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稿: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应为环境污染埋单(正反方论据都有)_第1页
辩论稿: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应为环境污染埋单(正反方论据都有)_第2页
辩论稿: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应为环境污染埋单(正反方论据都有)_第3页
辩论稿: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应为环境污染埋单(正反方论据都有)_第4页
辩论稿: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应为环境污染埋单(正反方论据都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定义 定义 1 发展中国家 指经济 社会方面发展程度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尚处于从传统农业 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国家 2 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人均发展指数较高的国家 部分国家有较高的生产总值 但未必有较高的科技 3 责任 指分内应做的事和自己没有做好的工作而承担的不利后果和强制性义务 4 国家责任 一个国家不仅要为其国民生存发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承担与履 行责任 同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出于道义和社会责任 应为全人类的安全幸福和可持 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 5 环保 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 活动的总称和防止环境破坏或变质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2 发达国家应买单发达国家应买单 2 1 论点论点 一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阶段不同 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排放大量温 室气体 时至今日 仍然如此 美国大约消耗全球能源的 1 4 排放出世界近 30 的温室 气体 而发展中国家排放量增加是近年的事 所以目前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 大 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的 发达国家消耗的是自己的资源 至于时间中国早在工业革命之 前就已经开始了了钢铁的冶炼 对环境污染也是功不可没 而环境问题不是一个排放多少 的问题 正如不同地区的环境标准不一样 这是一个危害大小的问题 发达国家工业革命 时期排放二氧化碳是环境自净能力还是很强的 而现在发展中国家明知环境污染严重还没 有节制的污染环境 二 达国家通过进口 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等方法转移污染 正如英国 新经济基金 会 政策总裁西姆斯所说 中国的快速发展促使西方国家把工厂转移到中国内地 消费更多 资源和能源的人就是制造更多污染的人 发达国家在国外建立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市拉动 了经济的发展 只是发展中国家一味寻求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治理 未往环保方面投入足 够的资金 三 由于人口悬殊较大 比平排放污染的绝对数量并不公平 比人均排放数量才更为 合理 拿中国 印度的绝对排放量与美国相比不公平 如中国人均排放量为 4 吨 仅是美 国的 1 6 发达国家的个人平均消费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量是认为与自然污染量 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差值 对于人口稀少的发达国家 相对应的环境自净能力也比较强 用 人均污染量来计算是绝对不合理的 我实在找不到让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买单 的理由 四 其温室气体排放中 主要是 生存排放 是为维持较低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排放 而发达国家很多是 奢侈排放 因此 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西方尤其美国安 逸和舒适的生活方式消耗了大量能源和资源 美国人口占世界 6 却消耗世界能源年产 量的 1 3 一个美国人的电力消费相当于 18 个中国人 美国城市一般家庭每年平均用电量 为 1 56 万度 特殊家庭用电量则是天文数字 戈尔一家 2006 年 2 月 3 日至 2007 年 1 月 5 日不足一年时间就用掉 19 1 万度电 又如一个美国婴儿用纸量相当于中国 30 个婴儿的用 量 合理的方式是与其问商品产于何地 不如问消费于何地 我们不能单纯的比较产品 的消耗量 我们可以看看资源的利用量 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努力与发展才有今天的技 术与能力 他们可以享受今天的安逸生活 我们不能把嫉妒别人的安逸更不能仇视 五 国际会议和国际公约都规定发达国家承担更多义务 1992 年 联合国在里约热内 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 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宣言 21 世纪议程 明确指出 发达国家要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承担更多义务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要求缔约 各方遵循公平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强调 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 行动 发达国家只有 44 个 而发展中国家却有 130 古语有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每个国家肯定是更多的为自己的国家考虑 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把责任推给少数的发达 国家是不可避免的 1997 年 美国拒绝签订京东协议就是发达国家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呐喊 2 2 论据论据 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年 5 月在曼谷会议上所表示的 美国这个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国 是气候变化的 罪魁祸首 以美国为例 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5 不到 CO2 排放量却占世 界的 24 第 3 中国 960 平方千米第 4 美国 933 平方千米 西方尤其美国安逸和舒适的生活方式消耗了大量能源和资源 美国人口占世界 6 却消耗世界能源年产量的 1 3 一个美国人的电力消费相当于 18 个中国人 美国城市一般 家庭每年平均用电量为 1 56 万度 特殊家庭用电量则是天文数字 戈尔一家 2006 年 2 月 3 日至 2007 年 1 月 5 日不足一年时间就用掉 19 1 万度电 又如一个美国婴儿用纸量相当于 中国 30 个婴儿的用量 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耗用原油不到 1 5 桶 而美国则超过 40 桶 据英国广播公司 2007 年 10 月 19 日报道 英国政府出资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 中 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中 有 1 4 来自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 实际上 还有些产品 跨国 公司将其转移到中国生产 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态度 近年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3 万余起 关闭污染企业 2600 多家 制定了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安排新建设施 331 个 并实施了能 源结构调整 集中供暖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项目 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大国在环 境问题上却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不惜违反国际法 采取双重标准 不公正 不道德地对待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生态威胁论 是它们拒绝承担环境污染 推卸全球气候 变暖责任的主要借口 目前 发达国家释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释放量的 70 其中美国占首位 还是 1995 年 美国就释放了 54 亿吨二氧化碳 比 1997 年京都会议上承诺的水平高 1 08 亿吨 目前 全球每年排放温室气体 179 3100 亿吨 仅美国就占 70 6700 亿吨 然而 作为排污大户的 美国却无视国际法 不承担减排的义务 布什上台后 美国政府于 2001 年 3 月收回承诺 宣布退出 京都议定书 说什么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存在不确定性 减排对美国 经济影响太大 还说什么 发展中国家没有有效参与减排 对美国不公平 上世纪 60 年代 美国在英国南威尔士开设的高毒多氯联苯生产厂虽然早已填埋 但至 今 毒气仍在外泄 美国对其 好朋友 尚且如此 更不用说对待被它视为另类的发展中国 家了 将过期 发霉 变质的医疗垃圾作为 慈善捐赠 运来中国就是典型事例 去年 荷 兰将有毒垃圾运到科特迪瓦 造成当地 10 人被毒死 包括大使在内的多名中国大使馆人员 亦中毒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日本已将 60 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 为保护美国人 美国也将 39 以上的高污染 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 20 多年来 我国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之一 据统计 1991 年 外资在我 国设立的生产企业中 污染密集产业占总数的 29 12 占总投资额的 36 80 主要分布 在橡胶塑料 化工 化纤 能源 造纸 制革等行业 在 1995 年来华投资的 3 2 万家企业 中 高污染企业达 39 第一 外资企业的逐利本性导致其将污染严重 资源消耗较多的产业向其他国家特别 是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 从而加重了新兴发展中国家原先已经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恶化 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来自环保总局的一份年报显示 在中国有十多个省 市 自治区存在外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这些外资企业多数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涉及食品 电子 化工 机械制造等诸多行业 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二 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法规的严格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 发展中国家对于环境标准的执行也不够严格 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企业为了逃避本 国严格的环境法规 降低环保成本 纷纷将生产基地转往新兴发展中国家 这类外资企业 将会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最为典型的就是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实施以后 美国和墨西哥在环境规则实施方面的差异推动污染较重的纺织业从美国向墨西 哥转移 第三 外资企业环境污染与国际金融危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在一些经济发展程度相 对较低的地区 对外资重数量轻效益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旦遇到经济危机 就置高污染外 资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于不顾 对中国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据统计 在遭受金融危 机冲击的 2008 年 工业废水排放量巨大 对环境具有较大负面影响的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外 资增长率达到 11 6 同年 工业废气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的电力 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也出现了高达 58 1 的外资增长率 远远高出 2009 年的 24 5 据有关方面统计 美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有上亿吨 其中仅淘汰的旧电脑就有 3 亿 台 另有 1 亿手机报废 德国每年产生电子垃圾 180 万吨 法国 150 万吨 整个欧洲约 600 万吨 日本每年废弃家电 1800 万台 重量在 60 万吨 如此大量的废物 处理起来 会产生严重污染 如废塑料等垃圾焚烧会产生致癌物 填埋会污染水和土壤 而且处理费 用昂贵 据报道 根据废物毒性水平的差异 欧美等国对废弃物处理的成本大概是每吨 160 美 元至 3000 美元 平均每吨废物处理成本约为 1000 美元 而在发展中国家平均的垃圾堆放 费用仅为 25 美元 从本国利益出发 一些西方国家当局置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 置巴赛尔公约 于不顾 默许 纵容国内企业向外转移废物 不久前 英国政府当局的一份报告自称 中国每年将 160 亿英镑货物运往英国 英国 将 190 万吨垃圾运到中国 英国环境大臣本 布拉德尚还占了便宜又卖乖地说 此举对全球 变暖影响很小 还说什么 中国把货物运来 不捎运垃圾 空船回去是种浪费 英国的做 法 大臣的讲话 不仅令中国人愤怒 一些英国人也感到震惊 英国自由民主党环境事务 发言人克里斯 胡尼表态说 这是英国的耻辱 据有关方面统计 1991 年至 1993 年美国向 我国出口有色金属废液及废旧汽车蓄电池等废物达 12884 吨 仅 1995 年 6 月至 8 月 我国 海关就查处各种 洋垃圾 案件 9 起 数量达 1850 吨 根据海关统计年报的不完全统计 1990 1997 年 发达国家出口到我国的废物的数量 和金额逐年递增 1997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 1119 万吨 金额猛增到 29 5 亿美元 在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密切关注环境问题的今天 2007 年 2 月 11 日 广东边防海警在深圳 官湖海域截获一艘千吨货船 清理出日本旧衣物 1600 包和 700 多台废旧洗衣机 冰箱共 200 多吨 危险废物 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对转移目的地的水 空气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 破坏 影响了人民的健康 1984 年 12 月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事故 导致 50 万人中毒 20 万人受到严重伤害 2500 多人死亡 污染的转移暂时保护了转移国的环 境 但对全球环境的污染是等量的 而对转移对象国的污染却是极其严重的 自称 负责任 的超级大国 美国 在指责发展中国家排放量上升的同时 却在布什上 台后宣布退出 京都议定书 理由是 议定书 给美国经济带来负担 不仅背弃承诺 在减排技术上还进行封锁 碳捕获和储存 CCS 是一项减排新技术 即把煤炭燃烧后 的产生物捕获起来 然后液化 输送到封闭的地方 地层里面 埋起来 不参加大气循环 二氧化碳就不会增加 但目前美国等掌握这项技术的西方国家却不肯通过国际合作渠道低 价转让 而是计划在 2015 年前使之商业化 以赚大钱 这叫做要逼发展中国家减排 又要 在他们减排的过程中让资本家赚大钱 不肯转让技术 却大肆转移污染 美国 新闻周刊 说 2006 年 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旧汽车 旧铁钉 废纸等废品达 67 亿美元 美国每年输 出到中国的垃圾占垃圾出口的四成 2007 年 10 月 印度喀拉拉邦官员发现了一批来自美 国纽约的装有腐烂食物的一批集装箱 当地政府下令将这些集装箱送回美国 3 发展中国家应买单发展中国家应买单 3 1 论点论点 一 从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要求上 发展中国家有责任为了长期的发展而寻求新的方 向 面临物种多样性减少 资源锐减 环境破坏等多种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不应指望通 过发达国家的帮助甚至施舍来改善我们的环境 而应树立起环保意识 勇于承担责任 才 能改善自身及世界环境状况 二 分清能力与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有能力并不代表有责任 正如社会上的有钱人没 有责任帮助穷困者 穷困者该做的不是等待救助 而是自己靠双手奋斗出自己的生活 只 能说发达国家有领先的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 但能力 责任不能够画等号 当发展中国家 还没有完全的能力对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问题负责时 这份责任只有发展中国家自己扛起来 三 从现有污染的角度来说 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已经做得很好 不论是技术改造还 是法律制定方面都很健全 提升空间不大 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 80 的人口和 70 的土 地 人口密度大 非清洁燃料 建筑扬尘等 众多的人口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因为人口多了所以需要的能耗才多 而能源的利用是直接产生污染的原因 工业设备和汽 车落后 主要是国内的工业和汽车相关的环保技术没有跟上 并且没有严格的空气环境保 护法律 四 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俄罗斯的经济恢复 东盟和金砖国家的概念的提出等等 都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 所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高污染产业比率不断上升 对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中较发达的国家 如中国都在通过提高科技水平 减少污染 治理污染 发展 中国家中欠发达的国家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承担环保的责任 可以寻求国际支持 但并不 代表可以把这份责任推卸给发达国家 3 2 论据论据 如日本 进入本世纪之后 在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 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 2000 年出台了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法 2002 年出台 土地污染对策法 和 自然再生 推进法 2004 年出台 景观法 日本当局认为 在物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物质财富的 增加不一定会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是在好的环境 好的城市生态下活出健康 活出质量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与内资企业相比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创造相同产值的条件下 是否能够排放更少的 污染物 第一 从技术上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拥有更为先进的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他 们要求生产环节的技术手段更为先进和清洁 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对企业来讲 要实现更 少的污染物产生量 必须依托整个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 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一种在 现有生产技术和设备没法升级换代情况下的一种 亡羊补牢 的方法 它的问题在于 处理 一种污染物本身常常以增加另外一种污染物为代价 对上海市主要排污企业的生产和污染物排放的数据调研表明 在相同的产出水平 劳 动力投入等情况下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有比内资企业更少的水和气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和超 标排放量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所占实收资本份额和企业环境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 系 此外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更低的污染物总排放量和超标排放量主要归因于更低的污染 物产生量 而内资企业则去除了更多的污染物 由此可见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控制污染 物排放方面有更高的技术含金量 这也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拥有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二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有比内资企业更先进和更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 绝大多数外 商直接投资企业都通过了 ISO14000 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而内资企业尤其是集体和私营 的小企业很少申请并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