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二单元.doc_第1页
初一语文二单元.doc_第2页
初一语文二单元.doc_第3页
初一语文二单元.doc_第4页
初一语文二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上期导学案课题学生课型讲授主备人蒋家永审稿初一语文备课组审核税国华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1、2学习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备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时2【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诲女( )知之乎不知为( )不知是知( )也 3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4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合作展示】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运用“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3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检测反馈】 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1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学习心得: 初一语文上期导学案课题我的早年生活 姓名课型阅读主备人蒋家永审稿语文组审核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充分了解丘吉尔,特别是了解他的求学经历和他的不凡成就。 2.通过阅读了解丘吉尔早年生活经历的失败与成功,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3.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善于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学习重点1、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善于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学习课时2课时安全教育:高兴上学,平安回家!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1.走近作家作品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2.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一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3.知识建构本文节选自丘吉尔(自传体)文章我的早年生活。(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一般用第一人称叙述法。4.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萤火虫 尴尬 一字不漏 威慑 聪慧 开拓 (2)积累下列词语:毫无例外 宽宏大量 独具慧眼 蛛丝马迹 尴尬 诸如此类 停滞不前 滚瓜烂熟 出人意料 威慑 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第一课时一、 预习交流,展示预习成果1、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2、展示预习成果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说说丘吉尔写了自己早年生活的几件事?并感受作者在叙事中所流露出的不同情感和态度。3.查阅有关资料,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历史大事记,谈谈丘吉尔。4. “每一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个萤火虫。”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5、文中哪些语段可以看出丘吉尔的自信?(面对场场考试失败,面对入学考时几乎零分,面对在差班读书,丘吉尔是如何想的呢?)三、 本课小结:四、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获得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1.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充满了睿智,发人深思。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并结合上下文,说说对它们的理解。2.丘吉尔“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这真的是因为“好运”吗?试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和少年时代的丘吉尔比一比:我和丘吉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领丘吉尔走向成功的因素我具备哪些?和周围的人相比,我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三、巩固拓展(课堂练习)阅读全文(41页44页),回答下列问题: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2.此文诙谐幽默,文中的这两个句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试简析它们的作用。(1)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2)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结合原文和所查资料,分条简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4.能举出几个你所熟悉的名人实例,说明早年生活对其的影响吗?四、家庭作业【 必做题】1填空:我的早年生活作者是,他曾于19401945、19511955年两度担任,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于1953年凭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 ) (2)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3)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 (4)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5)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求学有哪三个收获?4.收集锡兵对丘吉尔生活志向有哪些影响?5.积累丘吉尔的名言(至少三句)【选做题】1. 仿写句子:(1)每一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个萤火虫。每一个人都是,但我确信,我是。 (2)自信是帆,没有它,你的追求之舟会于浩淼的人生长河里搁浅.自信是,没有它,。2.积累有关自信和乐观的诗句、名言。5、 学习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导学稿课题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姓名课型阅读主备人蒋家永审稿七年级组审核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习重点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学习难点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学习课时2课时安全教育:不要私自河塘洗澡!珍爱生命!【学习过程】预习导学(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 繁衍( ) 迁徙( ) 觅食( ) 惭愧(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 花团锦簇( ) 冥思遐想( )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 繁衍:迁徙: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小心翼翼: 3、作者简介 第一课时一、预习交流,展示预习成果1、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2、展示预习成果二、师生互动,质疑探究1、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课堂研讨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 、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 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三、学习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学。二、深层研读,体察文意。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三、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1文中处的描写表现了_ _2两处海伦的发问表明了她对“爱”的理解已达到怎样的程度?_ _3从处看,莎莉文小姐对海伦关于“爱”的理解予以否认的理由是_ 4处莎莉文小姐对“爱”的解释有什么特点?_ _5结合语段,简要谈谈莎莉文小姐的教育特点和形象特征。_ _四、拓展延伸1、 请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在补写两句。爱是鲜花,能给人带来芳香和美丽,爱是太阳,能给人带来光和热;爱是_,能_;爱是_,能_。五、美文欣赏常常爱惜(毕淑敏)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爱惜的大前提是,爱。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爱惜的土壤是喜欢。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期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的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用生命护卫,真爱,就会义无反顾。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保护,是粗粝和逼人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爱惜常常发生。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爱惜好比一只竹篮。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了,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1、 文章开头几段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2、 品味“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一句,回答下列问题:句中加点的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用“薄而透明”来修饰“温情”? 3、 仔细阅读第、两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4、 根据文中地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两者的关系。 5、 我们爱惜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六、学习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初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 我的老师 学生姓名课型阅读主备人蒋家永审稿七年级组审核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学习本文线索的运用。 4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学习课时2课时安全教育:不要乘坐非法营运车辆!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1了解作者:2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褪色()卜问()放假()察觉()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 (2)心情如水:(3)依恋: (4)纠纷: (5)热恋: 4默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第一课时二、 预习交流,展示预习成果1、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2、展示预习成果二、新课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三、新课教学: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听课文录音) 2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 第二部分:(第3至 节)第三部分:(第 节)3第H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5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五、小结 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评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六、学习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师生互动,质疑探究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4)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学习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初一语文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王几何 学生姓名课型阅读主备人蒋家永审稿七年级组审核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3.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4.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学习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时1课时安全教育:不要在危险地方玩耍、逗留、攀爬,珍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预习等级 组长签字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哄堂大笑 绰号 洗耳恭听 得意忘形 铁杵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铭记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教学步骤】三、 预习交流,展示预习成果1、组内交流预习中生成的问题2、展示预习成果二、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三、师生互动,质疑探究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3.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四、再读课文,细心品味1.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2. 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五、拓展阅读良 师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上课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