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备课参考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备课参考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备课参考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备课参考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语文《赤壁赋》备课参考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 2 2 赤壁赋赤壁赋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文本全解 1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一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 宋代文学家 书画家 苏轼在诗 词 文 书法 绘画等多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 是一个对 中国文学史 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 苏轼与父亲苏洵 弟苏辙在文学上取得很 高的成就 合称 三苏 均被列入 唐宋八大家 苏轼又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 欧苏 在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 苏黄 在词作方面与南宋大词人辛 弃疾并称 苏辛 苏轼擅长行书 楷书 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 黄庭 坚 米芾并称 宋四家 苏轼善画竹 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 神似 苏轼在青少年时代 就聪颖好学 嘉祐元年 1056 苏轼首次出川 赴京应举 次年 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嘉枯六年应中制科人第三等 授大理评事 签书风翔府判官 不久 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 苏轼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 1069 初 苏轼 还朝任职 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异见 苏轼请求外调 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 苏 轼先后被派往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在任上革新除弊 因法便民 颇有政 绩 元丰二年 1079 苏轼罹 乌台诗案 政敌罗织罪名 诬蔑苏轼以诗文诽谤朝廷 苏 轼被捕下狱 受尽折磨 苏轼侥幸被释后 谪贬黄州 元祐元年 1086 旧党执政 苏轼 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知制诰等职 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 元枯四年 出知杭州 六年召回 贾易等人寻隙诬告 苏轼被迫请求外任 先后被派知颍州 扬州 定州 在外任职期间 苏轼努力进行兴利除弊 很有政声 绍圣元年 宋哲宗亲政 新党得势 贬斥元枯旧臣 苏轼被一贬再贬 由英州 今广东英德 惠州 今广东惠州 一直远放到儋州 今海南儋县 直到元符三年 1100 宋徽宗即位 苏轼才遇赦北归 于建中靖国元年 1101 七月病逝于常州 苏轼对文艺创作 倾注了毕生精力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反对 贵华而贱实 强 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他认为为文应 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文理自然 姿态 横生 答谢民师书 要敢于革新独创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书吴道子画后 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 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 为 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他的谈史议政的论文 包括奏议 进策 史论等 大都是同苏轼政 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 相当一部分是有的放矢 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 如 进策 思 2 治论 留侯论 等 见解新颖 不落窠臼 雄辩滔滔 笔势纵横 善于腾挪变化 体现 出 孟子 战国策 等散文的影响 叙事记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 有不少广 为传诵的名作 记人物的碑传文如 潮州韩文公庙碑 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 喜雨亭记 都是极具代表性的 苏轼写景的游记 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 如 石钟山记 前后 赤壁赋 即地兴感 借景寓理 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 苏轼的叙事记游 散文 常常冶议论 描写 抒情于一炉 在文体上不拘常格 勇于创新 在风格上因物赋形 汪洋恣肆 深刻体现出了 庄子 和禅宗文字的影响 苏轼的书札 题记 叙跋等杂文 多 显露性灵 在苏轼散文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书札尺牍如 上梅直讲书 与李公择书 等 大都随笔挥洒 不假雕饰 使人洞见肺腑 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 开朗 风趣的个性 苏轼 的题记 序跋 杂著 晶诗评画 谈论书法 总结创作经验 如 南行前集叙 书吴道子 画后 等 颇具识见 本文写于 1082 年 乌台诗案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 也是一次著名的 莫须有之狱 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 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 但是 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 引起了王安石一派 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 于是 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 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 谋反之心 苏轼被逮捕下狱 受尽严刑拷打 差点被判处死刑 最后 因为皇帝的怜悯 苏 轼免了死罪 贬到黄州 以团练副使安置 不得签署文书 苏轼住在黄州东坡 过着十分艰 苦的生活 黄州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 他以一种超然乐观 旷达洒脱的胸怀和 气度 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 在 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 中享受着 造物者之无尽藏 这份超然乐观 旷达洒脱 源自儒道佛三种文化在苏轼心中的碰撞和 杂糅所获得的超越 2 基本解读 本文开始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交代时间 地点 人物 展现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夜游图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交代时间 地点 人物 叙述笔墨 极其到位而简略传神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是景语 却又蕴涵了主人公的审美感受 本文以抒写情志为主 不像 阿房宫赋 那样以铺叙带议论 因而 对景物的描绘仅寥寥数 笔 全篇景语只有六句 即此处的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和下文的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歌曲中的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这六句极为凝练简洁 总写了江风和江月的 空灵之美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则是写事 有主客的劝酒对话 又有 3 诗歌吟诵 酒香扑鼻 歌声琅琅 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交替轮换着涌上笔端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先写景后抒情 因 景生情 心情转换自然 这个秋夜澄澈优美 明月朗照 清风徐来 波光粼粼 露珠打在叶 子上显出凛冽的白色 主客载酒荡舟 犹如行驶在空明之中 自然感到飘飘欲仙 接着由欢乐转为悲哀 引起下文主客一问一答的哲理议论 开始以 于是饮酒乐甚 扣 舷而歌之 引人饮酒放歌的欢乐场面 在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中 香草美人代表了对于美好事 物和理想的无比向往和追求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既强烈表达了追求美好事 物和理想的信念 也反映了内心的迷茫和怅惘 很自然转入客人悲凉箫声的描绘 箫声悠然 升起 交织着异常复杂的感情 悲凉是其主调 因此 连用了哀怨 爱慕 哭泣 申诉 潜 龙舞 嫠妇泣等六个比喻 艺术联想真切动人 众人的情绪在箫声中转向悲凉了 在悲凉的音乐之中 主客一问一答 借客人之口道出自己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从眼前所 见的名月 江水 山川 到曹操的其人其诗及功业的联想 引发抚今追昔的感慨 西望 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一气贯注 笔 力奇伟 从音韵节奏上反映 出了赤壁大战的紧张氛围 周瑜丰功伟绩 而今安在哉 的反 问 以及下文人生短暂与宇宙无穷的对比 至少有两层意思 一 周瑜在赤壁大战创下丰功 伟绩 不过三十多岁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 虏灰飞烟灭 而自己已年逾四十 连连遭遇人生苦难 恐怕此生是一事无成了 二 连周 瑜的丰功伟绩竟全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云散 未留下一丝丝痕迹 那么 自 己贬谪黄州 戴罪之身更易湮灭 难道自己的人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逝吗 这一恐惧紧紧 攫住了他的心 不禁悲从中来 最后 作者从大自然亘古不变的美妙风光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境界 心情变得豁达开朗起 来 苏子 的回答 实际上是针对前一段所表达的内心困惑而作出的解答 以明月 江 水作比 既照应了开头的景物描写 又能从中引发人生的辩证哲思 从哲学的高度说明 世 界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 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 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 都不能保持不变 从不变的角度看 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 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无 尽和明月的永不增减 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 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于是 转悲为喜 主客开怀畅饮 恬然入睡 主客恬然入睡的结尾 令人回味再三 既 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又体现出在充分的哲学思考之后一种真正的超越 4 3 精华鉴赏 苏轼以画家的笔墨和色彩 描绘赤壁月夜画卷的风物之美 将月色 天光 清风 白露 高山 流水交织组成了一个 羽化而登仙 的澄清境界 使读者陶醉其中 得到了极大的艺 术享受 苏轼借助夸张 想像 通感 比喻等手法对笛声进行精细刻画 生动传神地传达出了洞 箫悲咽低回的哀音 形象真切 使人如闻其声 不禁黯然伤神 全文抒情脉络清晰 就在于能够以 意 贯穿前后 由月夜泛舟的舒畅 到怀古伤今的 悲咽 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 直观地体现了整个情绪由喜转悲 最后升华为乐的转换过程 情绪的波澜起伏形成了文章最自然的波澜 因此 全文由游起兴 由景生情 由情人理 将 写景 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 最后的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 道明主旨的作用 表达了苏 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4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 七月十六日 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缓缓吹来 江面上水波平 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 吟咏 诗经 陈风 月出 一诗的 窈窕 一章 一会儿 月亮从 东山上升起 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 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多么辽阔呀 像是凌空飞去 不知将 停留在何处 多么飘逸呀 好像超越尘世 自由存在 长出羽翼飞离尘世 登上了仙境 于是 喝着酒 快乐极了 敲着船舷唱起来 歌词说 桂木的棹啊 兰木的桨 拍 打着清澈的江水啊 击碎了流动的波光 多么深沉啊 我的情怀 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 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 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 像是怨恨 又像是哭泣 又像是倾 诉 余音悠扬 像一根轻柔的细丝延绵不断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 孤舟上的寡妇 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 整理了衣裳 端正地坐着 问客人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客人 说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 向西望是夏口 向东望是武昌 山 川缭绕 郁郁苍苍 这不是曹盂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当他夺取荆州 攻下江陵 顺着长 江东下的时候 战船连接千里 旌旗遮蔽天空 在江面上洒酒祭奠 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 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 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 以鱼虾为 伴 与麇鹿为友 驾着一叶孤舟 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浮游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 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 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仙人 5 一起遨游 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 凉的秋风 我说 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 江水 总是不停的流逝 但它们没有流走 月 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化的一面来看 那么 天地间一 切事物 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变化 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 万物同我们一样 都是永存的 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再说 天地之间 万物各有主人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 即 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 耳朵听到了才成为声音 眼睛 看到了才成为颜色 占有它们 无人禁止 使用它们 无穷无尽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 藏 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 高兴地笑了 洗净杯子 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已经吃完了 杯盘杂乱地 放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通过领会苏轼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以表达人生哲思的 因此 在 进行思考和解答的过程中应注意哲理层面的理解 充分运用辩证思维 找到这三者的结合点 参考答案 本文起笔就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 清风 明月 江水等自然景观 既给作者和朋友无 尽的美感 也引发他们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沉思 由清风 明月 江水等自然景观联想到曹操 周瑜等历史人物 由衷感慨 而今安在哉 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的 悲 是典型的议论 与曹操 周瑜的比较中 更显出自己的渺小 感叹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是作 者发自内心的情感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 通过仔细分析课文 寻觅作者情感发展的轨迹 较 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 本文清晰准确地描述了作者感情变化的轨迹 先是描写游赏清风 明月 江水等自然景 观的乐趣 接着又引发了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突出了现实中的苦闷 最后又以 变 与 不 变 的辩证法求得精神的解脱 达到豁达超脱的境界 3 第三题命题意图 6 本题的意图是通过背诵 领会古文的节奏和音律之美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4 第四题命题意图 本题的意图是锻炼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综合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尽可能将每个 字词落到实处 体现其词义和用法 3 相关资料 1 关于黄州赤壁 赤壁之争 赤壁 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 据记载 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冬 曹操亲率 20 万大军进攻东吴 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 与刘备联合作战 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之 短 利用火攻大破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智取强敌 为魏 蜀 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著名的战场 历代文人雅士吟咏不绝 然而奇怪的是 赤壁的具体位置竟众说纷纭 一种看法认为 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 大清一统志 引据 水经注 为证 水经 注 曰 赤壁山在百人山南 应在嘉鱼县东北 与江夏接界处 上去乌林二百里 王力 主编的 古代汉语 和朱东润主编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也持这一观点 另一种看法 认为 赤壁在湖北蒲圻县西北 元和郡县图志 载 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 北临大江 其北岸即乌林 即周瑜用黄盖策 焚曹公舟船败走处 阴法鲁主编的 古文观 止译注 注曰 那个赤壁 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 长江南岸 两种说法 哪一种更切合实际呢 蒲圻县西北 说似乎更为可信 据南朝盛宏之 荆 州记 记载 刘宋元嘉年间 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 墓 中有一髑髅极大 蒙形长伟 即蒙髑髅也 另据 南史 宋书 符瑞志 载 刘宋大明七 年 蒲圻出铜路鼓 独足四面 宋谢枋得在 赤壁诗序 中说 予自江夏溯洞庭 舟过蒲圻 见石崖有赤壁二字 因登岸访问父老曰 乌林有烈火岗 上有周公瑾庙地今士人 耕地得箭镞 长尺余 或得断枪折戟 其为周瑜破曹军处无疑 在赤壁对岸的乌林 1973 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 印有东汉献帝 建安八年 的瓦砚一台 此外出土了东汉 铜镜 陶瓷器和箭镞等 1976 年 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 铁钉 东汉铜镜等物 同年 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 铁 玉带钩各一件 1977 年在赤壁山和南屏 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 1987 年 3 月 7 日 在赤壁金鸾山坡一座东吴 砖室墓中 发现诸葛亮设计制造的铜弩机一件 同时还发现东汉五铼钱和规矩星纹铜镜 同 年 4 月 9 日在同一地方 又发掘出东吴都尉武官陈文和墓 出土一件完整的铜弩机 上有 7 射程表尺 有铭文 还出土钢剑一柄 草叶纹镜一面 大泉当千 一枚及青瓷器等 37 件文物 通过发掘出来的这些遗物 可以断定 这里应该是当年的赤壁古战场 唐代杜牧在黄州赋 赤壁 诗曰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予 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看来杜牧就已把黄州城外的赤鼻矶当作古战场了 苏轼贬到黄 州任团练副使 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前 后 赤壁赋 和 赤壁怀古 词 词云 故垒西 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标示此乃传言 并未当真 不过是因景生情而已 后人因此称 黄州赤鼻矶为 文赤壁 黄州赤壁 黄州赤壁位于黄州城西 出黄州古城汉川门 北面一山陡峭如壁 山石赤红 故名 赤壁 俗称 赤鼻矶 自晋代起 这里就是文人雅士流连的去处 陆续建起了横江馆 涵晕楼 栖霞楼 月波楼和竹楼等建筑 北宋元丰三年 1080 春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来黄 州 写有流传千古的一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两赋 前 后 赤壁赋 及其他名篇 佳作 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连在一起 名曰 东坡赤壁 现在的东坡赤壁 占地面积四百余亩 主要建筑有九亭 三楼 三阁 三堂 一像 其中 泛舟池 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 酹江邀月之地 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白色苏 轼塑像 面对大江长天 衣髯飘逸 沿石壁拾阶而上 便是二赋堂 堂中央木壁前后分别刻 有前 后 赤壁赋 前面一幅为楷书 豪迈俊遣 系清代黄州教谕程之祯所书 后面一幅 为魏碑 古朴苍劲 系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 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 面江临壁而建 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手书 前赤壁赋 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 亭西侧 并立着坡仙亭 内有苏轼亲笔书写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满庭芳 归去来兮 及手绘 的月梅图 寿星画像 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 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 曾醉卧 于此 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二赋堂东面是留仙阁 内有 东坡笠履图 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 任采莲撰写的墓碑 还有近代杨守敬书 留仙阁记 石刻等 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 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