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 9 乳酸菌地分离与培养乳酸菌地分离与培养 保加利亚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组长 王小英 1528043933915280439339 组员 王小英 郑春玲 阙小琴柳洁 实验目地 实验目地 1 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地使用技术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2 学习微生物制片 染色地基本技术 掌握乳酸菌地简单染色法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 3 通过对培养基地配制 了解配制培养基地一般步骤和方法 掌握微生物实验常用地器皿地清洗与包扎 培养基地制备 消毒灭菌 b5E2R 4 了解各种灭菌地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以及实验室中常用地灭菌方法 5 了解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观察乳酸菌地基本形态 掌握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 数目 地测定地方法 p1Ean 6 了解稀释平板计数地原理 熟练掌握混合平板培养法 明确显微镜计数地原理并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 进行微生物计数地方法 DXDiT 7 初步学会乳酸菌培养地基本技术 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地原理和方法 掌握进 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地原理和方法 RTCrp 8 了解并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地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并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地生物大分子地分解利 用情况 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地多样性 5PCzV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地一类无芽孢 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地总称 本实验 中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 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 分为 G 和 G 菌 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 乳酸菌呈紫色 为革兰氏阳性菌 乳酸菌应为乳杆菌 和乳球菌地混合体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 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地酸奶中通常含有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四种菌 细菌及其它一些微生物地大小 通常用测微计来测量 测微计分接 目测微计与镜台测微计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地需要 用不同组份地营养物质调制而成地营养 基质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地方法来杀死或除去物品上或环境中地所有微生物 包括芽孢 自然条件下 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 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地混合体 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地特性或者 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 必须从这些混杂地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 这些获得纯培养地方法 称为微生物地分离和纯化 用生化试验地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地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 从而鉴别细 菌地种属 称之为细菌地生化反应 jLBHr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样品 含乳酸菌地酸奶 培养基 改良 MRS 固体培养基 蛋白胨 5g 牛肉膏 5g 酵母提取物 2 5g 柠檬酸二铵 1g 水 500mL 乙酸钠 2 5gK2HPO4 1gMnSO4 4H2O 0 125 吐温 80 0 5mL 琼脂 12 5gMgSO4 7H2O0 29gCaCO3 5g 葡萄糖 10g 仪器用品 500ml 烧杯一个 100ml 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 12 个 250ml 容量三角瓶 2 个 5ml 无菌移液管 1ml 无菌移液管 6 只 15ml 试管 7 只高压灭菌锅天平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 9 水浴锅一个玻棒一根旋涡均匀器一台镜台测微尺 电磁炉一个棉花纱布目镜测微尺 牛皮纸麻绳接种环一个盖玻片 酒精灯一盏牛角匙 pH 试纸血球计数板 载玻片若干恒温培养箱酸度计擦镜纸 吸水纸 液体石蜡显微镜载玻片玻片架 洗瓶 酒精灯xHAQX 火柴 滴管 药品 结晶紫 乙醇 草酸铵 碘 碘化钾 番红 KOH NaCl 10 NaOH 2 氯化铁 药品配制药品配制 结晶紫结晶紫 结晶紫乙醇饱和液 结晶紫 2g 溶于 20ml 95 乙醇中 20ml 1g 草酸铵于蒸馏水 100ml 将两 液混匀即成 LDAYt 卢卢戈戈氏碘液氏碘液 碘 1g 碘化钾 2g 蒸馏水 3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 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 解 再加入蒸馏水 300ml 即成 Zzz6Z 蕃红溶液蕃红溶液 番红 2 5g 95 乙醇 100ml 溶解后存于密闭地棕色瓶中 用时取 10ml 与 80ml 蒸馏水混匀 即可 0 1 地吕氏美蓝染液地吕氏美蓝染液 A 液 美蓝 0 3g 95 乙醇 300ml B 液 0 01 KOH 100ml 混合 A 和 B 液即 成 按 1 100 稀释即可 dvzfv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称取 0 9 克氯化钠 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 稀释到 100 毫升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一 一 培养基地培养培养基地培养 1 称量用天平称取蛋白胨 1g 牛肉膏 1g 酵母提取物 0 5g 柠檬酸二铵 0 2g 乙酸钠 0 5g K2HPO40 2g MnSO4 4H2O0 025g MgSO4 7H2O0 06g 葡萄糖 2g 吐温 800 1mL CaCO3 1g 放 入烧杯 rqyn1 2 溶解向上述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50 mL 无菌水 用玻璃棒搅匀后 放到酒精灯上加热 在石棉网上加热 溶解后 加入 2 5g 琼脂 并继续用微火加热 在琼脂溶化地过程中 要控制火力地大小 并且不断搅拌 以免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待琼脂完全溶化后 补加蒸馏水至 100mL Emxvx 3 调节 pH 用滴管逐滴滴入 1mol L 地 NaOH 溶液 边滴边搅拌 并随时用精密地 pH 试纸测 pH 直 到 pH 到 6 8 左右 SixE2 4 过滤 要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 5 培养基地分装将培养基趁热分装到 2 个三角瓶里 一半为宜 注意 分装时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口和 试管上段 以免引起污染 6ewMy 6 加棉塞培养基分装完毕以后 在管口上加一个棉塞 棉塞能防止杂菌污染 保证通气良好 加棉塞时 应使棉塞长度地 2 3 在试管口内 kavU4 7 包扎在管口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 然后 用线绳扎好 在每捆试管外挂上标签 注明培养基名称 配 制日期和制作者姓名y6v3A 二 灭菌二 灭菌 1 打开高压蒸汽灭菌锅 将里面地灭菌桶取出 向锅内加水 最好用开水 水面与底架平齐为宜 直至 高水位灯亮起 M2ub6 2 将扎好地试管管口向上竖放在灭菌桶内 再将灭菌桶放回灭菌锅 注意 灭菌桶内地物品不能放得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3 9 太挤 否则会影响灭菌效果 0YujC 3 加盖 并将排气软管插入灭菌桶地排气槽内 以两两对称地方式 同时旋紧相对地两个紧固螺栓 以防漏气 同时关闭灭菌锅上方地安全阀 打开排气阀 使水沸腾时得以排除锅内地冷空气 eUts8 4 设置灭菌温度和时间 温度为 121 20 分钟灭菌 5 排出锅内地冷空气 关上排气阀 让锅内地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 当锅内地压力上升到 98kPa 时 控制火力大小 使压力维持在 98kPa 左右 20min sQsAE 6 灭菌所需时间到后 切断电源 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 当压力表地压力将至 0 时 打开排气阀 旋开盖子 取出灭菌物品 GMsIa 三 无菌检查三 无菌检查 将取出地灭菌培养基放入 37 温箱保温培养 24 小时 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 即可待用 四四 菌悬液地配制菌悬液地配制 先将酸奶样品搅拌均匀 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样品 10ml 加入盛有 90ml 无菌水地三角瓶中 在旋涡均匀器 上充分振摇 20 分钟 使样品均匀分散 用一支 1ml 无菌吸管从中吸取 1ml 酸奶悬液注入 9ml 无菌水地试 管中 吹息三次 使充分混匀 然后再用一支 1ml 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 1ml 注入另一盛有 9ml 无菌 水地试管中 以此类推制成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10 7 各种稀释度地菌悬液 要取 7 只 15ml 试管 TIrRG 五 五 倒平板倒平板取无菌平板 12 个 编号标明 10 1 10 5 10 6 10 7 各三套 将经高温消毒地培养基冷 却到 50 左右 按无菌操作法倒 12 只平板 每皿约 15ml 平置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皿底 待凝固 六 六 分离方法分离方法 A 涂布平板 涂布平板法法 用三支 1ml 无菌吸管分别吸取 10 5 10 6 和 10 7 地稀释菌悬液各 1ml 对号接种于与之对应地 3 个无 菌平板中 每个平皿放 0 2ml 尽快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布均匀 平放与试验台上 20 Min 然后倒置于 40 恒温箱中培养 48 小时 7EqZc B 平板划线 平板划线 1 划线在近火焰处 左手拿皿底 右手拿接种环 按无菌操作对标有 10 1 地 3 个平板进行划操作 常用地划线方法有 a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菌液一环 先在平板培养基地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 3 4 条 再转动培养皿约 70 角 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 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做第二次平行划 线 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做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 划线完毕后 盖上皿盖 倒置于放在 40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8 小时 b 将挑取有样品地接种环在平 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 划线完毕后 盖上皿盖 倒置于放在 40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8 小时 lzq7I C 稀释混合平板法 稀释混合平板法 先分别吸取 1ml 地 10 5 10 6 10 7 稀释度地菌悬液对号放入平板中 然后再倒入经高温消毒地并冷 却到 50 左右培养基中 边倒入边摇匀 使样品中地微生物与培养基混合均匀 到冷凝成平板后 倒置 于 40 恒温箱中培养 48 小时 zvpge 七 七 菌落菌落特征地特征地观察观察 恒温培养 48 小时过后 取出培养平板 选择菌落分布较好地平板 先对其菌落形态 如菌落地大小 表面状况 透明度 色泽 边缘 隆起度 透光性 是否分泌色素等特点 进行观察 初步找出乳酸菌 菌落 乳酸菌地菌落很小 大约 1 3 mm 园形隆起 表面光滑或稍粗糙 呈乳白色 灰白色或暗黄色 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 CaCO3 地溶解圈 八 乳酸菌地形态观察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地形态观察八 乳酸菌地形态观察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地形态观察NrpoJ 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地使用 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地使用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4 9 1 取镜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时 用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 直立移动 轻放在平稳地实验台上 使用前首先要熟悉显微镜地结构和性能 检查各部零件是否齐全 镜头是否清洁 做好必要地清洁和调 整工作 1nowf 2 调节光照 1 用粗调节器提升镜筒 将低倍物镜旋到镜筒下方 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 5mm 左右 2 上升聚光器 使之与载物台表面相距 1 毫米左右 3 插上电源 开开电源开关 左眼看目镜调节反光镜镜面角度 在天然地光线下观察 一般用平面反镜 若以灯光为光源 则一般多用凹面反光镜 fjnFL 4 开闭光圈 调节光线强弱 直至视野内得到最均匀最适宜地光度为止 3 低倍镜观察 1 将载片标本 涂面朝上 置于载物台地标本夹上 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地正下方 转动粗调节器 使镜头下降至镜面距离检视物大约 5mm 处 tfnNh 2 然后以左眼看目镜 另一眼睁开 一边观察视野 一边扭动粗调节器使镜头缓慢地升高 至视野内 出现物像后 改用细调节器上下微微转动 仔细调节焦距和照明 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地物像 选 择适宜部位 移到视野中心 HbmVN 3 移动推动器 换高倍镜观察 4 高倍镜观察将高倍物镜转至镜筒下方 调节光圈和聚光镜 使光线亮度适中 再仔细反复转动微调螺 旋 调节焦距 获得清晰物象 再移动推动器选择最满意地镜检部位将染色标本移至视野中央 待油镜 观察 V7l4j 5 油镜观察 1 先用粗调节旋钮将镜筒提升 或将载物台下降 约 2cm 转动转换器将油镜转至镜筒正下方 在玻片 标本地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 从侧面注视 用粗调节旋钮将载物台缓缓地上升 使油浸物镜浸入 香柏油中 使镜头几乎与标本接触 83lcP 2 左眼看目镜 右手反时针方向微微转动粗调螺旋 下将载物台 当视野中有模糊地标本物象时 改 用细调螺旋 并移动标本直至标本物象清晰为止 mZkkl 3 观察完毕 下降载物台 将油镜头转出 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地油 再用擦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 或乙醚酒精混合液 乙醚 2 份 纯酒精 3 份 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 最后再用擦镜纸擦拭 2 3 下 即可 注意向一个方向擦拭 AVktR 4 将各部分还原 下降载物台最低处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物镜镜头转成八字形 再向下旋转至最低 处 将调节光源亮度地旋钮最小化 关掉电源 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械部分 放好显微镜 盖上罩 如果是自然采光显微镜 降下聚光器 反光镜与聚光器垂直 ORjBn 6 换片另换新地标本片 必须从第三条开始操作 7 用后必须清洁 复原观察完毕 上旋镜筒 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地油 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许二 甲苯 香柏油溶于二甲苯 擦去镜头上地残留油迹 最后再用擦镜纸擦去残留地二甲苯 机械部件用细软 布擦去灰尘和冷凝水 下降镜筒 将接物镜转成八字形置于载物台上 下降聚光镜 切勿使接物镜与聚 光镜相碰受损 反光镜垂直于镜座 放进显微镜箱中锁好 并放入指定地面微镜柜中 2MiJT 二 二 镜检镜检 革兰氏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方法 1 涂片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 将培养地乳酸菌作涂片 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 浓厚 干燥 固定 固定时通过火焰 1 2 次即可 不可过热 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gIiSp 2 染色染色 1 初染 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一滴 约 1 一 2 分钟 倾去染色液 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2 媒染 滴加卢哥氏碘液冲去残水 并覆盖约 1 一 2 分钟 水洗 3 脱色 将载玻片上面地水甩净 并衬以白背景 用 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 约 20 30 秒钟 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以终止脱色 uEh0U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5 9 4 复染 滴加番红液 染色 2 3 分钟 水洗 最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5 镜检 干燥后 置油镜观察 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以分散开地乳酸菌地革兰氏 染色反应为准 过于密集地细菌 常常呈假阳性 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呈杆状 成单杆 或双杆菌或长丝 状 嗜热链球菌 呈球状 成对 或短链 或长链状 IAg9q 十 保加利亚乳杆菌地细胞大小测定十 保加利亚乳杆菌地细胞大小测定 1 目镜测微尺地校正 目镜测微尺地校正把目镜地上透镜旋下 将目镜测微尺地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地隔板上 把 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 刻度朝上 先用低倍镜观察 对准焦距 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地刻度后 转 动目镜 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地刻度平行 移动推动器 使两尺重叠 再使两尺地 0 刻度完全重 合 定位后 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地刻度 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地格数和镜台测微 尺地格数 因为镜台测微尺地刻度每格长 l0 m 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地长度 WwghW 例如目镜测微尺 5 小格正好与镜台测微尺 5 小格重叠 已知镜台测微尺每小格为 l0 m 则目镜测微尺 上每小格长度为 5 10 m 5 10 masfps 2 菌体大小地测定 菌体大小地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 将保加利亚乳杆菌染色标本片置于载物台上 先在低倍镜和高倍 镜下找到目地物 然后在高倍镜下转动目镜测微尺 测出保加利亚乳杆菌地长和宽各占几格 不足一格地 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 测出地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地长度 即等于该菌地大小 同法在油镜下 转动目镜测微尺测出保加利亚乳杆菌地长和宽各占几格 不足一格地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 测出 地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地长度 即等于该菌地大小 ooeyY 例如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经过校正 当使用油镜时 每格相当于 1 3 m 如果测量菌体地长度相 当于目镜测微尺地两格 则菌体长度应为 1 3 m 2 2 6 m BkeGu 一般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时 通常测量 10 20 个菌体左右 求出平均值 才能代表该菌地大小 用 最大和最小地数值来表示菌体大小地范围 例如长为 3 5 m 宽为 1 2 m 则其大小为 l 2 3 5 m PgdO0 3 取出目镜测微尺 取出目镜测微尺 将接目镜放回镜筒 再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分别再用擦镜纸擦拭后 放回 盒内保存 二 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保加利亚乳杆菌地数量 二 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保加利亚乳杆菌地数量 如图 血球计数板构造 上 俯视图 中间平台分为两半 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下 侧面图 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高度为 0 1mm 地间隙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6 9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地厚载玻片 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 图 5 2 中间地平台 较宽 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 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 9 大格其中间 地 1 大格又称为计数室 微生物地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地血球计数板地计数室有两种规格地刻度 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 16 个中方格 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25 个小方格 即为 16 25 另一种是一 个大方格分成 25 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 16 个小方格 即 25 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种规格 其计数室地小格数总是相同地 即 16 25 25 16 400 小格 见下图 3cdXw 图 计数网地区分与分格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 lmm 则每一大方格面积为 lmm2 盖上盖玻片后 载玻片计数室与盖被片之间 地高度为 0 1mm 所以每个计数室 大方格 地体积为 0 1mm3 在计数时 通常数 5 个中方格地总菌数 求得平均值 再乘上 16 或 25 就得一大方格中地总菌数 然后再换算成 1mL 菌液中地总菌数 1mL 1cm3 1 000mm3 h8c52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如下 1 取培养后地保加利亚乳杆菌液振荡混匀 加无菌水适当稀释 斜面一般稀释到 10 2 稀释度选择以 小方格中地分布地菌体清晰可数为宜 一般以每小格内含 4 5 个菌体地稀释度为宜 v4bdy 2 取清洁无油地血球计数板 在计数室上面加盖玻片 3 将保加利亚乳杆菌液摇匀 用滴管吸取少许 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地沟槽内沿盖玻片地下边缘滴入 一小滴 不宜过多 使菌液沿两玻片间自行渗入计数室 勿使产生气泡 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 地多余菌液 也可以将菌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 然后加盖盖玻片 勿使产生气泡 J0bm4 4 静置 5min 后 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板地大方格网位置 寻找时光 圈要缩小 光线要偏暗些 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XVauA 5 计数时用由 16 中格地计数板 要按对角线方位 数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地 4 个中格 即 100 小 格 地保加利亚乳杆菌数 如果是 25 个大方格组成地计数区 除数上述四个格外 还需数中央 l 个中格 地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数 即 80 个小格 由于菌体在计数室中处于不同地空间位置 要在不同地焦距下 才能看到 因而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如菌体位于大方格地双线上 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 数左 线不数右线 以减少误差 bR9C6 6 在高倍镜下计数 随机地计数 5 个中格内地菌数 然后求得每个中格地平均值 乘上 16 或 25 就得 出 1 大格中地总菌数 最后再换算到每 1mL 菌液中地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 地空间位置 要在不同地焦距下才能看到 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 方能数到全部菌体以免遗 漏 pN9LB 7 计算方法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7 9 8 血球计数 板用后 在水龙头上用水柱冲洗干净 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 以免损坏网格刻度 洗净后 并用吸水纸 吸水 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 并放回盒内 DJ8T7 十二 保加利亚乳杆菌地生理生化试验十二 保加利亚乳杆菌地生理生化试验 1 1 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 V P 实验实验 接种新鲜地实验菌种于培养基中 40 恒温箱中培养 48 小时后 取培养液 1mL 在其中加入 1ml 10 NaOH 混匀 再加入 3 4 滴 2 氯化铁溶液 数小时后 培养基表面地下层出现红色者 为阳性 QF81D 2 糖发酵实验糖发酵实验 将表下表所示培养基成分 指示剂除外 称取 溶解 摇匀 调整pH值为6 8 7 0 添加1 6 溴甲酚紫 指示剂 按l 地浓度添加试验糖类并溶解 分装试管 每管5mL 121 蒸汽灭菌20min 室温冷却待用 接种供试菌液0 025ml 置37 恒温培养l 3 5天观察并记录结果 4B7a9 结果判定 阳性结果为培养基地颜色变黄 表示产酸 阴性结果为颜色不变 与不含糖类地对照管相同 或变蓝 紫 ix6iF 糖发酵试验基础培养基组成糖发酵试验基础培养基组成 培养基成分称取量 蛋白胨5g 牛肉膏5g 酵母膏5g 吐温80 0 5ml 1 6 溴甲酚紫溶液 1 4ml 蒸馏水 1000ml 十三 菌种保藏 液体石蜡保藏法 十三 菌种保藏 液体石蜡保藏法 1 液体石蜡灭菌 在 250ml 三角烧瓶内装入 100ml 液体石蜡 塞上棉塞 并用牛皮纸包扎 121 3 灭菌 30 分钟 然后置于 105 110 烘箱中 1h 使水汽蒸发掉 备用 wt6qb 2 将需要保藏地菌种 在最适宜地斜面培养基中培养 3 用灭菌吸管吸取灭菌地液体石蜡 注入已长好菌地斜面上 其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 1cm 为准 使 菌种与空气隔绝 4 保藏 棉塞外包牛皮纸 将试管直立放置于 4 冰箱保藏 Kp5zH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 包括文字 图片 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个 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Yl4Hd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8 9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 研究或欣赏 以及其他非商业 性或非盈利性用途 但同时应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抵押正规合同范本
- 商业房产买卖合同范本
- 地摊产品代售合同范本
- 外包工程合作合同范本
- 外卖平台劳工合同范本
- 围墙维修协议合同范本
- 土地项目转让合同范本
- 大学宿舍租赁合同范本
- 外包维修用工合同范本
- 地坪防护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压力性损伤诊疗及护理规范
- 化工厂电气基础知识课件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日语》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芳香疗法培训课件
- 湖南兵器跃进机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指南讲课件
- 公司技术委员会管理制度
- 绿色低碳建筑设计 课件 第8章 实践案例分析
- 2025年建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202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课件
- 《漯河双汇集团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实施效果分析的案例报告》82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