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_第1页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_第2页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_第3页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_第4页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复习总复习 流体流动流体流动 重点 柏努利方程重点 柏努利方程 fe E Pu gzW Pu gz 2 2 2 2 1 2 1 1 22 KgJ fe h g P g u zh g P g u z 2 2 2 2 1 2 1 1 22 mNJ 压强降 22 2 2 2 21 2 1 1ffe pEP u gzWP u gz PamJ 3 一 位能一 位能 z gz gz z 是相对值 是相对于所取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二 动能 两个知识点 连续性方程 流量计 二 动能 两个知识点 连续性方程 流量计 1 连续性方程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时对所有流体有 常数 nnnA uAuAu 322111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 常数 nnA uAuAu 2211 对圆管有 2 1 2 2 2 1 2 2 1 2 2 1 4 4 d d d d A A u u 2 流量计 孔板 文丘里 转子三种 利用 V uA 来测量 孔板 文丘里 A 一定 u 与 P 根据柏努利方程成一定关系 而 P 由压差计测 得 故该两种流量计由孔板或文氏管与压差计相连组成 VS增大 u 增大 P 增大 A 不变 转子 f fff A gVgV P VS增大 转子上移 A 增大 u 不变 P 不变 三 静压能 两个知识点 静力学基本方程 密度三 静压能 两个知识点 静力学基本方程 密度 1 静力学基本方程 压强单位及换算 OmHmmHgatPaatm 2 5 33 10760033 1 10013 1 1 压强表示法 表压强 绝对压强 大气压强 真空度 大气压强 绝对压强 真空度 表压强 表达式 或ghPP 0 2112 zzgPP 等压面 等高 静止 连通 同一流体 分液器 应用 压强或压差的测量 U 形管 液位测量 液封高度计算 解题原理 等压面 指示液 与被测液不互溶 颜色好分辨 密度一般大于被测液 倒 U 形管除外 水平放置时 gRP BA 气体为指示液 因 可忽略不计 所以 液封时常用 液气 gRP 安全液封 溢流液封 g P g PP h 表 0 g P g PP h 真 0 2 密度 液体 随温度和压强变化而变化 可通过查表获得数据 混合物 n n m www 2 2 1 1 1 气体 温度不太低 压强不太高时 P KPa 绝对压强 T K RT PM 混合物时 RT PMm m 或 其中 T T P P 0 0 0 KT273 0 KPaP33 101 0 3 0 4 22 m M 四 有效功四 有效功 We He J kg J N m 有效功率 Pe vemee gqHqWP P 五 阻力损失 知识点 流型 粘度 阻力损失计算 五 阻力损失 知识点 流型 粘度 阻力损失计算 1 流型 滞流 湍流 本质区别 滞流为轴向流动 湍流为径向与轴向混合运动 流动方向的差异 判断依据 滞流 Re 2000 湍流 Re 4000 过渡流为中间值 圆形管 d 非圆形管 仅用于计算 e e du R e d 流体润湿周长 流通面积 4 e d e d 2 粘度 单位 cPPsmPasPa10001010001 影响 气体 T P 的影响不明显 液体 T 3 流动阻力计算 直管 局部 fff EEE 直管 2 2 u d l Ef g u d l hf 2 2 2 2 u d l pf 值 滞流区 2000 e R e R 64 过渡流 湍流区 f Re d 完全湍流区 f d 与 Re 即流型无关 局部 阻力系数法 当量长度法 2 2 u hf 2 2 u d l h e f 总阻力损失 2 2 22 u d lu d ll hhh e fff 或 同管径适用 不同管径时 则需分段计算 降低阻力损失措施 减短管长 减少管件 加大管径 表面光滑 气体压缩或液化后输送 高粘度液体 需加热输送 加入阻垢剂等 流体输送机械流体输送机械 液体泵 离心泵 往复泵 旋转泵 流体作用泵等 气体机 通风机 鼓风机 压缩机 真空泵 一 离心泵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一 离心泵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二 性能参数与离心泵特性曲线二 性能参数与离心泵特性曲线 1 流量 Q m3 h 2 扬程或压头 He 1N 流体流过泵所获得的有效机械能 测量 g PP hH 12 0 3 轴功率 P W 4 效率 P gHQ P P ee 3600 5 特性曲线 一定转速下常温清水为工质在常压下测定 最高效率点称工作点 三 影响因素三 影响因素 1 物性 H Q 不变 H Q P 2 转速 n 叶轮直径 D 四 离心泵安装四 离心泵安装 1 气蚀 P1 PV 大量气化 进入到出口高压区 气泡破裂 形成局部真空 从而形 成很大的局部冲击力 破坏泵体 形成气蚀 2 允许气蚀余量 抗气蚀性能指标 g P g u g P h V 2 2 11 3 允许最大安装高度 2 0101 max 0 1 0 1 2 v gff PPPPu HHhH gggg 4 防止措施 使 P1 具体措施 Hg u1 关小出口阀 或 Hf 0 1 吸入管长 吸入管径 五 流量调节五 流量调节 1 调节出口阀开度 最常用 方便 能量损失增大 2 调节泵的转速 叶轮直径或并串联泵 3 当泵出口连到密闭容器 P 不变 时 物料 Q H P 传传 热热 重点 传热基本方程重点 传热基本方程 m tKSQ 一 一 Q 传热速率 换热器的能力 传热速率 换热器的能力 热负荷 生产任务对换热器的要求 设计中 热负荷代替传热速率计算 再乘上系数 热负荷的确定 走管程流体所传递的热量 热量衡算 Lch QQQ Lcpcchphh QrttCWrTTCW 1221 二 传热平均温度差二 传热平均温度差 2 1 21 ln t t tt tm 相同进出口温度时 并错逆mmm ttt 两流体只有相变时为恒温传热 一侧恒温 tTtm 并错逆mmm ttt 三 传热系数三 传热系数 1 热传导 导热系数 与密度和粘度相同都是物质固有的物性 气体液体非金属金属 平壁 n n n n n m b t b t b t bbb t S Q q 2 2 2 1 1 1 2 2 1 1 圆筒壁 2 对流传热 L rr t L rr t L rr t L rr L rr L rr t L Q nm 3 34 2 23 2 1 12 1 3 34 2 23 1 12 2 ln 2 ln 2 ln 2 ln 2 ln 2 ln miim tStSQ 00 不是物性 热阻主要集中在滞流内层 温降最大 无相变 2 0 8 0 d u B u d 改变流向 都可使 有相变 冷凝 滴状 膜状 不凝性气体的排出及冷凝面的布置 沸腾 池内 自然对流 核状沸腾 膜状沸腾 不稳定 稳定 温差应控制在核状沸腾 最大 表面粗糙 清洁 操作 P T 3 污垢热阻 定时清除 阻垢剂 水处理等 4 总传热系数 K 或 o so m o si ii o R S bS R S S K 11 o sosi i R b R K 111 四 强化传热途径 即四 强化传热途径 即 Q K S t tm m 1 S 改进设备结构 翅片状 作用 提高了传热面积 设备紧凑 提高了流体湍动 2 tm 改变冷却剂或加热剂温度 或采用逆流或增加壳程数 3 K 即降低热阻 对薄壁 抓主要矛盾 一般较小 可忽略 刚投产时 较小 占主要矛盾 b so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