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案例_第1页
木兰诗教学案例_第2页
木兰诗教学案例_第3页
木兰诗教学案例_第4页
木兰诗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 教学案例 程家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 熟悉故事情节 力争学生能当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并能体会民 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 通过探究与讨论 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 通过教学活动 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理解 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本文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几乎家喻户晓 语言具有民歌情味 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积累文言词语 二 指导朗读促进鉴赏 三 体会本文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在质朴生动语言中 洋溢着浓郁 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爱国热情 因此 在教学本文时 既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体味语言 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及分析人物时体会情感 1 重视朗读训练 通过反复朗读 熟悉课文 了解大意 休味语言的民歌特点 2 在教学过程中 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赏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 引导他们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像文中的略写之处 可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扩展作文练习 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本课可按以下几种思路设计教学方案 1 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形式 以诵读课文为主要任务 此思路如有安排预习 可以一 课时完成教学 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快速背诵的方法 2 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 全文共七自然段 各段的内容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 特征 可采用逐段分析的方法 逐层深入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以文学鉴赏为着眼点 本文在语言 修辞 详略等方面颇有特色 可以围绕这几 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赏析 最后落实于写作的实践运用 4 综合以上三种思路 这样教学容量更大 教学内容更丰富 对师生的要求也更高 若按 诵读课文 分析鉴赏 这一思路 则比较容易操作 也便于学生有一个清 晰的思维过程 本课件正是以这一思路来设计的 辅助手段辅助手段 本文可采用的辅助手段较多 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思路选择 如 播放常香玉的豫剧 花木兰 MP3 或电影片段 或播放美国动画片 花木兰 片段 导入 采用中国邮政 2000 年发行的 木兰从军 邮票 图案为剪纸 为投影素材 实现教 学目标 剪辑播放香港电视剧 花木兰 片段等 进行想象扩展作文练习对照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并链接相关素材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 直接导入 1 放映演示课件第 1 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课 木兰诗 主人公 花木兰 这是一个凝聚了 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 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 一千多年来 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 深受人们喜爱 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 一起到 木兰诗 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放映演示课件第 2 页 主页 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搜集有关花木兰的信息 为了能证明 木兰 深受人们喜爱 有许多同学已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接下来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些什么 2 点击 资料 链接展示 32 39 页的内容 主要有木兰像 木兰祠 豫剧 京剧 连环画 电视剧 动画片 书法作品 木兰扇 拳 等 中间随时欢迎学生补充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简介内容如下 32 页 自汉代起 民间开始修建木兰祠 每年四月初八木兰生日致祭 谓木兰祠 历 经各代 香烟不绝 祠祀木兰像的庙宇遍布神州 较为远古而著名的有河南虞城木兰祠 安徽亳州木兰祠 河北完县木兰祠 湖北黄陂木兰祠 陕西延安万花山木兰祠等 河南虞城木兰祠还存有唐朝大诗人杜牧的诗碑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现在河南商丘地区还形成了 木兰文化节 33 34 页 播放豫剧常香玉 花木兰 选段 谁说女子不如男 现代木兰戏中 豫 剧大师常香玉饰演的花木兰奇境迭现 妙趣横生 非常精彩地设计了木兰的 12 年征战 戏 中最有名的唱段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乐观生动 平白如话地讲了个 大道理 谁说女 子不如男 被这出戏影响的人何止千万 35 页 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京剧 花木兰 突出了爱国主义的思想 艺术成就极高 本页图片为火花和邮票构成 36 页 连环画及民间连环画 37 39 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花木兰的事物或艺术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后 出示电视 剧 动画片 书法作品 木兰扇 拳 等等 40 页 中国邮政 2000 年发行的 木兰从军 邮票 可能是你没想到的吧 返回课件第 2 页 主页 3 小结 这众多的木兰形象 被建筑 木兰祠 雕塑 木兰塑像 电影 戏剧 京剧 话剧 豫剧 花木兰 美国 动画片 香港 电视连续剧 拳术及剑术 连环画 年画 甚 至还有中国邮政 2000 年发行的 木兰从军 邮票等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所表现 他们 对木兰之美进行了多层次的细致的解读 注意这一点 老师为什么搜集这么多的物品 是因为以上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源泉正 是源自于我们正在学习的南北朝民歌 木兰诗 也就是说 木兰诗 是他们的 鼻祖 众多的创作者通过反复阅读 木兰诗 获得灵感 可以这么说 由 木兰诗 开始 到形 成一套有体系的木兰文化 像一颗最有活力的种子长成了大树 木兰事迹在史志 碑刻 野史 杂记中多次出现 考据学家 文学史家 文学理论家对她的研究渐次深入 自杜甫 白居易起到民间歌曲 小调对 木兰诗 的手法 技法争相效仿 今天我们也认真地读一读课文 一不小心我们班里或许也能产生一两位哈姆雷特呢 二 诵读 学生诵读 好诗文总是适于朗读 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朗读一次 注意情感要到位 语速 语调 节奏等要符合原文的情感或意义的表达 1 学生朗读 放映中点击 课文 链接演示课件第 3 9 页 2 学生朗读后检查预习 正音 点击 读写 链接演示课件第 44 61 页 为方便使用链接较多 根据需要给加点字注音或解释下列词语 以多媒体展示 军帖 机杼 辔头 戎机 鞍鞯 金柝 策勋 可汗 扶将 著裳 扑逆迷离 帖花黄 3 请学生推荐班里读书最好的一位同学个人朗读 要求 同学认真听读 注意该生或快或慢处 或高或低处及断句节奏的处理 品味其优缺点 可请全体同学点评优点 4 全体同学自由默读全文 请认真准备 因为老师将发出 挑战书 默读之后 我们再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诵读全文 老师将挑战这位同学 看谁读得更好 请同学们当评委 好不好 5 教师诵读 教师范读前 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肯定 然后声明 老师只是加上了对文章的理 解 请注意老师与刚才那同学读得不同的地方 下面是教师朗读中需注意的要点提示 首段是故事开端 读得平缓 轻些 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二段问答句 可深沉些 昨夜见军帖 后四句加快 以突出军情紧急 末两句 愿为市鞍马 转为坚定 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 节奏更加快 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 紧张准备的情态 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 用抒情的语句读 末句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要表现出 木兰的战斗豪情 四段每两句一气读 速度更慢 基调应是悲壮的 十年艰苦作战 处处刀光剑影 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五段胜利归来 节奏可稍稍加快 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 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 朴实 放慢节奏 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六段亲人团聚 恢复女儿妆时 节奏要快 甚至如 快板 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 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 出门看火伴 句仍快 表现木兰换装后 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 火伴皆惊忙 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 们的惊奇感 应突然放慢 七段是歌者的赞辞 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 不知木兰是女郎 的设喻回答 语速渐慢 甚至可以结合动作 脚扑朔 傍地走 表情 眼迷离 结合 安能辨 我是 句朗读 教师可以用双手自抚面颊 一字一顿以反问的语气念出 雄 雌 使有余韵 效果更好 点击 课文 链接演示课件第 3 9 页 只要教师精心准备 定能博得学生满堂喝采 学生品评 请学生评价教师刚才范读课文的优缺点 多肯定学生的见解 从教学实践来看 教师 范读中大多数的优点都能被学生点评出来 如有较大的出入的 可提出全班探讨 为什么 要这样读 最后明确较好的读法 当然也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读法 更要欢迎学生 指出朗读中的不足 运行中点击 POWERPOINT 右下角的黑屏 以免影响学生读书及品评 全体齐读 赏析品味 三 概括要点 1 复述 通过反复诵读 我们已较熟悉课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复述诗文的故事大意 可适 当发挥补充 2 概括要点 在复述的基础上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要求能用来回答 木兰 怎么样 如果觉得独立概括有困难 可以和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商讨 学生讨论 交流之后 概括发言 形成板书 放映中点击 情节 链接演示课件第 20 页 停机叹息 决定从军 木兰 征途思亲 征战沙场 辞官还乡 设喻作答 3 小结 了解情节 有助于我们下堂课进一步分析课文 四 背诵课文 参看板书 课件第 20 页 了解全文大意 试着当堂背诵课文 五 课外作业 放映中点击 作业 链接演示课件第 19 页 第一课时完成 1 2 题 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作业本 课堂巩固题 5 9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放映演示课件第 2 页 主页 放映中点击 课文 链接演示课件第 3 9 页 课前准备时 布置学生齐读或试读全文 一 导入 昨天我们已 认识 了花木兰 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 木兰诗 二 详略分析 挖掘主题 以下问题的设计 纯属抛砖引玉 上课时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建议鼓励学生大胆质 疑 1 我们上节课 昨天 已熟悉了课文的情节 以多媒体出示上堂课学生概括的每自 然段意 放映中点击 情节 链接演示课件第 20 页 课件出现以下板书内容 停机叹息 决定从军 木兰 征途思亲 征战沙场 辞官还乡 设喻作答 鼓励学生讨论 2 2000 年中国邮政发行的 木兰从军 邮票上就印有全文 多媒体出示 木兰从军 邮票的四张图案 放映演示课件第 11 页 观察这四枚邮票 上面的文字大体上是按照什么 来安排的 你看出来了吗 邮票上也分出了段落 甚至可看出详略分布来 瞧瞧 与我们所确定是否一致 放映演示课件第 11 页第二项 明确 图一 木兰纺织 略 图二 木兰从军 详 图三 木兰征战 略 图四 木兰还乡 详 这四枚邮票是按课文的情节并以时间为序安排 4 为塑造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诗歌是如何安排记叙的详略的 略写是不是表示不重 要或无关紧要呢 提问后放映演示课件第 12 页并点击鼠标 出现问题 略写的第一段 停机叹息 向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点击邮票或右箭头 链接到 26 页答案 第四段 征战沙场 只有三十个字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点击邮票或右箭头 链接到 27 页答案 第四自然段略写的这几句诗文 只有三十个字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讨论明确 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英雄之勇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功勋之巨 还为下文的侧面描写诗句 策勋十二转 不用尚书郎 埋下伏笔遥相呼应 表现了木 兰的英雄气概及赫赫之功 评 这是全诗中语言最为凝练的部分 板书 这正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看看这一段与上下是怎样衔接的 读 悟 前过渡后顶真 5 详略与中心究竟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本文的中心应该是什么 放映演示课件第 14 页 点击 详略与中心详略与中心 链接到 25 页答案 作者在文章中处理详略是为文章的主旨 中心 服务的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 原则 突出中心 详写 有关中心 略写 无关中心 不写 另外还可以利用邮票图案 这图案来自于对课文文本的充分挖掘与深刻理解 明 确这几幅图案主要交代了什么 文字与形象的交流 图案 交代身份 人物 点明变化 女变男 事件 英雄气概 儿女情怀 性格 教参 91 页 6 中四种主题均可出示 让学生讨论认可 说说理由 不求标准答 案 课件中的 中心 是教师个人看法 仅供参考 那么木兰诗作者略写木兰征战 详写了应征 荣归 团聚等几个场面 也就是说 详写是未曾开战前后时的内容 从这可推测作者想要表达 突出 怎样的主题 中心 探讨一下 提示 注意出处是 乐府诗实质是民歌 作者应是 战争的受害者往往是 明确 诗文略写了战争场面 正是反映了老百姓对战争的否定 体现了他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对和平生活的追求 链接到 25 页 质疑 2 详略 中心 出示答案 三 质疑讨论 分析形象 质疑 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 当然也可参照以下问题进行 1 出自本文的成语的成语你知道哪几个呀 能造句吗 放映演示课件第 15 页 学生造句后 再出示例句 2 怎么理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 云鬓 对镜帖花黄 放映演示课件第 16 页 然后链接到 29 页 讲解 互文 之后 返回课件第 16 页继续探讨 3 8 本文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请找出来 试着说说其表达效果 放映演示课件第 16 页第二项 4 木兰是以什么身份从军的 讨论一下看看全文哪些情节与这身份是密切相关的 这些情节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明确 勤劳善良 忠孝两全 淡泊名利 热爱和平 谨慎机警 坚强勇敢 英勇善战 提问 如果离开这一身份 全文大多数情节是否还有存在意义 明确 木兰是以 女郎 的身份代父从军的 如果早知木兰是女郎就什么戏也没了 5 伙伴的 惊忙 不知 表现了什么 侧面表现了木兰的非凡智慧 才能 及谨慎机警的性格特点 四 课文小结 放映演示课件第 17 页第一项 请同学们以 木兰是一个 的人 来评价一下木兰 1 教师小结 木兰诗 是一首富有传奇色彩的北方民歌叙事诗 它叙事生动 情节曲折 语言优 美 无论情节 人物形象 或是民歌特有的语言风格 都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因而千百年 来流传不衰 2 提问 这首诗流传了一千多年 至今 木兰仍为世世代代人们景仰的巾帼英雄 请你说说 木兰这一传奇人物 奇 在哪里 从她身上 你看到了怎样的思想品质 右箭头连接 20 页情节与性格 分析后返回放映演示课件第 17 页第二项 由此可见 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特殊的形象 这也是木兰这一形象深受人 们喜爱的原因吧 3 提问 这堂课你认为自己学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 然后试着说说吧 4 全体有感情地齐读或背诵全诗 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