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第六章_第1页
医学史第六章_第2页
医学史第六章_第3页
医学史第六章_第4页
医学史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 AD13681840,政治经济,明至清鸦片战争发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国号大明。公元1644年,满族贵族统治者勾结汉族官僚吴三桂攻入北京,建立清王朝。,明清两代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上取得多方面突出成就。,科 学 文 化,造船技术的进步,明代造船技术超过了以往历代。 永乐三年起(1405-1433),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远航“西洋”,曾到达南洋、印度洋与亚非30多国,最远抵达今肯尼亚的马林迪。 其航行早于哥伦布半个世纪。发展了中国与南洋、非洲之间的贸易,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郑和远洋图 (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海洋当时称为西洋),明中期后,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学文化。明朝一些封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与之接触交往中受到一定影响,译述一些西方科技、医学书籍。 如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将几何原本前六卷译成中文。,徐光启(1562-1633) 明末著名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者。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总结17世纪前农业生产经验,还吸收国外农业知识。,宋应星天工开物 总结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堪称我国古代科技宏著。 英译本称其为“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 日译本称其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他将27年游历许多地方的见闻,记录下来。留下很多有价值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资料,特别是有关石灰岩地貌的科学记录,堪为科技史上最早。,建筑技术与生产工艺有突出成就如北京故宫、天坛的祈年殿、回音壁等宏伟建筑。,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至六年,解缙等受朝廷之命编纂。为古代中国最大一部类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雍正年间,陈梦雷、蒋廷锡等受命,编纂的现存古代一部规模最大、用处最广的类书。 全书1万卷,目录40卷。,科 学 文 化,明清王朝出于统治需要,空前强化思想统治。为了束缚知识分子,采取两手政策。 一方面推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提倡尊经法古的儒家教条; 另一方面推行繁琐考据,大兴“文字狱” 把许多文人学者的思想禁锢在故纸堆中。 虽然客观上整理了大批文献典籍,但从根本上遏制革新和创造精神,严重阻碍科学发展。,意 识 形 态,明初继续盛行理学,出现王守仁的“心学”。 心学主张“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一切事物的源和理都是出自人们的心中。 否定实践作用,提倡冥思苦索的思辨主义。 其在教育方面有合理的主张,对儿童教育,应 “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王阳明行草手札,意识形态,明清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也表现了积极作用。 如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强调运动变化,强调实际经验,强调学以致用,对促进科学的进步具有指导意义。,明朝后期反理学的主要代表。 提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作为是非标准,反对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 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并提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的观点和重视功利的主张。,李 贽,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提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天地之化日新”,行先知后。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人禀气以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所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应用完善的法制。,黄宗羲,“盈天地之间者气也”; “道” 是依存于事物之中; “非器则道无所寓” 。 主张“经世致用”,提倡“实学”和“博学于文”。,顾炎武,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本章内容一 传统医学的成熟与昌盛二 医学的创新趋势三 尊经复古思潮与经典医籍注释四 中外医药交流,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成熟与昌盛,1 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2 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3 方剂学的成熟与发展4 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一)医学著述明清时期,医书种类日趋丰富,呈现四个特点: 受尊经复古思想的影响,对内经伤寒论 等经典著作的注释大量出现。 大型综合性著作纷纷出现。 大型类书、全书、丛书先后刊刻问世。 医书由博返约,出现许多小型普及性著作。 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一 医学著述 医学杂志 学术团体,(一)医学著述,普济方明朱橚主持编纂 收方61739首,集15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是古代最大方书。明初刊行后,原刻散佚,幸得四库全书收载保存。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清政府诏修 520卷,是迄今类书中,收录医书最多者。,医宗金鉴清吴谦奉旨御纂 90卷,突出是正骨心法要旨。较系统反映中医学术体系,又注重临床,便于初学,是具有教材性质的普及性医学丛书。,(一)医学著述,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明王肯堂辑,吴勉学校 汇辑自内经到明代重要医书44种,为较早汇刻的重要医学丛书。古今医统大全清徐春甫编集 100卷,采录明中叶前390余部有关资料。是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撰 广涉各科疾病,是以临证治疗为主的医学丛书。全书共分为杂病、类方、伤寒、女科、幼科、疡医共六科。“博而不杂,详而有要,于寒温攻补无所偏主”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编著,共64卷。 涉及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治法、临床各科和本草方剂等。矫正金元以来寒凉攻伐之弊,以温补为特色。全书:楼英医学纲目,李梴医学入门丛书:薛已薛氏医案,汪机汪石山医书 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沈金鳌沈氏尊生书 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全集医案:汪机石山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一)医学著述,(二)最早的医学杂志,最早中医杂志吴医汇讲 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出版,不间断发表作者文章以交流学术思想的文献形式。 吴医汇讲18世纪末,苏州医家唐大烈编辑。从乾隆56年(1792)至喜庆6年(1801),连续10年间,将苏州、无锡、常熟、太仓等地医家的文章结集,先后出版吴医汇讲11卷,合订为一册,共登载41位作者的94篇文章,成为我国最早医学杂志性质的刊物。,特点:内容广泛。 “凡属医门佳话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者,均可采用刊出, 同时重新意,要求“发前人所未发”。提倡学术民主,文章排列不以作者年资、地位分 先后,而是按来稿的早晚定次序。 该杂志起到交流和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最早的医学杂志,(三)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我国民间最早的学术团体 “一体堂宅仁医会” 隆庆二年(1568)或稍前,徐春甫在北京建立. 该会由客居顺天府医家组成,有46人,如徐春甫,汪宦,巴应奎,支秉中等,都是当时名医。,医学会创立的宗旨探讨学术。要求会员研究内伤及四家学术奥秘;交流医疗技能。“精而益求其精”;讲求医德修养。 “深戒循私谋利之弊” “要克己行仁”真诚相待,存善去过。成员间“善相助,过相规,患难相济”“宅仁医会”对该会成员有22项要求 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三)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二 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二)外伤科学 (三)妇产科学 (四)儿科学(五)眼科学 (六)喉科学 (七)针灸与推拿 (八)气功与养生,(一)内科学,内科发展的特点: 明清时形成不同学派,并展开了争论。 其中主要是温补派和反温补派。 温补派代表人物: 薛己、张介宾、李中梓、赵献可等; 反温补派代表人物: 徐大椿、陈念祖等。,医学世家,医学造诣较深,著述甚多。 其所著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学术思想: 受张元素、李杲影响,注重脾胃虚损证; 又受王冰、钱乙影响,注重温补,脾肾并举,以补中益气丸和肾气丸为治。 薛已兼通内、外、妇、儿、眼、口齿等科,很多医著被编辑为薛氏医案。,薛 已(14881558),字景岳,著名医学理论家。学术思想: 反对刘完素、朱震亨以寒凉药攻伐肾阳。 针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阳非有余, 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论点。 主张温补肾阴肾阳,慎用寒凉攻伐,创左归丸、右归丸。 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使有些医家产生滥用温补方剂的偏向。著景岳全书为医学史上著名文献。,张介宾(约15631640年),学术思想: 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补气在补血之先”,“阳阴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 指出“治先天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后天根本,则有饮食劳倦之分,饮食伤者,枳术丸主之;劳倦伤者,补中益气丸主之。”著作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李中梓(15881655),对易经颇有研究,且精通医学。学术思想: 推崇薛已温补学说,反对刘河间主投寒凉及朱丹溪以知柏泻火。提出治病以养火为主。 发挥命门之说,但过分强调“命门之火”意义,并把它贯穿于养生、治疗一切方面,有一定片面性。著作医贯,赵献可(16世纪下半叶),(一)内科学,反温补学派 清徐大椿、陈修园对温补派医学的主张,提出了反对观点,对温补派所用峻补辛热药加以抨击。 徐大椿、陈修园针对温补派的评述,正确中有肯定之处,对纠正滥用温补偏向起一定作用,但囿于门户之见,也有保守主义和意气用事的片面性。,徐大椿(16931771),因家人多病而学医,有五十年临证经验。学术思想: 认为温补派“全不知古圣制方之义,私心自用,著书成家”“古人病愈之后,即令食五谷以养之,则元气自复,无所谓补药也”,“若果元气欲脱,虽浸其身于参附之中,亦何所用”。著述医贯砭,对医贯猛烈贬斥。,陈修园则仿效徐大椿,撰写了一部贬斥温补派的专书景岳新方砭,对张景岳的温补学说力加抨击。 其对前人评述虽有正确意见,但亦有偏颇不妥,常遭后世非议。,陈修园(17531823),(一)内科学,此时期其它较著名的内科学著作和医家有: 虞 抟医学正传 王 纶明医杂著 王肯堂证治准绳 龚廷贤寿世保元 秦昌遇证因脉治 李用粹证治汇补,(一)内科学,这一时期内科学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有关虚劳证治的专书大量出现,主要有: 红炉点雪,龚居中撰 慎柔五书,胡慎柔撰 理虚元鉴,汪绮石撰,(二)外伤科学,明清时期,外科、伤科均有明显的新进展,主要特点有三:对外伤科病证的理论知识提高,形成了不同流派: 陈实功“正宗派”, 王维德“全生派”, 高秉钧“心得派”。 发明了一些外科手术与伤科医疗用具。外伤科著述增多,出现麻风病、梅毒病最早专著.,外科正宗陈实功著正宗派 其认为“内之证或不及于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重视调理脾胃,主张采用托、补二法。 书中记载了鼻息肉摘除术、咽喉食道内铁针取出术、截肢术,介绍了枯痔散、枯痔疔、挂线等治疗痔疮方法。 最早提到奶癣病名、粉瘤、发瘤等。 对失荣的描述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详细记载,并创制“和荣散坚丸”等。,陈实功外科正宗,陈实功(15511633),设计许多简单有效器械,提高外科手术水平。 如治疗误吞铁针、骨刺鲠于咽部,用一个像龙眼大小的麻线团,系上丝线,用温水淋湿,让患者急速吞下,然后扯住留在外面的丝线,徐徐拉出,铁针、骨刺就会刺入麻团而被扯出。 描述失荣:“其患多生肩之以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薰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最早对颈部肿瘤的记载),陈实功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王维德著全生派学术特点:外科病症分为阴、阳两大类。痈发六腑,其毒浅,多为火毒之滞,属阳属实。 疽发五脏,其根深,因寒痰之凝,阴毒深伏,属阴属寒。对痈肿治疗强调 “以消为贵,以托为畏”。 并创制“阳和汤”、“犀黄丸”等药物。对痈肿的消化提出三要点:开腠理、温里、滋补.,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局限: 对痈肿等外科疾患,反对施用刀针和腐蚀药治疗 。 认为陈实功一派“尽属刽徒”,则有些绝对化。,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高秉钧著心得派学术特点: 强调疡证也须从病因和辨证来求本论治。 求本之法有二: 是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以及饮食劳倦,跌压虫兽伤等不内外因。 是辨证,除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外,还要辨脏腑经络。,高秉钧疡科心得集,1 王肯堂的疡医证治准绳 有许多中医外科史上的最早记载。 如:气管吻合术、耳廓外伤整形术等。2 沈之问的解围元薮 最早的麻风病专书。3 陈司成的霉疮秘录 是较早的梅毒病专书。,其他外科学成就,(三)妇产科学,女科证治准绳(1607)王肯堂编撰。 主要辑录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内容。还收集内难丹溪心法等书部分内容。集明以前妇产科之大成。济阴纲目(1620)武之望编著。 以女科证治准绳为基础,将女科经、带、胎、产诸病分纲列目,有论有方,并加注释。所用方剂,既有经方、时方,又广集单方、秘方,便于临床应用。,傅青主女科(1827),后人将傅青主有关女科病证的论述与经验和其他医家论述辑录而成。对妇科临床很有实际意义。 对妇女带下、血崩、种子、妊娠、正产、小产、难产、产后诸病均有简要论述,处方药味不多,理法严谨,以补气健脾胃为主。 对女科“肝郁”辨证立论别有新意,论肝郁发病及转归着眼于正虚,辨证立足于肝脾肾,为女科郁证治疗开辟新途径。,(三)妇产科学,达生篇(1715),亟斋居士撰。 为普及产科知识,用通俗文字写成。是一部产科专书,也是一本介绍临产卫生知识的读物。 总结临产六字诀:“睡、忍痛、慢临盆”。 主张孕妇宜节欲,宜小劳,饮食宜淡泊。不能因产妇产下女婴而加指责“生男生女与妇人何干?倘或连胎生女,此亦人事之常,不可在旁咨嗟叹息,令其气苦”。,(三)妇产科学,(四)儿科学,保婴撮要(1556),薛铠著。 后由其子薛已整理并增补刊行。共载病证200余种,均附验案,辨证详尽,施治得当。 重视乳母对婴儿身体与健康影响,对于小儿调治提出“未病则调治乳母,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对后世颇有影响。,万密斋医书十种万全著。 万全出身世医家庭,祖父、父亲皆以医名,尤精于儿科,故当时有“万氏小儿科”之称。万全总结祖辈及自己医疗经验,编撰万密斋医书十种,其中儿科著作有: 幼科发挥 片玉新书 育婴家秘 痘疹心法 片玉痘疹,(四)儿科学,幼科发挥按五脏主病系统论述多种儿科病证的诊断和治疗; 片玉新书论述儿科病证诊断和治法,并附有歌赋和望诊图; 育婴家秘论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各种病证治疗; 痘疹心法专论痘疹特点、发疹过程及痘疹各个阶段的辨证论治,并附有作者的医案; 片玉痘疹专论痘疹。,(四)儿科学,万全的儿科学主要内容小儿五脏生理病理特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治疗上,重视小儿脾胃调理 “调母乳,节饮食”及用药和平,攻补当慎,“尤忌巴牛,勿多金石”。主张“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攻补兼用,不可偏攻偏补”。 记述急慢惊风的病因及瘫痪、失语等后遗症。玉枢丹最早出于此。 对婴幼儿护理与疾病预防,提出“儿之初生,断脐护脐不可不慎,故断脐之时以火燎而断之”以及“以剪断之,以火烙之”等。,(四)儿科学,幼科证治准绳(1607),王肯堂编著。 认为古人谓“幼科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吾独谓不然,夫幼少者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投之以药,易为见功”。 以五脏为纲,并突出麻、痘、惊、疳儿科四大症,内容丰富。 还记载婴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开通手术。,(四)儿科学,幼幼集成(1750),陈复正撰。 内容包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40多种儿科疾病证治,经其删润的万氏痘麻歌赋等。 虎口三关脉纹总结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为多数儿科医生采纳。 因“小儿脏腑未充,则药物不能多受”,创立若干外治法,如按摩、热敷、贴药、针挑、刮痧、吹药、蜜导等。 还收集不少民间验方,如马齿苋、鸦胆子治痢。,(四)儿科学,(五)眼科学,原机启微(元机启微),倪维德著。 上卷:将眼内、外各病分为“风热不制之病”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等18类,并辨证论治。治疗除内服药为主外,视病情配合使用外洗、点药、手术等外治法。 下卷:薛己增补的眼科医论以及部分眼科方剂。 还论述眼睑炎、倒睫、眼出血、内障、瞳孔散大等多种眼病治剂。为后世医家所推祟。,审视瑶函(1644),傅仁宇著。 较全面、有代表性的眼科专著。 内容包括眼科医案、五轮八廓、眼科诸病证因治法,附300余方。 介绍金针拔障手法及钩、割、针、烙、用药宜忌、眼科针灸疗法。点、洗、敷、吹等眼科外治法.附有插图,有眼科大全之称。 是研究中医眼科学一部重要参考文献。,(五)眼科学,银海指南(眼科大成)顾锡著。 阐述眼的生理结构、五轮八廓、六淫七情与眼病关系、眼病的症状辨析及治疗原则、常用方药。 顾氏认为治眼病当究本原,详脏腑,辨轮廓,明经络,按脉论证。 提出眼病大抵以肝肾为本,舍本而从标皆非正法。用方宗张景岳、朱震亨、李杲,忌用针刺、钩割及炮烙,系眼科中擅长内治者。 书末所附医案较为详明。,(五)眼科学,(六)喉科学,喉科学发展比较显著,代表性著述有:口齿类要 (1528),薛己撰。 记载口、齿、舌、唇、喉等各种疾病的辨证治疗,是现存早期简明口齿专书。喉科秘书 (1675),尤乘著。 认为喉证病机总归于少阴、少阳之火,并记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