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第五章 数数 列列 知识特点 1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高考的常考内容 2 数列具有函数特征 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 故使得数列与函数 方程 不等式等 知识有较密切的联系 因此高考命题时常将数列与函数 不等式 向量等交汇 考查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 运算推理能力 呈现出综合性强 立意新的特点 3 数列 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通项公式 前 n 项和公式等知识 突出了 小 巧 活 的特点 也提供了知三求二的理论依据 4 数列的规律性较强 学习时一定要从其规律入手来计算 分析 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关注 1 要正确理解数列 等差 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 掌握各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 掌握公式的灵活运用 甚至要灵活地回归定义 巧用性质 使运算更简捷 2 要善于运用函数与方程 化归与转化 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 本章另一重点是由递推公式得出数列 以及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与通项 n a 之间的关系 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4 与数列有关的应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数列建模问题 5 数列证明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联系 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函数大家庭中的一员 其特殊性在于其定义域是正整数 它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 数 数列在中学数学中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它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 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 因此历年的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在选择 填空题中 突出 小 巧 活 的特点 递推思想可以极大地激活人们探索与发现真理的能力 由给出的前若干项及 an 与 an 1 的关 系式得到的数列叫递推数列 该关系式叫递推公式 高考命题中数列善于占有重要一席 而运用递推式是解题的起点 对于本章而言 从新课改近几年各省份的高考信息可以看出 高考命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考查题型较为全面 选择 填空 解答均有所考查 一般一小一大 分值占 10 其中解 答题难度较大 2 重点考查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 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 注重在知识的交汇处 命题 如数列与函数 方程 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注意对观察 转化与化归能力及数 学归纳法的考查 3 预计今后高考仍将以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 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为考点 同 时与其他章节结合命题将是数列解答题的命题方向 第一节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高考新动向 一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 考纲点击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 列表 图象 通项公式 2 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 热点提示 2 1 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和已知前 n 项和 Sn 求 an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 多在解答题中出现 属中档题目 二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1 考纲点击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 3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 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热点提示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是考查重点 2 归纳法 累加法 倒序相加法 方程思想 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是重点 也是难点 3 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与其他知识结合则以解答题为主 三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1 考纲点击 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 3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 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 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 热点提示 1 在考试内容上常以等比数列的定义及等比中项为背景 考查等比数列的判定 2 重点考查通项公式 前 n 项公式 同时考查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3 在考试形式上主要以选择 填空题为主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考纲全景透析 一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 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 项 2 数列的分类 分类原则类型满足条件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 按项数分类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 递增数列 1nn aa 递减数列 1nn aa 按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分类 常数列 1nn aa 其中 nN 有界数列 存在正数 M 使 n aM 按其他标准分类 摆动数列 n a 的符号正负相间 如 1 1 1 1 3 数列的表示法 3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 它们分别是列表法 图象法和解析法 注 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函数 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 3 n 可表示为 n af n 4 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n a 的第 n 项 n a 与序号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 n af n 来表示 那么这个 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 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 如数列 1 1 1 1 通项公式可以为 1 n n a 或 1 1 n n a n 为奇数 为偶数 有的数列没有通项公式 5 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 从映射 函数的观点看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 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 3 n 的函数 即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而数列的通 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6 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 n a 的第 1 项 或前几项 且从第二项 或某一项 开始的任一项 n a 与它 的前一项 1n a 或前几项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 列的递推公式 二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 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通常用 d 表示 其符号语言为 1 2 nn aad nd 为常数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为 1 a 公差是 d 则其通项公式为 1 1 n anad 注 已知等差数列 n a 的第 m 项为 m a 公差为 d 则其第 n 项 n a 可以表示为 nm aanm d 3 等差中项 如果三个数 a b 成等差数列 则叫做 a 和 b 的等差中项 且有 2 A ab 4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4 1 1 1 22 n n n aan n nadS 三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 相关名 词 等比数列 n a 的有关概念及公式 定义 1 1 0 0 nn nn aa q qqnNq qqnN aa 是常数且或 是常数且n2 通项公 式 1 1 n n aa q A 前 n 项 和公式 1 11 1 1 1 11 n n n naq S aa qaq q qq 等比中 项 设 a b 为任意两个同号的实数 则 a b 的等比中项为 G ab 注 2 bac 是 a b c 成等比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当 b 0 a c 至少有一个为零时 2 bac 成 立 但 a b c 不成等比 反之 若 a b c 成等比 则必有 2 bac 方法提示 1 数列的项与集合中元素的区别 把数列中的项与集合中的元素相比较 数列中的项具有确定性 有序性 可重复性 不具有 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无序性 互异性 2 求通项公式的技艺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时 常用到 观察 归纳 猜想 验证 的数学思想 方法 即先找出各项相同的部分 不变量 再找出不同的部分 可变量 与序号之间的关 系 并用 n 表示出来 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可以不 唯一 热点难点全析 一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一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关链接 数列的通项公式 1 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公式时 需仔细观察观察分析 抓住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分式中分子 分母的特征 相邻项的变化特征 拆项后的特征 各项符号特征等 并对此进行归纳 联想 2 观察 分析问题的特点是最重要的 观察要有目的 观察出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 规 律 利用我们熟知的一些基本数列 如自然数列 奇偶数列等 转换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5 3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 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 的思想 由不完全归纳提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要注意代值检验 对于正负符号变化 可用 1 n 或 1 1 n 来调整 例题解析 例 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3 7 15 31 1 4 6 8 10 2 2 4 8 16 32 21017 2637 3 1 3791113 4 3 33 333 3333 思路解析 由所给数列前几项的特点 归纳出其通项公式 注意项与项数的关系 项与前后 项之间的关系 通项公式的形式并不唯一 解答 1 各项是从 4 开始的偶数 所以 22 n an 2 每一项分子比分母少 1 而分母可写成 21 22 23 24 25 故所求数列的一 个通项公式可定为 21 2 n n n a 3 带有正负号 故每项中必须含有一个 1 1 n 这个因式 而后去掉负号 观察可得 将第二项 1 写成 5 5 分母可化为 3 5 7 9 11 13 为正奇数 而分子可化为 12 1 22 1 32 1 42 1 52 1 62 1 故其一个通项公式可写为 2 1 1 1 21 n n n a n A 4 将数列各项写为 9 99 999 9999 3333 分母都是 3 而分子分别是 10 1 102 1 103 1 104 1 所以 1 101 3 n n a 二 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 相关链接 1 由 1 a 和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 可观察其特点 一般常利用化归法 累加法 累乘法等 1 构造等比数列 已知首项 1 a 递推关系为 1 nn aqab nN 求数列 n a 的通项 公式的关键是将 1nn aqab 转化为 1 nn aaq aa 的形式 其中 a 的值可由待定系数 6 法确定 即 1 1 1 1 nnn b qabaqaqaaq q 2 已知 1 a 且 1 2 nn aaf n n 可以用累加法 即 1 nn aaf n 12 1 nn aaf n 32 3 aaf 21 2 aaf 所有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 得 1123221 1 3 2 nnnn aaaaaaaaf nf nff 即 1 2 3 1 n aafff nf n 3 已知 1 a 且 1 2 n n a f n n a 可以用累乘法 即 1 n n a f n a 1 2 1 n n a f n a 3 2 3 a f a 2 1 2 a f a 所有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乘 得 132 1221 1 2 3 1 2 3 1 nn nn n aaaa fff nf n aaaa aafff nf n AA AAAA AA AAA AA即 注 并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如果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在形式 上也可以不止一个 2 由 n a 与 n S 的关系求 n a 由 n S 求 n a 时 要分 n 1 和 n 2 两种情况讨论 然后验证两种情况可否用统一的解析式表示 若不能 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为 1 1 1 2 n nn Sn a SSn 例题解析 例 1 在数列 an 中 a1 1 an 1 1 1 n an n n1 2 设 n n a b n 求数列 bn 的通项公式 2 已知数列 an 中 a1 1 an 1 n 1 an 求数列 an 的通项 公式 思路分析 1 首先由递推公式得到 n 1n aa n1n 与 的关系式 n 1n n aa1 n1n2 再借助于累加的方 法求出数列 bn 的通项公式 2 由题设可得 n 1 n a n1 a 利用累乘的方法求解 7 解析 1 由已知可得 b1 a1 1 且 n 1n n aa1 n1n2 即 n 1n n 1 bb 2 从而有 bn b1 b2 b1 bn bn 1 1 2 2n 1n 1 111 12 222 n 2 又因为 b1 a1 1 故 所求的通项公式为 1 n n 1 b2 2 2 an 1 n 1 an n 1 n nn 1 n 1n 2 a n1 a aa nn1 aa 3 2 2 1 a 3 a a 2 a a1 1 累乘可得 an n n 1 n 2 3 2 1 n 故 an n 三 数列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例 12 分 已知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n S 并且满足 11 2 1 nn anaSn n 1 求 n a 的通项公式 2 令 4 5 n nn TS 问是否存在正整数 m 对一切正整数 n 总有 nm TT 若存在 求 m 的值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思路解析 1 1 1 nn naSn 1 1 1 nn naSn n 1 2 nn aa n a得的通项公式 2 由已知得 n S n T 的表达式 求 n T 最大项 得结论 解答 1 令 n 1 8 11 221 1 1 1 21 2 1 4 2 2 1 1 1 2 2 2 12 2 2 2 1 22 nn nn nnn nn n n anaSn n aaa nnaSn n nanaan aan naaa ann 由及 得故 当时 有 得 整理得 当时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 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 2 2 1 12 1 1 212 212 12 4 1 1 5 4 1 1 5 44 1 1 55 44 1 1 55 4 2 5 4 1 1 5 89 n nn nn n n nn nn nn Sn nnn nn nnnn nnnn nn nn n 由得所以T TT 故T令 TT 即 即 解得 故TT 891011 89 nm m mm TTTT 故存在正整数对一切正整数n 总有TT 此时或 注 1 数列的单调性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 有关数列最大 最小项 数列有界性问题均可借助 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 判断单调性时常用 作差法 作商法 结合函数图象等方法 2 求最大项 n a 则 n a 满足 1 1 nn nn aa aa 若求最小项 n a 则 n a 满足 1 1 nn nn aa aa 二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一 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相关链接 1 等差数列运算问题的通法 等差数列运算问题的一般求法是设出首项 a1 和公差 d 然后由通项公式或前 n 项和公式转化 为方程 组 求解 2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应用方法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有两个 如果已知项数 n 首项 a1 和第 n 项 an 则利用 9 1n n n aa S 2 该公式经常和等差数列的性质结合应用 如果已知项数 n 首项 a1 和公差 d 则利用 n1 n n1 d Sna 2 在求解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问题时 有时会和通项公式结 合使用 注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1 a n 1 d 及前 n 项和公式 1 1 1 22 n n n aan n Snad 共涉及五个量 1 a n a d n n S 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 两个 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2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 而 1 a 和 d 是等差数列的两 个基本量 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 3 因为 11 1 222 n Sddd naan n 故数列 n S n 是等差数列 例题解析 例 已知数列 n x 的首项 1 x 3 通项 2 n n xpnq nNp q 为常数 且 1 x 4 x 5 x 成等差数列 求 1 p q 的值 2 数列 n x 的前 n 项和 n S 的公式 思路解析 1 由 1 x 3 与 1 x 4 x 5 x 成等差数列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 p q 2 通过 n x 利用条件分成两个可求和的数列分别求和 解答 1 由 1 x 3 得2 3pq 又 45 45154 24 25 2xpq xpqxxx 且 得 55 32528pqpq 由 联立得 1 1pq 2 由 1 得 2n n n x 10 12 23 1 222 2 12 1 22 2 nn n n Sxxx n n n 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 相关链接 1 等差数列的判定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利用定义 1 2 nn aadn 常数 第二种是利用等差中项 即 11 2 2 nnn aaan 2 解选择题 填空题时 亦可用通项或前 n 项和直接判断 1 通项法 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为 n 的一次函数 即 n a n B 则 n a 是等差数列 2 前 n 项和法 若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 n S 是 2 n SAnBn 的形式 B 是常数 则 n a 是等差数列 注 若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则只需说明任意连续三项不是等差数列即可 例题解析 例 已知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为 n S 且满足 111 1 20 2 2 nnnn SSS Sna A 1 求证 1 n S 是等差数列 2 求 n a 的表达式 思路解析 1 11 20 nnnn SSS S A 1 n S 与 1 1 n S 的关系 结论 2 由 1 n S 的关系式 n S 的关系式 n a 解答 1 等式两边同除以 1nn S S A 得 1 1 n S 1 n S 2 0 即 1 n S 1 1 n S 2 n 2 1 n S 是以 1 1 S 1 1 a 2 为首项 以 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 由 1 知 1 n S 1 1 S n 1 d 2 n 1 2 2n n S 1 2n 当 n 2 时 n a 2 n S 1n S 11 1 2 1 n n 又 1 1 2 a 不适合上式 故 1 1 2 1 2 2 1 n n a n n n 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 相关链接 1 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差数列公差为 d 若 d 0 则数列递增 若 d0 d 0 且满足 1 0 0 n n a a 前 n 项和 n S 最大 2 若 a10 且满足 1 0 0 n n a a 前 n 项和 n S 最小 3 除上面方法外 还可将 n a 的前 n 项和的最值问题看作 n S 关于 n 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或配方法求解 注意n N 例题解析 例 1 2011 如皋模拟 已知在等差数列 an 中 a1 31 Sn 是它的前 n 项和 S10 S22 1 求 Sn 2 这个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大 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12 思路解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第 1 题 第 2 题 解题关键是写出前 n 项和公式 利用 函数思想解决 1 S10 a1 a2 a10 S22 a1 a2 a22 又 S10 S22 a11 a12 a22 0 1122 12 aa 0 2 即 a11 a22 2a1 31d 0 又 a1 31 d 2 Sn na1 n n1 d 2 31n n n 1 32n n2 2 方法一 由 1 知 Sn 32n n2 当 n 16 时 Sn 有最大值 Sn 的最大值是 256 方法二 由 Sn 32n n2 n 32 n 欲使 Sn 有最大值 应有 1 n0 d 0 时 满足 m m 1 a0 a0 的项数 m 使得 Sn 取得最大值为 Sm 2 当 a10 时 满足 m m 1 a0 a0 的项数 m 使得 Sn 取得最小值为 Sm 3 关于最值问题 除上面介绍的方法外 还可利用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来解决 等差数列 的前 n 项和 2 n11 n n1dd Snadnan 222 Sn 可看成关于 n 的二次函数式且常数 项为 0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或配方法解决最值问题 三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一 等比数列的的运算 相关链接 1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一类基本问题 数列中有五个量 1 a n q n a n S 一般可以 知三求二 通过列方程 组 所求问题可迎刃而解 2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并灵活运用 在运算过程中 还应 善于运用整体代换思想简化运算的过程 3 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时 应根据公比 q 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切不可忽视 q 的 取值而盲目用求和公式 例题解析 例 设数列 n b 的前 n 项和为 n S 且 n b 2 2 n S 数列 n a 为等差数列 且 15 67 14 20aa 求数列 n b 的通项公式 若 nnn ca b nN A n T 为数列 n c 的前 n 项和 求证 7 2 n T 思路解析 1 得结论 2 放缩得结论 解答 1 由 n b 2 2 n S 得 11 22bS 又 1 S 1 b 所以 1 b 2 3 由n b 2 2 n S 得 11 22 nn bS 得 11 2 nnn bbb 1 3 nn bb 即 1 1 3 n n b b n b 是以 2 3为首项 以 1 3为公比的 等比数列 所以 n b 2 3 1 3 n 2 n a 为等差数列 75 3 75 aa d 6 5 31 n aandn A 从而 1 2 31 3 n nnn ca bn AA 23 1111 2 25 8 31 3333 n n Tn AAA A 2341 111111 2 2 5 8 34 31 333333 nn n Tnn AAA 得 16 231 231 1 1 211111 2 23 3 3 31 333333 111111 2 33 3 3 31 333333 11 1 221 33 62 31 1 333 1 3 77 117 22 332 nn n nn n n n nn n Tn n Tn Tn AAA A AAA A A AA 二 等比数列的判定 相关链接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有 1 定义法 若 1 1 nn nn aa q qq q aa 为非零常数或为非零常数且n2 则 n a 是等 比数列 2 中项公式法 若数列 n a 中 2 12 0 nnnn aaa anN A且 则数列 n a 是等比 数列 3 通项公式法 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 0 n n acqc qnN 均为不为的常数 则数 列 n a 是等比数列 4 前 n 项和公式法 若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 0 0 1 n n Sk qk kkq A为常数且 则数列 n a 是等比数列 注 1 前两种方法是判定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而后两种方法常用于选择 填空中的判 定 2 若要判定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则只需判定其任意的连续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 可 例题解析 例 在数列 n a 中 11 2 431 nn aaannN 证明数列 n an 是等比数列 求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 n S 证明不等式 1 4 nn SS 对任意n N 皆成立 思路解析 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常用定义法 即 1n n a q a 对于本例 1 适当变形即 17 可求证 证明不等问题常用作差法证明 解答 1 由题设 1 431 nn aan 得 1 1 4 nn anan nN 又 1 11 a 所 以数列 n an 是首项为 1 且公比为 4 的等比数列 2 由 1 可知 1 4n n an 于是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为 1 4n n an 所以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 1 41 1 32 n n n n S 3 对任意的n N 1 2 1 41 1 2 41 1 1 44 34 0 32322 nn nn nnn n SSnn 所以不 等式 1 4 nn SS 对任意n N 皆成立 三 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相关链接 1 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1 通项公式的变形 2 等比中项的变形 3 前 n 项和公式 的变形 根据题目条件 认真分析 发现具体的变化特征即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 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 数列 an 是等比数列 则数列 pan p 0 p 是常数 也是等比数列 2 在等比数列 an 中 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即 an an k an 2k an 3k 为 等比数列 公比为 qk 3 an am qn m n m N 4 若 m n p q m n p q N 则 am an ap aq 5 若等比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则 Sk S2k Sk S3k S2k S4k S3k 是等比数列 6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3 由于数列和函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解决许多数列问题时 可以借鉴函数的有关 思想和方法 本例在求解过程中 就是先求导数 利用数列这一特殊函数的性质解决的 所 以在解决数列问题时 应善于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8 注 等比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符号相同 所有偶数项的符号也相同 例题解析 例 1 已知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为 2 其后 2n 的和为 12 求再往后 3n 项的和 思路解析 由已知条件 根据前 n 项和公式列出关于首项 1 a 和公比q及 n 的两个方程 应能 解出 1 a 和q关于 n 的表达式 这样可能较繁琐又不便于求出结果 若采用整体处理的思想 问题就会变得简单 也可采用等比数列的性质问题简化 解答 方法一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 由已知 12 2 n aaa 12221223 12 nnnnnn aaaaaa 注意到 12122212233132334 nnnnnnnnnnn aaaaaaaaaaaaa 也成等比数列 其公比为 n q 于是 问题转化为已知 234522 111111111 345 111 3233 1 2 12 2 12 60 23 1122 714 3783 nnnnnnnnn nnnnn n nnnnn n AAqAqAqAqAqAAqAqqq qqAqAqAq q Aqqqqq q AAA 要求 的值 由得 则或 由 1 2 方法二 利用求和公式 如果公比 q 1 则由于 12 2 n aaa 可知 12221223 4 nnnnnn aaaaaa 与条件不符 q 1 由求和公式 得 1 1 2 1 n aq q 又 2 1 1 12 1 nn a qq q 式除以 式得 2 1 6 6 23 nnnnnn qqqqqq 解得或 又再往后 3n 项的和 为 33 1 1 1 nn a qq S q 式除以 式得 323 1122 1 14 2 3783 n nnnn n q S qqqSq q 例 2 2011 青岛模拟 已知函数 f x ax2 bx a 0 的导函数 f x 2x 7 数列 an 的前 n 项 和为 Sn 点 Pn n Sn n N 均在函数 y f x 的图象上 1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及 Sn 的最大值 19 2 令 n a n b2 其中 n N 求 nbn 的前 n 项和 Tn 思路解析 对函数 f x 的字母系数通常用待定系数法确定 再把函数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求 解 对 nbn 求和 若 bn 为等比数列可考虑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析 1 由题意可知 f x ax2 bx a 0 f x 2ax b 由 f x 2x 7 对应相等可得 a 1 b 7 所以可得 f x x2 7x 又因为点 Pn n Sn n N 均在函数 y f x 的图象上 所以有 Sn n2 7n 当 n 1 时 a1 S1 6 当 n 2 时 an Sn Sn 1 2n 8 a1 6 适合上式 an 2n 8 n N 令 an 2n 8 0 得 n 4 当 n 3 或 n 4 时 Sn 取得最大值 12 综上 an 2n 8 n N 当 n 3 或 n 4 时 Sn 取得最大值 12 2 由题意得 1 2 62n 8n 4 n 1 1n n b b28b22 b 所以 即数列 bn 是首项为 8 公比为 1 2的等比数列 故 nbn 的前 n 项和 Tn 1 23 2 22 n 2 n 4 Tn 1 22 2 2 n 1 2 n 4 n 2 n 3 所以 得 Tn 23 22 2 n 4 n 2 n 3 1 16 2 1 2 n 4 n4 n n 1 Tn 2322n 2 1 A AA 高考零距离 1 2012 北京高考文科 8 某棵果树前 n 年的总产量 Sn 与 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从 目前记录的结果看 前 m 年的年平均产量最高 m 的值为 12345678910 11O n n S 5 B 7 C 9 D 11 解题指南 利用年平均产量的几何意义 为点 n n S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求最值 20 解析 选 C 年平均产是 n S n 的几何意义为点 n n S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由图可知 当 9n 时 最大 因此 9m 2 2012 福建高考文科 11 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cos 2 n n an 其前n项和为 n s 则 2012 s 等于 1006B 2012C 503D 0 解题指南 本题综合考查数列和三角函数的基本计算和运算 解决问题时 要注意运用分 类讨论的能力 解析 选 cos 2 n n an 所以 1 cos0 2 a 2 2cos2a 3 3 3cos0 2 a 4 4cos24a 可见 前 2012 项的所有奇数项为 0 1006 个偶数项依次为 2 4 6 8 发现依次相邻两 项的和为 2 所以 2012 1006S 3 2012 北京高考文科 10 与 2012 北京高考理科 10 相同 2012 北京高考文科 10 已知 an 为等差数列 Sn 为其前 n 项和 若 a1 S2 a3 则 a2 Sn 解题指南 利用等差数列的基本量及性质进行求解 解析 23123321 1 2 Saaaadaaa 21 1aad 2 44 n nn S 答案 2 2 1 44 n nn aS 4 2012 广东高考文科 12 若等比数列 an 满足 24 1 2 a a 则 2 135 a a a 解题指南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 已知 m n pN 若 2 mnp 则 2 mnp aaa 21 解析 2 243 11 22 a aa 24 1353 1 4 a a aa 答案 1 4 5 2012 陕西高考数学文科 16 已知等比数列 n a 的公比为 1 2 q 若 3 1 4 a 求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 证明 对任意 kN ka 2ka 1ka 成等差数列 解题指南 1 求出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关键 2 用首项和公比表示 21 kkk a aa 再根据 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 解析 3 1 4 a 1 2 q 2 11 11 44 a qa 解得 1 1a 所以数列 n a 的前 n 项和 1 1 1 2 1 1 2 n n S 1 1 1 2 211 2 3332 n n 证明 对任意 kN 11 11121 kkk kkk aa qaa qaa q 方法一 11 21111 2 2 kkk kkk aaaa qa qa q 12 1 21 k a qqq 1 2 q 22 11 212 10 22 qq 即 21 2 0 kkk aaa 21 2 kkk aaa 所以对任意 kN ka 2ka 1ka 成等差数列 方法二 1112 2111 1 kkk kk aaa qa qa qq 1 12111 1 kkk kk aaa qa qa qq 1 2 q 12121 111 111 1 1 3 222 kkk a qqaa 1 111 111 1 1 3 222 kkk a qqaa 212kkkk aaaa 所以对任意 kN ka 2ka 1ka 成等差数列 6 2011 江西高考文科 5 设 n a 为等差数列 公差 2d n s 为其前 n 项和 若 1011 ss 则 1 a 22 18 B 20 C 22 D 24 思路点拨 首先求出 11 a 再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 1 a 精讲精析 选 B 1011111011 111 SSSSa0 d2 aa10d0 10 2 20 由由得得 又又因因为为 7 2011 陕西高考文科 T10 植树节某班 20 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 每人植一 棵 相邻两棵树相距 10 米 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 现将树坑从 1 到 20 依次编号 为使各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前来领取树苗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 树苗可以放置的两 个最佳坑位的编号为 和 B 和 C 和 D 和 1 20 9 10 9 11 10 11 思路点拨 根据选项分别计算四种情形的路程和 或根据路程和的变化规律直接得出结 论 精讲精析 选 D 方法一 选 项 具体分析结论 和 10 1 219 23800 1 20 B 9 10 128 2 1211 2 2040 10 1 29 2 10 1210 2 10 2000 C 10 1 29 2 10 1210 2 11 2000 D和 路程和都是 2000 10 11 比较各个路程和可知 D 符合题意 方法二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 树苗放在两端的树坑旁边 所得路程总和相同 取得一个最 值 所以从两端的树坑向中间移动时 所得路程总和的变化相同 最后移到第 10 个和第 11 个树坑旁时 所得的路程总和达到另一个最值 所以计算两个路程和进行比较即可 树苗放 在第一个树坑旁 则有路程总和是10 1 219 2 19 1 19 1023800 2 树 苗放在第 10 个 或第 11 个 树坑旁边时 路程总和是 10 129 2 10 1210 2 9 1 9 10 1 10 102 102 22 900 11002000 所以路程总和最小为 2000 米 23 考点提升训练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6 分 共 36 分 1 已知数列 1 8 5 15 7 24 9 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2 n n nn a1 2n1 g B n n n n3 a1 2n1 g C 2 n n n11 a1 2n1 g D n n n n2 a1 2n3 g 2 数列 an 中 an 2n2 29n 3 则此数列最大项的值是 103 B 1 108 8 C 1 103 8 D 108 3 2012 南平模拟 已知方程 x2 2x m x2 2x n 0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1 4的等差数 列 则 m n 等于 313 A 1BCD 428 4 已知数列 n n1 n a n n 为奇数 为偶数 则 a1 a2 a3 a4 a99 a100 4 800 B 4 900 C 5 000 D 5 100 5 2012 宿州模拟 若数列 an 满足 2 n 1 2 n a p a p 为正常数 n N 则称 an 为 等方比数列 甲 数列 an 是等方比数列 乙 数列 an 是等比数列 则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C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6 2012 三明模拟 已知 an 是等比数列 a2 2 a5 1 4 则 a1a2 a2a3 anan 1 16 1 4 n B 16 1 2 n C n 32 1 4 3 D n 32 1 2 3 二 填空题 每小题 6 分 共 18 分 7 易错题 已知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Sn 2n 3 则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24 8 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an 中 若 2 nn 1n 1 aaa0 n N n 2 则 S2 012 等于 9 已知函数 f x 2x 3 数列 an 满足 a1 1 且 an 1 f an n N 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三 解答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30 分 10 已知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若 S1 1 S2 2 且 Sn 1 3Sn 2Sn 1 0 n N 且 n 2 求该数 列的通项公式 11 已知数列 an 中 a1 8 a4 2 且满足 an 2 an 2an 1 1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2 设 Sn 是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求 Sn 探究创新 16 分 设一元二次方程 anx2 an 1x 1 0 n 1 2 3 有两根 和 且满足 6 2 6 3 1 试用 an 表示 an 1 2 求证 数列 n 2 a 3 是等比数列 3 当 1 7 a 6 时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答案解析 1 解析 选 C 数列的各项可化为 2222 21 3141 51 3579 其中分母可记作 2n 1 分子可记作 n 1 2 1 故 2 n n n11 a1 2n1 2 解析 选 D 根据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挖掘机租赁协议参考样本
- 个人汽车租用合同范本
- 中国高三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和密度单元测试教科版
- 初三概率知识点与练习1
- 语言系的毕业论文范文
- 2025物流运输合同样本
- 2024财务第二季度工作计划(4篇)
- 2024年学生会的工作总结范本(4篇)
- 煤矿专业毕业论文
- (正式版)HGT 6276-2024 双酚F型环氧树脂
- Q-GDW1799.2-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 (新)外研版初中英语语法(表格式)网络结构图
-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课件
- 控油控糖控盐知识讲座
- 销售人员心态培训销售心态培训
- 志愿服务与志愿者精神知识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养老机构入住护理、风险评估表、计划表、记录、告知书等健康档案护理记录模板
- 2024-2025年上海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课时练无答案+单元测试题+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 西南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