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牛桂红_第1页
《往事依依》牛桂红_第2页
《往事依依》牛桂红_第3页
《往事依依》牛桂红_第4页
《往事依依》牛桂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 回忆了令 其难以忘怀的几件往事 采用时间顺序叙事 素材的选取紧扣读书 的乐趣与益处 全篇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 中心鲜明突出 文章的 这些特点 对于初一学生写作叙事性记叙文有很好的临摹价值 所 以学习此文的时候 可以为写作做一些必要的铺垫 另外 也可以 充分利用本文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 因此可以利用本课开展 自主 合作 探究 式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 1 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 活 热爱祖国的感情 2 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3 认识全文结构特点 学习这种结构文章方式的好处 4 认识对比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5 初步培养学生对文章饱含深情 富有哲理 优美语言的品味赏析 能力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自读课文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完成预习作业 并尝试列出文章 的结构图 2 查找于漪老师的相关资料 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检查预习 1 接力朗读课文 2 检测生字 读准下面红体字的读音 浩淼 雕镂 镌刻 炊烟 眼花缭乱 搜索枯肠 心旷神怡 3 作者简介 于漪 女 江苏镇江人 1929 年 2 月 7 日生 1951 年 7 月毕业于 复旦大学教育系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978 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首 都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市教师 研究会会长 小组讨论 1 文章开头说 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至今记忆犹新 请你用简练 的语言概括这 几件事 2 结合文章分析 文章中所写的 几件事 对作者成长分别有什么影 响或意义 3 文章中所写的 几件事 的对作者成长的影响或意义 文章主题 展示环节 1 1 儿时看图画 山水画 评注图像水浒传 2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 千家诗 3 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 2 1 儿时看图画 后来才懂得 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 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 记忆 懂得了形象思维在加深记忆方面的作用 2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 千家诗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 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生活情趣浓 浓郁郁 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使自己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3 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 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我就是从那时开 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此后 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读了许多有名的 中外小说 培养了我课外阅读 文学 的兴趣和爱国之情 3 儿时看图画 课文通过 我 对初中求学生涯 懂得了形象思维在加 中一些往事的回忆 抒写了作者 深记忆方面的作用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 千家诗 的深情 并告诉青少年要多读 书 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读好书 做一个志趣高尚的 人 使自己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 培养了我课外阅读 文学 的兴趣和爱国之情 第二课时 各学习小组讨论过后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选同一题目的集 中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点评 并做必要的补充 将重要 的知识讲准确 落到实处 讨论环节 1 本文记叙的顺序 2 文章开头的特点 3 文章第三段的作用 4 文章结尾的特点 5 文中的对比及作用 展示环节 1 小时候 学生时代 时间顺序 2 1 运用对比手法 以自己对往事两种不同的感受 引出下文 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2 以 模糊 搜索枯肠不可得 与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形 成的对比 形成强烈的悬念 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3 1 概述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2 引出下文第四段对详细描绘读 千家诗 对我生活的影响 4 往事依依 紧扣文章题目 照应文章开头 使文章结构严谨 形成完整统一的整第 1 段 5 第 1 段 不少事情已经模糊 与 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搜索枯肠而不 可得 与 至今记忆犹新 突出这几件事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第 2 段 一幅极普通的画 与 竟百看不厌 那时读 水浒传 津津有味 与 但形象去不如那时鲜 明 突出小时候读 水浒传 形象鲜明 第 3 段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与 让人看不上眼 显示了石印本 千家诗 的魅力 板书设计 往 开头点题 引出下文 总 事 儿时看图画 学生时代读 千家诗 分 听两位国文老师上课 依 总 依 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备用资料 文中的古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春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 寒食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 山居夏日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台落绛英 朱熹 题榴花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 霜夜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