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_第1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_第2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_第3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_第4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优秀水利工程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报告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QC 小组名称 防汛道路 QC 小组 申报单位 水利工程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申报表 单位名称 QC 小组名称防汛道路 QC 小组 课题名称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课题类型 现场型 攻关型 管理型 服务型 创新型 小组活动时间至 小组部门XXX 加固工程项目部 课题组长小组人数 9 小组成员 联 系 人邮 箱 办公电话手 机 单位地址 QC 小组简介和活动过程 字数 1000 字以内 XXX 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 20 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 200 年一遇 消能防冲洪 水标准为 10 年一遇 工程等别为 V 等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 对原有大坝进行加 固培厚 充填灌浆 大坝迎水坡采用混凝土护坡 改建溢洪道 改建放水涵管 完善 管养房 安全监测等 新建防汛路需通过新建溢洪道 为使车辆能通过溢洪道 本工程将拆除重建防汛 路长 37m 采用 C25 混凝土铺筑 厚度为 150mm 基层采用掺 6 水泥石屑铺筑 厚度 为 150mm 由于防汛工程是业主关注的重点工程 项目部领导为了尽快做好防汛道路的施工 工作 特别抽调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成立防汛道路 QC 小组 并选择 提高防汛道路 路面平整度合格率 作为本次活动的课题 小组于 2017 年 1 月正式成立 并在 2017 年 7 月完成使命 QC 小组活动 最终提高了面层一次合格率 1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熟悉业主对防汛道路的建设要求 并根据业主需求 确定防汛道路的相关施工参数 并探索影响防汛道路相关参数的施工质量重点 2 根据相关质量重点 项目小组设立具体的施工目标 3 小组成员根据施工目标来分析影响该目标的原因和因素 并进行理论结合实 际的现场试验和操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QC 小组遇到许多欠缺考虑的问题 比如 模板的管理 成品保护等 但全体成员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找出主要的 影响因素 并找到解决对策 4 通过制定对策和实施 完成了课题目标 申报单位 公章 年 月 日 目录 第 1 章 项目概况 1 第 2 章 小组概况 3 第 3 章 选择课题 6 第 4 章 现状调查 7 第 5 章 设定目标 9 第 6 章 原因分析 10 第 7 章 确定主要原因 10 第 8 章 制定对策 17 第 9 章 实施对策 18 第 10 章 效果检查 22 第 11 章 制定巩固措施 26 第 12 章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28 1 第 1 章 项目概况 1 1 项目简介 XXX 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 20 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 200 年一 遇 消能防冲洪水标准为 10 年一遇 工程等别为 V 等 新建防汛路需通过新建溢洪道 为使车辆能通过溢洪道 本工程 将拆除重建防汛路长 37m 采用 C25 混凝土铺筑 厚度为 150mm 基层采用掺 6 水泥石屑铺筑 厚度为 150mm 由于 XX 工程是业主关注的重点工程 项目部领导为了尽快做好 防汛道路的施工工作 特别抽调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成立防汛道路 QC 小组 并选择 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作为本次活动的课题 2 1 2 施工流程图简介 3 第 2 章 小组概况 2 1 小组简介表 表 1 小组名称防汛道路 QC 小组 课题名称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课题类型现场型成立时间2017 年 1 月 小组注册号XXXX 活动次数15 次 课题注册号XXXXX 活动时间 2017 1 2017 7 出勤率99 制表人 XXX 制表时间 XXX 2 2 小组成员表 表 2 序号姓名性别学历组内职务职称活动分工 1 男大专组长工程师 总体负责 方案策 划 2 男本科副组长工程师 现场试验检测和研 究 技术指导 3 女本科组员高级工程师负责生产组织协调 4 女大专组员助理工程师 质量控制 现场实 施和质量实施管理 5 男大专组员工程师 提供相关文件和 QC 活动指导 6 女中专组员助理工程师生产操作 对策实 4 施 7 男大专组员工程师 负责现状调查并进 行数据分析 8 男大专组员工程师 负责资料的收集 整理 9 男大专组员无操作人员 制表人 XXX 制表时间 XXX 5 表 3 月份 项目 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 选择课题 现状调查 确定目标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总结打算 制表人 XXX 制表时间 XXX 6 第 3 章 选择课题 单位要求 现场存在 的问题点 选定课题 希望面层合格率能够达到 93 以上 满足 防汛车辆应急使用通过率 规范施工作业 争创精品优良工程 XXXXX 工程中新建防汛路面层的合格率 为 87 5 距离 93 的合格率还有一定的 差距 提高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 业主方针 7 第 4 章 现状调查 面层自检数统计表 桩号面层自检数统计表 mm 备注 K92 5637432 1 5 11244 K93 3802624322334 K93 8000824324135 K93 9003273232142 K94 0007341333222 K94 3001124631142 K94 5003282333215 K94 60011441526333 K95 1504933126121 K95 6008344523212 K96 00031022214313 K96 5007211932145 检测点数 120 合格点数 105 合格率 87 5 规 定 值 5 mm 制表人 XXX 制表时间 XXX 8 根据上述 面层自检数统计表 中相关数据 小组成员统计得出各类不合格 项目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 见下表 92 591 5 75 4 89 8 92 4 83 5 0 50 100 压实度路面弯沉平整度厚度宽度横坡 合格率 92 591 575 489 892 483 5 防汛道路路面检测合格率防汛道路路面检测合格率 序号项目名称频数 点 频率 累计频率 1 平整度 4559 2 59 2 2 横坡 1418 4 77 6 3 压实度 911 8 89 5 4 路面弯沉 45 3 94 7 5 厚度 33 9 98 7 6 宽度 11 3 100 0 合计 76100 制表人 XXX 制表时间 XXX 9 结论 通过数据显示 XXX 加固工程面层一次合格率仅为 87 5 根据统计表和柱状图分析 面层合格率低主要原因是平整度偏低 因此平整 度偏低是面层质量差的症结所在 因此提高防汛道路平整度即可有效的提高面层 合格率 确定目标的依据 一 现状 防汛道路路面一次合格率为 87 5 主要问题占 59 二 主要问题造成的不合格率 1 87 5 59 7 38 三 主要问题解决 95 可使达到的合格率 87 5 7 38 95 94 5 因此 解决平整度偏低的主要问题 可以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第第 5 5 章章 设定目标设定目标 1 我们设定的活动目标为 将面层一次合格率提高到 93 5 以上 10 87 5 93 5 现状目标 87 0 88 0 89 0 90 0 91 0 92 0 93 0 94 0 现状 目标 活活动动目目标标示示意意图图 制图人 XX 制图时间 XX 11 第 6 章 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确定后 小组成员经过现场调查和分析 运用 头脑风暴法 充分发扬民主 各抒己见 认真分析得出以下多种原因 用鱼刺图整理如下 图 3 平整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图 制图人 XX 制图时间 XX 模板拼装不合理 基层检验不到位 管理不善 雨天及暴晒下施工 工人文化程度低 操作不认真 检测流程不当 模板螺丝崩口 管理制度落后 无奖惩制度 检修机故障 模板拆装工具差 模板接口损坏 模板损坏 模板安装 拆除前未清洗 培训力度不足 工人不重视教育 检测工具故障 基层质量差 拼装方法落后 支撑间距过大 机机 料料 环境环境测测 平整度偏低平整度偏低 人人 法法 未检查模 板垂直度 模板安装步骤错 乱 间距测量不好 工作不负责 未检查模板垂直 度 螺帽损坏 支撑变形 仓管制度不完善 12 第 7 章 确定主要原因 针对找出的 7 条末端原因 小组成员制订了要因确认计划表 并进行了逐一 的确认 7 1 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 号 末端原因 确认 方法 确认依据 完成时 间 确认 地点 确认人 1 模板拼装 不合理 调查 分析 模板之间拼缝 1mm 相邻高低差 1mm 模板平整度 2mm 模板平面尺寸偏差 3mm 施工 现场 2 支撑间距 过大 现场 测量 严格按照施工图上的标识尺寸 进行支撑 两侧立杆支撑间距 1 5m 施工 现场 3 培训力度 不足 调查 分析 培训覆盖率 100 人员考核合 格率达 95 以上 施工 现场 4 对基层的 检验不到 位 调查 分析 通过专人对基层进行检测和复 测 确保了基层平整度 1 2 消除了凹凸点 施工 现场 5 模板安装 前未清洗 调查 分析 确保每块模板中每平方米单板 脱胶不大于 0 001m2 每平方 米污染面积不大于 0 005m2 施工 现场 6 模板拆除 后为清洗 调查 分析 拆模时不得用撬棍 模板拆除 后应及时对板面进行清理 先 用清水清洗干净 随后涂刷隔 离漆 施工 现场 7 未检查模 板垂直度 调查 分析 确保模板垂直度不超过 3mm 施工 现场 13 制表人 XXX 制表时间 XXX 14 7 2 要因确认表 末端因素一末端因素一 末端因素模板拼装不合理 确认时间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确认标准 将模板组合拼组合格率是否达到 100 保证模板拼接间隙 接 口表面是否有不平现象 拼装是否牢固 确认过程 1 施工前对相邻模板的接口部位没有详 细检查 导致前后模板安装不牢 易出现 漏浆 倾覆的现象 2 项目部对模板拼装工序实施了重点检 查 发现模板拼装人员对拼装工序不重视 3 模板之间未设置横拉杆 导致浇捣过程中 振动棒的扰动易对模板的垂直度 有影响 模板拼装检测记录表模板拼装检测记录表 桩号部位 模板平顺稳固拼 缝 实测值 1mm 相邻高差 实测值 1mm 平整度 实测值 2mm 偏差值 平面尺寸偏 差 3mm K93 8000 541 251 51 2 2 K93 9001 20 671 291 65 K94 0000 780 961 153 61 K94 3001 141 591 96 1 51 K94 5000 570 151 14 2 1 K94 6001 161 252 91 1 3 检验点数 24 合格点数 16 15 合格率 66 67 是否要因是要因 末端因素二末端因素二 末端因素支撑间距过大 确认时间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确认方法测量 标准模板支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每 1 5 米布设一个 确认过程 项目组人员每 1 5 米布设一 个支撑铁架 以满足模板浇筑时所需要 的支撑力 通过用支撑铁架对模板进行 垂直支撑 确保模板在浇筑过程不发生 摇晃和倾覆 经过现场实地考察 施工 人员严格按照项目组要求进行支撑模板 小组成员通过振动棒模拟振捣对模板支撑的影响 并未发现模板有摇晃或倾 覆的迹象 因此可见支撑间距过大并不是平整度偏低的要因 支撑检测记录表支撑检测记录表 部位左幅左幅 桩号实测值设计值偏差值实测值设计值偏差值 K94 6001 421 50 01 301 50 K95 1501 501 50 01 781 50 23 K95 6001 551 50 051 231 50 K96 0001 501 50 01 961 50 46 K96 5001 481 50 01 141 50 允许偏差 0 5 合格点数 16 检验点数 16 合格率 100 是否要因非要因 16 末端因素三末端因素三 末端因素培训力度不足 确认时间确认地点 项目部 负责人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标准 保证全体人员均进行岗前培训 确保培训合格率在 80 以上 确认过程 单位规定 施工人员须经岗 前技术培训合格后 方可正式上岗 尤 其是面层的施工人员 单位要求凡考试 在 90 分以上的均为合格 我们查阅了 路面面层施工人员培训档案和考试记录 施工人员培训合格率仅为 77 是否要因是要因 17 末端因素四末端因素四 末端因素对基层的检验不到位 确认时间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标准确保了基层平整度 1 2 确认过程 1 施工班组发现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施工时对纵断高程 平整度 横坡 强度 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马虎了事 检验人员对 基层检查工作的态度过于随意 2 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对水泥稳定基层检查不 及时 基层平整度 1 5 3 经过对基层平整度检验 发现合格率仅为 68 75 此项合格率偏低对后续工序的施工影响颇大 是否要因是要因 末端因素五末端因素五 末端因素模板安装前未清洗 确认时间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标准模板安装前安排质检员检查模板安装流程 确认过程 1 对质检员严格要求 并对模板安装检查流程严格执行 确保模板垂直度得到 控制 在模板安装就位前 质检员对全部模板进行复测 垂直度无误后 方可 模板安装 2 并且确保模板内没有积水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 再次检查模板内的杂物是否已经清理干净 是否要因非要因 18 末端因素六末端因素六 末端因素模板拆除后未清洗 确认时间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确认方法试验 标准 拆模时不得用撬棍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板面进行清理 先用 清水清洗干净 随后涂刷隔离漆 确认过程 混凝土班组中安排了专门钢模板清洗人员 对拆除的模板立马进行 板面清理工作 并用清水洗净模板上的杂质 涂刷隔离漆 以避免沾染灰土 以此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由模板原因而造成的混凝土麻面 是否要因非要因 末端因素七末端因素七 末端因素未检查模板垂直度 确认时间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标准确保模板垂直度不超过 3mm 确认过程 安排专项质检人员用三角水平尺对模板水平面进行检查 并在安装 后 浇筑前对模板进行垂直度检查 确保了模板垂直度在 3mm 以内 是否要因非要因 经过小组共同调查分析 讨论确定要因 经过小组共同调查分析 讨论确定要因 模板拼装不合理 培训力度不足 对基 层的检验不到位等三条要因 列入对策表 19 第第 8 8 章章 制定对策制定对策 针对发现的主要原因 小组成员进行了综合论证分析 按 5W1H 原则制定了以 下对策 措施 序 号 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时间 地 点 1 1 模板拼 装不合 理 加强现场 管理力度 严格执行 模板拼装 制度 模板平顺稳固 拼缝 1mm 相邻高差 1mm 平整度 2mm 平面尺寸偏差 3mm 1 进行模板校正和 表面残浆的清理 2 检查相邻两模板 接头是否平顺 并 用水准仪复测标高 施 工 现 场 2 2 培训力 度不足 加强培训 力度 并 派专人对 模板安置 质量进行 把控 确保所有施工 人员掌握操作 技能 确保培 训通过率达到 80 以上 1 组织对施工班 组工人的操作技能 进行了培训 并在 工人操作过程中进 行了现场指导 2 确保培训覆盖 率 100 培训通过 率 90 项 目 部 会 议 室 3 3 对基层 的检验 不到位 混凝土路 面施工前 对基层进 行全面的 检验和整 修 基层的各项检 验指标符合规 范要求 确保 平整度 1 2 1 基层施工时加强 质量控制和验收 2 混凝土路面施工 前对基层进行检查 并修复 施 工 现 场 制表人 制表时间 20 第 9 章 对策实施 9 1 实施一 加强现场管理力度 严格执行模板拼装制度 1 进行模板校正和表面残浆的清理 2 检查相邻两模板接头是否平顺 并用水准仪复测标高 3 对模板进行校正 不符合精确度的模板不得在施工中使用 4 模板应安装稳固 顺直 平整 无扭曲 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 底部 不得有漏浆 前后错茬 高低错台等现象 实施一效果实施一效果验证验证 1 加强项目管理力度之后 项目部设 有专人对模板进行校验检查 发现模板 表面出现残浆的 立马进行处理 2 QC 小组成员陈卫卫监督质检员检 查相邻模板接头 发现模板接头有不平 顺的地方 立马进行更换处理 并对两 相邻两模板采用水准仪复测标高 3 安装模板前通过强制刷隔离剂 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周转次数 降低了模板 的损耗 提高了模板的精度 3 通过对现场的严格要求 施工工人起初对新的管理方式有所抗拒 甚至有 拒不执行的情况出现 随后在项目部召集专项例会 会上 QC 小组组长颁发相关 的奖惩办法 并对部分工人进行耐 心疏导 逐渐让施工工人服从统一 管理 刚开始由于工人不适应新的 管理办法 导致拼装速度较慢 但 是拼装的质量却显著提高 后来随 着工人们对管理方式的适应 逐步 的提高了模板拼装速度 详见模板 拼装 速度 合格率 统计表 21 模板拼装检测记录表模板拼装检测记录表 桩号部位 模板平顺稳固拼缝 实测值 1mm 相邻高差 实测值 1mm 平整度 实测值 2mm 偏差值 平面尺寸偏差 3mm K93 800 0 810 941 312 5 K93 900 0 940 370 961 65 K94 000 0 580 340 95 2 24 K94 300 1 391 000 47 1 51 K94 500 0 050 761 092 1 K94 600 0 681 002 711 8 检验点数 24 合格点数 22 合格率 91 67 9 2 实施二 加强培训力度 并派专人对模板安置质量进行把控 1 我们在现场派驻了专人对模板安置的质量进行了实时监控 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 2 在加强对模板安置质量监控的同时 QC 小组对工人进行操作培训和现场指 导 澄清操作误区 2017 年 3 月 21 日 小组成员陈卫卫召开专题会议 针对班 组工人岗前考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工人在模板安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认识误 区进行了分析 纠正了工人对模板安置的质量方面理解的误区 小组组织对施工 班组工人的操作技能进行了培训 并在工人操作过程中进行了现场指导 3 单位规定 施工人员须经岗前技术培训合格后 方可正式上岗 尤其是面 层的施工人员 单位要求凡考试在 90 分以上的均为合格 我们查阅了路面面层 施工人员培训档案和考试记录 施工人员培训合格率为 97 1 实施二的效果实施二的效果验证验证 1 项目部一共举办了 3 次学习培训班 专门针对模板拼接和组装进行组织学习 并 安排老师对工人进行现场实操教学 教学完 毕后对每名工人进行考试 考试合格率达到 97 1 对不合格的工人做掉岗处理 2 我们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项目部已 经派驻了专人负责模板安置前后的检测工作 3 质量监控措施加强后 安装完的模板接口处平整牢固 无不稳定的晃动现 22 象 培训考核表培训考核表 施工人员 名 培训 课时 合格人数 人 不合格人数 人 合格率 规定合格率 355034196 996 0 备注不合格的工人做调岗处理 通过对工人培训后 朱素婷再次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抽样检测 检查效果如下表 4 培训费用一共花费了 3000 元 而且耽误了 2 天的工期 但是对模板拼接效 果有明显的改善 减少了模板拼装的返工次数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加快了施 工进度 通过对策二实施 培训覆盖率达到 100 培训成绩从 77 提升到 96 9 虽 然培训时间占用了 2 天工期 但施工 进度在可控范围内 9 3 实施三 混凝土路面施工前 对基层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整修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重 点加强高层 平整度 横坡 强度的 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2 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对水泥稳 定基层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23 实施三的效果实施三的效果验证验证 1 严格执行三检制 对任何有质量疑问的地方都坚决进行解决 2 重点检查高层 平整度 横坡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项目 3 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各项检验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平整度 1 2 通过检验 基层平整度的合格率提高到了 91 67 4 QC 小组成员温育岁通过和项目部协调 专门安排 2 名专职人员对水泥 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做检验 负面影响验证 负面影响验证 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有所增加 但是对于提高的基层平整度 而言 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的增加均在可控范围内 24 第 10 章 效果检查 10 1 检查效果一 以上对策实施后 我们于 XXXX 年 XXX 月 XXX 号对已完成的防汛道路路面面层 进行了检测 其余路段进行了抽查 情况如下 面层抽查记录表 桩号面层自检数统计表 mm 备注 K76 4002373113222 K76 8603243124354 K77 5002132643223 K78 1003214333241 K78 8003115324211 K79 3001134421124 K80 0001443321222 K80 8504732221031 K81 5004433211214 K82 2002334422633 K82 5001673223142 K85 7784113221284 检测点数 120 合格点数 113 合格率 94 1794 17 规 定 值 5 mm 制表人 制表时间 结论结论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 QC 小组对平整度偏低的症结进行改善后 面层一次性 合格率由活动前的 87 5 提高到了 94 17 随后我们对路面现场进行了调查 并对 17 个不合格的点进行了分析 并把影响合格率的主次问题进行了统计 影响面层一次合格率主次问题统计表 25 序号项目名称 频数 点 累计频数 点 累计频点率 1 横坡 414153 2 路面弯沉 165773 3 压实度 106786 4 平整度 97697 5 厚度 17799 6 宽度 178100 合计 7878 制图人 制图时间 结论结论 通过数据可以看 到 通过 QC 小组对平整度 偏低的症结进行改善后 防 汛道路路面平整度一次性合 格率由活动前的 87 5 提 高到了 94 17 很好的完 成了预定目标 制图人 制图时间 87 5 93 5 94 17 现状目标活动后 85 0 90 0 95 0 100 0 现状 目标 活动后 活活动动前前后后目目标标效效果果图图 26 10 2 检查效果二 实施前后主要问题变化情况排列图 实施前影响排列图实施前影响排列图 制图人 制图时间 实施后影响排列图实施后影响排列图 制图人 制图时间 结论结论 实施后平整度合格率由 59 提升到 97 5 主要问题成为 横坡 27 10 3 检查效果三 社会效益 路面平整度的提高 满足了防汛抢险的应急要求 在应急情况下保证了出险 时的道路平整 为三防抢险加强了可靠性 并降低了平时车辆的日常损耗 减少 了运输成本 保障了通行安全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0 4 检查效果四 经济效益 通过防汛道路 QC 小组的努力 防汛道路平整度合格 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不仅减少了防汛道路施工返工的 现象 而且为项目节约了 23 天的工期 大大缓解了项 目工期压力 得到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 按照工期 单日违约处罚 5000 元计算 本次防汛道路 QC 小组为项目节约了 5000 23 115000 元 28 第 11 章 制定巩固措施 11 1 标准化 将有效措施纳入标准化 制表人 制表时间 序号有效措施巩固内容 执行 时间 标准文件 编号 负责人 1 模板拼装不合理 作业指导书修 订 培训 2017 6 模板拼装指导书 MBPZ 03 2 培训管理不好 面层施工方案 培训 2017 6 路面面层质量培训标 准 LMPX 02 3 对基层的检验不 到位 作业指导书修 订 培训 2017 6 路面基层检验指导书 LMPX 02 29 11 2 巩固期情况 我们于 2017 年 6 月 20 日对已经完成的 XXX 加固工程面层进行了抽查检测 情况如下 巩固期面层统计表巩固期面层统计表 桩号面层自检数统计表 mm 备注 K75 5004364234214 K76 0002425342252 K76 5004312232146 K77 00032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