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除法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教学方法: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123= 204= 244=369= 484= 726=二、导学新课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板书:分桃子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3解决问题。(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列算式:682=(2) 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学生汇报:口算:竖式计算: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2.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四、课堂小结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2)符号要写准确;(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4)余数要比除数小。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第2题,第4题。2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2页6、 板书设计 xkb1.co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七、教学反思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 xkb1.co m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82= 892= 693= 555=676= 842= 854= 963=(规范竖式的书写规范)二、导学新课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4篮零8个,也就是有48个,平均分给三个人。提出数学问题:48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2. 列式:483=(1)分一分,算一算:用4捆小棒代表4篮橘子,独立尝试分一分。全班交流,说一说: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从干才的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3人先分30个,每人分到10个;再分余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每人共分到16个。(2)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82和48除以3的不同之处。每人共分到16个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在个位上商6.与482的不同之处: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问题:竖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写?3写在十位上,表示30。因此数位一定要对齐。3. 算一算,想一想:382= 524= 72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交流算法,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587= 736=问题: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分一分,算一算。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竖式算一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5页的第3、4题。2课后作业:练习册第3,4页。六、板书设计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人共分到16个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在个位上商6.七、教学反思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学习目标: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82= 524= 723=587= 736= 49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二、导学新课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1.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出算式?8886=( )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鼓励学生说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方法一:6006=100,8006的商肯定比100大;方法二:最小的三位数1006=600,800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方法三: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新| 课 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2.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3.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5655= 4563= 7847=算式1:百位上5等于5,所以商是三位数。算式2:百位上4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算式2:百位上7等于7,所以商是三位数。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1题。看图结合问题说一说意思,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2、3题。2.课后作业:练习册4,5页。六、板书设计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七、教学反思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学习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482= 8687= 8968=。二、导学新课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3只猴子平均分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这时3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03=0.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100个呢?你有什么发现?010=0. 0100=0.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现在3个猴子要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有0)列式:3063=口算:xkb1.co m竖式计算: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十位上的03=0,因此商的十位上要写0.3.算一算,想一想(末尾有0)8406=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教材练一练第1题、第2题。2.课后作业:练习册六、板书设计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03=0 010=0 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七、教学反思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竖式算一算3063= 8406=二、导学新课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9123=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w W w . X k b 1.c O m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解决淘气的问题讨论: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口算解释: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除法本身:用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2.学校用买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只?5224=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支,还剩2支,不够每个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余数是2。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2题。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竖式算一算6246= 8467=二、导学新课1淘气在计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快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估算:2002=100,502比200大的多,商肯定超过100,得26不对。竖式: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商肯定是一个三位数,得26不对。第二个算式商补上0了,对吗?师:我们不妨用乘法来验证一下第二个算式吧。你是怎样来验算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出结果。验算:2062=412验算完了不对,需要重新再算一次,这一次课一定要细心呢?师:同学们,竖式除法笔算的计算程序是正确计算的核心,验算则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能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3153= 9608= 8055=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巩固练习x Kb 1. C om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计算并验算:7342= 6122= 5255=二、新课练习1同学们,你们都收集国邮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集邮中的数学问题吧,出示图片。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2.每页放5张,估一估,大约放多少页?3.算一算,能放多少页?列式:2855=(1):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的“5”小怎么办?百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百位上的0可以不写出来。(2)第一个商应该写在哪?285,应当在十位上写商“5”(3) 完整的写出除法竖式,你能总结规律吗?(4)规律: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4.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2858=( )( )(1)估计商是几位数?(2)商“3”写在什么位置上?(3)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是指可以放满多少页,余数是指还剩多少张。(4)你会验算吗?追问:358表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上5呢?xkb1.co m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一练第1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2. 课本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练一练3题。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学习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算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竖式算一算846= 1248=二、导学新课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1):2002=100(本)1004=25(本)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2)20024=1004=25(本)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3)200(24)=2008=25(本)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3题。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学习目标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教学重点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w W w . X k b 1.c O m一、导入新课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75676 624(23)二、导学新课1淘气不光喜欢学习语文,对数学更感兴趣,一天,淘气在语文课上轮流讲故事,用了850字,同学们约定每个故事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但是淘气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淘气没有气馁,反而发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快去看看吧。问题: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个字?你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吗?赶紧试一试吧。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2.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1)8505=170(个)1703=510(个)先算1分钟能讲几个字。再算3分钟讲多少个字。(2)也可列成综合算式85053=1703=510(个)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3.笑笑也讲了一个故事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个。她也想3分钟完成,每分应讲多少个字?X|k | B| 1 . c |O |m 你能说一说你每一步的意思吗?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新 课 标 第 一 网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对称轴(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2.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天安门)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二、导学新课1观察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3.认一认,说一说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 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X k B 1 . c o m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对称轴(二)学习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教学难点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二、导学新课1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有什么发现。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x Kb 1. C om(1)先把纸对折。(2)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实际操作: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3.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的。点拨: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和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靠近对称轴的一边的。反之则远。xkb1.co m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主题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导学新课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2.认一认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X| k | B| 1 . c| O |m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 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2题。 平移和旋转(第2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二、导学新课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4题。 第三单元:乘法 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二、揭示课题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1、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2、 揭示新课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找规律”。交流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2、探索规律。1)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2) 学生讨论,交流。3) 小组发言。4) 教师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3、尝试练习。(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4、试一试。课本第30页“试一试”的第1题。四、反馈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五、当堂训练:课本第30页“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六、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七、作业布置:课本第30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找规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4040= 3080= 2430= 1550=6020= 5020= 13020= 1850=2、 新知探究1) 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3)活动三:1020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4)变式运用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三、巩固提升: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123=36 513=65( )30=360 5( )=650( )30=3600 5( )=6500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2. 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 )=800 ( )( )=12603. 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4、 总结 队列表演(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二)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2、 探讨算法: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讨论:比较两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四、交流反馈: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五、当堂训练: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六、巩固练习(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七、作业布置:2030= 3040= 14020= 15030=1030= 5080= 40120= 5040= 队列表演(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淘气的问题解决了,可他运用了另一种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二)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34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1、仔细观察32页主题图并说出图意。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1412=168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三、交流反馈: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四、当堂训练:课本第34页的算一算。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五、巩固练习(练一练1-5题),学生独立完成。五、总结: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位数,积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六、作业布置: 电影院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计算下面各题。1611 1214 3221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新知探究1、引入谈话。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它,并掌握它。2、教学例题。(1)出示课本主题图。(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l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l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l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 或 2621(5)估算结果: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6)探索笔算。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 6 2 12 6 1排有多少座位。5 2 20排有多少座位。5 4 6 21排有多少座位。再次强调: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为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三、交流反馈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2、课本第36页练习。四、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课本第37页“练一练”的1-4题)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 一,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5、 作业布置小黑板题,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练习三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1) 2010 3020 4030 40030(2) 1320 1510 1830 120402、计算。(1)3223 2642要求:1) 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2) 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3) 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4)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2) 2 4 5 2 4 6 1 3 3 1 2 2要求: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二、专项练习1、出示计算题:5436要求:1) 学生独立完成;2)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3) 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4) 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2、课本第38页第5、6题。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解决步骤: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算一算。1225和1625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1225=300 12004=3001625=400 16004=400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三、巩固练习小黑板的作业。四、作业布置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练习三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教法:引导法学法:练习法教具:小黑板,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课本中练习三的第1题。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1) 2020 3050 1230 407(2) 1530 2540 1650 80152、补充计算。(1)2824 (2)42353、用竖式计算。 1 8 5 2 6 32 3 4 1 4 2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二、专项练习1、练习三的第4题。“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2、练习一的第6题。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三、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课本练习一的第3、8题,第9、10题。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