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河南气候与农业概述 赵方聪 2220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摘要 充足的光 热 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为河南农业的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凭借 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农业大省和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但高频率 范围广 危害重的气候 灾害气象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了直接而又严重的影响 分析研究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气候灾害的 不利影响的治理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参考了相关气候资源的研究 从河南 地区的光照 太阳辐射 降雨量 蒸发量 湿润程度方面介绍河南气候特征并分析与气候形成有关 的因素 描述了河南在此气候特征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状况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出了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农业特征 灾害防治 The summary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in Henan Zhao Fang cong 2220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 Adequate light heat water and fertile l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Henan become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main high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advantage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wide range and heavy damag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ring about a direct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thesis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climate resources not only introduce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nan in the respect of solar radiation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level but also analyses factor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limate 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features disaster prevention 1 1 河南省地理位置河南省地理位置 河南 简称 豫 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 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 的发源地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 黄河中下游 处在东经 110 21 116 39 北纬 31 23 36 22 之间 东接安徽 山东 北界河北 山西 西连陕西 南临湖北 呈 望北向南 承东启西之势 东西长约 580 公里 南北长约 550 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 16 7 万 平方公里 居全国第 17 位 占全国总面积的 1 74 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 三阶梯的过渡带 西部山地绵延起伏 海拔高千米以上 东部为平原 海拔在百米之下 北 西 南三面太行山脉 伏牛山脉 桐柏山脉 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 中 东 部为华北平原南部 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跨越黄河 淮河 海河 长江四大水系 山水相 连 2 2 2 河南气候特征河南气候特征 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 具有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征 属暖温带 亚热带 湿润 半湿润季风气候 以秦岭 淮河一线为界 北部为暖温带 面积约占全 省面积的 70 南部为亚热带 影响河南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 夏季多吹 偏南风 冬季多吹偏北风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 加之南北纬度不同 东西地形差异明显 气候的地区差异较大 干旱 风涝 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严重 河南气候的基本特征为 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少雨雪 春季干旱多风沙 夏季炎 热降水多 秋季晴朗日照长的特点 雨热同期 各地年内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趋于一 致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高温期与多雨期同步出现 从降水变率上看 雨量比较稳定 同时与农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 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且提高了水热资 源的利用率 气候多样 河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有山地 平原 丘陵之分 所以各地气 候资源也不尽相同 2 12 1 光照和太阳辐射光照和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 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多晴朗天气 全省实际 日照时数在 2000 2600h 之间 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 45 60 之间 其分布趋势为北 部多于南部 平原多于山区 黄河以北大部在 2400 2600h 西部山地为 2000h 其余地区 都在 2000 2400h 河南省全年太阳辐射量在 113 510 7KJ c 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 在夏季 与气温最高 降水量最多同期 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 较明显 如信阳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偏多 33 7KJ c 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 最 低月值出现在 12 月 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 25 1KJ c 最高月值处在夏季 北部出现在 6 月 南部出现在 7 月 一般均在 54 4KJ c 以上 2 22 2 温度温度 河南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12 8 15 5 之间 分布趋势南部高于北部 东部高于西部 豫西山地和太行山地 因地势较高 气温偏低 年平均气温在 13 以下 南阳盆地因伏牛 山阻挡 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 淮南地区由于位置偏南 年平均气温均在 15 以上 成为 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 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在 0 左右 南部在 0 以上 如信阳为 2 3 北部在 0 以下 郑州为 0 3 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 豫 西山区升至 13 14 黄淮平原可达 15 左右 夏季炎热 7 月 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 匀 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 平均气温在 26 以下外 其他广大地区都在 27 28 之间 秋季气温开始下降 10 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 13 14 平原下降到 15 16 而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都在 16 以上 全省 10 的活动积温在 4300 5000 之间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 190 230d 之间 豫西山地的卢市等地 无霜期最短 平均不到 3 200d 尤其卢市只有 184d 南阳盆地和沙河以南地区 无霜期较长 平均都在 220d 以上 尤其位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 无霜期可达 237d 其他地区在 200 220d 之间 河南省各地年平均地温悬殊不大 一般为 15 17 北部略低 南部稍高 各月平均 低温与年平均地温均略高于相应地区气温 一般在 11 月下旬出现冰冻 2 月下旬与 3 月上 旬解冻 最大冻土层深度 20 30cm 1 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北部在 0 左右 南部信阳在 2 以上 7 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在 30 左右 南北相差不大 1 月与 7 月相差 30 以上 1 月 份 5cm 以下平均地温多在 0 以上 7 月份 5cm 以下平均地温大部分均在 30 以下 且越 深相差越小 各月份悬殊也越小 2 32 3 降水量降水量 冬季 受蒙古高压影响 处于高压的东南部的我省盛行偏北风 常常造成河南冬季天 气干冷 雨雪稀少 夏季 我国广大地区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盘踞 我省位于副高的 西部 故盛行偏南风 由于它来自副热带海洋 带来了大量暖湿空气 与北方冷空气相遇 时 往往产生大范围降水 春 秋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相互转换的过渡季节 这时期蒙古 高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对峙 我省各地风向多变 冷暖交替出现 不过 春 秋季 的大部分时间 我省以冬季风的影响为主 特别是初春和晚秋更是如此 我省北中部地区 受蒙古高压的影响 造成春旱和秋旱 而豫南地区往往是西伯利亚干冷气团与南方暖湿气 团的交接处 出现静止锋 所以该区春 秋多低温阴雨天气 河南的降雨与气温同步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784 8mm 年降雨总量为 1296 亿立方米 并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淮河以南地区 1000 1400mm 黄河沿岸和豫北平原仅 600 700mm 其他地区在 700 1000mm 之间 因受季风影响 降雨年内很不均匀 雨量集 中在 6 7 8 月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50 60 而且降雨强度大 在多暴雨区如鲁山和太 行山 伏牛山东麓一带 常造成洪涝灾害 冬季全省降雨量都很少 黄河以北和豫西伊洛 河流域 秋季降雨多于春季 北纬 33 以南地区 春季降雨大于秋季 降雨量年季变化大 丰水年和干旱年降雨量相差达 2 5 3 5 倍 年降雨量的变异系数淮南和豫西山区为 0 25 淮河流域以及豫东平原大部分地区为 0 30 豫北为 0 35 0 40 2 42 4 蒸发量蒸发量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黄河以南 由淮南的 900mm 向北递增到 1100mm 黄河以北 由 1100mm 增至 1400mm 月最小值出现在 1 2 月 最大值豫北出现在 6 月 豫南为 8 月 年 陆面蒸发量有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淮南雨量多 陆面蒸发量多年平均值达 700mm 为全省最高区 中部为 600mm 豫西 豫北为 500mm 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 这主 要是受太阳辐射 温 湿 风 气压等年际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的制约所致 2 52 5 湿度湿度 4 表征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程度 通常一降雨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 即湿润系数做指标 以 K 表示 来衡量 河南省年湿润系数分布 南部大 北部小 同纬度西部山区大于东部 平原 大致驻马店和新蔡以南地区的 K 值普遍大于 1 0 气候比较湿润 水分收入大于支 出 黄河两岸及以北地区 K 值小于 0 6 水分支出大于收入 气候比较干燥 湿度系数的 季节变化 除淮南外 各地冬 春季降雨量小 各月 K 值均小于 0 8 自春季到夏季 随 着降雨量的增加 各地月湿润系数也相应增加 特别是盛夏 7 8 月 最大湿润系数达 2 3 如南阳 秋季 9 10 月随着降雨量的迅速减少 湿润程度逐渐降低 各地湿润系数 多小于 0 6 回复到半干旱状态 气候及是一种环境因素 又是一种自然资源 它影响农业生产是多方面的 首先 生 物体的生命过程在外界环境下完成 气候环境的变化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要求相一致时 生物体生长良好 气候环境的变化超过了生物体所能忍受的极限时候 生物体的生长受到 阻碍 其二 气候和土壤作为资源 为生物体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其 三 气候条件中的光 热 水 气等的不同组合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 其四 气候条 件与其他自然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通过气候条件影响其他自然条件而影响农业 继而 反馈与气候条件 从而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 3 3 农业概述农业概述 河南省气候兼有南北之长 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境内绵延起伏的山脉和黄河 淮河 水的滋养 使中原大地物产丰富 名优农产品众多 充足的光 热 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为河南农业的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 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 生产基地 耕地面积为 687 1 万公顷 仅次于黑龙江省 名列全国第二 总播种面积达 1207 万公顷 其中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 是全国粮食产量超过 3000 万吨大关的三个省区 之一 2010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 1087 4 亿斤 连续 10 年居全国首位 新增粮食产量占 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小麦 芝麻 黄红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棉花 油料 烟叶产 量居全国第二位 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大 占粮播面积的 54 产量一直占全国的 20 以上 高居全国第 一 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是河南最主要的秋粮作物 薯类作物是河南第 三大类粮食作物 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秋粮作物 水稻是河南省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种植面 积占全省粮播面积的 4 其产量占总产量的 8 大豆在河南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黑龙 江省 由此河南成为我国第二产豆大省 棉花是河南第一大类经济作物 总产量居全国第 二位 已成为河南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烟叶是河南省仅次于棉花的第二大类经济作 物 总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 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 4 4 河南主要气候灾害类型河南主要气候灾害类型 5 河南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内陆地区 气候存在着自南向北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 候过渡 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四季分明 雨热同 期 气象灾害频繁 复杂多样的特点 农业自然灾害可以依据形成的气象因素分为 4 种类 型 温度过高 过低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气象灾害 降水过多 过少对农业造成的气象灾害 风 力过大造成的农业气象灾害 综合气象要构成的农业气象灾害 主要农业灾害有旱灾 涝灾 风雹灾 低温冷冻灾 虫灾 病害等 4 14 1 干旱干旱 干旱是河南省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大范围的干旱常造成农作物严重减 产甚至绝收 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1990 1999 年 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 292 8 万公顷 成灾面积 194 9 万公顷 1996 1999 年旱情资料表明 河南粮食产量受各类灾害影响的总损 失量平均每年约为 742 万 t 因旱灾减产粮食平均每年为 375 万 t 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量 的 50 每年因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 55 4 亿元 直接经济损失约为 59 8 亿元 在考虑预防干旱的对策时 结合我省情况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千方百计截流蓄水 减少地表径流 丘陵坡地应抓好水平 梯田的整修和建设 绿化荒山秃岭 严禁在山区毁林种田提高植被覆盖率 增施有机肥料 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结构 狠抓以蓄水保水为中心的耕作和农田管理措施 提高自然降水 利用率 巩固和扩大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旱涝保收作用 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扩大农业水利 工程的投资 发展灌溉业 推广喷灌和满灌技术 2 合理调整 安排农时农事 避开干旱 在深入做好农业气候分析工作的基础上 调整耕作制度和作物分配可以避开或减轻干旱的危害 3 树立大农业思想 调整农业结构 农林牧合理布局 整合开发 依据地形 海拔 高度 降水条件统筹规划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粮则袱 保持生态平沘 4 24 2 雨涝雨涝 河南雨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降水较多的季节 由连阴雨和暴雨形成 大雨 暴雨或 连续性降水常常引起河水泛滥 江河湖坝坍塌 使大面积农田被淹 作物被毁 最终使作物 减产或绝收 1978 2005 年全省平均雨涝受灾面积为 1346 千公顷 占农作物受灾总面积的 四分之一 近年来 全省雨涝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 1991 1996 1998 年受涝农田面积较 大 在 150 万公顷以上 其中 1998 年受涝面积 283 万公顷 1996 年以来全省因涝灾平均每 年减产粮食约 150 万 t 占各类气象灾害粮食总损失量的 20 农业经济损失达 34 8 亿元 直 接经济损失高达 57 9 亿元 6 预防和减轻湿涝危害的主要工作是减少洪水和排除积水 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修水利 完善排洪排涝系统 疏通河道和水渠广修建水库和拦洪蓄水 泄洪排涝 工程 尽可能减少农田积水 并尽快排出积水 2 提高植被覆盖率 不断提高丘陵山区的植被覆盖率 狠抓水土保持 减少平原 低洼地的洪水量 减轻湿涝危害 3 农业操作时要防涝深耕细作 多施有机肥料 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耕层厚度和土 壤的渗水能力 可缓解湿涝的危害 低洼易涝区应选择耐涝作物 如水稻 高梁等 和抗涝 品种 4 34 3 风雹风雹 风雹是河南一种常见的灾害 局地性强 危害性大 常出现在晚春至初夏 此时正值农 作物成熟收获的关键时节 10 年来每年因风雹灾害造成的全省受灾面积为 90 2 万公顷 成 灾面积为 58 6 万公顷 尤以 1998 年受灾面积最大 为 164 7 万公顷 全省因受风雹灾害影 响每年损失粮食约 143 万 t 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量的 19 农业经济损失为 25 8 亿元 直 接经济损失达 30 5 亿元 抗冰雹灾害的一些对策 1 种植抗雹作物把握降雹的地域分布规律 合理布局农作物 在多雹区种植较为抗 雹的作物 2 人工消雹研究雹云的生消规律 及时判断识别雹云 采用人工消雹减轻雹害 3 注意做好灾后的补救工作应根据不同作物 不同生育期决定是否翻种和恢复生长 抓紧时机中耕培土 控制倒伏 破除土壤板结 提高地温 追施肥料 促使受害作物迅速 恢复生长 4 44 4 低温低温 低温灾害也是河南省农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端职位面试实战模拟题库版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东潇博详解
- 知识题库-司炉知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全面备考:萍乡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精 编
- 特殊药品的管理及使用
- 银川市第三中学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如何给领导讲解好
- 人称代词趣味讲解
- 2026届广西贺州市桂梧高级中学化学高二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燃气电厂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科技咨询师考试题库
- 四川省凉山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统一检测数学检测试卷
- 2025年道路运输两类人员安全员考试考核试题库答案
- 2025年历年医疗卫生卫健委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心衰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 食品安全卫生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考试范围:第7-9章)(含解析)
- 高中物理巩固练习牛顿第二定律基础
- DB21T 3515-2021 灌注式复合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管道安装组对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