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1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2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3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4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前小课前小测测 1 纤维素 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 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 葡萄糖 葡萄糖和氨基酸 B 葡萄糖 氨基酸和核苷酸 C 氨基酸 氨基酸和核苷酸 D 淀粉 蛋白质和核酸 2 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中 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可选取深层的土壤作为样品 B 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作为样品 C 可选取树林中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作为样品 D 可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 30 天左右 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 3 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单细胞挑取法 选择培养分离 A B C D 4 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应将它们接种在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富含纤维素粉的选择培养基上 D 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5 为了从牛的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下列实验操作不科学的是 A 制备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 B 将培养基和器材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C 将提取的胃液进行梯度稀释 2 D 接种后在适宜温度和充足氧条件下培养 6 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 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 B 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 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 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7 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 C1酶和 CX酶 B 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 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 C1酶 CX酶和葡萄糖苷酶 8 用刚果红染色时 加入刚果红应在 制备培养基时 梯度稀释时 倒平板时 涂布时 长出菌落时 A B C D 9 如图为分离并统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 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从高温热泉中寻找耐热菌 这说明 2 某同学根据需要 配制了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如下 整个实验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纤维 素粉 NaNO3Na2HPO4 7H2OKH2PO4MgSO4 7H2OKCl 酵母膏 水解酪素 5 g1 g1 2 g0 9 g0 5 g0 5 g 适量 如果将其中的纤维素粉换成 菌落数将 即可说明选择培养基的 作用 3 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本实验宜采用 法 原因是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解析 选 B 纤维素是多糖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纤维素酶是蛋白质 其基本 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是基因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4 2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须明确筛选菌种的依据是根据微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及在土壤 中的分布特点 到相应的环境中去找 解析 选 A 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因此采样时可选择 B C 两 项所述的环境 或者将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如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 30 天左右 再从已腐烂的 滤纸上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绝大多数细菌分布在距地表 3 cm 8 cm 的土壤层 而深层土壤中的微生物较少 3 解析 选 B 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 先进行选择培养 增大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然后进行梯度稀释 涂布平板 培养 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培养 4 解析 选 C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条件是富含纤维素的选择培养基 5 解析 选 D 牛的瘤胃中氧气的含量较低 生活在牛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型微 生物 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培养 6 解析 选 A 对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 一是除去土壤中的其他微 生物 起到分离作用 二是对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培养 增加细菌的浓度 起到 浓 缩 的作用 所以要用液体培养基 而不是固体培养基 7 解析 选 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C1酶和 CX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而葡 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8 解析 选 C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 刚 果红 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 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这 样 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所以 加入刚果红的方法有两 种 一是在菌落长出来后 二是在倒平板时 都可以达到鉴别和分离菌落的目的 9 解析 1 因为纤维素分解菌与耐热菌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故 要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 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2 因为葡萄糖是能被各种微 生物直接利用的有机小分子 所以如果将其中的纤维素粉换成葡萄糖 纤维素分解菌及其 他细菌均能生长繁殖 故菌落数会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 3 因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要将菌液 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故该法可根据稀释体积计算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 而平板划线法 则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