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212 课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 了解鸦片战争前后人们的服饰发生的变化及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 了 解 断发 与不缠足运动的发展历程 说明二者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的原因 3 知道近代 以来中国报刊 电影的发展概况 认识其影响 4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交礼仪发生的变化 认识其影响 5 识记并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意义 一 断发易服 情景导学 思考 我国中西合璧的代表服饰是什么 提示 中山装 旗袍 教材导学 1 服饰的变化 1 原因 鸦片战争前后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实行改革 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2 特点 先民间仿效 后政府改革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3 影响 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 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 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 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 1 特点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 2 断发 1910 年 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辛亥革命之后 民国政府 发出 剪辫通令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3 不缠足运动 原因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进程 维新人士发起女权运动 成立了 不缠足会 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 来 名师点拨 中山装寓意民主 法制 断发 带有与清政府决裂的象征意义 不缠足 运动有利于妇女解放 因而都是进步的 革命的表现 二 报刊与电影 情景导学 申报 原名 申江新报 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 78 年 历经晚清 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三个时代 出版时间之长 影响之广泛 是同时期其他报纸难以企及的 在中国新闻史和 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 百科全书 思考 报刊在我国近代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开启民智 关注时政 教材导学 1 报刊 1 出现 19 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2 发展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 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 民众开始有了 新 闻 的观念 1872 年创刊的 申报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884 年创办的 点石斋画报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3 高涨 3 维新运动中 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 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 电影 1 19 世纪末期 电影传入中国 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 2 1905 年京剧短片 定军山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的影片 3 1913 年 难夫难妻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 1931 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 摄制完成 3 作用 及时传播时事信息 娱乐生活 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名师点拨 报刊 电影几个之 最 1 申报 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 点石斋画报 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3 定军山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4 难夫难妻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5 歌女红牡丹 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三 移风易俗 情景导学 近代以来 社会习俗的改革呈现出沿海通商口岸及官宦家庭发展较快 而内地较慢 趋势 思考 这体现了社会习俗变革怎样的特点 提示 不平衡的特点 教材导学 1 礼仪的革新 1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等级森严的日常礼仪 4 2 民国之初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除跪拜 作揖等礼节 代之以鞠躬 握手 3 礼仪的简化 显示出平等 自由等文明精神 2 婚姻变革 1 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 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2 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和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3 丧葬礼仪 19 世纪中期 西方文明 卫生 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4 认识 1 反映近代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2 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3 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4 发展极端不平衡 农村相对闭塞和贫穷 易错易混 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化最大的时期不是鸦片战争以后而是在辛亥革命以 后 鸦片战争后社会习俗风尚的变化仅仅局限在东部沿海的通商口岸内 近代社会习俗风 尚变化是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结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颁布一系列的法令 加快了习俗风尚习惯变化的速度 习俗风尚由繁琐愚昧改为 简约文明 探究点一 近代服饰的变革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材料二 江浙一带 一闻有人 招雇女工 遂觉勃然以兴 全家相庆 举国若狂 利 之所在 人争趋之 于是相与连袂随裙 或行逐队以去 呼朋引类 无论小家碧玉 半 老徐娘 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 说项钻求 唯恐不能入选 1888 年 4 月 1 日 申报 5 1 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男子服装有什么样的变化 我国近代服饰变化的趋势是什 么 2 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信息解读 1 结合图片服装的式样及图片下的文字进行提炼其变化及趋势 2 反映了妇女踊跃进厂的现象 结合所学解释现象 答案提示 1 变化 男子服装原来以长袍马褂为主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我国 民 国成立后开始流行 辛亥革命以后的几十年里 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趋势 由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向美观 适体 方便和平民化发展 2 现象 广大妇女走出家门 纷纷放弃耕织生活而入城做女工 原因 随着西方列强 侵略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经济的发展 西方思想传入中国 男女平等的 观念深入人心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 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 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 西方 的生产 生活方式也传入我国 带来了近代文明 2 政府政策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 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 生变化 3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主 自由 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 4 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 活方式 引领时代潮流 题型突破 下表为 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该表 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上海重庆 铁路1876 年1934 年 电报1871 年1886 年 电灯1882 年1906 年 a 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 b 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6 c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d 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 解析 根据表格中近代科技的应用在东部沿海城市上海与内陆城市重庆之间的对比 可知重庆比上海要晚 即这一近代化变迁的过程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而输出 资本 近代工业等方面在表格中并未体现 仅有技术应用的时间而没有发明的时间 是无 法体现出先进技术应用速度的 答案 c 针对训练 1 下图是晚清 点石斋画报 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 图中文 云 男女有别 中国为重 而其等级之所判 直将霄壤 泰西各国不然 美妇有名玛丽 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 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 夫妇共事一船 而又女先乎男 该材料揭 示出 a 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b 工业革命成果已传入中国 c 国人仍坚持男尊女卑观念 d 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观念 解析 工业革命之前西方的妇女已作为雇佣劳动者出现在手工工场中 工业革命后 大批妇女进入工厂 交通等社会领域 但妇女受剥削 受压迫的地位并未改变 故 a 项错 误 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很多 点石斋画报 描绘的只是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 以此作 为工业革命成果已传入中国的依据的理由不够充分 故 b 项错误 材料 男女有别 中国 为重 而其等级之所判 直将霄壤 表明 男尊女卑观念虽在中国根深蒂固 但由于受西 方思想的影响 这一观念也在当时的中国发生改变 故 c 项错误 由图中文字 男女有别 中国为重 而其等级之所判 直将霄壤 泰西各国不然 分析得知 作者意在通过此 画推崇西方的妇女解放 反对中国的男尊女卑 故 d 项正确 7 答案 d 探究点二 近代报刊与风俗的变化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1895 1898 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中国人自办报刊 时间当年创刊数 总数所占百分比 1895 年 7342 9 1896 年 11763 6 1897 年 494591 8 1898 年 4739 83 新式婚姻情况 注 1898 年 9 月 21 日后 清政府取缔报馆 捉拿主笔 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 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1895 年后的几年中 全国的中文报刊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 有介绍西 方科学技术的西学报 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 维新运动中 国人办报的热情 空前高涨 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材料三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 1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2 问名 互问庚帖卜 之 3 会亲 即订婚 4 请期 男家备糕点 请 柬 说明迎娶日期及注意事项 5 纳采 男家 备礼纳之女家 称 过大礼 恭迎娶 6 过妆 送嫁妆 7 娶亲 8 回门 1 自由恋爱 2 订婚 3 婚礼 证婚人 介绍 人 主婚人依次入席 证婚人宣读婚书 证 婚人 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 新郎 新娘 交换饰物 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 各种答 谢 1 根据材料一分析 19 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2 据材料二分析 在 19 世纪末 中国人致力于办报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目的 3 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 简要说明影 响近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 信息解读 1 根据材料一中自办报刊的种类和内容进行分析 2 分析了报刊创办的目的 原因结合当时的政治 经济状况分析 3 根据材料三中的表格从观念 礼仪方面进行比较 主要因素从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和中国的经济 政治的发展分析 答案提示 1 特点 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 报刊种类繁多 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内容丰富 贴近民众生活 2 原因 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 8 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维新派以报刊作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目的 唤 醒民众 挽救民族危机 3 进步之处 观念 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 平等 礼仪 由繁琐到相对简单 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主要因素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资本 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 1 原因 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大众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 革命思想 挽救民族危机 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 需要通过报刊宣传 发动 鸦片战争以后 社会形势急剧变化 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促进了各种报刊 的不断涌现 2 特点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 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 报 刊 不分 中国近代所谓报 实际上既指报 也包括各种期刊 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 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 3 影响 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 时效性较强 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在通达民情 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代社会 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题型突破 万国公报 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 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 如下表 时间 主题 1880 1889 1890 1899 年 1900 1907 年 禁缠足 篇 31117 9 兴女学 篇 5617 介绍外国妇女 篇 21922 合计 103656 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 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 小 由表格信息可知 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数量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呈不断上升趋势 这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 故 d 项正确 万国公报 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 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 昭文新报 故 a 项错误 b 项中 实现了言论自由 说法绝对 材 料中没有呼吁改革陋习的信息 c 项错误 答案 d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的解法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是以政治 经济 思想科技文化方面的统计表数据为载体而设计的 一种选择题 解题的基本技巧是 1 三看 一要看表头及出处 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 现象及历史时期 二要看表格中 的项目 根据题干设问 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信息的时间 空间 数量的变化 升降 三要 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与已掌握的历史基 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 从而作出判断 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 四注意 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针对训练 2 下表是 1911 年未颁布的在 大清民律草案 中关于结婚条件的规定 部分 该规定 第 1332 条男未满十八岁 女未满十六岁者 不得结婚 第 1333 条同宗者 不得结婚 10 第 1334 条 在本律规定之亲属范围内 不得结婚 但外亲或者妻亲中指旁系者 其辈分同 者 不在此限 第 1335 条有配偶者 不得重婚 第 1336 条 女从前婚解销或撤销之日起 非逾十个月不得结婚 若于十个月内已分娩者 不在此限 a 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 反映了清政府彻底改革的决心 c 体现了近代婚姻观的进步 d 开始禁止直系血缘关系的婚姻 解析 题干材料呈现的是 大清民律草案 中关于结婚条件的规定 这些条款中没 有关于女性的政治地位的条款 故 a 项错误 材料只是说的婚姻条件的一些改变 并没有 涉及其他各方面改革 不能说明清政府彻底改革的决心 故 b 项错误 从材料中一些条款 中 如 同宗者 不得结婚 有配偶者 不得重婚 可以得出有些规定体现了近代婚姻 观的进步 故 c 项正确 据材料 在本律规定之亲属范围内 不得结婚 但外亲或者妻亲 中指旁系者 其辈分同者 不在此限 可以得出禁止直系血缘关系的婚姻 但不能说明这 是开始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演变的特点 1 从地域看 由通商口岸城市 沿海城市推向内地 2 从过程看 由西方引进 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 且中西合璧 新旧并存 3 从动力看 社会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 4 从程度看 大城市变化大 农村变化小 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 课堂归纳小结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1 1 鸦片战争后 民间 政府的服饰改革兴起 出现中西合璧的趋势 断发 和不缠足 运动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2 19 世纪 近代报刊和电影相继出现 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 3 近代日常礼仪 婚丧礼仪的变化体现了民主 自由 平等 简洁等文明精神 课时跟踪训练 十二 一 选择题 1 近代以来 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 与中国本土 主要是都市 的风俗互相 碰撞 交融 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中山装 旗袍b 面包房 咖啡屋 c 西式别墅d 火车 汽车 解析 中山装 旗袍都是将西方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产物 故 a 项正确 面包 房 咖啡屋都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 故 b 项错误 西式别墅也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 故 c 项错误 火车 汽车也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 番菜挣推一品香 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 我爱香槟酒一觞 文中的 番菜 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 正宗西菜的生 臊 腥颇不和中国人的口味 广东 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 名之曰 番菜 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 a 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 b 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 c 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 d 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 解析 根据题目中 正宗西菜的生 臊 腥颇不和中国人的口味 广东人遂加以中 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 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故 a 项错误 根据题目中 广东人遂 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 并非完全的崇洋媚外 故 b 项错误 根据前面分析 故 c 项正确 题目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国饮食出现中西合璧特征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 1912 年 3 月 5 日 时报 上题为 新陈代谢 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 剪发 兴 辫子灭 天足兴 纤足灭 放足鞋兴 菱鞋灭 鞠躬礼兴 拜跪礼灭 引起上述 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 西方文明的传播d 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解析 根据材料中是 1912 年的剪发 禁止缠足等 说明我国辛亥革命时期注重对社 会习俗的变革 故选 a 12 答案 a 4 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 反映了 a 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 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 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 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解析 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 无法反映日常服饰的变化 故 a 项错误 材料仅反映婚姻礼俗的变迁 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表述以点代面 同时 b 项 已取代 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 b 项错误 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 媒妁之言 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 故 c 项正确 图片不能反映婚姻自主的观念 甲图与 乙图也无法反映 流行 的 普遍 程度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 a 断发易服b 婚丧仪式简化 c 穿着洋装d 白话文风行 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了革命色彩 故 a 项正确 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 反清革命色彩 故 b 项错误 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故 c 项错误 辛亥革命时期 白话文并没有盛行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6 据民国史籍记载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 也有事先 选择吉日祭拜祖先 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 据此可见 a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 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13 d 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 解析 剪辫子只能体现反封建思想 不能说明民主共和思想 故 a 项错误 剪辫子 反映的是革新思想 而剪除辫子要选择吉日祭拜祖先 反映的是传统思想 是革新与传统 思想并存 故 b 项正确 剪除辫子不是西式生活方式 故 c 项错误 剪辫子是思想的革新 不是传统思想复兴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7 有一位新国民 戴一顶自由帽 穿一套文明装 着一双进步靴 走过了交通路 来到了模范街 踏进了公益会 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段顺口溜比较完整地反映了 a 礼仪风俗的简约化b 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c 传统服饰的西洋化d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解析 礼仪风俗简约化只是材料中反映一个方面信息 故 a 项错误 民族经济的工 业化不是材料体现的信息 故 b 项错误 传统服饰的西洋化只是材料体现的一个方面 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 自由帽 文明装 进步靴 说几句义务话 体现出服饰以及生活近代 化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 申报 上的报道 材料说明 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解析 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 该现象出现于中华民国时期 故 a 项错误 由材 料 互换约指 男女之请离婚者 实繁有徙 青年男女都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故 b 项 错误 材料 宣读婚约 携手同归 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 等婚姻习俗 体现了 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故 c 项正确 宣传民主科学思潮出现于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14 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 1924 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 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 在上海 泰戈尔可 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公共汽车的运行 民众观赏电视节目 吉檀迦利 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 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 b c d 解析 1924 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故 正确 电视节目出现在建国后 故 错误 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故 错误 改良旗袍是在民国时期流行 故 正确 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0 晚清时期 凡物之极贵重者 皆谓之洋 重楼曰洋楼 采轿曰洋轿 挂灯名洋灯 火锅名洋锅 大江南北 莫不以洋为尚 可见当时 a 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 中国社会习俗普遍完成近代化 c 中西文明在矛盾冲突中相互渗透 d 西方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解析 晚清时期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物质文明有抵制作用 大江南北 莫 不以洋为尚 表明中国物质文明逐渐西化 西方物质文明没有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故 a 项 错误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习俗受西方的影响近代化刚刚开始 故 b 项错误 中西文明相互 矛盾冲突材料没有涉及到 故 c 项错误 凡物之极贵重者 大江南北 莫不以洋为 尚 表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逐步接受了西方的科技文化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1 民国初年 镇江 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 有证婚人演说 新人行三鞠躬礼 围 观者有上千人 时人有诗云 无媒婚嫁始文明 莫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 看 侬亲手挽郎行 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故 a 项错误 题干只提 及镇江 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 但不能由此推出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故 b 项错误 材料谈及的只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实行新式婚礼 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婚俗依然存 15 在 故 c 项错误 辛亥革命前后 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婚 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 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2 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 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 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 之新年 百姓皆不以为然 惟官厅庆贺 民皆睨而视之 且谓是彼等之年 非吾之新年耳 民情大可见矣 这反映了 a 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b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c 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 d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 解析 材料中反映出民国确定新的节日和历法 但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采用 故 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 a 项错误 从材料中 百姓皆不以为 然 惟官厅庆贺 民皆睨而视之 且谓是彼等之年 非吾之新年耳 可知百姓没有接受新 的习俗 故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与材料不符 故 b 项错误 从材料中百姓习俗 没有随着政策改变 可知传统观念仍然强大顽固 故 c 项正确 从 百姓皆不以为然 惟 官厅庆贺 民皆睨而视之 且谓是彼等之年 非吾之新年耳 民情大可见矣 可知西方节 日没有得到推广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3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据此可知 学校地点特色 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 分为工艺组 纺织组等 神州女校上海设国文 国画等专修科 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 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 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 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解析 根据材料中 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中设立的 毕业生大多致 力于政教的发展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 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体现出辛亥革命后妇 女参政的可能性 故 a 项正确 在材料中 女子学校的专业设置 并未提及守旧势力的问 题 故 b 项错误 根据部分女子学校的即为个例 就说妇女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这是不 准确的 故 c 项错误 传统文化的束缚解放并未体现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4 徐珂 清稗类钞 上海繁华甲于全国 一衣一服 莫不矜奇鬬 斗 巧 日出 16 新裁 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 固足证世风之日下 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 亦足见 文化之日进也 衣由宽腰博带 变而为轻裾短袖 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b 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c 攀比之风的盛行导致世风日下 d 近代服饰变革体现文明碰撞 解析 近代随着五口通商 上海逐渐发展起来 成为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材料 莫不矜奇鬬 斗 巧 日出新裁 反映近代上海服饰的变化 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上海是近 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故 a 项错误 材料 衣由宽腰博带 变而为轻裾短袖 表明近代上 海服饰受西方的影响 这是一种社会习俗变迁 没有体现出现象的本质 故 b 项错误 攀 比之风材料没有体现 故 c 项错误 近代上海服饰西化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东西方文明的交 流和碰撞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 15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 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中餐西餐 传统四合院欧化四合院等 马车 轿子火车 电车 汽车等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自由恋爱 新式婚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 19 世纪末 一批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 建议变法维新 其中既有政治大事 也有服饰习俗 辛亥 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服制 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