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试卷A卷_第1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试卷A卷_第2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试卷A卷_第3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试卷A卷_第4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教科版教科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试卷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从猿到人变化的过程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 直立行走 B 手脚分工 C 语言产生 D 大脑开始发达 2 2 分 1958 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模型或实物不能入选其中的是 A 粟的朽粒 B 半地穴式房屋 C 人面鱼纹陶盆 D 木结构水井 3 2 分 央视热播的 舌尖上的中国 2 时节 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 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 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 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4 2 分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农作物的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 房屋的出现 磨制工具的发展 A 第 2 页 共 15 页 B C D 5 2 分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 其中 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汉族的前身是 A 元谋人 B 炎黄族 C 秦人 D 华夏族 6 2 分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 领地国家 与 税收国家 的概念 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 征是 在封建制度下 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 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 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则无 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 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 领地国家 的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7 2 分 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对历史的一种理性认识 下列能够准确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夏商周是奴隶国家的产生 发展时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秦汉是封建国家的大一统时期 文化昌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 民族融合 文化承上启下 第 3 页 共 15 页 A B C D 8 2 分 1986 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青铜器 内部有铭文 其大意是 周成王 命克 召公长子 做匽 燕 即北京 的诸侯 管理从羌族 到驭族 微族的地方 这件青铜器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井田制 9 2 分 变则兴 不变则亡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 富国强兵 的目的联系最直接 最密切的是 A 奖励耕战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D 建立县制 10 2 分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 的内容中 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11 2 分 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第 4 页 共 15 页 A 孔子 有教无类 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 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 实行分封制 D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2 2 分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这一学派对我国后世影响很大 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学派 A 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B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C 被当时每一个国君所接受 D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13 2 分 唐代诗人章碣有咏史诗云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A 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 秦末起义 刘项文盲 D 焚书坑儒 秦末起义 14 2 分 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 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 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第 5 页 共 15 页 B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C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5 2 分 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设置的官职中 分管行政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16 2 分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真实目的是 A 抵御匈奴的进攻 B 炫耀武力 C 抗击蒙古军队的进攻 D 防止内乱的需要 17 2 分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 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 优良的政治制度 优良的政治制度 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18 2 分 了解历史事件 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 综合下图中的要素 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第 6 页 共 15 页 A 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 B 汉武帝大一统 C 唐太宗贞观之治 D 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9 2 分 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懦术 的是 A 李斯 B 孟子 C 董仲舒 D 商鞅 20 2 分 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 丝绸之路 时称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它把黄河文 明 恒河文明 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 串联在了一起 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 轴 那么 这一 主轴 的起点是 A 咸阳 B 长安 C 洛阳 D 东京 21 2 分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 我们用现代化的手段再次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清雅的琴 声中 一幅神奇的 画卷 出现在 鸟巢 的中间 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 演员们以独特的身体语言 在白 纸上作画 下列有关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第 7 页 共 15 页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 纸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A B C D 22 2 分 俗语 家家观世音 人人阿弥陀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通过什 么途经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A 丝绸之路 B 战争 C 商人的来往 D 秦统一 23 2 分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 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4 2 分 下列成语与各自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8 页 共 15 页 A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B 卧薪尝胆 吴越争霸 C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D 破釜沉舟 靖康之乱 25 2 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 B 改革自上而下推行 C 孝文帝任用贤能 D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6 2 分 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 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 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C 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 D 宋武帝时 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27 2 分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叫做 祖冲之山 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A 精于绘画 主张 以形写神 B 制造地动仪 C 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D 首创割圆术 28 2 分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 东方艺术宝库 世界最长的画廊 和 墙壁上的博物馆 它位于我国的 A 陕西省 第 9 页 共 15 页 B 甘肃省 C 山西省 D 河南省 29 2 分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 第一手史料是 A 历史剧 三国 B 罗贯中 三国演义 C 司马光 资治通鉴 D 诸葛亮 出师表 30 2 分 西汉时期 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文景之治 它为西汉进入鼎盛局面奠定了 基础 关于 文景之治 出现的原因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吸取秦亡教训 B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D 汉初 休养生息 政策取得成效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262 分分 31 20 分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第 10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 某史学著作书影 1 材料一中 A 处是当时的哪座城市 请材料一的路线图拟定一个最恰当的名字 2 为材料一中路线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使者是谁 图中路线形成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3 材料二史学著作的作者是谁 该史学著作的历史地位如何 4 从材料二的著作中我们不可能查阅到下列哪位帝王的活动 秦始皇 汉高祖 光武帝 32 12 分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蕴含哲理和智慧 泽被后世 光耀世界 阅读材料 结合 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第 11 页 共 15 页 1 材料一中的 万世师表 是对谁的赞誉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作为教育家 他 开中国历史上民间自 由讲学之第一声 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2 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 要播出一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三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请你将材料二中 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兼爱 非攻 民贵君轻 3 依据材料三分析 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有何影响 33 30 分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 史记 商鞅列传 原文大意 治理天下的方法不是一样的 管理国家不一定效法古代 所以商汤武王不遵循古代方法而能够称 王 夏朝不改变礼教而灭亡 与古代管理国家相反方法的不可以否定 而遵循古代礼教的不值得称道赞扬 材料二 秦孝公任用卫鞅 坏井田 开阡陌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 汉书 材料三 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 授田 财宅 废除没 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下表为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贺赖贺 丘穆陵穆独孤刘 步六孤陆贺楼楼 材料五 资治通鉴 记载 魏主 今欲断诸北俗 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原文大意 今日起要停用鲜卑语 全部改讲汉语 30 岁以上的人 习惯已久 一时很难改过来 30 岁以下 第 12 页 共 15 页 在朝廷做官的 必须改 故意违反此令 要降爵罢官 1 材料一中的 卫鞅 指的是谁 2 根据材料二 三 概括变法的内容 不得照抄原文 3 在当时的背景下 秦国的贵族 平民各自对变法持何种态度 请说明理由 4 卫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5 材料四 材料五体现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6 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