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语文 中国最大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阅 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山因水不;日因月不,月因日不。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念。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惟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走进它们的因果。 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真正郊游的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着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死去看作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面对人们对“死”的看不开,庄子又说:丽姬是艾的女儿,许配给晋王时,哭得死去活来,对未来的陌生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感。嫁过去住进王宫,每晚与晋王缠绵床第,享受美食,就对自己在家中哭泣感到好笑,早知道宫中如此舒服,还哭个什么劲呢?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对死亡恐惧不安,是否到头来也会笑自己对世界的依恋不舍很幼稚呢?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 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在杨柳依依中,在草色青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道”,我们已和“清明”擦肩而过。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对天地精神的感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乐悟慈,借死之苦悟悲;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年华,珍惜生命,珍惜因缘,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自然有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哀以乐感,乐以哀感,一体两面,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大安详。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阴阳两界展开。把追思和狂欢均匀地撒在四季,让岁月芬芳,让大地馥郁,让灵魂清明,中国文化的大戏就这样一代代演了下来,一如长河。 这时的“上河”已不单单是清明的“上河”了。如果说上巳节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有意思的是,她俩居然比肩接踵,让人不由赞叹中国人的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一家人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求生,后院念死;环绕着前院后院的,是青青杨柳和无尽春色。上巳的主旨是幽会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这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真是让人叫绝。幽会之后是求子,求子之后是祭祖,生死相续,以生观死,以死鉴生,一个中国人特有的“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它同时叮嘱我们,子不必求,因为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 清明不仅是节日,清明也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选自2009年4月3日光明日报1(2分)第段方框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字词,正确的是( ) A枯浊晦烈 B浊枯烈晦 C晦枯烈浊 D烈晦浊枯2(2分)第段加点词“生死并参”,在文中的意思是 。3(2分)第、两段引用庄子与孔子的话,主要是为了说明 。4(2分)下列有关本文的一些解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一项是( ) A“春分”、“清明”以及后文提及的”上巳”,同属于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 B从构造上看,“清”、“明”两字都是合体字,“清”为会意字,“明”为象形字。 C作为传统节日,清明习俗十分丰富,有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 D“齐生死”是儒家核心思想,“齐”意味着“等同”,倡导”视死如归”的精神。5(4分)文末说“清明不仅是节日,清明也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综观全文,这里所说的“人格”,主要的内涵是:(1) 。(2) 。6(4分)我们曾学习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请回忆课文内容,并联系本文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归”一词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o(23分)听梆声的地方迟子建 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就是烛白色的了。 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人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我在乌镇,住在西栅。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沐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蓬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食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 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西岸的房屋,好像凉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离去了。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浆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我也乘渡船出去,但奔赴的不是飞机场,而是东栅。太阳终于露出了芳容,天地间变得亮堂起来了。东栅游人如织,每一座石桥,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古老的楼牌下,都有驻足观望和拍照的人。导游带着我们,先是参观了一个专门展览雕花木床的博物馆,然后去了乌镇名酒、从清朝就开张了的三白酒的酿造地。在乌镇这样的水乡,如果没有酒,老百姓的日子,无疑是少了魂儿。 从东栅回来,小憩片刻,导游又带着我们游西栅。看了白莲塔、通济桥和仁济桥所形成的著名的“桥里桥”景观、蚕丝厂以及酱坊。 游过西栅,天色已昏。我们就近在一处临河的餐馆里吃晚饭。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 石板桥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树呀?”船娘答:“香樟树。”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的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 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6期 7(4分)文中两处使用了“丝绸”作为喻体,请联系语境,具体揭示这一意象的表达效果。(1)“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表达效果是 。(2)“只见河西岸的房屋,好像凉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表达效果是 。 8(2分)第段作者写乌镇“船娘”,其作用是 。 9(4分)第段画线处写西栅夜晚的灯光,这几句主要是以色彩的描述为主,还不够形象生动。请发挥想像,并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改写画线句的内容。(字数在100字以内) 10(6分)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段作者由近及远、由外而内,整体勾勒出鸟镇“莲花状”的位置形态。 B第段写白鹭、云朵与晨雾,是为了渲染乌镇“如梦似幻”的神秘的气氛。 C作者在第段提及文学奖颁奖,这是运用闲笔来交代自己鸟镇之行的缘由。 D写鸟镇的景致,作者十分注重剪裁,西栅、东栅详写,而南栅、北栅略写。 E文中多处运用比拟,鸟镇、晨雾,都赋以了人的情态,给人和谐柔曼之感。 F本文用词典雅,语言舒缓,极少用口语化的词汇与句式,读来晓畅、清新。 11(3分)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简析作者记游的行文脉络。 。 12(4分)本文题为“听梆声的地方”,而文中的“梆声”却写得不多,这样写是否扣题不紧?请结合文意对此作出评析。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0(任选6空)(6分)13(1)子日:“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2)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4)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5)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6)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鹊踏枝)(7)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牧过华清宫)(四)阅读下面的词及材料完成l4-16题o(7分)渔歌子唐五代 魏承班柳如眉,云似发。蛟绡雾毅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材料】俞彦爰园词话:使柳屯田此际操觚,果可以“杨柳岸晓风残月”命句否?且柳词亦只此佳句,余皆未称。而亦有本,祖魏承班渔歌子“窗外晓莺残月”,第改二字增一字耳。14(1分)材料所说“柳屯田”,指的是宋代词人 。15(2分)词下片中的“几多情,无处说”,所要抒发的情感是 。16(4分)材料中认为柳词不足称道,“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只是在魏承班“窗外晓莺残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词境具体加以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o(17分)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日:“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t除晏殊0 99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日:“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0 99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宋】沈括梦溪笔谈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许臣僚择雎燕饮( ) (2)除晏殊( ) (3)掺日继夕( ) (4)公语言质野( ) 18(2分)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冰,水希之,而寒于水 D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19(6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译文: (2)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译文: 20(3分)从文中看,晏殊的“诚实”,主要表现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 21(2分)因为“诚实”与“”的品性,晏殊最终得以“大用”。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1分)致李子髯书【明】袁宏道 髯公近日做诗否?若不作诗,何以谴此寂寞日子?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故有以弈为寄,有以色为寄,有以技为寄,有以文为寄。古之达人,高人一层,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光景。每见无寄之人,终日忙忙,如有所失,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甚么铁床铜柱、刀山剑树也,可怜,可怜! 大抵世上无难为的事,只胡乱做将去,自有水到渠成日子。如子髯之才,天下事何不可为?只怕慎重太过,不肯拼着便做。勉之哉,毋负知己相成之意可也。22(1分)文题致李子髯书中的“书”,意思是 。23(3分)起笔句“髯公近日做诗否”,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24(2分)第一段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根据文意,概括出两组对比。 (1) (2) 25(2分)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6(3分)第二段“只胡乱做将去,自有水到渠成日子”一句,在文中有特定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评价该句的思想意义。 。写作(70分)27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一支远征的队伍穿过雪山,天上正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眼前一片白雪皑皑,什么也看不见。忽然,一个士兵痛苦地捂住双眼,他失明了。没一会儿,很多士兵都染上了这种怪病。军中哗然,后来终于明白了真相:人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过度紧张而失明。于是,人们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让先头部队将沿途树上的雪摇下来,从而使大部队的眼睛不至于因没有落点而连续搜索 人生亦如此,当一个人的心灵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落点时,他必须清理出前方的一棵树。否则他的心会因过度紧张而死去。 请以“落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参考答案 (一)1、B 2、领悟生死的真谛或把生与死放在一起来思考它们的意义和价值。3、中国古代的先贤智者早巳看透了生与死的本质。4、C5、中华民族特有的山水精神、天地精神;对生与死的透彻领悟;对生命的珍惜;对死去亲人的真诚而深沉的怀念。6、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二) 7、(1)表现了鸟儿翅膀的洁白及飞翔时的悠然与轻快,也表现了鸟镇的清静,也表现出了作者轻快的心情。(2)表现了晨雾的轻逸与颜色,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个优美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8、用船娘来衬托乌镇的宁静和温婉多情。9、文字中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等)。10、BC11、作者首先整体描写了乌镇的形状及其给人的空漾之感,然后描写了西栅的白天及西栅的船娘。简单地描写了东栅后,又集中描写了西栅的夜晚景色。12、并不是扣题不紧,在本文中,梆声是复古的表现,梆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单元第十六课《越算越精彩》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粤教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2025公务用车购销合同虹口区
- 2025合同违约责任条款明确
- 2025网约车租赁合同书
- 第二单元《6.形色相随》说课稿-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作点》说课稿
- 2025新住宅租赁合同(示范合同)
- 2025合同样例茶叶店合作经营合同律师起草专业版
-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B第三课时说课稿2 人教PEP
- 住房供给调控预案
- 培训行业转介绍
- 文科物理(兰州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加油站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白皮书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