单考时间 距离防护还不能满足安全防护的要 求 此时需要设置屏蔽防护 即在人体与放射源之间设置屏蔽 如防护屏 铅 衣 铅眼镜 铅手套等 以减少人体受过多的照射 选择屏蔽材料的厚度 取 决于射线的种类 活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屏蔽材料的选择原则 82 射线种类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屏蔽材料的种类材料 电离和激发 电离和激发 韧致辐射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一般物质 轻物质 重物质 重物质 一张纸 有机玻璃或铝 铁 铅 铁 混凝土 四 放射防护标准剂量限值四 放射防护标准剂量限值 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 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两者的总和 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具体 要求见下表 ICRP 60 号建议的剂量限值号建议的剂量限值 剂量限值 mSv 项目 放射工作人员公众 有效剂量201 可在规定的 5 年内取平均在特殊情况下允许 5 年 内取平均但任何一年不得超过 50 年剂量当量 眼睛体15015 皮肤50050 手和脚500 五 防护管理原则五 防护管理原则 1 有许可证才能合法地购置 保管 使用放射源 放射源由许可登记单位专 人管理 2 放射源操作须有执业放射性人员参与 工作人员定期健康检查 亨有有关 权利 3 使用部门需有放射源请购 收货 保管 使用 工作场监测 除沾染等记 录 4 使用源前需进行活度检定衰变修正 有无泄露检验 如有泄露及时除沾处 理 使用前后需清点粒子数保证无误 术中器官可能沾染物需放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导乐用具使用课件
- 对流性天气龙卷风课件
- 对外汉语课件
- 安全培训目标需求课件
- 安全培训目标具体内容课件
- 老师哭笑不得试卷及答案
- 寒号鸟课件创作说明
- 工程奇葩施工方案(3篇)
- 2025年五金交电批发服务项目建议书
- 安全培训的素质和能力课件
- 2025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人才招聘17人(第四批)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潍坊市中考物理真题卷(含答案)
- 酒管专业导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外研社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表(带音标)
- 2025至2030中国体育赛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指导
- 重点金融政策解读
- 工贸行业安全管理和企业现场常见隐患排查解读(1)精
- 2025年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核安全专业实务·核技术)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南通蓝印花布课件
- 养老规划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