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咳喘的中医论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李玉霞,小儿咳喘,“有声无痰谓之咳,火烁肺经也;有痰无声谓之嗽,气动脾胃之湿也;有痰有声谓之咳嗽,是痰与火气动而作也”(程康圃儿科秘要)。咳与喘又不同,咳为逆气奔至,而致喉间作声;喘为呼吸快促,甚则张口抬肩。临床所见,咳者不必皆喘,喘者亦不必皆咳,但二者常相兼见。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病因病机与病位,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咳为气逆,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确不离乎肺脏为患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故小儿咳喘,虽多涉及它脏,但仍以肺脏为主。咳嗽外感、内伤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肺炎喘嗽感受外邪,郁闭肺络哮喘外因、内因外因引动伏痰,闭阻气道,“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咳喘不离乎肺,但又常与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与大肠相表里” 、“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饮也,贮于肺”,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辨虚实辨寒热辨脏腑辨痰之有无:有声无痰谓责之于肺;有痰无声责之于脾;有痰有声肺脾同病辨痰之色、质、量:痰白泡沫多属风寒;痰黄稠浊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多属脾湿;痰液清冷,多为脏气虚寒。,治则治法,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法方药以传统名方为主,宣肺解表,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之气不固。六淫之邪易从皮毛而入肺,肺失宣肃,肺气痹遏,故治以宣肺解表为主,而不专意止咳平喘。若表散不力,则邪易滞留而致疾病缠绵难愈。宣肺之品中,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为“肺经专药”风寒咳嗽:杏苏散 ;有喘小青龙汤风热轻症:桑菊饮 ;重症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表闭郁热,痰饮重厚朴麻黄汤,例1,患儿女,6岁,咳嗽气喘3天,胸闷,吐痰色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舌红,脉浮滑数,胸片示“支肺炎”,血象不高。辨证:外感风邪,闭遏肺气,外寒郁热,痰饮互结,表里同病治法:宣肺解表,降逆平喘处方:厚朴8,炙麻黄5,石膏30,杏仁10,半夏10,干姜3,细辛3,五味子6,前胡8,枳壳8,甘草3“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清肺化痰,肺热咳嗽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痰热闭肺五虎汤(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桑白皮 细辛 生姜)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喘甚定喘汤(白果麻黄冬花半夏桑白皮苏子黄芩杏仁甘草),例2,患儿男,3岁,发热咳嗽3天,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咯痰黄稠,口渴喜饮,面赤,纳差,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达气关。辨证:痰热闭肺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处方:炙麻黄5,杏仁8,石膏30,甘草5,桑白皮10,细辛2,葶苈子6,大枣8,桔梗8,枳壳8,健脾化痰,二陈汤、陈夏六君子汤,例3,患儿男,2岁,近1月来反复发热、咳嗽、呼吸气促,某卫生院用抗生素、激素、止咳化痰等治疗1周后,发热减退,留低烧、咳嗽、痰鸣、自汗、纳少、腹胀、精神不振、大便溏,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指纹红紫,舌淡,苔薄腻。辨证:肺脾两虚、痰湿壅肺治法:健脾燥湿、祛痰止咳处方:党参10 g,茯苓10 g,白术6 g,陈皮5 g,半夏6 g,苍术6 g,炙麻黄3,桔梗6 g,川厚朴6 g。服药3剂后,大便日行34次,排出白色粘液性粪便。咳嗽痰喘症状减轻,仍纳少,精神不佳,腹胀不适,夜间睡眠不安,啼哭惊叫,小便清,舌淡苔白,指纹淡红,守上方加炒扁豆10 g,鸡内金6 g。药后精神转佳,纳稍进,喉问咳鸣消失,面色略红润,偶有轻咳,睡眠尚可,大便稀,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以陈夏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调治而愈。,陈夏六君子汤出自妇人良方,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健脾,助白术以增健脾除湿之功,促其运化;炙甘草甘温调中,陈皮健脾行气,半夏祛痰止呕。诸药共奏健脾益气、行气除湿祛痰之功,实乃小儿脾失健运、痰浊壅肺之良方。,补肺固肾,适应于久咳伤肺,肺气不足,气失所主,肾气不固,摄纳无权,气逆于上,肺肾气虚之咳喘;症见喘促日久,短气不足以息,呼多吸少,动辄喘甚,气怯声低,痰多清稀,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常用方:参蛤散、都气丸、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等,用药体会 1. 止咳平喘药,杏仁:味苦性徽温,苦泄降气,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根据配伍的不同,新咳久咳,偏寒偏热均可应用,同时又有润肠通便作用,使邪从大肠而走,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尤适于儿科用药少而精的原则,故在临床上较多用之。桑白皮:甘寒,泻肺平肺,用于肺热咳喘痰多之证,加之其味不苦,故桑白皮在小儿咳喘中也为常用之品。百部、款冬花、紫菀、枇杷叶,2. 化痰药,桔梗:辛开苦降,开宣肺气而利胸膈咽喉,泻肺气之实而祛痰排脓,有良好的祛痰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或咳痰不爽,胸膈气滞痞闷,咽痛音哑。桔梗性平,不论肺寒、肺热俱可应用。半夏:味辛性温具有燥湿之性,能燥湿化痰,并具止咳作用,为治湿痰寒痰的要药,用于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咳嗽气逆之证。小儿“脾常不足”,易咳嗽的患儿大多素体脾虚湿盛,痰饮内伏或寒或热,随配伍不同,半夏皆可用之。前胡、白前、瓜萎、贝母、海蛤壳,3. 清热解毒药,黄芩:苦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以清泻上焦肺热为主。古有“黄芩一味清肺热”之说,治疗肺热咳嗽,有无表证均可。此药虽为苦寒之品却不甚损伤睥胃。连翘:性味较平和,清热解毒之力强,常能被小儿接受,为治外感风热或风热犯肺咳嗽的主药。射干、鱼腥草、青黛、银花,4.活血药,久咳肺炎、反复咳喘表现出咳痰很深、不易咳出、病程较长、湿啰音不易吸收等丹参、桃仁、当归,5.消食导滞药,莱菔子:可运脾阳,升清气,有消食导滞之功,无论便结、泄痢均可用之。其性味甘、平,质润,化痰不助火,清热不伤阳,消导不耗气,通腑不伤津,乃治疗小儿咳喘之要药。朱丹溪: “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本草纲目亦云: “莱菔子 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肺与大肠相表里。莱菔子利大便,使肺热从大肠而泻,亦含釜底抽薪之意。张锡纯云: “莱菔子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 。莱菔子,可运脾阳,升清气,有消食导滞之功,无论便结、泄痢均可用之。明代名医韩懋所创三子养亲汤,其君药即为莱菔子。,症状初起,外感重而痰热轻者,伍以薄荷、羌活、连翘、桑叶以散风热;表热重者,葛根配薄荷以解肌退热;咳甚者加苦杏仁、前胡、金沸草以宣降肺气;咳而喉中痰鸣者加射干、牛蒡子;咳痰不爽宜伍黄芩、栀子、冬瓜子、浙贝母以清润并举;高热,痰喘气促者,重用莱菔子伍以麻杏石甘汤;大便燥结甚者,少佐大黄;呕吐酸腐者,加鸡内金、神曲、橘红以消导助运;泄泻者加茯苓、车前子:病退而精神欠振者,或偶有咳嗽,少痰,寒热不显者,或体虚易感者,以玉屏风散佐莱菔子以善其后。,6. 虫类药,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本品甘寒清热, 轻浮宣散。质轻入肺经能宣散肺经风热而解表透疹;入肝经能疏肝经风热以凉肝熄风,定惊止痉。伴发热实证者,蝉蜕的头、足、身并用,因头、足退热较快,与僵蚕配伍退热功效增强。伴虚证、夜啼者去头足用,因蝉蜕体镇静作用较强,发汗力较弱。常用量515g。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经。入肝能平肝熄风,化痰定惊;入肺能宣散肺经风热,软坚化痰散结。其所治病症归纳为热、风、痰、惊、咳、抽等。常用量310g。用于治疗发热咳嗽、咽喉肿痛,配蝉蜕、射干、板蓝根、金银花等,常收到理想的解热消肿、止咳化痰的效果。,6. 虫类药,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肺、膀胱经。本品咸寒体滑,下行降泄,善清热平肝阳。熄风止痉搐;善走窜,能活络通痹;入肺泄热,宣通肺络而平喘;入膀胱,清湿热而利尿。一般用量520g。常配射干、麻黄、石膏、紫苏子、蜈蚣、全蝎等,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收效甚佳。蜈蚣:味辛咸性温,有毒,归肝经。本品辛散走窜、熄风止痉、通络解毒散结力强,常用量l3g。常用于治疗小儿顽固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支原体肺炎。常与全蝎、麻黄、苦杏仁、白果、白芥子、紫苏子、黄芪等配伍,利用其走窜通络、解毒散结之功,能迅速地解除支气管痉挛,达到平喘、降逆止咳的目的,因其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又因其性温宜用于哮鸣音及湿啰音较明显者。,6.虫类药,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其熄风止痉之力较强,为治惊风抽搐之要药,因为其性平和,故寒、热证之咳喘都可用之,其走窜祛风、通络散结之力较蜈蚣为弱,但其化痰之力较佳。常用于治疗痰稠难咯者,常配蜈蚣、僵蚕、地龙等各种咳喘疾病。但由于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常用量I5g。气血虚者宜配白术、黄芪、太子参、茯苓等。使用虫类药物的注意事项有毒的虫类药物,用量不宜过大,煎煮时间要适当延长,虫类药物都含异体蛋白,对异体蛋白过敏者不宜使用。虫类药物放置时间过长及霉坏变质者不宜应用。虫类药物带有特殊的难闻气味,在配方时宜加l片生姜或少许紫苏叶、红枣以调味。,7.行气药,枳实:苦辛微温微酸,归脾胃经,用于脾胃气滞,痰湿水饮之咳嗽枳壳:作用和缓,行气宽中除胀。橘皮:苦辛温,归脾肺经,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湿壅滞之胸膈满闷、气逆喘咳、痰多而稀等。橘红:性较温燥,燥湿化痰力强,对痰白量多,粘稠难咯甚宜;行气健脾之力比橘皮稍逊。橘络:苦平,归肝、肺经,行气通络化痰,用于痰滞经络之咳嗽、胸胁作痛。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降逆平喘。汤液本草:“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柿蒂、青皮、佛手,例4,患儿女,3岁,反复咳嗽5月余,曾在多家医院治疗,口服、静滴多种抗生素、地塞米松、顺尔宁,以及宣肺、泻肺、止咳、化痰、补脾之中成药、中药汤剂等,症状时轻时重,但每日均有咳,无喘,近3日又着凉,咳加重。来诊时患儿咳嗽,呕吐痰涎,清涕,疲乏,喜睡,不思饮食,不渴,体瘦,手足不温,便溏,日23次,尿清长,舌淡红,苔白滑。辨证:肺脾气虚,痰浊困阻。治则:先实脾,后发散,处方:陈皮8,丁香2,诃子5,青皮5,炙甘草3,茯苓10,苍术6,法夏6。三剂,日煮一剂,食前服。二诊:精神明显好转,无呕吐,纳增,大便成形,日1次,手足暖,咳稍减,有痰,舌淡红,苔白。继以健脾化痰,宣肺止咳。处方:陈皮5,茯苓10,法夏6,炙甘草3,炙麻黄4,北杏8,前胡8,冬花8,紫菀8,百部8,地龙8,当归8。四剂,日一剂。三诊:咳大减,少许痰。上方去冬花、紫菀,加太子参10,白术8以调理,愈。,益黄散又名补脾散,治脾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环保标准与评估体系报告
- 2025年快消品包装行业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优化报告
- 2025年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材编写与选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资金申请策略报告
- 2025年社区团购市场用户粘性增强与运营成本降低策略报告
- 人工智能通识 课 件 第三章:AI在各行业的应用与影响
- 重庆市某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市政工程配套服务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帷幕灌浆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历史与传统
-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区治理真题模拟汇编(共142题)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 众辰变频器z2400t-15gy-1说明书
- ov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室外配电线路工程定额套用及项目设置
- 广联达算量模型与revit土建三维设计建模交互
- 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建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