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训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_第1页
历史专题训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_第2页
历史专题训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_第3页
历史专题训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 1 页 总 4 页 历史专题训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历史专题训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1 治外法权 如领事裁判权等 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 而在道光时代的 人的目光中 不过是 以夷制夷 的一种策略罢了 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 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 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2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 天朝的崩溃 一书中写道 在签订 南京条约 的过程中 英 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 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 一览即了 他 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 格式是否谦卑恭敬 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 本质上反映 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 不了解世界形势 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 不懂得国际公法 3 据记载 在 1860 年一 1861 年间 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 着佃交粮 的政策 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 交租数额因地而异 并无定制 受到广大占领区农 民的普遍欢迎 这主要是因为它 A 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 B 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C 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D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4 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 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 济竞争和剥削 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总的说来 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 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 这一评论提到的 文件 A 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 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 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 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5 下表为从上海进口 靠港 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 表中数据反映出 年份进口船只数目货物载重 1844 44 艘8534 吨 1849 133 艘52547 吨 1852 182 艘78165 吨 1855 437 艘157191 吨 A 西方加速资本输出 B 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 列强开埠通商意图 D 上海航运国内领先 6 马克思曾经说过 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 南京条约 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 试卷第 2 页 总 4 页 贸易方面 没有发生丝毫影响 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 B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C 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 D 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7 鸦片战争前夕 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 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 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 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 试图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 领导禁烟得到英王默许 D 对英国的政治研究很深 8 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 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 统辖 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 该现象反映了 A 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 B 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C 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D 曾国藩守旧亦维新 9 1858 年咸丰皇帝对 天津条约 不满 意欲以全免关税来换得英国和法国取消公 使驻京等规定 这一想法 反映出咸丰皇帝仍未摆脱 天朝上国 的心态 说明咸丰帝对近代国际惯例及国家利权认识不清 体现了世界资本主义 贸易自由 的时代要求 导致 公使驻京 直到 20 世纪初才得以实现 A B C D 10 下表为清政府在对外文书中 天朝 和 中国 词汇使用频率统计简表 时间天朝中国 1820 1830 年 5010 1836 1837 年 65 1838 年 614 上表信息的变化反映出 A 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B 清廷注重提升政府形象 C 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D 清朝对外观念有所调整 11 下图是 19 世纪 40 至 60 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试卷第 3 页 总 4 页 A 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扶植代理人 B 清政府逐渐强化中央集权 C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 D 科举考试增加汉人录取率 12 学者傅国涌认为 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 北洋派的袁世凯 还是立宪派的张謇 梁启超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要改良 要改革 该 起点 出现的直接原因 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13 鸦片战争以来 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 赔款 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 而 辛丑条 约 却不再有割地 开埠等 虽有赔款 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 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4 石约翰对 清季外交史料 中的 主权 二字进行统计 发现从 1875 年至 1 94 年间 主权 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 一次 而从甲午之后的 1895 年起 主权 二 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 A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 晚清政府坚持 天朝上国 思想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 主权 思想已引人中国 15 清朝立国之初 中央设有礼部和理藩院 负责接待藩邦 属国或外国的贡使 处 理一切 夷务 1861 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专管各种 洋务 1901 年总理衙门 改为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上 这反映了 A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 天朝上国观念逐步瓦解 C 近代外交的理念渐趋成熟 D 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 16 16 学者罗荣渠在 现代化新论 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 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 贸领域扩大到投资 生产 销售 金融各个领域 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 手工 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 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 应首选 A 南京条约 试卷第 4 页 总 4 页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7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中间跨越 50 多年 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 事实上 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 1894 年甲午战争后 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 这主要在于甲午 战争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C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 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18 这次战争证明 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 黄人也能用 贵国非常之进 步 最使我惊醒 我们中国长夜迷梦 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 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 段 材料中所指战争 A 促成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B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使 民主 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19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 在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 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 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 集体亮相 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 确立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 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