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doc_第1页
25、矛和盾的集合.doc_第2页
25、矛和盾的集合.doc_第3页
25、矛和盾的集合.doc_第4页
25、矛和盾的集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矛和盾的集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集合的例子教学目标:1、通过“集中识字”与“随文释义”的方法,学习“矛、盾”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等10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固然”等词语;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集合”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在整体把握、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重点句段,在理解、揣摩、内化和吸收中学习语言,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和品悟积累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初步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发明过程与其思维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设计理念:识字学词,读通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的底线。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读通课文,才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真正关爱。语文教师要静下心来,关注学生真实的语文状态,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顺学而导”。扎扎实实地识字学词,安安分分地读通课文,上出浓浓的语文味,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实践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功能。 第 一 课 时一、课前游戏:1成语猜猜猜:出示图片猜成语拔苗助长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守株待兔 2观看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家的盾牌,坚不可摧。不管对方使的长矛多么的锋利,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锋利无比。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这时候,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韩非子难势二、图片导入1出示图片认识矛和盾: 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认读生字,矛和盾是两个生字,谁能读一读呢?(出示生字卡片,齐读生字。)3、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矛是用来干什么的? 那盾呢?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矛和盾的故事,课题叫矛和盾的集合。请大家抬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矛”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够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字的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既有美观的作用,更有辟邪的意图。 “盾”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间隔要均匀字形才好看。)5、学生写字:会写了吗?请在方格本上把“矛、盾、集”三个字端端正正地写2个。三、初读,学习字词1自主读文后检查字词: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这些词语?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哇哇直叫 手持 固然蜗牛 自卫 进攻 坦克 以各种形式学习词语,随机正音:指名读齐读2、检查课文:课文会读了吗?请六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哪个句子中读懂的?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3、理解“合二为一”,“二”指什么?“一”指什么?“合”就是课题中的?4、朗读:指名读(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5、引读: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在战场上(二)研读发明动机1、过渡:可是,矛和盾一直是古代作战时最常用的兵器呀,发明家怎么会想到把矛和盾进行集合呢?2、交流: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朗读:练读指名读(你们的看法跟他的一样吗?那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谁想一个人来读?表演:谁想当一回发明家,用自己的肉盾来挑战朋友的手矛?表演)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如雨点般 看着发明家和他朋友的表演,你能够说说“左抵右挡”的意思吗?师生接读理解本句: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左边、(右边、上边、下边、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边说边加快语速)刺来,引导学生用:“发明家的盾向左边抵挡。”为了迎战,发明家的盾这里挡挡,那里挡挡,这就是发明家挡住了吗?这就是 指导朗读:矛的进攻厉害吧,尽管盾能自卫,但也是无可奈何呀!现在让你们来读这个句子,你准备怎么读? 指名朗读。朗读的过程中随机评价。(三)、研读发明过程1、过渡:就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2、指名接读:想法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提示:两个“!”,评价:你的盾不小呀!在这么紧张危急的关头,你还那么沉得住气呢?)3、总结:原来发明家的这一伟大想法是在这一场紧张危急的比赛中产生的。板书:产生想法。4、过渡:发明家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接着,他又是怎样把矛和盾一步步集合成坦克的呢?想法二: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用“如果就”把发明家修正自己的想法补充完整。想法三: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用“如果就”把发明家修正自己的想法补充完整。5、表格:默读3、4自然段,填写表格。6、交流:点拨:“矛”指什么?“”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矛和盾就这样集合在了一起,新的兵器坦克被创造出来了。7、说过程:现在,谁能把发明家发明坦克时的想法和做法连起来说一说呢?同桌互说指名说8、出示坦克图:让学生找找矛和盾的影子,履带、轮子等。9、小结并回读文眼:矛和盾就这样被发明家集合成了坦克。这个过程,是发明坦克的过程,更是发明家集合矛和盾时思考的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也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这句话: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四)研读“大显神威”1、过渡: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你特别从哪几个字、词或标点符号中看出了它的大显神威?你能把它的大显神威通过朗读来表达吗?指名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2、补充资料:(让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一则报道,相信看完之后,你们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1916年9月15日早晨,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还朝他们打机枪放炮。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英军趁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再指名读齐读3、过渡:课前我们听了一个什么故事?那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为什么没有自相矛盾,反而变成大显神威的坦克呢?因为坦克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第二课时(五)、研读集合精髓1、引读出示:是的,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矛的长处是,盾的长处是。2、坦克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可见坦克善于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坦克就是胜利者。3、发明家把矛和盾成功集合成坦克,打败了敌人,说明发明家善于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家就是胜利者。五、拓展升华1、深化:(这句话,这个道理太管用啦,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里的谁仅仅指的是坦克和发明家吗?2、举例:你能举个身边的例子说说还有什么东西也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中起来发明的?预设:橡皮擦 + 铅笔 = 带橡皮擦的铅笔 书包 + 车 = 有轮子的书包 电话 + 电视 = 可视电话 椅子 + 车 = 轮椅 电风扇 + 取暖器 = 空调3、引导:还有很多很多。其实,这里的谁不仅仅指的物体,还可以指人。可以是我,是你,还可以是他。如果可能,你想把别人的什么优点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