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1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2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4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粤沪版粤沪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 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 且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最 有力的证据 这一证据是 A 粗糙的石器工具 B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C 烧制的陶瓷碎片 D 大量的稻谷种子 2 2 分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我国远古人类中 最早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懂得爱美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古猿 3 2 分 黄河中游的陕西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远古时代的半坡人在这里创造出璀察的农耕文明 下列哪些是对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正确描述 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居住样式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会从事简单的纺织 制衣 会用象牙和兽骨雕刻成古朴的艺术品 A B C 第 2 页 共 13 页 D 4 2 分 假如由时光隧道回到半坡氏族时期 在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A 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 B 妇女们忙着收割粟 C 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甲骨文 D 老人们穿着棉布衣服散步 5 2 分 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6 2 分 作为人文初祖 黄帝的贡献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下列不属于传说中黄帝的个人贡献的 是 A 发明舟车 B 发明文字 C 教人挖井 D 建造宫室 7 2 分 夏 商 西周是我国早期的三个国家 下列显现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 A 实行禅让制 B 王位世袭 C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D 有了铁器牛耕 第 3 页 共 13 页 8 2 分 商汤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君主 他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 使中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彩多姿 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 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下列关于这位君主的表述 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联络周围部族 起兵攻伐夏王桀 桀大败 夏王朝灭亡 B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建立商朝 都城建在亳 C 商王汤任用贤 发展农业 手工业 使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D 商汤因为水患影响而把都城迁往殷 9 2 分 幽王为烽燧大鼓 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 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A 定期朝见周天子 汇报政务 B 进献贡物 C 服从周王调兵 D 定期服役 10 2 分 西周的众多诸侯 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11 2 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其中出土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A 青铜立人像 B 司母戊鼎 C 利簋 D 青铜爵 12 2 分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第 4 页 共 13 页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 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开始于夏朝 兴盛于商朝 A B C D 13 2 分 有人说 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 书面语 是指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14 2 分 下列对下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为占卜记录 B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反映了夏朝历史 D 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15 2 分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群雄并起 激烈争霸的时期 其中 率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A 齐桓公 B 秦穆公 C 晋文公 D 宋襄公 16 2 分 春秋时期 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争夺土地和人口 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 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 A B C D 17 2 分 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的一个水利工程 经受了 5 12 大地震的考 验 至今仍造福人民 这一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灵渠 18 2 分 战国时期 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 其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是 A 燕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第 6 页 共 13 页 19 2 分 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 理解正确的是 A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分封制度基本瓦解 C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20 2 分 有囊括四海之意 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可见 商君 属于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21 2 分 商君之法曰 斩一首者爵一级 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 斩二首者爵二级 欲为官者为百石之 官 这一措施直接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 承认了土地私有 C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22 2 分 据 华阳国志 蜀志 记载 都江堰建成后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 天 府 也 材料中充分肯定了都江堰在哪方面的作用 A 水运 第 7 页 共 13 页 B 抗震 C 排沙 D 防洪 灌溉 23 2 分 都江堰工程 是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思想 对如今的水利工程 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科学家们对它想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 空前绝后 关于这一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修建者是蜀郡郡守李冰 B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C 位于成都附近的汉江上 D 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24 2 分 王国维说 自周之衰 文王 周公势力之瓦解也 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 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 上无统一之制度 下迫于社会之要求 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百家争鸣的原因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商鞅变法的作用 25 2 分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 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 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二 二 非选择题 共非选择题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第 8 页 共 13 页 26 19 0 分 我国历史悠久 疆域辽阔 对于如何管理国家 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是历代 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 以有诸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 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 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 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 不听天子诏令 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 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中看出 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 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 认识 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 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三点即可 3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 使秦朝灭亡的人又是谁 发生材料二中事件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4 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儒家思 想作为正统思想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5 你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27 16 0 分 翻开中国古代史 我们可以发现 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 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 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 氏 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 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 进行改革 改用考试的方法 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 官员 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 不问什么门第 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 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商君 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 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 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 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 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 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28 15 0 分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 也是文明的接力者和传播者 通过历史名人 了解文明历程 可以深刻 感悟到文明的魅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中学 历史名人 阅读提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 为核心 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 互相吸收 互相融合 在此过程中 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 但这文明的完整性 延续性从未被打破 这种完整性 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 中华文明史 请完成 第 10 页 共 13 页 1 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 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 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的思想主要 包含哪两部分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3 民族之间 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 共赢 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道路 逐渐成为东西 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被后世称作什么 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传下千古佳话 有什么历史意义 4 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综上所述 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