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A卷_第1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A卷_第2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A卷_第3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A卷_第4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北京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 以下对山顶洞人的陈述中 有的是史实 有的是观点你认为属 于观点的是 A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B 山顶洞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组织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C 居住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D 使用打制石器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 2 分 北京人的发现 原始的农耕生活 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 禅让 是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要点 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学习主题下 你应该选择 A 史前时期 B 国家的诞生 C 国家的统一 D 民族的交融 3 2 分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边文物反映了当时 A 狩猎水平提高 B 装饰艺术丰富 C 陪葬物品众多 D 原始农耕出 4 2 分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包括 第 2 页 共 12 页 知道天文 历法 会建造房子 会制作青铜器 会种植庄稼 A B C D 5 2 分 下列关于传说中炎帝的发明的叙述 正确的有 教民开垦耕种 种植五谷 制作乐器琴瑟 建造宫室 制造船只 创造文字 A B C D 6 2 分 2019 年 7 月 4 日 台湾清华大学 新竹交通大学和高中的 260 余名师生前来黄帝陵参加 2019 年 两岸青年大祭祖 活动 以增加台湾青年对 同根同源 和 一个中国 的认同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目的之一是增加台湾青年对 同根同源 的认同感 B 两岸青年祭奠黄帝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C 该活动可以增加台湾青年对 一个中国 的认同感 D 台湾师生被迫前来参加 2019 年两岸青年大祭祖 第 3 页 共 12 页 7 2 分 俗话说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把夏桀 商纣 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 他们最突出的 相似点是 重用人才 重视农业 统治残暴 末代国君 A B C D 8 2 分 下列关于商朝的叙述 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创建于公元前 1600 年 开车君主为汤 B 盘庚将首都迁到毫后 国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C 商朝后期 政局混乱 发生了国人暴动 D 商朝在青铜文明方面有巨大进步 制作了许多闻名中外的青铜器 9 2 分 在西周初年 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 带兵抵抗周部落的时攻 兵败后降周 B 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 才能 人品倶佳 C 丙带兵攻打商纣王 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 丁是西周王族成员 整日无所事事 10 2 分 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 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它出现于商朝 第 4 页 共 12 页 11 2 分 春秋后期 铁制农具和 出现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 耧车 B 水排 C 牛耕 D 曲辕犁 12 2 分 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 不断发展 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A 第一个封建盛世 汉初刘邦休养生息 汉武帝的大一统 文景之治 B 走向衰落的东汉 张角创立太平道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C 亡于暴君的王朝 夏朝亡于夏桀 商朝亡于商纣 周朝亡于周厉王 D 天下分分合合 春秋战国时期 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13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 该诸侯国是 A 晋 B 齐 C 楚 D 秦 14 2 分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以国为民的现象往周代较为普遍 如晋文公称晋重 齐昭公称齐潘等 这一 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5 2 分 学习历史 要对史实与史论有所界定 下列属于历史史论的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A 商汤起兵伐夏 夏朝灭亡 B 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 商朝灭亡 C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称霸诸侯 D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6 2 分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 兴水利 除水害 事先人类 生存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在古代史上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大运河 17 2 分 在 秦王扫六合 一课的讨论环节中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 分封制 和 郡县制 进行了激烈 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 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 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18 2 分 战国时期 各国 车途异轨 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 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 下列不存在 的情况是 A 车同轨 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锡 C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农民缴税用的 斗 容量不同 19 2 分 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 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第 6 页 共 12 页 A 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 B 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C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0 2 分 陈胜 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 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很重 秦朝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刑法残酷 A B C D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21 14 分 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 废除土地国有制 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这就破坏了奴 隶制的生产关系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 黥劓其博 斯年之后 道不拾遗 民不妄取 兵革大强 诸侯畏惧 材料三 王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山皇 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 皇帝 命为制 令为诏 除谥法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二中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 3 材料三中 初并天下 的 王 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 并天下 有何意义 第 7 页 共 12 页 4 材料四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实行了哪些措施 5 材料二 四中商鞅和秦始皇釆用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22 30 分 春秋战国时期 诸候割据纷争 社会急剧变化 儒 法 道 墨 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 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 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论争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 墨家 法家 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 聚徒讲学 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 的学派 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标新立异 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儒家设立的私学 首推孔子 据史书 记载 孔子以诗 书 礼 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一一摘编自曲士培 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一一 论语 材料三 某中学七年级 1 班新学期则刚开学 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 破坏公物的现象 为此班委召开紧急 会议 但大家意见不统一 争论起来 劳动委员 一定要严厉惩罚 罚值日 实在不行 一次罚 5 元钱 班长 还是说服教育吧 一次不行就两次 两次不行就三次 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 随他们去吧 扔几张废 纸而已 无所谓的事 根本不用管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儒道释和谐共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 一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学上有大真 在伦理上有大善 在艺术上有大美 一一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儒家 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3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4 材料三中 劳动委员 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5 根据材料四 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 8 页 共 12 页 23 10 分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我国境内各民族不断冲突 交融 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阅读 材料 回答问题 华夏始源 材料一 华夏民族 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 诸族错居 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冲突不断 材料二 为抵御犬戎 秦修长城 西起嘉峪关 东到辽东 延袤万余里 材料三 公元 383 年 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黄仁宇在 中国大历史 汇聚交融 材料四 如图 材料五 鄯善王 车师王等十六国 皆遣子入侍奉献 愿请都护 帝以中国初定 未遑外事 乃还其侍子 厚加赏赐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 1 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 2 材料二有两处错误 请你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第 9 页 共 12 页 3 材料中的 流亡政府 的建立者是谁 材料中的 前秦 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这一 流亡政府 打败 苻坚北方联军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4 在 2017 年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 习近平主席称右图中的事件为 凿空之旅 它反 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 写出光武帝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 6 东汉以来 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至西晋末年 造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是什么 事件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