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C卷_第1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C卷_第2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C卷_第3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C卷_第4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7 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161 分分 1 2 分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功绩是 A 领导虎门销烟 B 拟定 海国图志 C 抗击沙俄入侵 D 指挥黄海海战 2 2 分 1902 年 2 月 泰晤士报 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 我们在 暴乱 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 们的威信大增 我们敢肯定地说 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 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 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们的感慨源于 A 辛丑条约 的签订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 D 南京条约 的签订 3 2 分 下图的文物照片 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中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 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第 2 页 共 17 页 4 2 分 1856 年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英国和法国 5 2 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A 中英 南京条约 B 中俄 瑷珲条约 C 中俄 北京条约 D 中日 马关条约 6 2 分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 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B 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C 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D 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方案 7 2 分 创立 拜上帝会 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是 A 洪秀全 B 陈玉成 C 石达开 D 李秀成 8 2 分 某校九年级 1 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 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第 3 页 共 17 页 A 自强 求富 B 民主 科学 C 实业救国 D 三民主义 9 2 分 某同学制作了下面图示 根据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 2 分 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国民党在屠杀大量的共产党员 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开设工厂 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北京高师被捕的学生返回校园 A B 第 4 页 共 17 页 C D 11 2 分 那次战争所完全暴露的 在体制和军事上已采取的现代化措施的不适宜性 表明了中国通商口 岸时代 变成列强割据中国时期的可能性 结合下图判断 战争 应当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2 分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的是 A 马关条约 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南京条约 和签订 D 戊戌六君子 被杀 13 2 分 1919 年 5 月 5 日以后 在北京的许多商铺门前纷纷贴出了 罢学救亡 罢市救亡 我两界挺 身而出 民心不死 民国不死 愿诸君努力进行 这样的对联 为的是支援 A 维新变法运动 第 5 页 共 17 页 B 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14 2 分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公车上书 C 武昌首义 D 新文化运动 15 2 分 如果将 义和团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 这个 主题应该是 A 社会主义运动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 改革与革命 16 2 分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 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7 2 分 中国近代史上 李鸿章是一个遭到人们抨击最多的大臣 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代表清朝签订了许多 卖国条约 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 辛丑条约 签订后 北京市民王先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第 6 页 共 17 页 A 不能再到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上班了 B 去上班不能再经过东交民巷 必须绕道而行 C 原有政府被推翻了 由外国人直接管理北京一切重大事宜 D 市场上只能买到英法等八国的商品 18 2 分 2010 年 5 月 23 日上午 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山先生受世 人敬仰 其丰功伟绩有 建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成立中华民国 A B C D 19 2 分 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同盟会政治纲领 B 三民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族主义 20 2 分 2010 年 5 月 23 日 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以其丰 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 下面哪些革命活动是他践行的 成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成立中华民国 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 7 页 共 17 页 A B C D 21 2 分 有人认为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 量变 辛亥革命是个 飞跃 这里的 飞 跃 指的是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推翻了封建制度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2 2 分 如下图所示的是小明收藏的一份报纸 此报纸是 A 新青年 B 时务报 C 新民众报 D 五四报 23 2 分 袁世凯死后 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最基本原因是 A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权 第 8 页 共 17 页 B 没有恢复 临时约法 和国会 C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 24 2 分 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自强 与 求富 民主 与 科学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扶清灭洋 A B C D 25 2 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26 2 分 下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 76 号的建筑 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这次大会 第 9 页 共 17 页 A 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 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7 2 分 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列出了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等关键词 他探究的主题是 A 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 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8 2 分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 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A 国共合作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权主义 29 2 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A 新民丛报 B 新华日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30 3 分 以下属于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有 A 建立中国同盟会 第 10 页 共 17 页 B 提出三民主义 C 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D 成立中华民国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00100 分分 31 35 分 初三某班组织一次活动 主题是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请你参加 步骤一 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步骤二 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步骤三 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 请你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两例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走在时代前列的是哪些国家 3 19 世纪中期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英国用他的船坚炮利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 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4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 世 纪初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 洋人的 朝廷 5 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 又是一部抗争史 探索史 请写出近代化的首次探索运动名称 6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 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 请 举出一例 7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2 20 分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 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对国家危亡 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 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经过五四运动 介绍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 第 11 页 共 17 页 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一个农奴的反应 3 月 5 日 一个伟大的日子 解放宣言 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 的画像 我无法待在家里 我要到街上走走 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 我不断听到诸如 自由法令 和 自由 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文明史 1 材料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举出 2 例即可 2 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 中 思想 的内容指什么 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3 图中两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思想运动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 我 为什么会对亚历山大二世怀有尊敬和感激之情 33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 自强 的音符日益响亮 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上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 年 9 月 15 日 青年杂志 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 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第 12 页 共 17 页 1 年后 青年杂志改名为 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指的是什么运动 2 材料二中 把图 1 图 2 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 孙中山把图 2 中 革命纲领 阐发为 什么思想 3 根据材料三 写出这场 文化启蒙运动 的名称 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34 25 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 又是一部探索史 在惨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 中国人民前赴 后继 不屈不挠 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艰难探索 材料一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 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 在同化与 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 思想的灵光 洗雪国耻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 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 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 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 年 9 月 5 日 解放日报 社论 光辉历程 材料三 如表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 1926 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 年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第 13 页 共 17 页 1940 年百团大战 砥砺前行 材料四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0 世纪以来 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 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请列举两例愿望及对应的实践 2 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人民受到的 日本帝国主义欺凌 的战争名称 材料二中 为什么说 现在报仇雪耻了 是 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3 材料三是李会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的部分内容 你认为其中列有 北伐 战争 的理由是什么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 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在 光辉历程 中补充 二十八年浴血奋战 的结束时间 年月日 及标志事件 5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请用你身边的事例 说明中国共 产党人是如何 不忘初心 的 第 14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161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