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版_第1页
肾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版_第2页
肾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版_第3页
肾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版_第4页
肾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血尿的定位诊断 一 肾小球与非肾小球血尿的判断 1 管型尿 如能发现管型 特别是红细胞管型更是肾小球血尿 的的特征 但尿沉渣中红细胞管型数量不多 普通显微镜检查容易 遗漏 如能用位相显微镜检查 则较易观察到管型 2 尿蛋白测定 血尿伴有明显的蛋白尿常是肾小球血尿 若肉 眼血尿 而其尿蛋白 1g 24h 或定性 则提示肾小球疾病 但必须指出 有些肾小球疾病可无蛋白尿 而仅表现血尿 3 尿红细胞形态 用位相显微镜 PCM 观察尿沉渣 是确定肾 小球性血尿的主要方法 肾性血尿畸形红细胞率 80 1982 年 Fairley 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 以鉴别血尿的来源 Fairley 诊断标准如下 1 尿红细胞 5 个 H P 为 6 20 个 H P 为 21 50 个 H P 为 51 以上 H P 为 2 均一红细胞血尿 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3 变形红细胞血尿 红细胞大小不等 外形呈 2 种以上的多 样变化 4 混合形血尿 正常 变形红细胞均在 以上 以偏多 的一种为诊断依据 5 判断结果 变形红细胞血尿 或以其为主的混合形血尿 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均一红细胞或以均一红细胞为主的混合形血 尿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4 尿红细胞平均容积和分布曲线分析 采用自动血细胞计算仪 测定新鲜尿标本红细胞平均容积和分布曲线 如平均容积 72fl 且分布曲线呈小细胞分布 则说明血尿多源于肾小球 二 上尿路与下尿路出血 1 上尿路出血 多呈暗棕色尿 无膀胱刺激征 有时可见蠕虫 样血块 有时伴肾绞痛 有血块者通常不是肾小球疾患 而是输尿 管 肾盂出血或肾肿瘤出血 2 下尿路出血 尿三杯试验对诊断下尿路出血特别有帮助 嘱 病人排尿于 3 个玻璃杯中 不要间断 第 1 杯 10 15ml 第 3 杯 10 30ml 其余排入第 2 杯中 作肉眼观察及显微镜检查 如第 1 杯细胞增多 初段血尿 则为前尿道出血 第 3 杯红细胞增多 终 末血尿 则多为膀胱基底部 前列腺 后尿道或精囊出血 3 杯均 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全程血尿 则为膀胱颈以上的出血 二 血尿的根底疾病诊断 一 肾小球疾病 已确定为肾小球性血尿者 再进一步作相 关的筛选性检查 分清其为原发或继发 例如检查血清抗核抗体 抗双链 DNA 抗体和补体等 以排除狼疮性肾炎等 从而最后明确其 根底疾病 肾活检可提供组织学的诊断 对 40 岁以下血尿病人的诊 断尤有价值 随着肾组织形态学检查技术的完善与精确 已使更多 的所谓原因未明的血尿得以明确为肾小球疾病 二 非肾小球疾病 若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最常见的病因是 肾结石 26 和泌尿系感染性疾病 24 仅 2 2 12 5 镜下血 尿者最终发现有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应根据临床上可疑的表现 进 行针对性的检查 例如有下尿路症群者作尿细菌学检查等 对于没 有特殊症状的非肾性血尿 检查步骤如下 1 腹部平片 90 的肾结石不透 X 光 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还可 了解肾的形态 大小和位置 应该在 IVP 前摄全尿路平片 2 静脉肾盂造影 IVP 任何血尿病人不能确诊为肾小球血尿 时均应考虑作 IVP 3 肾脏超声检查 就诊断肾肿块和肾囊肿的准确性来说 它比 IVP 更好 超声诊断发现肿块的最小限度为 2 5cm 对于多囊肾 B 超较之肾脏体层照片和 CT 扫描 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囊肿直径在 1cm 时已可发现 技术熟练者 可能检出 X 线未能发现的结石 4 CT 扫描 在那些 IVP 和 B 超检查正常者中 需考虑作此项检 查 对小于 2cm 的肿块 CT 也能检出 可测出肾动脉瘤及肾静脉血 检形成 5 膀胱镜检查 如 IVP 不能明确诊断 病人年龄 40 岁而持续 性血尿 则应尽快进行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特别有助于明确下 尿路出血的原因及诊断单侧肾和输尿管血尿 而后者只有在血尿尚 未停止时检出率才高 6 尿细胞学检查 在怀疑为膀胱 尿道或肾盂肿瘤时 应作此 检查 特别是老年血尿病人 三 血尿的鉴别诊断 原因不明的血尿是多种疾患引起的一个病征 其病理解剖原因 可为 1 肾的轻微的局灶性感染 2 微细的结石 3 细小的肾肿瘤 4 肾小球疾患 5 肾血管系统的病变 6 早期的多囊肾 7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8 泌尿系统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血尿 9 过敏性肾出血 10 肾毒性药物的使用如磺胺及庆大霉素等 11 心脏病继发肾脏的动脉栓塞 蛋白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蛋白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一 诊断 1 病史 如水肿史 高血压发生情况 糖尿病史 过敏性紫癜史 损伤 肾脏药物使用史 重金属盐类中毒史 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 代谢 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2 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 骨骼关节检查 贫血程度及心 肝 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 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 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 出血 渗出等 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3 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 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3 1 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 晨尿最浓 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 定性检查只 是筛选检查 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3 2 尿蛋白定量检查 3 3 尿蛋白特殊检查 尿蛋白电泳检查 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 核素免疫分析法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 二 二 鉴别诊断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 出现水肿 高血压 血尿 蛋 白尿和管型尿 2 慢性肾小球肾炎 水肿从下肢开始 从下向上蔓延 病程长 易 复发 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 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 3 肾盂肾炎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腰痛 膀胱刺激症状 实验室检 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点 4 系统性红斑狼疮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脱发 面部蝶形红斑 口腔溃疡 游走性关节炎 光过敏 雷诺现象 多脏器损害尤以心 肾最多见 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 其蛋白尿一般较多 部分患者以 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 5 多发性骨髓瘤 老年男性好发 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 病 情进展快 易损害肾功能 骨质破坏 骨骼疼痛 病理性骨折 其 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培训果 搜集整理 6 其他 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 发热出现蛋白尿 心力衰竭肾 淤血引起蛋白尿 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 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 体格检查 一般诊断不困难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诊治原发性肾小球病的诊治 一 定义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病损局限于肾小球或主要是肾小 球损害的一组肾脏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大多是特发的 即发病原因 不明 少部分由细菌感染或药物所诱发 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 类可从两个方面 即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 二 原发性肾小球病可作临床及病理分型 A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2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 隐匿型小球肾炎 4 慢性肾小球肾炎 5 肾病综合征 B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 1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2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3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1 膜性肾病 2 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 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3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三 治疗 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 少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予透 析 不宜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1 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待肉眼血尿消失 水肿消退及血压 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急性期应予低盐 每日 3g 以下 饮食 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并以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动物蛋 白为主 明显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者需限制液体入量 2 治疗感染灶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 待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少于 尿沉渣 RBC 少于 10 个 每高倍视野 应考虑作扁桃体摘除 术前 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3 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 降血压 预防心脑合并症的发生 利尿 后高血压控制仍不满意时 可加用降压药物 常用噻嗪类利尿剂 必要时加用袢利尿剂 再必要时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 尿路感染的诊断尿路感染的诊断 一 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病史采集 1 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的特点 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培 训果 搜集整理 2 既往史 药物史及相关疾病史等寻找发病的可能原因 伴随疾 病 曾经的药物治疗史及可能影响疾病发展 转归的因素等 2 体格检查 包括泌尿外生殖器的检查 腹部和肾区的体检 盆腔和直肠指 诊对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意义 3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 尿常规 尿涂片镜检细菌 中段尿细 菌培养 药敏 血液细菌培养 药敏 肾功能检查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 腹部平片 静脉肾盂造影等 必要时可 选择 CT 或 MRI 检查 二 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1 一般治疗 急性期有高热者应卧床休息 鼓励多饮水 勤排尿 促使细菌及 炎性渗出物迅速排出 2 抗菌药物 应根据菌株及药敏结果 针对性用药 常选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 药物 如复方新诺明 2 片 每日 2 次口服 呋喃呾啶 0 1g 每日 3 次口服 新诺明 1 0g 每日 2 次口服 头孢菌素 0 25 0 5g 每 日 4 次 氟哌酸 0 2g 每日 3 次 体温高 全身症状明显者 可用 庆大霉素 8 万 u 每日 2 次 肌注 氨苄青霉素 50 100mg kg 分 4 次口服或肌注 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感染者可用羧苄或磺苄青霉 素医学敎育 网搜集整理 如细菌培养阳性 选用的抗菌药物于 48 72 小时后无效时 应另选它药或采取联合用药措施 疗程为 2 周 疗程结束后每周复查尿常规及细菌培养 共 2 3 次 6 周后再 复查一次 均为阴性者方可认为治愈 三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1 药物选择 尽可能按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疗效来选用敏感的抗 菌药物 2 疗程 急性发作期治疗同急性肾盂肾炎 女性患者在临床治愈后 于每月月经来潮前 1 天或来潮时 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7 10d 如发 作与性交有关 可于性交后排空小便 服用有效抗菌药物 1 3d 男性患者固定每月上旬用药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共 3 6 个月 或于急性发作期后每晚 1 次用原药量的 1 2 1 3 继续治疗 3 6 个月 3 有慢性感染病灶 如妇科疾病 慢性结肠炎 齿龈脓肿 慢性扁 桃体炎 中耳炎 鼻窦炎等 或有尿路先天畸形及梗阻者应予治疗 有糖尿病 尿酸肾病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血尿酸 因卵巢静脉曲张 压迫右侧输尿管者 应结扎曲张静脉 中医中药 急性期可清热解毒 慢性期以扶正祛邪为主 养肾阴 益肾气 四 膀胱炎的治疗 1 一般治疗 急性膀胱炎患者需适当休息 多饮水以增加尿量 注意营养 忌食刺激性食物 热水坐浴可减轻症状 膀胱刺激症状明显的病人 给予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2 抗感染药物治疗 根据尿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在 未得到细菌培养结果之前 在急性感染时又要求迅速治疗 因此可 先取尿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查 根据所见是杆菌抑或是球菌拟定初步 治疗方案先进行治疗 或可应用广谱抗菌素或尿内排泄浓度高 副 作用小的抗菌药物 如磺胺类 呋喃类 待有了细菌培养及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后再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用药剂量要足 时间要长 一 般要应用至症状消退 尿常规正常后再继续使用 1 至 2 周 治疗过 程中要经常进行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随时调整对细菌敏感 的抗菌药物 以期早日达到彻底治愈 以防复发 3 病因治疗 对有明显诱因的慢性膀胱炎 必须解除病因 否则 膀胱炎难 以控制 如解除尿路梗阻 去除膀胱内异物 结石等 对女性屡发 性膀胱炎应进行妇科检查 以排除和治疗女性生殖道炎症 对上尿 路来源 男性生殖器官炎症如前列腺炎等 均应同时积极处理 慢 性膀胱炎还可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 冲洗膀胱 如 0 5 1 新霉素 液 1 5000 1 10000 硝酸银液 5 10 的蛋白银液以及 0 5 灭滴 灵液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ARF 的临床诊治 的临床诊治 一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是指数小 时至数日内发生的由于肾小球滤过率 GFR 急速下降而致的临床综 合征 二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原发病的诊断 1 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 原先已有慢性肾脏病 由于肾功能急速恶化而表现为急性肾衰 其原因可能为原来的慢性肾脏病急速进展 如持续进展性的免疫 损伤 或有突然增加的肾损害危险因素 如感染 尿路梗阻 使用 肾毒性药物 高蛋白饮食 高钙血症 高尿酸血症及血压急剧增高 等 鉴别诊断时应注意既往是否有高血压 尿检异常 浮肿 夜 尿增多 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及肾脏病家族史等 辅助检查如发现肾 脏缩小 贫血也提示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鉴别困难时可做肾活检明 确有无慢性肾脏病变 2 肾后性尿路梗阻 肾后性因素较易被鉴别 但也常被忽视 引起梗阻的原因包括 泌尿系结石 肿瘤 前列腺肥大等 一般双侧输尿管阻塞或一侧肾 丧失功能伴对侧输尿管阻塞才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临床上除原发病表现外 常表现为无尿 或短期内无尿与多尿 交替出现 患者既往可有排尿困难 尿频等症状 可有泌尿系手术 病史 查体有时可触及膨胀的膀胱 肾区叩击痛阳性 直肠及盆腔 检查也可有阳性发现 尿常规多显示少量蛋白尿 尿沉渣镜检无异 常或少量白细胞 可疑患者需留置导尿管 B 型超声检查对肾后性 梗阻诊断有很大帮助 有时需做 X 线腹部平片 静脉肾盂造影 逆 行肾盂造影 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及病变部位 3 肾前性急性肾衰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也称肾前性氮质血症 是急性肾 功能衰竭 ARF 最常见的原因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是 由于肾小球灌注下降所致 肾小球结构并无明显损害 当肾血流灌 注恢复后 肾小球滤过功能可恢复正常 诊断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必须有导致肾小球灌注不足 的因素 如有效细胞外液容量下降或应用影响肾脏自身调节功能的 药物等 前者包括出血 经胃肠道 皮肤 肾脏及第三腔隙液体丢 失而导致的血容量减少 心力衰竭 心包填塞等所致的心输出量下 降及药物 败血症 肝功能衰竭等导致的全身血管扩张 后者主要 为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或出球小动脉扩张的药物 包括非甾 体类固醇抗炎药 环孢素 A 两性霉素 B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以及 ACEI 血管紧张素 的 型受体拮抗剂等 诊断肾前性急性 肾功能衰竭 ARF 时 必须就其病因询问病史及用药史 患者体检 可发现低血压 心率增快 脉搏细速 皮肤干燥 弹性消失 首先 出现在前臂和胸部上方 老年人可检查前额部和胸骨柄部 舌头 干燥 眼眶下陷等 有些患者可有心衰的表现 对于肾前性因素 尿液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 患者尿比重多在 1 020 以上 尿渗透压常大于 500 mOsm kg H2O 尿沉渣镜检 常无明显异常 如尿钠40 滤过钠排 泄分数 1 FENa 尿钠 血钠 尿肌酐 血肌酐 100 肾 衰指数40 mmol L 尿肌酐 血肌酐1 肾衰指数 1 ATN 时蛋白尿较轻 尿沉渣镜检无明显异常 4 4 特殊类型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的鉴别诊断中 还应注意到一些特殊 类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如急性肾皮质坏死 多见于妊娠并 发症 流行性出血热 肝肾综合征 败血症等 原因多与肾脏小 血管结构或功能上的病变有关 在此不再赘述 三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急诊处理 严重的高钾血症及急性心力衰竭是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的急 症 应迅速予以处理 高钾血症的治疗措施包括 1 10 葡萄糖酸钙 10 30 ml 缓慢静脉推注 5 min 内推完 以拮抗高钾血症的心肌毒性作用 作用持续短暂 2 5 NaHCO3100 200 ml 静脉点滴 作用可持续数小时 3 高糖 50 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治疗 葡萄糖 g 胰岛 素 U 4 6 1 30min 可发挥作用 持续数小时 急性肾 功能衰竭 ARF 并急性心衰时应严格控制水 钠的摄入量 酌情给 予呋噻米 80 400 mg 及扩血管药物 如硝普钠 药物治疗的同 时积极进行透析准备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患者透析治疗的绝对指征是出现尿毒症 脑病或尿毒症性心包炎 相对指征包括无尿 24 h 或少尿 48 h 以上 严重的高钾血症 血钾 6 5 mmol L 心电图出现明显的高钾表现 SCr 580 4 mol L 6 mg dl 尿素氮 28 6 mmol L 80 mg dl 出现水 钠潴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严重的代谢性酸中 毒 血碳酸氢盐浓度持续25 30 mg dl 1 d 1 血肌酐升高 2 mg dl 1 d 1 血 钾升高 0 5 mmol L 1 d 1 应立即开始透析治疗 在选择透析疗法 时 可以考虑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或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对于有心血管衰竭 脑水肿或高分解代谢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患者应首选 CRRT 2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进一步处理 2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原发病的处理 及时正确地处理原发病是影响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预后的关 键因素 如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往往在肾活检的同时 即开 始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对某些患者还应采取血浆置换治疗 2 2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其他处理 2 2 1 饮食治疗 非透析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 0 6 0 8 g kg 1 d 1 尽可能选用鸡蛋 牛奶和精肉等高生物学价值的动物蛋白 应保证 热量供应 以 35 45 kcal kg 1 d 1 为宜 每日最少摄入碳水化合 物 100 g 饮食中应尽可能减少钠 钾 磷的含量 维生素含量应 丰富 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 如已行透析治疗 蛋白质摄入量为 1 0 1 2 g kg 1 d 1 2 2 2 维持水平衡 严格控制水 钠摄入量 在补充体液缺失之后 应坚持 量出 为入 的原则 轻度水过多 只需严格限制水的摄入 如水负荷明 显过多 应立即进行透析治疗 2 2 3 代谢性酸中毒 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无需治疗 严重者 可口服或静脉补充 Na HCO3 纠正酸中毒后 如果出现血钙离子浓度降低 发生手足搐搦 应静脉推注 10 葡萄糖酸钙溶液 10 20 ml 2 2 4 其他并发症 包括预防及治疗感染 消化道出血 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与一 般治疗相同 慢性肾衰的诊治慢性肾衰的诊治 一 诊断 是 Ccr133 mol L 有慢性原发或继 发性肾脏疾病病史 慢性肾衰竭的肾功能损害程度 可分为以下几 期 1 肾贮备功能下降期 肾小球滤过率 GFR 减少至正常的约 50 80 血肌酐正常 患者无症状 2 氮质血症期 GFR 减少至正常的约 25 50 出现氮质血症 血 肌酐高于正常 但小于 450 mol L 可有轻度贫血 多尿和夜尿 3 肾衰竭期 GFR 减少至正常的约 10 25 血肌酐显著升高 约 为 450 707 mol L 贫血较明显 夜尿增多 水电解质失调 并可有轻度胃肠道 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 尿毒症期 GFR 减少至正常的 10 以下 血肌酐高于 707 mol L 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 口中有尿味 已十分 显著 二 治疗 1 一般治疗 1 1 治疗基础病和使肾衰恶化的因素 1 2 延缓肾衰的发展 1 饮食高质量低蛋白 高热量 2 钠 水及钾的摄入根据有否水肿 高血压 心衰 尿量等调 整 磷摄入7 以防止又有磷酸盐结石形成的危险 一般使用碳酸氢 钠 用量每日分 2 3 次口服 或用 5 碳酸氢钠 250ml 静脉滴注 可 用于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治疗 后者碱性合剂 枸橼酸 140 g 枸 橼酸钠 98 g 加水 1 000ml 配制而成 用量为每次每日 3 次 口服 2 抑制尿酸形成 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口服吸收后约 70 氧 化成氧嘌呤醇 后者仍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 故半衰期较长 约 18 33 h 每日服用别嘌醇 0 3 g 24 48 h 即见血尿酸及尿尿 酸开始降低 4 d 后血尿酸明显减低 持续服用可使血清尿酸维持 在 178 5 238 mol L 经 6 12 月可使痛风石 关节病变及肾内病 变减轻 Uua 排泄量减少 肾功能减退时需要减量用药 如果常规 服药 氧嘌呤醇的血浓度明显增高 易产生不良反应 如皮疹 胃 肠功能紊乱 恶心 呕吐 腹泻 食欲减退 腹痛 转氨酶增高 发热 白细胞和 或 血小板减少及类结节病样反应或血管炎性反 应 初始服用时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可给秋水仙碱以预防 一般 认为 Ccr 在 60 ml min 或 20 ml min 时别嘌呤醇每日量分别为 0 15 g 或 0 1 g 皮疹与胃肠反应发生率各为与氨苄西林合用时 更易发生皮疹 与细胞毒性药物合用 使后者毒性增强 3 排尿酸药物 排尿酸药主要作用于肾小管 抑制尿酸重吸收 使 Uua 酸增加 血尿酸降低 主要用于 Uua 量不高的高尿酸血症 若每日 Uua 量 800 mg 者 用药后 Uua 浓度更高 易促使结石形成 开始使用时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为减少肾结石发生 可服碳酸氢 钠或枸橼酸合剂 使尿液碱化 肾功能减退者疗效差 GFR 20 30 ml min 时无效 3 1 苯溴马隆 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对尿酸分泌后重吸收 使 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