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_第1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_第2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_第3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_第4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第一章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间脑)、脊髓-周围神经: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学前期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时期,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1岁以后脑细胞的数目几乎不再增加。学前期脑重量增加快,新生儿脑重约350克,1岁时约为950克,6岁时已达到1200克,7岁时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因此,儿童在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大脑皮质区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等 幼儿大脑皮质区发育尚未完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不好静,容易产生疲劳。-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 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性交弱。如,学前儿童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肠胃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学前儿童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也较差;同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变化也十分敏感。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保证合理的营养,特别是葡萄糖的补充。-保证空气新鲜,以免缺氧对儿童脑部的伤害。-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丰富的刺激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二、感觉器官感觉系统的构成 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将光、声、热、压力等物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引起感觉。主要包括眼、鼻、耳、舌、皮肤等器官。学前儿童眼睛的特点-生理性远视。学前儿童因为眼球前后轴较短而产生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的发育,5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能力强,故能看清很近的物体。但如果长时间视物过近,则会导致晶状体过渡紧张而疲劳,以形成假性近视。-学前儿童出生时因缺乏双眼单视功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斜视。由于斜视,使儿童出现重影而不能看清物体,导致大脑神经抑制视觉冲动,使眼位不正的那只眼睛出现弱势。幼儿眼睛的卫生保健-从小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讲究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的发生。-定期检查视力,及早发现斜视、弱势,并给予及时的治疗。-注意眼睛卫生,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学前儿童耳朵的特点-耳廓易生冻疮。因耳廓皮下组织很少,血液循环较差,所以易生冻疮。-外耳道易生疖。因眼泪、脏水等流入外耳道,或挖耳朵损伤外耳道,可使外耳道长疖。引起疼痛和影响睡眠。-易患中耳炎。小儿咽鼓管短、平直、管径较粗,鼻咽部的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胧性中耳炎。,-对噪声更敏感。60分贝的噪音就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幼儿耳的卫生保健-禁止用锐利的工具挖耳,以免划破鼓膜,引起感染。-避免噪音的影响,以免影响幼儿睡眠和听力的发展。-注意鼻、耳道的清洁卫生,预防中耳炎。-避免药物的影响,预防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损害耳蜗。-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听觉。三、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构成与生理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当肌肉收缩时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运动系统具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能力等功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骨骼在生长,其中脊柱、上肢和下肢骨骼长得最快。在这一时期如果缺乏充足的维生素D、钙和磷等,就会得佝偻病(软骨病)。小儿骨中有机物成分较成人多,骨的弹性大,不易骨折,软骨多,但因姿势不好等原因易造成骨骼弯曲变形。骨膜较厚,骨的再生能力较强,若发生骨折,易形成“青枝骨折”现象。学前儿童颅骨骨化尚未完成,前后囟门是其主要的表现。后囟门一般出生时已近闭合;前囟门出生时1.5-2厘米,到1-1.5岁闭合。囟门闭合的时间,反映婴儿颅骨骨化的程度。囟门缝隙大小和闭合时间的长短都说明颅骨发育不正常。出生时腕骨都是软骨,以后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3-16岁时8块腕骨才完全钙化。,随着脊柱的颈弯、胸弯、腰弯三个生理弯曲的形成,儿童抬头、坐、站等动作开始发展。学前期,儿童髋骨由额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在一起,未完成钙化,受外力影响容易引起骨盆变形。-肌肉容易疲劳。小儿肌肉成分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较少,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都不如成年人,因此容易疲劳。但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充分,恢复疲劳较成人快。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所以,学前儿童大动作先发育,小动作后发育。-关节和韧带易出现牵拉肘。幼儿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较差,在较强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臼。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学前儿童足弓周围韧带较松、肌肉细弱,若长时间站立、行走,足底负重过多,易引起足弓塌陷,出现“平脚”。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注意从小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预防骨骼弯曲变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预防骨折、脱臼、肌肉损伤等伤害性事故的发生。-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钙、磷等的吸收。-供给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钙、磷 、葡萄糖等。-衣服要宽松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构成和生理功能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封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血液、血管三部分。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血液是运载工具。循环系统的功能是把血液中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和细胞,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及排泄器官。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心脏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新生儿心跳频率为140,成人约为70。测脉搏可以反映心跳的次数,但要在小儿安静时测才能准确。,锻炼可强心,但要适度。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血液的特点幼儿血液总量相对比成人多,增加快,约占体重的8%-10%幼儿的造血器官易受伤害,环境污染、用药不当对造血器官的伤害很大,是儿童患“白血病”的主要诱因。喂养不当或严重挑食、偏食,容易发生贫血。-淋巴器官 幼儿期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特别是扁桃体炎、口腔炎、腮腺炎等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合理营养,防止贫血,注意摄入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儿童的衣服和鞋袜不宜过小、过紧,以免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应有正常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利于保护心脏。,-膳食应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预防动脉硬化。五、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构成与生理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具有清洁、调温、增湿的功能。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睡觉打鼾要查查鼻咽,是否患有“增殖腺肥大”。(即咽扁桃体)鼻腔炎症容易引起中耳炎。-咽 咽部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用的通道,腭扁桃体易发炎,-喉因喉腔十分狭窄,容易发生喉炎,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失声。声带还不够坚韧,经常哭喊或大声唱歌等,则声带充血肿胀、变厚,成为“哑嗓子”。-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新生儿每分钟40-44次,成人约18-20次。空气污浊,易患肺炎。患肺炎时因缺氧而面色青灰,甚至抽风、昏迷。-学前儿童因呼吸道官腔狭窄、粘膜柔嫩、毛细血管等生理特点,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疾病。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充分发挥鼻的保护作用。-保护嗓音,不要长时间唱歌、呼唤,防止声带因过度紧张而肿胀、变厚。音乐活动时,选择适合幼儿音域特点的歌曲和阅读材料。,-尽可能进行户外活动,室内要通风换气,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促进胸廓及肺部的正常发育。六、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构成与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脏。消化腺有导管与消化管相同,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 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将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然后将营养吸收、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口腔 牙齿:牙齿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机械的消化。牙齿的发育始于胚胎第六周,一般4-7月乳牙开始萌出,2.5岁左右20颗乳牙出齐,6岁左右开始换牙,即乳牙脱落,恒牙长出。,唾液腺:唾液腺中含有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搅拌食物、湿润口腔、刺激味蕾。新生儿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唾液少,口腔比较干燥生后三四个月,唾液腺逐渐发育,分泌增多,由于婴儿口底浅、不会吞咽口水,唾液常流出口外,称为“生理性流涎”(假性流涎),随着生长可逐渐消失。-胃容易漾奶:婴儿的贲门比较松弛,且胃呈水平状,因此当婴儿吞咽下口气,奶就容易随着打嗝排出的空气流出口外。新生儿胃容量为30-50毫升;3个月时为100毫升;1岁为250毫升。学前儿童胃的容量较小,每次喂养食物量要与之相适应。根据胃排空的时间,可每隔4小时喂养一次。-肠肠道,特别是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学前儿童肠道相对较长;小肠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较强,但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或便秘。-肝脏学前儿童肝脏体积相对较大。肝脏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器官,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都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外来的毒物等也在肝脏内解毒。学前儿童肝脏分泌胆汁较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学前儿童肝糖元的储存量少,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保护好乳牙。定期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避免用牙齿咬硬的东西,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保持口腔卫生。婴儿通过喝水来清洁口腔,2岁左右可学习漱口,3岁以后坚持早晚刷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餐时细嚼慢咽,尽量吃饱;两餐间隔时间不宜过短,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从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七、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多余的水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主要特点-肾脏在1岁和青春期发育最快,肾功能较成人差,年龄越小,其调节、吸收、排泄能力越差。-学前儿童膀胱容量小,贮尿机能差,排尿次数多。-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饮水要充足,每天为学前儿童供应足够的饮用水,可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培养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防止尿频和憋尿。-保持外阴清洁,无论男女儿童,尽量穿满档裤,大便后、睡觉前应清洗,并要注意清洗方式。-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八、内分泌系统(省略),第二章 幼儿生活指导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卫生要求(对教师)1、来园(晨间接待) 做好活动室的通风和卫生工作。 以热情、亲切的态度迎接幼儿,要相互问好。 向家长问好,向家长了解儿童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要求和意见。 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与幼儿亲切交谈,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教育,对个别性格孤僻的幼儿要具体关照,给予帮助。2、晨检 晨检主要是检查幼儿卫生、疾病、安全三方面的情况。 晨检的一般方法:-一看:看脸色,看肤色,看眼神,看咽喉;-二摸: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肿大。,-三问: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是否正常,大小便有误异常;-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3、晨间锻炼 晨间锻炼有助于幼儿尽快进入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精神状态良好地开始一天的生活。 晨间锻炼的形式要经常变化,激发幼儿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晨间锻炼的运动量不宜过大,让幼儿逐步从安静状态过渡到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4、进餐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两餐间隔时间一般为3-4小时。餐前准备工作:用消毒抹布擦餐桌,准备餐具,安排幼儿轮流洗手;进餐前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组织幼儿进行安静的游戏或对当日的菜肴作简单介绍,激发食欲。,进餐时的工作:进餐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不催儿童快吃饭;引导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引导幼儿保持桌面、地面清洁卫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营造精神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在进餐过程中不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餐后的整理工作:引导幼儿收拾餐具;组织幼儿擦嘴洗手,安静活动15分钟后午睡。5、盥洗 盥洗是为了保持手、脸及全身皮肤和毛发的清洁,增强抵抗力;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饭前便后及手脏时用碱性小的肥皂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盥洗应使用流动水,盥洗用具专人专用,毛巾、杯子每天消毒。寄宿制幼儿园,应根据季节安排洗头、洗澡,每晚洗屁股洗脚,定期剪指甲、理发。洗手顺序:卷袖口,用水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直至搓出泡沫,用流水冲干净。洗脸的顺序:把手洗干净后,先洗眼睛,再洗嘴巴、洗耳后、洗鼻子,然后把脸全洗干净,用毛巾擦干。,6、如厕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不强制儿童大、小便。对中、大班儿童,可教其便后由前向后的擦拭方法;对不小心尿湿裤子或床的儿童应予以理解,不指责,消除其紧张感及时提醒儿童如厕,避免因憋尿、憋便而导致的排尿困难、感染和便秘。每天对盥洗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仔细观察儿童排尿、排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7、睡眠幼儿年龄越小,睡眠的时间越长。托班要有13-14小时,小、中班要有12-13小时,大班要有11-12小时。睡前的准备工作:不做剧烈运动;提醒儿童排尿;检查玩具是否带动床上玩耍;准备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开窗通风,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儿童轻松愉快的情绪,不批评或恐吓孩子;体质弱、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先睡,,体质好、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迟点睡。睡眠时的要求:掌握儿童排尿的规律,及时提醒;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被子是否盖好,睡姿是否正确;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突发疾病的儿童。8、散步 饭后散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能提高睡眠的质量,因此,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应坚持户外散步。饭后散步,应提醒儿童不要奔跑。9、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可使儿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接触阳光和大自然,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全日制幼儿园应组织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应组织每天3小时以上的活动。10、离园离园前,组织安静活动,提醒儿童洗手、洗脸,检查衣服穿着,引导清理自己的物品。向家长汇报儿童在园一天的各方面情况,做好家园工作的衔接。,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1、保护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幼儿园一日生活能够保护和支持幼儿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可进一步促进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健康发育。2、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期是人的各种认知心理能力、情感情绪、个性等迅速发展的阶段。合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不仅能够保证幼儿集体生活的有序和顺畅,还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的提高。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可以培养幼儿按一定时间和规律吃饭、活动、睡觉等,这种日常生活安排的顺序性、固定性,长期以来会在大脑皮质区形成动力定型,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4、促进幼儿的学习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生活化,幼儿教育应当是保教并重的,须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三、幼儿生活常规教育1、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概念 生活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2、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规律生活的基本常识,能够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讲礼貌、爱护公共卫生等。,3、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实施要求结合幼儿自身特点。不同年龄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特点也有所不同。幼儿生活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具体要求。同时,生活常规教育要体现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要求具体且规范。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条件和各年龄班的特点制定具体而规范的生活常规。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幼儿园生活常规的要求需要保育和教育同时进行,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保育的手段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进行教育。,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与途径1、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示范讲解法动作训练法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随机教育法2、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进行教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避免说教式教育,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适当地融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教育合力。对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应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合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第二部分 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本质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教育是其典型代表。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永恒性: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教育的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内容、性质等都不同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相对于政治经济而独立存在,第二部分 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第一章 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本质1、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教育是其典型代表。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永恒性: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教育的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内容、性质等都不同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相对于政治经济而独立存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社会教育中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个人也承担了部分教育者的责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以及执教的地位,也就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者的资格是依据一定的条件,按一定的形式由社会相关部门认证而确立的。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和行为,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3、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从范围看教育内容涉及人类创造的古今中外各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从水平程度看有启蒙的、基础的、专业化的、高等级的;从表现形态看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等。4、教育的物质资源是指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现代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教育物质资源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各个教育活动之间差别很大,它既反映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国家或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三、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1、教育学 描述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四、幼儿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目的1、幼儿教育的性质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幼儿教育的意义 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供身体素质 开发幼儿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发展幼儿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培育幼儿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3、幼儿教育的目的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五、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1、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首先是在欧洲诞生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从性格形成的观点出发,于1816年创办了新兰纳克“幼儿学校”,后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2、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设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儿园,他因此也被誉为“世界幼儿园之父”。,3、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创办了武昌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聘请了户野美智慧等三名日本保姆负责经办,首开了中国儿童公共教育的历史先河。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把它更名为武昌蒙养园。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919年,民国政府将蒙养院改名为幼稚园,并真正纳入学制。-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4、欧文的幼儿学校,欧文从性格形成的观点出发,于1816年创办了新兰纳克幼儿学校,尝试把工人阶级的幼儿放到最好的教育环境里,通过集体游戏、实物教学、教师的人道主义态度等教育形式和手段,来促使幼儿合理性格的形成。欧文的幼儿学校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5、奥柏林的编制学校 1776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设了“编织学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3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童。学校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任手工技术指导,对儿童进行缝纫、纺织编织方法的传授,另一名人文化、游戏方面的指导,并挑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工作。从性质上来讲,奥柏林编织学校是一种慈善机构,在学前教育史上,人们一般都把它看做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6、法国的母育学校和托儿所运动 教育大臣柯夏认为,托儿所首先是最有效的公共的贫民救济设施,其次是教育实施。法国行政当局承认托儿所“不仅照看和基督孩子,而且也进行教育”的事实,并指示公共教育部对托儿所给与财政上的援助。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法国托儿所的发展。为了使托儿所更快地发展,法国政府还试图将托儿所的管理权、监督权从妇女会手中接受过来,把托儿所作为公共教育部所管辖的学校。从法国政府颁布的关于托儿所管理的文件可以看出,法国托儿所虽然仍保留着慈善团体的性质,但已经完全成了公共教育部管辖下的学校,成为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在法国,“母育学校”这个名称最早在1840年由卡尔诺提出的,要求把“托儿所”改为“母育学校”。 1882年,法国政府颁布了费里教育法,在这个法令中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并规定初等教育中免费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母育学校。费里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母育学校”是初等教育的设施,男女儿童在那里接受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 母育学校实际上已将过去托儿所保育工作的特点全部摒弃了,而完全采用福禄倍尔的玩教具和幼儿园教育方法,实现了法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但母育学校在保育内容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知识分量过重、作业时间过长等,致使母育学校充满了小学教育的气息。,7、德国的保育所和幼儿园巴乌利美保育所 巴乌利美保育所是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设立的一个保育所,它是作为一个救济贫民的设施而产生的,它是德国历史上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它招收1-4岁半的农村孩子,是季节性的托儿所,从初夏开始,到晚秋结束,由12名贵妇人轮班基督保育工作;同时它还进行教授德语、正确认识身边的事物、道德训练和生活规律教养等教育活动,但是巴乌利美保育所的重点是放在保护孩子们的健康上,教育只是处于附带和从属地位。8、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和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私立幼儿园的建立-美国最早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茨于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瓦特镇创办的。-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年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1863年,她写成了幼儿园指南一书,阐述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慈善幼儿园的出现-19世纪后期,美国出现了一种慈善幼儿园,大部分是教会和社会慈善团体开办的。最早建立幼儿园的教会是1877年的托雷尼特教会。-社会慈善团体开办的幼儿园有纽约市的“慈善幼儿园”、芝加哥的“邻人之家”等。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 1873年,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创建者是圣路易市教育局长威廉.哈里斯。9、日本第一所幼儿园“寺子屋”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专门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国立幼儿园的建立 1876年,日本政府创办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五、中外主要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洛克1、 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代表作有教育漫话。2、洛克的“白板说”:洛克在批判“天赋观念说”“遗传决定论”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白板说”,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3、洛克的绅士教育: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智、体在内的教育内容,并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二)卢梭 1、 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卢梭在反对传统的封建教育的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不受传统的束缚,按本性发展;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自然人”。3、教育的年龄特征 卢梭强调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他从自然教育理论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把教育分为四个时期:0-2岁婴儿期,成人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婴儿的身体健康;3-12岁儿童期,促进儿童各种感官的发展; 12-15岁少年期,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15-20岁青年期,进行道德教育。,4、幼儿教育方法 在道德教育上,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强调对于儿童的过失,不必加以责备和惩罚,而是要利用儿童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使他们自食其果,从而使他们认识其过失并予以改正。,(三)福禄贝尔 1、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代表作人的教育。2、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主张游戏是幼儿内在精神活动表现的主要方式,对幼儿的智力、人格发展意义重大。3、恩物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游戏所设计的一系列玩具,意为“神赐之物”,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最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四)杜威1、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他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2、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教育是建立儿童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教育不能有外在的功能目的,教育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方面。教育即生活。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连,儿童教育的内容、方法等来源儿童的生活实际,来源儿童的经验。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应该是一个通过儿童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活动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验。,3、教学方法 提出“从做中学”。认为儿童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思维能力。4、师生关系 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过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目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一切教育活动都依据儿童的兴趣来开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助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和准备材料等,自由游戏在在儿童活动中占重要地位。,(五)蒙台梭利 1、意大利著名学前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地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儿童开始进行教育实验,逐步制定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法。代表作蒙台梭利法。2、蒙氏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儿童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本能促使儿童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因此,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传统的班级统一教学,允许幼儿个别学习。,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蒙氏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位他们设计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这个有准备的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设计时要符合美和自然的原则。教师的作用 蒙氏认为儿童教育是以活动为主,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启发诱导和帮助下获得知识和经验,促进身体的发展。因此,蒙氏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示范者、指导者,主要工作包括观察、示范、指导、准备。重视感觉教育 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出现敏感期,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进行多方面的系统的感官训练,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六)皮亚杰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其认知发展学说是20世纪对儿童教育影响最大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2、皮亚杰儿童认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从而促进自己心理的发展。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这时期,儿童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以表象运算为特征的阶段,儿童可以用事物的形象或表征进行初步的心理运算,但缺少逻辑性和相对性。“自我中心化”是这时的典型心理特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3、儿童认识发展过程和结构涉及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调节、平衡。4、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七)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含义: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过的最近发展区。2、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研究儿童发展水平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最近发展区决定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应当以它为目的。3、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八)陶行知1、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主要幼儿教育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2、主要贡献和观点 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花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在南京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重视幼儿教育。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么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么教就怎样训练老师。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等六个方面。,(九)陈鹤琴1、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儿园。作为“我国幼儿教育之父”,他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幼儿教育之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批评了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的现状。3、 “活教育”理论。针对旧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教学脱离儿童实际的弊端,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并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口号。4、五指活动课程。认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如果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是不合教学原理的”。活教育打破了习惯按学科安排课程体系,为此,他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指活动”理论。五指活动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十)张雪门1、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其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深受陶行知的影响,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本土化、乡村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陈鹤琴一起被称为我国幼教界的“南陈北张”。在浙江创办了星萌幼稚园。2、幼稚园教材教育方法。认为幼稚园教材应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还要适应社会生活。并定下了以下标准:教材须合于现实生活生活的需要;教材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标准;教材须适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中的需要;教材须适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3、根据对幼稚园课程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并提出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学教合一。,六、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1、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蒙养院的对象及章程的意义 蒙养院招收3-7岁儿童。章程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指出了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说明了设置蒙养院是作为教育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蒙养院的设置:按照章程的规定,蒙养院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育婴堂创设于宋代,但不是教育机构。蒙养院的教师由“节妇”担任。蒙养院保教要旨-儿童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在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性情及心理特点,教育要量力适度。,-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榜样法。蒙养院的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2、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意义 幼稚园制度确立后,为了解决我国幼稚园课程和教材的审批编辑问题,在对1929年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进行简单修订的基础上,1932年教育部颁布了由陈鹤琴等人拟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该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它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专家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因此,它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第二章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我国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守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其身心和谐发展。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1、社会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情的需要幼儿园教育目标也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2、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标体现了教育者和社会对于教育对象的期望,这种期望是以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为基础的。这是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1、幼儿园教育目标 就是幼儿园具体的保教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2、中期目标 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近期目标 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4、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五、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一)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2、对全面发展理解要注意:-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单项发展再突出也不能说明一个完整的人性。-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儿童心理与生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二)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因人施教)1、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2、实施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应注意:-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由于每个儿童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和不同的特点,教师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优点和特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集体活动是我国教育机构目前进行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充分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教育中灵活地使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教育组织形式。(三)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1、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2、实施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应注意:-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生活活动在幼儿期有特殊意义,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无论是学前儿童吃喝拉撒睡一类的生活活动,还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儿童自主自由活动,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幼儿园每种活动不是分离地、孤立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它们彼此之间渗透、融合。,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四)保教结合的原则1、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前儿童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他们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2、实施保教结合原则应注意:-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保育主要是为学前儿童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和养育;教育则重在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虽然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职能,但并不是截然分离的。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渗透了教育的内容。-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年龄阶段的活动。对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的基本活动。2、幼儿园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应注意以下问题:-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