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A卷_第1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A卷_第2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A卷_第3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A卷_第4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苏科版苏科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 9 9 月 试卷月 试卷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 他们应该去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西安 C 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 2 2 分 考古研究对于了解历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 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 A 建造房屋 B 种植水稻 C 制造彩陶 D 会使用天然火 3 2 分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A 种植粟 B 种植水稻 C 人工取火 D 住干栏式房子 4 2 分 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制作磨制石器 B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第 2 页 共 13 页 C 使用耒耜耕地 D 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5 2 分 假如你在影片中看见中国原始人类戴上石珠饰品 可以推测出这种原始人类最早可能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6 2 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 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这 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7 2 分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一个馒头 到 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 主食 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 最后的主角 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的解说词 历史上 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8 2 分 关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 与事实不符的是 A 住在半地穴是房屋内 B 种植粮食作物粟 第 3 页 共 13 页 C 会磨制精美的石器 D 生活在长江流域 9 2 分 歌谣 骨木石陶 种植水稻 猪狗水牛 定居不移 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10 2 分 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A 是否会说话 B 是否会用火 C 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 是否会直立行走 11 2 分 央视热播 舌尖上的中国 2 时节 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 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 拍摄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 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A 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12 2 分 研究中国古代史多有 传说时代 的概念 传说主要是神话和祖先传说 这些内容被后人用文字 记录下来 描绘的就是远古传说时代 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有误的是 A 尧舜 禅让 B 炎帝尝百草发明医药 C 黄帝在 阪泉之野 大战中打败蚩尤 第 4 页 共 13 页 D 大禹治水 13 2 分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的是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禹 14 2 分 史实是指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 女娲补天 B 涿鹿之战 C 大禹治水 D 牧野之战 15 2 分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 炎黄战蚩尤 B 皇帝建宫室 C 舜让位于禹 D 启继承父位 16 2 分 历史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 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和黄帝炎帝 时期的生产生活资料 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A 中国的朝代更替 B 中国的礼仪文化 C 中国的农耕文化 D 中国的青铜文化 第 5 页 共 13 页 17 2 分 下列哪一事件使得商朝统治稳定下来 国立昌盛 A 牧野之战 B 盘庚迁殷 C 葵丘会盟 D 尊王攘夷 18 2 分 今年 7 月 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 2006 年第三十届世 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 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 朝的社会风貌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9 2 分 下列历史名胜不属于山西省的是 A 云冈石窟 B 王家大院 C 五台山佛教圣地 第 6 页 共 13 页 D 殷墟 20 2 分 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 国王因统治残暴 被平民赶走 被迫逃亡 这一事件史称 A 涿鹿之战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国人暴动 21 2 分 表格归纳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 空框 中应填的是 A 西周 春秋 B 春秋 战国 C 东周 战国 D 西周 东周 22 2 分 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 启与他父亲取得王位的方式是一样的 B 桀与纣是这一时期有名的亡国之君 C 因为水患和动乱周朝历史上数次迁都 第 7 页 共 13 页 D 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制造说明商朝是以手工业为主的社会 23 2 分 在嫡长子继承制下 能作为继承人的是 A 嫡出长女 B 庶出二哥 C 嫡出小弟 24 2 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的 A 传说时代 B 夏 C 商 D 周 25 2 分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 从 处开始 中国历 史开始进入 A 商朝 B 西周 C 东周 D 夏朝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8080 分分 26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 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第 8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 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是什么意思 3 材料二中 天下为家 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 制度 27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 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自此完 朝代歌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 于是封功臣谋士 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 史记 周本记 材料三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四 如下图 战国形势图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写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 第 9 页 共 13 页 2 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 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 请再列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4 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 A B C 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28 20 分 材料一 他自比为太阳 以为可以和太阳一样永世长存 老百姓恨死他了 咒骂他说 你这个 太阳啊 什么时候灭亡 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材料二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而盈钜桥之粟 史记 殷本纪 材料三 呜呼 我生不有命在天 尚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 材料二分别叙述的是夏 商时期的哪两位暴君 2 他们分别实行了哪些暴政 3 这些统治者都认为自己的统治可以长久 有上天保佑 他们的话对吗 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 4 对他们实施暴政所导致的后果你有什么感想 29 25 分 一个民族的文化 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思想篇 材料二 子日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子日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科学篇 材料三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道法自 第 10 页 共 13 页 然 是中医养生的要求 天人合一 阴阳平等 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 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它被称为什么 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逐渐发展 成为书法艺术 图二书法是被后人称为 书圣 的作品 这里的 书圣 指的是谁 2 图三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3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4 根据材料三 东汉时期 一套 道法自然 的医学体操诞生 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 同时期诞生的一部 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这部著作是什么 5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