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 )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 )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 )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 )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修筑于战国时期 使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长城 2 2 分 2000 多年前 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 穿越草原沙漠 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 丝绸之路 的起点是 A 洛阳 B 长安 C 建康 D 北京 3 2 分 历史课上 同学们讲了许多与三国有关的故事 其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三顾茅庐 D 官渡之战 4 2 分 书写的文明传递 民族的未雨绸缪 一是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的主宣传语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 长 是至今硕果仅存的 种方块表意文字 下列图片反映的汉字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 B C D 5 2 分 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 秦兵马俑遗址 B 敦煌莫高窟 C 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 大昭寺会盟碑 6 2 分 下列人物 被后人称为 画圣 的是 A 阎立本 B 张择端 C 黄公望 D 吴道子 7 2 分 唐朝与亚 非 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 其根本原因是 A 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C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 制度先进 疆域广大 第 3 页 共 13 页 8 2 分 1864 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隶属 A 广东省 B 福建省 C 云南省 D 浙江省 9 2 分 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过外来侵略 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10 2 分 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1 2 分 西安事变发生后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主要是因为 A 国共两党已没有矛盾 B 国民政府已开始积极抗日 第 4 页 共 13 页 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D 共产国际的要求 12 2 分 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A 中原解放区后 B 晋察冀豫解放区后 C 大别山后 D 陕甘宁解放区后 13 2 分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美丽的篇章 下列一位英模与其他三 位不在同一时期出现的是 A B C D 14 2 分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 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实现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第 5 页 共 13 页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一国两制 15 2 分 两岸之道 唯和与合 势之所趋 事之必至 期我同胞 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 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 九二共识 是指 A 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 反对 台独 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6 2 分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 也闪耀着智慧 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下列哪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A 周恩来总理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B 出席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开怀大笑 C 印度总理尼赫鲁到机场迎接周恩来总理 D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17 2 分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作为新中国的 外交之父 外交之魂 他所提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在当时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A 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促成了 双十协定 的签订 C 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 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第 6 页 共 13 页 18 2 分 关于日本大化改新 说法正确的是 A 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B 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 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 19 2 分 宣告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独立的事件是 A 来克星顿的枪声 B 独立宣言 的发表 C 萨拉托加大捷 D 1787 年宪法的颁布 20 2 分 小强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 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的历史小论文 在收集史料时 他不需选用的 是 A 华盛顿 B 林肯 C 章西女王 D 玻利瓦尔 21 2 分 下图是 20 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 它主要说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A 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第 7 页 共 13 页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C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D 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2 2 分 一战 后签订了许多条约 下列条约中有损中国利益的是 凡尔赛和约 五国条约 四国公约 九国公约 A B C D 23 2 分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 所谓历史叙事 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 而历史 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下列表达中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38 年 9 月 英 法 德 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署 慕尼黑协定 B 1942 年 1 月 中 美 英 苏等 26 国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C 1945 年 2 月 苏 美 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 1945 年 9 月 二战结束 这是世界正义力量和民主阵营团结一致 携手抗敌的结果 24 2 分 学习历史 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 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 联合国家宣言 的发表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苏联的解体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5 2 分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是某学习小组在历史课上设计的知识卡片 据此 判断该历史课的主题是 第 8 页 共 13 页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第三次科技革命 C 亚非拉独立和振兴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8585 分分 26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为政以德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等 材料二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 深奥的学问 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 福 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1 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 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3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 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7 20 分 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 是 20 世纪中国人民经 历的三次巨变 摘自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 2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第 9 页 共 13 页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 4 从三次历史巨变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28 20 分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5 年 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大使说 对于近来贵国所举 很为赞赏 独有贵国改变旧有服装 模 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 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 只有军器 铁路 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 处 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在这次上书中 上清帝第五书 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 定宪法的主张 提出 皇帝仿效亚历 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 亲自主持大计 宣布变法 是上策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 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 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 地包干 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 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 鸽子哨 的主题歌 我的一九七八 1 李鸿章赞赏的 贵国所举 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结合所学回答 后来在康有为推动下进行的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3 材料三中的 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 指的是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这 条道路是什么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 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重大改革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9 25 分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 改革创新 材料一 及秦孝公任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 侯 至于始皇 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 为了保存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沙皇 政府着手开始了一次改革计划 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 19 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 齐格勒 新全球史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 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 军事和经济强国 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 齐格勒 新全球史 材料四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 如果说 19 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那么到了 20 世纪初则进 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虽然康有为生于 1858 年 孙中山生于 1866 年 他们近于同一辈人 但在社会政治 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 j 急 变嬗 sh n 变迁 中 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 显示为两代人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 见下图 广东统计信息网 统计图表 GDP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2 材料二中 社会改革 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 结合所学知识 说出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 首要目标 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 康有为年长孙中山 8 岁 他们近于同一辈人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四为什么说 19 世纪最后几年的 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20 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5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1978 年 1984 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 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