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起步》复习教案_第1页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教案_第2页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教案_第3页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教案_第4页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近代化的起步近代化的起步 复习课复习课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 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 时间 代表人物 口号 2 了解 戊戌变法 的序幕 代表人物 结果 3 知道武昌起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教学教学重重点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840 年 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后 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列强的枪炮在轰开了中国国门的同时 也轰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和思想 给中国人带来了他 们先进的科技与思想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 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在中 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西方 不断探索的过程 这就是近代化的起步 复习过程 复习过程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完成知识要点梳理 一 洋务运动 学生归纳 教师进一步提问问 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哪些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和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和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地位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辟了道路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思考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真正改变社会制度没有真正改变社会制度 二 戊戌变法 学生归纳 时间时间 19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90 年代 目的目的 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代表中央 奕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口号口号 前期 前期 自强自强 后期 后期 求富求富 内容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创办新式学堂 结果结果失败 性性 质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评价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 力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教师进一步提问 戊戌变法的性质怎样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三 辛亥革命 学生归纳 1 孙中山革命活动 1894 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提出 振兴中华 的口号 1905 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以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为纲 领 1906 年提出 民族 民权 民生 即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成为领导革命的旗帜 成为领导革命的旗帜 1912 年元旦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等一 系列法令 爆发爆发 1911 年 10 月 0 日武昌起义爆发 领导领导 孙中山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结果结果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意义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 有 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教师进一步提问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孙中山 孙中山 请列举他早期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怎样的 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没有 没有 四 新文化运动 学生归纳 序幕序幕公车上书 1895 年 时间时间 1898 年 6 月 11 日 1898 年 9 月 21 日 目的目的 救亡图存 挽救民族危机 代表代表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六君子 内容内容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军事上 性质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影响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 进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 不通 3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标志标志1915 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 新青年 主要阵地主要阵地 新青年 杂志和北京大学 旗帜 口号 旗帜 口号 民主 德先生 Democracy 科学 赛先生 Science 指导思想 前期 三提倡 三反对 民主与科学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一人 李大钊 影响影响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它开启了 思想解放的闸门 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 中国人民指明新的出路 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教师进一步提问 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扬什么思想 宣传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 它与哪场革命有关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复习小结 复习小结 近代前期 中国近代化在经济 政治 文化领域全面启动 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这三 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创办了中国 第一批近代企业 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变法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 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 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 得的伟大成果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 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结束语 结束语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 的道路 它给我们的启示有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的道路 它给我们的启示有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无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无产 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一 洋务运动 技术 军事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二 戊戌变法 制度 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三 辛亥革命 制度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四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先进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4 练习 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 正确的是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 B C D 2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想 一想 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3 19 世纪 60 70 年代 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 生意大受影响 中国海关 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 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 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洋务运动达到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目的 4 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自强新政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 顽固派的阻挠 破坏 B 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 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6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 李鸿章伤感地反省 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 练兵也 海军也 都是纸糊 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 自强 求富 的目的 7 践行了自己 各国变法 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 中国还没有人流血 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的豪言 壮语 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 邓世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谭嗣同 8 康有为 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 主要是因为他们 A 发起了洋务运动 B 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9 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 B 不许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训练新式军队 D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10 19 世纪末 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1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 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 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12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 13 今年是辛亥革命 98 周年 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 他应该到 A 上海 B 北京 C 天津 D 武昌 14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人文主义 B 启蒙思想 C 三民主义 D 社会主义 5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 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 思想上的大解放 是指 A 结束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16 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不包括 A 民权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族主义 17 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 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B 革命阵营成分错综复杂 C 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 资产阶级革命派总想妥协 18 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D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 1912 年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 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 23 年 请问他出生于公 元多少年 A 1934 年 B 1936 年 C 1938 年 D 1939 年 20 若将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 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A 思想解放的作用 B 民主革命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