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1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2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3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4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在历史课堂剧 北京人的一天 中 不应该出现的是 A 使用天然火 B 打制石器 C 群居生活 D 磨制石器 2 2 分 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3 2 分 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他们应该去 A 秦始皇陵 B 中山陵 C 大禹陵 D 黄帝陵 4 2 分 西周时期 青铜器被大量用于 A 农业 战争 B 农业 手工业 C 祭祀 战争 D 祭祀 做乐器 第 2 页 共 11 页 5 2 分 明君兴国 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 商 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 周文王涿鹿之战 灭商建周 B 商纣 任用贤臣 建立商朝 C 周幽王 专断横行 国人暴动 D 夏桀 荒淫无度 暴政亡夏 6 2 分 小明观察了 春秋争霸形势图 和 战国形势图 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 而 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 该诸侯国应该是 A 晋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7 2 分 铁制农具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是 A 原始农耕时代 B 夏商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8 2 分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军功 C 奖励生产 D 建立县制 9 2 分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 正确的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A 墨子 春秋无义战 B 老子 仁政 C 韩非 提倡改革和法治 D 孔子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10 2 分 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 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王朝的有 秦 西汉 西晋 东晋 北魏 A B C D 11 2 分 下面选项中 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 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 夏朝 约公元前 2170 年 禹 B 秦朝 公元前 220 年 嬴政 C 隋朝 581 年 杨坚 D 清朝 1636 年 努尔哈赤 12 2 分 一篇题为 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 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 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 面的问题 请问文章中的 揭竿而起 源自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巨鹿之战 D 板泉之战 13 2 分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 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 第 4 页 共 11 页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14 2 分 嬴政统一全国后 自以为功过五帝 地广三王 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统一文字 C 开疆拓土 D 焚书坑儒 15 2 分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 中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西周 东周 B 春秋 战国 C 秦朝 西汉 D 秦朝 东汉 16 2 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A 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 颁布 推恩令 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 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 接受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7 2 分 动摇了东汉统治 是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第 5 页 共 11 页 B 州牧割据 C 黄巾起义 D 光武中兴 18 2 分 汉代 丝綢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 伊朗和罗马帝国 这反 映了当时 A 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 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 C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 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19 2 分 俗语 家家观世音 人人阿弥陀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问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人我 国中原地区是在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20 2 分 316 年 重建晋王朝的司马睿将都城定在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建康 21 2 分 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 赤壁之战 少数民族内迁 到西晋初年 人数达几百万 第 6 页 共 11 页 八王之乱 十六国形成 A B C D 22 2 分 王与马 共天下 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 西汉 B 东汉 C 三国 D 东晋 23 2 分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后 主要分布在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岭南一带 D 珠江流域 24 2 分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 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下列哪一事件印证了上述论断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贞观新政 D 岳飞抗金 第 7 页 共 11 页 25 2 分 在一次鉴宝活动中 某持宝人持有如下图所示名画 经专家组鉴定 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真 迹的局部图 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 它是 A 步辇图 B 洛神赋图 C 天王送子图 D 清明上河图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545 分分 26 25 分 一个民族的文化 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思想篇 材料二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科学篇 材料三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道法自然 是中医 养生的要求 天人合一 阴阳平等 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第 8 页 共 11 页 1 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它被称为什么 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逐渐发 展成为书法艺术 图二是谁的什么书法作品 2 图三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试举一例 这些雕像体现了哪一宗教的特点 3 材料二主张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也是著名的教育学家 写出一则孔子的教育名言 4 东汉时期诞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这部著作是什么 5 感悟篇 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7 20 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 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 组邀请你进行探究 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管仲提出 相地而亵征 按照土质好坏 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 则民不移 迁移 无夺民时 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 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 材料二 戮力 尽力 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 经商 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擊 没收其娈子为官奴婢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魏主 去夷即华 易姓建都 遂 于是 定天下之乱 然后修礼乐 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内容 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勿照搬原文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魏主 建都 哪里 除材料外 还有哪些 去夷即华 的措施 4 上述改革促进了社会性质转变的有哪些 你认为上述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