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讲 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1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讲 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2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讲 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3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讲 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4页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讲 自然灾害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第四讲第四讲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一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计 3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右图是我国涝渍灾害 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关于我国涝渍灾害分布区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只分布在第三阶梯上 B 分布在地势较高处 C 河流两侧地区分布面积较大 D 与蒸发量大有关系 2 涝渍灾害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中 不正确的是 A 主要位于平原地区 地势低洼 B 受季风气候影响 暴雨集中 C 人口稠密 经济较发达 受灾较重 D 土地盐碱化严重 引发涝渍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 1875 2005 年 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 若根据 1975 2005 年的水文数据推算 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 读图 回答 3 4 题 3 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 在 1975 200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 其再现周期比在 1875 197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A 1 年 B 3 年 C 5 年 D 7 年 4 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 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 最可能是 疏通河道 退耕还牧 城市化 林地转牧 围湖造田 禁止开采地下水 A B C D 2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 回答 5 6 题 5 台风 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 惠州南部 汕尾南部 揭阳东南部 B 阳江南部 广州南部 珠海东南部 C 湛江东部 中山东部 汕头东南部 D 茂名南部 东莞西部 潮州东南部 6 台风过境前后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 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 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 7 8 题 7 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 突发地震 B 坡度较大的山地 C 连降暴雨 D 地表堆积物较多 8 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 阳光射入时间最长 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 a B b 3 C c D d 二 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计 2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6 分 选错 少选或不选均 不得分 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 回答 9 10 题 9 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解释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原因的是 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 农业灌溉需水量大 耗水严重 雨带尚未到达 降水较少 形成春旱 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形成伏旱 A B C D 10 为减轻旱灾 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A 人工降雨 B 修建防护林 C 发展节水农业 D 跨流域调水 读 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 示意图 据此完成 11 12 题 11 图中符号 所代表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 强风 B 干旱 C 地震 D 洪水 12 为减轻上述两种灾害损失 下列工程措施适宜的是 A 营建防风林 B 修建水库 C 跨流域调水 D 建设护坡工程 二 综合题 4 13 读图及相关材料 分析回答问题 22 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据卫星对图中 A 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 该湖湖面面积春 季平均为 2 110 平方千米 夏季平均为 3 900 平方千米 秋季平均为 3 450 平方千米 冬 季平均为 1 290 平方千米 湖面面积较 20 世纪初期减少了 1 090 平方千米 容积减少了 57 亿立方米 1 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 气候 7 8 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 控制 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 6 分 2 该省提出 治湖必须治江 治江必须治山 以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 山 江 湖 的综合开发治理 请你为此献计献策 在山区应以治理 为重点 实 施 工程 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 在湖区实施 工程 8 分 3 该省的 A 湖水系洪灾时有发生 防治该流域洪灾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哪些 8 分 14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 损失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22 分 5 1 在各种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2 分 2 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其原因是 4 分 3 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 季最为突出 其主 要原因是 6 分 4 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 益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有 6 分 5 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多选 4 分 A 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 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 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 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详解答案 一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 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但第二级阶梯上的黄 河流域也有分布 河流两侧地区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易形成大面积的涝渍分布区 涝渍 发生地区蒸发量相对较小 答案 C 2 解析 涝渍与土地盐碱化无关 答案 D 3 解析 读图可知其答案 答案 B 4 解析 若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 那么洪水频率增大可能与城市化 林地转牧 等植被破坏及围湖造田导致调洪蓄洪能力下降有关 答案 C 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图例对应图中各城市的位置可直接判读 答案 C 6 解析 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 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暴雨 故应在台风来临前准备 好应急物品 为安全起见应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由于台风中心附近天气状况为狂风暴雨 故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临时建筑物一般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风雨 易使其倒塌 造成人员伤亡 故大风雨时不应躲在临时建筑物旁 6 答案 B 7 解析 图中显示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 二者都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发生的 答案 B 8 解析 图中显示的地形是影响四处房屋日照时间的主要因素 b 处于山脊的南侧 其东西两侧地势较低 不影响日出后和日落前的阳光照射 泥石流在山谷之中最易发生 而 b 处于山脊上 因此受泥石流的威胁应最小 答案 B 二 双项选择题 9 10 解析 第 9 题 受副高控制形成的是长江流域的伏旱 第 10 题 跨流域调水 属于工程措施 修建防护林属于生物措施 答案 9 AD 10 AC 11 解析 干旱 洪水等气象灾害 由于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大 出现的频率高而 带来的损失最严重 图中符号 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大 答案 BD 12 解析 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能有效减轻洪水的威胁 跨流域调水 能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可有效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 答案 BC 二 综合题 13 解析 由轮廓图的信息可以看出是江西省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7 8 月份降 水少 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降水较 5 6 月份 少一些 但仍处于雨季 并且 5 6 月份的 梅雨 在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下会在 7 8 月 份继续补给长江水 使长江水位上升 进而补给给鄱阳湖 所以 在治理水旱灾害时 应 以先治山为主 加强植被覆盖率 并配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答案 1 亚热带季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反气旋 长江干流水入湖 2 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 梯级开发 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3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兴建水库 退耕还湖 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修筑堤坝 防止洪水漫溢 疏浚河道 加快泄洪速度 开辟分洪 区 开挖分洪道 降低洪水水位等 答出三条即可 14 解析 本题是对我国各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进行综合考查 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 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掌握 第 1 题 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六大地区都有暴雨灾害 第 2 题 我国华南地区由于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因此 农事安排较早 而一旦北方冷空气较强 也会使得我国华 南地区的农作物受到影响 第 3 题 干旱在我国的影响也较大 但各地出现的时间不同 7 在华北主要出现在春季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夏季 伏旱 的 7 8 月份 第 4 题 在夏秋季节 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经常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容易形成高温少雨 的天气 造成高温和干旱 而台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 同时又可以降低温度 消除夏季 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温天气 因此 台风不仅给我国带来灾害 同时还可以带来一些有利的 影响 因此 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 第 5 题 对于防御气象灾害所采取的措施 要根据实 际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