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资料及其翻译.docx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616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06-13 上传人:小*** IP属地:福建
30
积分
关 键 词:
汽车尾气 温差 发电 技术 发展 以及 现状 分析
资源描述: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发展,以及,现状,分析
内容简介:
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 1毕业论文的任务和要求: 1) 学习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相关知识。 2)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中、外文资料,研究分析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 现状及发展方向。 3)撰写关于 汽车发动机排气管结构、温差发电热电模块结构、相关控制技术等 内容的研究论文。 2毕业论文课题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检索、阅读最新相关文献,要求文献数量不少于 50 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 20篇。 2)就 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气管结构、温差发电热电模块结构、相关控制技术、实 例应用等问题, 提出论点,进行论述及分析研究。 3) 外文资料翻译一篇 (原文不少于 5 页 。 4) 撰写 毕业论文,要求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严禁复制、抄袭网上资源。论文字数不少于 10000 字 。 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 3对毕业论文成果的要求: 1)外文资料翻译一篇。 2) 毕业论文一份, 字数不少于 10000 字 。 4毕业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起 迄 日 期 工 作 内 容 2016 年 2 月 29 日 3 月 27 日 3 月 28 日 5 月 31 日 6 月 1 日 6 月 5 日 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提出论点,编写提纲、分析研究、详细论述。 撰写论文 答辩 学生所在系审查意见: 同意下发任务书。 系主任: 2016 年 02 月 29 日 I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 摘要: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消耗的能源也与口俱增,利用发动机余热发电不仅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很好的节能途径。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在逐年增长,伴随着汽车使用所产生的大量尾气污染者大气环境,所以,环保问题日趋严峻。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发电,同时解决汽车用电量紧张的问题。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不断的探索。 本课题是基于汽车尾气余热回收的温差发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提高温差电模块热电转换效率和集热器集热效率,以提高尾气总的回收利用率。 关键词: 温差发电;环保;效率; of is of of by is of is an to a of is of of by is of an to 016 届毕业论文 录 第一章绪论 .究背景和意义 .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人的研究成果举例 .论文的工作 .二章温差发 电理论基础 .差发电基本效应 . 4 贝克效应 . 4 .汤姆逊效应 . 焦耳效应 .傅立叶效应 . 开尔文关系式 . 2 温差发电的性能衡量标准 . 热电转换效率 .差发电的发展及应用 . 温差发电模块 .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三章高效分段级联温差电单偶优化设计 .差发电的半导体材料 . 模型建立 . 优化仿真 . 优化结果 . 结论 .效分段一级联温差电单偶仿真优化 . 模型建立 . 优化仿真 . 结果分析 .结 .热原理简介 . 换热器概述 . 对流换热概述 .同翅片的集热器仿真 .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V 真模型 . 四种不同齿片的集热器模拟结果 . 结果分析 .验模型仿真 . 实验模型简述 . 实验模型模拟结果 . 结果分析 .五章结论 .考文献 .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究 背景及意义 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能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导致能源非常紧缺,成为限制某些地区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国能源储量总体比较丰富,但由于我国历来人口众多,使得我国的剩余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因此节约能源是当务之急 1。如果将汽车排气余热转换为电能并用于推动汽车,将可以减少燃油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温差发电正是一种利用余热废热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很有效方式,目前温差发电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研究,而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消耗的能源与日俱增,所以车辆的节能备受关注。因此,利用发动机余热发电不仅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很好的节能途径。依目前技术来看,汽车的动力转换效率仅 40%左右,燃油中有多达 60%左右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其中发动机排气所带走的热量占燃料燃烧热量的 30%右,用于冷却的热量占 30%左右,这些能量绝大部分以余热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3。另外,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压力大,温度高,排气温度可达 800左右。如果将这些浪费的热量用来进行温差发电,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会提高热效率,同时温度降低也会使排气压力减少,从而降低汽车噪声电平,使汽车消音器的结构更加简化紧凑。因此,利用汽车余热发电可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汽车尾气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是巨大的能源浪费,倘若将这些能量的好好利用利用起来,一定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塞贝克效应于 1821 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受热电转换效率低的制约和成本高的限制,温差发电技术主要应用尖端领域。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温差发电技术在德国已被作为战略技术得到了大力支持。 温差发电是将余热废热转换为电能的有效方式,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研究中心研制的一种排气温差发电器可以回收 12%的热量,西班牙研制的排气温差发电器可以回收 36%的热量 5。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 由于我国的能源短缺,利用率也较低,因此,节能降耗非常必要,温差发电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尤其在低品位热能利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6。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转换的绿色能源,对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半导体温差发电的如图 1 所示。它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构成回路,当半导体的一端处于高温状态,另一端置于低温状态时,两端便形成温差,从而产生直流电压 (塞贝克效应 )7。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工作原理是将热电模块布置在废气通道箱体和冷却水通道之间,在发电片的两端分别产生冷源和热源,两端之间的温度差随即产生电能。图 1 半导体温差发电原理示意图 人的研究成果举例 国内,东北 大学董桂田以国产解放牌汽车 例进行了排气余热的温差发电研究 8。该车发电机输出功率为 350W,额定电压为 14V,额定电流为 25A。 理论计算表明,当高温热源为 600,低温热源为 200,使用 1060 个蹄化铅热电偶 (此条件下个热电偶产生的温差电动势为 ,只要有 26660J/s 的排气余热就可转换得到与原发电机输出相等的电量。通过试验测得该车发动机在要求的最低转速时流量和温度均能满足理论计算的要求。由此说明利用汽车尾气余热的温差发电具有实用性。 论文的工作 ( 1) 通过查阅关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理解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各部分的构造以及结构配置尽可能的找出影响温差电模块热电转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 换效率和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因素。 ( 2) 在影响温差电模块性能各个参数一定的条件下,采用 分析软件中的热电藕合模块对分段和级联两种基本结构进行模拟仿真。 ( 3) 性能恒定的条件下,增大温差是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寻求散热性能较好的散热器和集热性能较好的集 热器是本文的主要任务。主要对连续平直翅片等四种不同翅片结构的集热器进行模拟,得到其集热性能和传热阻力并进行比较。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4 第二章 温差发电理论基础 差发电五个基本效应 温差发电指的是半导体热电材料的两端存在温度差时,而产生的热电效应,进而在半导体热电材料两端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9。温差发电的五个基本效应:塞贝克效应,珀尔贴效应,汤姆逊效应、焦耳效应和傅立叶效应。 贝克效应 塞贝克效应,它是温差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一现象是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的。原理如图 : U ( 2 式中, A,B 两种不同的导体 结点 U回路中的电动势,单位 :V; 种导体材料的相对塞贝克系数,单位 :V/K ; 2 结点 1, 2 处的温度,单位 :K。 图 2贝克效应示意图 尔贴效应 珀尔贴效应是法国物理学家珀尔帖 ( 1834 年发现的与塞贝克效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5 应相反的现象。原理如图 2示 图 2尔贴效应示意图 姆逊效应 汤姆逊效应就是在有温度梯度的导体中通电,周围环境和导体之间将会进行能量交换的效应。原理如图 2示 图 2姆逊效应示意图 耳效应 焦耳效应是在通电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热量,即 R=l S 式中, 焦耳热 ; I 通过导体的电流 ; R 导体的电阻 ; 导体的电阻率 ; l 导体长度 ;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6 S 导体横截面积。 里叶效应 傅立叶效应为: 尔文关系式 综和上式可得一一开尔文关系式 ( 2称为开尔文第一关系式, (2称为开尔文第二关系式,开尔文关系式被称为热电效应的基本关系式。 差发电的性能衡量标准 表征温差发电性能的参数主要是指热电转换效率。 电转换效率 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转换效率定义为: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7 式中, 一一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效率 ; P 一一温差发电器的输出功率,单位 :W; 一温差发电器从热源吸收的热量,单位 :W。 由珀尔帖效应知,温差发电器在单位时间内抽取的珀尔帖热为 外,由于冷、热端温差的存在,器件热端向冷端进行热传导的热流量为 K(又电流 I 流过电阻为 R 温差电偶时,单位时间内在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于该焦耳热等量地传到器件的热端和冷端,所以单位时间内返回热端的焦耳热为 0. 5 上可得,发电器热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是珀尔帖热、传导热和焦耳热三部分的总和,建立热平衡方程得: 式中, 一温差发电器热端吸收的热量,单位 :w; 一半导体器件的赛贝克系数,单位 :v/x ; 一热端和冷端温度,单位 :K; K 一一半导体器件总的导热系数,单位 :W/K; I 一一回路电流,单位 :A; R 一一半导体器件的内阻,单位 : 综合上式,可得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效率为 : 式子可简化为: 由 (2可以看出,对于材料一定,温差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是 m 的函数。若令 ,则可求得当负载电阻 温差电器件内阻 R 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时,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8 温差发电器具有最大的工作效率,其值为 : 而当 m=R=1,即温差发电器取得最大输出功率时,其工作效率为 : 比较取得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工作效率的条件 m=1 和 :可以看出,两者同时取到最大值的可能性不大对 于 这一条件,因与热电材料的 Z 值有关,难以实现。所以应讨论取得最大输出功率时的工作效率。 差发电的发展及应用 差发电模块 温差电偶臂是温差电模块中最小的单位,有 P 型和 N 型两种 10。温差电单元是由一对 P, N 型温差电偶臂组成。温差电偶普遍采用的是图 2示温差电偶结构。 图 2差电偶结构 1 一温差电偶臂 2 一导流片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9 第三章 高效分段级联温差电单偶设计 差发电的半导体材料 目前,在温差发电材料的研究中,已经实际应用于于热电器件的绝大部分是半导体热电材料 11。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优值较高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示 . 效分段温差电单偶仿真优化 由上分析可知,热电转换效率主要决定于温差电材料的优值 Z12。确保获得最大的 z 值,从而提高了温差电偶的热电转换效率本文采用 件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 P 型 段温差电单偶。 型建立 低温用较成熟的 料,高温用新型材料 中 P 型 制备的高优值 料 段温差电单偶模型中, P 型元件由三段组成, N 型元件由两段组成,模型 如图所示。接触电阻和接触热阻分别由商用参数 n=2pc/p= r= / c =到 .( p, 取各种材料的平均值 )。划分的网格如图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0 图 3限元网格划分图 化仿真 利用 件对温差电元件长度比例、截面比、负载电阻等分别进行优化,先对热端为 973K 进行优化。 度比例优化 设 P 型温差电元件三种材料 (长度分别为 , N 型温差电元件两种材料 (长度分别为 化结果为 : 0. 5 : 3. 5 , . 3 : 时转换效率为 输出功率为 面比尚未优化 )。 面比优化 P 型温差电元件截面为 5mm x N 型温差电元件截面为 5mm x 中 持不变,只对 行优化。优值 Z 的定义式已由 (2给出,当满足 (2时, Z 取得最大值。由于 N,所以由 (2可以算出 P,N 型温差电元件截面比 ( P, N 均由平均值得到 ),求得 P=0. 82。所以, 时转换效率为 输出功率为 .4 时转换效率为 输出功率为 度比已优化 )。转换效率与 N 型元件截面边长的变化关系如图。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1 图 3换效率与 N 型元件截面边长的变化曲线 载电阻优化 当温差电元件的长度比和截面比都取优化值时,算得理论匹配负载电阻 . 82经过优化,当 R 为 7. 8,效率取得最大值 此时输出功率为 换效率与负载电阻的变化关系如图。 图 3换效率与负载电阻的变化曲线 触电阻对转换效率的影响 当接触电阻按商用参数 n=2pC/p=触电阻率 . 7 x 10m,与温差电材料的平均电阻率 p( x 10 比很小,所以对效率的影响不大 13。完全不考虑接触电阻时,转换效率为 接触电阻只使效率降低了 。提出只有当单个电偶臂的接触电阻小于 20 . ,转换效率才不会降低太多。其测得的接触电阻小于 5 取 5 算得接触电阻率 x 10m,优化后的转换效率为 与采用商用参数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2 得到的转换效率非常接近。因此降低接触电阻可以提高转换效率。 优值 P 型 用制备的高优值 料 到的最大理论转换效率为 当接触电阻按商用参数给出时,转换效率为 当单个电偶臂的接触电阻为150 ,转换效率为 当用中的 ,得到三种情况下的转换效率分别为 效率分别降低了 可见,高优值 料 没有使效率提高。 化结果 用同上的方法对热端分别为其他三个温度进行优化。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热端温度降低,分段温差电元件低温端材料长度比例逐渐增大, P 型元件尤为明显 14。当热端温度为 673K 时, P 型温差电单偶只分两段。当保持 P 型截面不变的条件下,只对 N 型截面进行优化,在热端 温度为 973K, 873K, 773K 时,优化的N 型截面并无大的变化,这是由于高温端材料的热导率较大,起到主导作用,当热端温度降低时,得到的平均热导率无大的改变,由 (2算得的理论截面比也基本相同,因此得到了几乎相同的优化截面比。而当热端温度降到 673K 时,P, N 型截面比变化很大,这是由于不再使用高温材料。又因 P 型温差电元件的平均热导率相对 N 型小很多,由 (2可得到 P 型截面积是 N 型截面积的近 2 倍,实际优化后达 ,如表 3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3 图 3同温度时的分段温差电元件优化结果图 论 以应设法减少接触效应的影响。 实际有一定差距。因此,不能一味追求最大的转换效率,还要考虑输出功率的变化。 型低温材料,效率将会有很大提高。 效分段一级联温差电单偶仿真优化 为了在大的温度范围内得到更高的热电转换效率,目前已发展了分段和级联两种结构,在低温 298K、高温 973K 的条件下效率可达到 15%。图 3a) , (b)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4 分别是分段和级联温差电元件结构图。由图中可以看出 ,所有热电材料均可用于级联结构 15。由此,采用分段与级联相结合的折中法是较好的选择。 型建立 高中低温材料分别用较成熟的 料,其中 P 型 备的高优值 料 低温材料 用分段结构,高温材料 中低温材料进行级联。模型如图 3示 : ( a) 分段温差电元件 ( b)级联温差电元件 图 3段温差电元件与级联温差电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 3段一级联温差电单偶模型 所建模型中,划分的网格如图 3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5 化仿真 由于材料的热电特性是温度的函数,根据所选材料,取其优值最高的温度间, 温度区间分别为 29849898 373度区间均为 673对中低温分段结构进行优化,然后将其与高温材料组成的级联结构进行优化。 段结构优化 将 (3和 (3作为依据,分别对长度比和截 面比进行优化 ( p , N 均由平均值得到 )。优化中分段结构总长度 5面 5mm x 5化结果为 : P : : 4. 8, 3 ( 长度, 别是 长度 )。此时转换效率为 优化结果如图 3 温材料温差电单偶转换效率 当高温材料 冷端温度为 673K、热端温度为 973K,长度为 10,对 P, N 型截面比和负载分别进行优化后 ( 5 , 9.6 转换效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6 率为 优化结果如图 3 体结构优化 将分段结构和高温温差电单偶看作两个部分以级联的方式连接起来 16。由于级联结构在热路上是串联的,由 (3为依据,两部分的导热系数已知 (均采用平均值 ),温度范围确定,长度已定,因此可以求出截面优化比。假设分段结构的 P, N 型截面一定,分别为 5mm x 5 5mm x 此得到高温温差电单偶的 P, N 型截面优化值分别为 5mm x 5mm x 4. 5两部分的优化负载值分别为 3 9.6 ,整体结构的转换效率为 优化结果图如 3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7 果分析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两部分连接时增加了绝缘导热层和接触层,由于接触电阻和接触热阻的影响,使总的转换效率降低。 温温差电单偶的 P, N 型截面优化比值为 单独的高温温差电单偶 P, N 型截面优化比值为 5,整体结构的截面优化比值没有达到单独的高温温差电单偶截面的最优比值,因而会降低总的转换效率。 采用级联结构 ;当部分兼容、部分不兼容时,可采用分段、级联相结合的方式。 结 本章简单介绍了温差电材料的现状、发展及前景,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功能梯度材料进行分段和级联两种结构的模拟仿真和优化。通过对分段温差电单偶模型的分段元件长度比、截面比及负载电阻分别进行优化后,得到在冷端温度 为298K,热端温度为 973K, 873K, 773K,673K 时的转换效率分别为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8 第四章集热器仿真设计 热原理简介 热器概述 我们称能够使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及以上流体以一定方式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为热交换器或换热器 (17。 流换热概述 物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称为对流换热,简称放热。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一般用对流换热计算公式一一牛顿公式来表征 : Q=t (4式中, Q 一一对流换热的热流量,单位 :W; S 一一壁面换热面积,单位 : 放热 (或换热 )系数,单位 :W . t 一一流体与壁面之间的温度差,单位 : 我们称 1 /( S) 为对流换热热阻,单位为 提高换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法:增大换热面积和增大单位面积传热系 数。 同翅片的集热器仿真 本文对不同形状翅片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了仿真,得到齿间距、齿高、流道长度、进口温度等因素对进出口温降和压降的影响,并对已有条件下建立的实验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真模型 本文拟采用的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示意图如图 4示。对于其余三个翅片采用一个流道即可,但平锯齿翅片需至少两个流道,原因如图 4示。所有结构均采用双流道。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19 实验拟采用 2柴油发动机,排气量约为 2.1 g/s,实验模型截面为320以,当齿间距为 2 尾气流速为 4.0 m/s,齿间距为 5.5 为 s(截面和排气量一定,齿间距越小,即齿越多时流速越大,仿真时间距在 2 间变化 )。 雷诺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0 式中, 量直径,单位 :m; A 一一流体流过的截面面积,单位 :X 一一流体的湿周长,单位 :m; U 一一流体流速,单位 :P 一一流体密度,单位 : 一一流体粘度,单位 :k 仿真时尾气假设为理想空气, 300的空气密度为 间距为 2,当量直径为 气体流速为 4. 0 m/s,此时的雷诺数为 295;齿间距为 ,当量直径为 气体流速为 s,此时的雷诺数为 582,其他情况时雷诺数在这两者之间。已知雷诺数 2320 时为层流,故仿真时采用层流模型。仿真采用 件中的流固藕合模块。由于流体与固体的物性参数相差较大,属于病态的共扼传热温度和压力求解器均采用预条件共扼残差法 体入口采用速度 入口条件并给定初始温度,出口采用自由出口条件且压力设为 0(以求得进出口压力降 ),两壁为绝热边界,上下壁与铝导热板和热电模块相接触,热电模块冷端直接加对流系数以简化模型,减少计算量。通过仿真可以得到流体出口温度,算出流体进出口温降,温降越大,集热效果越好,即模块热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越多。同时,进出口压降越小流体受到的阻力越小,排气越顺畅。 种不同齿片的集热器模拟结果 续平直翅片 图 4连续平直翅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温度分布很均匀,这是因为加连续平直翅片时不容易引起流体扰动。图 4 4明,气体入口温度不同时,进出口温降或集热效率与齿间距之间的关系变化趋势相同,在齿间距 D=2.9 D2.9 齿间距越大集热效果越差 ;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温降就越大,但不同入口温度条件下,集热效率相差不大。图 4明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压降就越大。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1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2 连续平直翅片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3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4 图 4非连续平直翅片温度分布图,翅片断开处温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这是因为非连续平直翅片引起了流体扰动。图 4 4结论同连续平直翅 片,即在齿间距 D=2.9 集热效果较好, D2.9 齿间距越大集热效果越差 ;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温降就越大,但不同入口温度条件下,集热效率相差不大。由图 4知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压降就越大,且齿间距越小差别越明显,随着齿间距增大压降迅速减小。图 44明,翅片切开长度越小,集热效率越大,同时进出口压降也越大。这是因为翅片切开长度不同时,虽然翅片总的换热面积相同,但由于翅片切开长度较小时翅片断开面较多,流体经过断开面时会引起扰动,所以翅片切开长度越小越有利于加强换热。 齿翅片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5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6 图 4锯齿翅片温度分布图,同非连续平直翅片,锯齿翅片温度分布也具有不均匀性,这是因为翅片交叉断开处引起了流体扰动。图 4 4结论同非连续平直翅片,即在齿间距 D=2.9 集热效果较好, D=2.9 齿间距越大集热效果越差 ;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温降就越大,但不同入口温度条件下,集热效率相差不大 ;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压降就越大,且齿间距越小差别越明显,随着齿间距增大压降迅速减小 ;翅片切开长度越小,集热效率越大,同时进出口压降也越大。 纹翅片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7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8 图 4波纹翅片温度分布图。由图 44以看出,波纹翅片进口温降或集热效率与齿间距之间的变化趋势与前三种有所不同,波纹翅片 D=同前三种一样,齿间距越大集热效果越差,且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温降就越大,但不同入口温度条件下,集热效率相差不大。由图 4知,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压降就越大,且齿间距越小差别越明显,随着齿间距增大压降迅速减小。 种翅片模拟结果比较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29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0 由图 4以看出,齿间距较小时,波纹翅片的集热效果比其它三种要差,随着齿间距的增大,波纹翅片的集热效果明显优于这三者 ;就连续平直翅片、非连续平直翅片和锯齿翅片相比较而言,连续平直翅片集热效果最差,锯齿翅片居中,非连续平直翅片最好 ;齿间距较小时,锯齿翅片集热效果与非连续平直翅片较接近,齿间距较大时,锯齿翅片集热效果与连续平直翅片较接近。图 4连续平直翅片、非连续平直翅片和锯齿翅片进出口压降比较 (波纹翅片的进出口压降比这三种大很多,不适合在同一坐标下比较 ),可以看出非连续平直翅片压降最大,连续平直翅片次之,锯齿翅 片压降最小。由图 4知锯齿翅片的总体性能最好,连续平直翅片和非连续平直翅片居中,且比值接近,波纹翅片总体性能最差。图 4四种翅片的进出口温降随气体入口温度的变化情况,表明温降与入口温度近似成线性关系。 果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 : 连续平直翅片、锯齿翅片集热效果在不同入口温度条件下随齿间距变化趋势相同,均在 D=达到最大,在 D随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趋势趋于平缓 ; 热效果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理想,且由于形状复杂导 致压降很大,其集热性能随齿间距的变化趋势与前三种有所不 D=集热性能最差,当 D 较小时集热性能差于前三种, D 较大时集热性能优于前三不中 ;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1 不同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 :L 较小时集热性能较好,相应地传热阻力也较大 (不同翅片切开长度条件下,总的翅片换热面积是不变的, L 较小时翅片个数增加,由于流体每经过一个断开的翅片时都会引起扰动,所以扰动次数增加,从而导致换热能力增强,扰动次数增加也必然导致传热阻力增大 ); 是齿间距 越小压降越大,且入口温度越大进出口压降也越大 (因为温度升高时气体密度减少,当入口处气体质量流量和截面都不变时,气体流速增大,导致传热阻力增大 ),因齿间距较小压降很大,所以差别也更加明显 ; 连续平直翅片集热性能最好,锯齿翅片次之,连续平直翅片最差,且齿间距较小时,锯齿翅片集热效果与非连续平直翅片较接近,齿间距较大时,锯齿翅片集热效果与连续平直翅片较接近。同时,锯齿翅片传热阻力最小,连续平直翅片居中,非连续平直翅片最大, 就所需翅片面积来说,锯齿翅片较连续平直翅片节约 50%的材料,非连续平直翅片节约 25%的材料 ; 齿翅片的总体性能最好,连续平直翅片和非连续平直翅片居中,且比值接近,波纹翅片总体性能最差。 从以上分析知,本人考虑选用非连续平直翅片。 4. 3 实验模型仿真 验模型简述 由上图选择非连续平直翅片集热器。该集热翅片尺寸 4000中,底厚 4高 16厚 间距为 虑到图 4流体通过的截面实 际尺寸为 402真建模时截面尺寸以 402依据。仿真模型如图 4示。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2 验模型模拟结果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3 果分析 由上面曲线图可知 : 出口温降和集热效率均是随着流道长度增加而增大。 出口压降与流道长度也近似成线性关系,即流道越长阻力越大,因为压力降与流道的长截面比正相关 ; 道截面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流道截面高度,即改变翅片高度,则翅片高度越小集热性能越好,相应的传热阻力也增大,这是因为截面高度变小,流道截面积也减小,气体流速增大,使热边界层变薄 (热边界层厚度与速度成反比 ),所以传热性能增强,传热阻力增大 (理论上换热能力与速度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4 的 方成正比,流程压力降与速度 3 次方成正比 )。可见,速度使传热性能与传热阻力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即速度越大传热性能越好,传热阻力也越大 ; 传热阻力却大大增加,所以要同时考虑集热性能的改善与传热阻力 带来的损耗,本文取高度为 32合理的 ; 流道长度、翅片形状、流速等,在本文拟选用的实验条件 (流道长 320面为 4032口温度为 300C 齿间距为 速为 4. 0 m/s)下,集热效率约为 略高于文献 22的效率 37%,远大于文献 23所给效率 11%。 结 本章简单介绍了换热器发展现状及对流换热原理,四种不同结构的板翅式换热器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比较其集热性能和传热阻力,锯齿翅片性能较优越,但加工费用高,因此选择非 连续平直翅片集热器作为实验结构,并对实验模型进行了模拟。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5 第五章 结论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消耗的能源也与口俱增,利用发动机余热发电不仅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很好的节能途径。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在逐年增长,伴随着汽车使用所产生的大量尾气污染者大气环境,所以,环保问题日趋严峻。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发电,同时解决汽车用电量紧张的问题。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不断的探索。 本课题是基于汽车尾气余热回收的温差发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提高温差电模块热电转换效率和集热器集热效率,以提高尾气总的回收利用率。 结论 : 用 分析软件中的热电藕合模块对分段和级联两种结构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对分段温差电单偶模型的分段元件长度比、截面比及负载电阻分别进行优化后,得到在冷端温度为 298K,热端温 度 为 973K,873K,773K, 673K 时 的 转 换 效 率 分 别 为 对分段一级联温差电单偶模型进行相应优化后 得到在低温 298K、高温 973K 的条件下转换效率为 大温差是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即降低冷端温度和增加热端温度。所以,寻求散热性能较好的散热器和集热性能较好的集热器是本文的主要任务。由于散热器和集热器是相通的,本人主要对集热器进行了模拟仿真,即对连续平直翅片、非连续平直翅片、锯齿翅片和波纹翅片四种不同翅片结构的板翅式集热器进行模拟,综合考虑选用非连续平直翅片。 用非连续平直翅片的集热器并且对所用热电材料运用分段和级联两种结构 时,能显著提高温差发电效率。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6 参 考 文 献 1 刘宏阳,牛万钊 ,郭强 ,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30(3):722 杨鼎,余兰山 高等教育学报 (白然科学版 ), 2008, 19 (4):143 汤一发,李强,卢旺龙 空调制冷与相关机械, 2006,112 (27)84 郑华,马亮志 节能技术, 2006,24(136):1455 张征 能源技术, 2004, 25 (3) :120 一 123 6 刘忠旺,王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 5:5597 董田 北京节能, 1997,4:78 刘红轩 温差发电在能源中的应用 2006, (5):659 , , . 998,46410 of rt 999, 47411 , , . 2001, 9:1712 A, I, V, et on . 1997, 109213 范中显 中国冶金, 2005,(6):31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7 14 B. 2001, 42215 钱国强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2006, 1 一 127 16 屈一 硕士学位论文 同济大学,2006,1 一 73 17 李伟江 硕士学位论文 同济大学, 2007,118 G, M. S, G, et in 2003, 48:4519 张统一 . 了注入 热电性能 1999, 48 (12) : 233420 , , , et P 坷 s. 2002, 24:472921 一度白科, 2010更新 22 张朝阳 . 分析软件与实例解析 工业出版社, 2005, 123 许阳,胡仁喜,等 场分析实例指导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16 届毕业论文 38 致 谢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 学所做的开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明确,文献综述对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作了较充分的分析与论述,对拟分析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语言简练,格式符合规范化要求。所提出的研究方案切实、可行,建议进一步细化技术路线及结构。 望该同学能积极工作、认真钻研,按照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相信能圆满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任: 年 月 日 is a of of no no of of 940s. of in a of or as of of to of in in in by at of is in is of a Is in of of to as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6164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