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评估、总结优化治疗方案 (1)_第1页
3.3.4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评估、总结优化治疗方案 (1)_第2页
3.3.4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评估、总结优化治疗方案 (1)_第3页
3.3.4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评估、总结优化治疗方案 (1)_第4页
3.3.4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评估、总结优化治疗方案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22012 年中医药治疗肠痈 阑尾炎 年中医药治疗肠痈 阑尾炎 疗效分析 评估 总结疗效分析 评估 总结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固定压 痛 反跳痛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 但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端 临床表现为 右 下腹痛 恶心 呕吐 多数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 点固定性压痛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体征 阑尾炎属祖国医学 肠痈 范畴 本病多 有进食厚味 恣食生冷等因数 致脾胃受损 胃肠传到失职 气机壅塞而成 或 因饱食后剧烈运动 导致肠腑血络受损 淤血凝滞 痰热互结 导致血肉腐败而 成痈脓 我科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上中医综合治疗 效果有明显提高 一 病名病名 中医病名 肠痈 TCD 编码 BWV020 西医病名 急性阑尾炎 ICD 编码 K35 二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二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1 中医诊断 诊断要点 病史 暴饮暴食 寒温不是 劳逸损伤病史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腹痛初期于上腹部或脐周 数小时或 1 2 天内转移到 右下腹 初起腹部隐痛 或阵法性加重 化脓性阑尾炎开始多为持续性跳痛 坏 疽后即变为持续性剧痛 恶心 呕吐 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 多伴有纳差 便秘 腹部体征 右下腹局限性压痛 反跳痛 腹痛拒按 按之坚硬 或右下腹 可触及包块 2 全身表现 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 可有头晕 头疼 乏力等症状 体 温持续升高 应考虑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的可能 少数热营入血 可有寒战 高 热 神晕 谵语等表现 舌脉 初期舌多红 苔薄黄 后期舌红降 苔黄燥 脉象早期浮数 晚期 滑数或细数 2 西医诊断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可有恶心 呕吐 右下腹压痛 反跳痛 可有发热 白细胞计数增高 3 纳入标准 确诊为阑尾炎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规检查排除其他急腹症 入院评估患者依从性好 4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我科 2012 年接诊的肠痈病人 共 18 例 三三 难难点点分分析析 1 中医治疗难点 我科收治的肠痈患者病情多样 轻重不一 常合并有其它器官或系统疾病 3 部分病人证型相差明显 及少数腹腔炎症重 脓液多的患者术后 3 月至 1 年内出 现肠粘连症状 部分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晚 病情恢复较慢 2 应对措施 加强中药辩证施治 提高中医辨证准确率 术中预防应用防粘连液 术后辨证 应用中药 对中药汤剂难以接受的患者 可给予选择应用中药灌肠 中药配方颗 粒以及针灸等治疗 也可几种方法同时运用 对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较高 可 选择应用抗生素 四 效评估四 效评估 中医证候判断标准 4 1 痊愈 腹痛腹胀消失 进食无特殊不适 4 2 显效 腹痛腹胀消失 食欲欠佳或腹痛腹胀明显缓解 进食无特殊不适 4 3 有效 腹痛腹胀减轻 食欲改善 4 4 无效 腹痛腹胀无明显改善 食欲无明显改善 结果分析 表一 表一 各证型临床疗效比较 病 例 数 证型证候辅助检查 治愈 数 治愈率 5 瘀滞型 转移性右下腹痛 呈持续性 进行性加剧 右下腹局限性 固 定压痛或拒按 伴恶心纳差 可 有轻度发热 舌苔白腻 脉眩滑 或眩紧 血常规 480 4 7 湿热型 腹痛加剧 右下腹或全腹压痛 腹皮挛急 右下腹可扪及包快 牡热 纳呆 恶心 呕吐 便秘 或腹泻 舌红 苔黄腻 脉眩数 或滑数 血常规 7100 6 热毒型 腹痛剧烈 全腹压痛 反跳痛 腹皮挛急 高热或恶寒发热 时 时出汗 烦渴 恶心呕吐 腹胀 便秘或痢下不爽 舌红降而干 舌苔黄厚 干燥 脉洪数或细数 血常规 583 3 五 疗效评价结果 五 疗效评价结果 2012 年我科接诊肠痈 18 例 住院期间转院 0 例 其中瘀滞型 5 例 治愈率 80 湿热型 7 例 治愈率 100 热毒型 6 例 治愈率 83 3 我科按照诊疗方 案 对该病进行诊治 手术切除阑尾后 在辅以中药内服治疗方式 按照上述辩 证应用中药综合治疗 总有效率达 100 临床实践显示该治疗方案实施有一定疗 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经手术治疗后 在辅以中药治 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 患者病情有一定的缓解 因此 中药在术后改善病情症状 有独到优势 我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临床经验为基础 对肠痈进行了临床 观察 在以前的基础上 再次归纳 总结 统一证型 证候 治发 方药 使之 5 更加规范化 最终将本病分为瘀滞型 湿热型 热毒型三型 本病早期以瘀滞型 湿热型多见 多因瘀血内阻或湿热下注 致肠俯血络受损 瘀血或痰热互结 导 致血肉腐败而成痈脓 风热毒邪侵袭胃肠 日久热毒炽盛而发病者较少见 最后 除了口服中药治疗 对于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我科发展较少 因此丰富我科治疗 手段 将是以后我科需要大力发展的 6 盐津县中医医院盐津县中医医院肛漏病 肛瘘 肛漏病 肛瘘 20 例例 疗效分析 评估 总结疗效分析 评估 总结 结合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任务 建设目标和学科特点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 以充分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优势为重点 加强肛肠专科疾病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优化中医药治疗肛门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 加快学术技术创新 不断提升学术影 响力 将对肛肠科常见疾病全面进行临床诊疗方案的整理 优化工作 1 病名病名 中医病名 肛漏 TCD 编码 BWG050 西医病名 肛瘘 ICD 编码 K60 3 二 二 诊断诊断 一 一 疾病诊断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1 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 管道 内口可征 2 疾病分类 单纯低位肛瘘 只有一条管道 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 具两条以上管道 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且有两个以上外口 或内口 7 单纯高位肛瘘 只有一条管道 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 管道有两条以上 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 且有两个以上外口 或内口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 学分 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 的 肛瘘诊断标准 1 症状 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 流脓 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 局部检查 视诊可见外口形态 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 及硬条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 凹陷及结节 3 辅助检查 探针检查 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 与亚甲蓝配合使用 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 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 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 值 二 证候诊断 二 证候诊断 1 湿热下注证 肛周有溃口 经常溢脓 脓质稠厚 色白或黄 局部红 肿 热 痛明显 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纳呆 大便不爽 小便短赤 形体 困重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2 正虚邪恋证 肛周瘘口经常流脓 脓质稀薄 肛门隐隐作痛 外口皮色暗 淡 时溃时愈 按之较硬 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 气短懒言 舌淡 苔薄 脉濡 8 3 阴液亏虚证 瘘管外口凹陷 周围皮肤颜色晦暗 脓水清稀 按之有索状 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潮热盗汗 心烦不寐 口渴 食欲不振 舌红少津 少苔或 无苔 脉细数无力 三 三 确定难点及确定理由确定难点及确定理由 1 难点分析 1 中医认为肛漏内口是肛漏形成及反复发作的病根 临床上采用拔根塞源 的治疗方法彻底处理内口 临床手术中如果没有处理内口过感染源可形成肛瘘 需再次手术治疗 正确找到和处理好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也是手术治疗的难 点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所致 肛腺借肛腺导管开口于肛窦 原发感染病灶多在肛 窦处即内口 肛内指诊 肛镜检查 探针检查是确定内口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按压瘘管部位 肛内指诊结合肛门镜检查如见到黏膜有脓液溢出处即为内口 术 中切开瘘管 以探针自切口插入 沿管腔底部轻柔而仔细的探查 同时以食指伸 入肛内 针指配合 如探针无阻力由黏膜穿出处即是内口 若探不出 根据经验 可在针指最薄弱处穿出人造内口 手术中很容易遗留内口 内口正确找到后 处 理不彻底也可导致前功尽弃 上述三点都可导致肛瘘的形成 导致分次手术 延 长病程 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2 中医认为腐肉不脱 新肉不生 创面局部气血亏虚可导致创面久不愈合 肛瘘术后创面一般为开放创面 让新生肉芽组织从创面底部慢慢向上生长 填平 伤口 愈合时间相对较长 临床上创面不愈合 创面桥形愈合是常见的术后并发 症 是治疗中的又一个难点 创面不愈合形成因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全 9 身因素多是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影响到机体营养代谢 常见于糖尿病 慢性肠炎等 局部因素见于切口设计不合理 创面引流不畅 换药不到位 3 对于高位肛漏 由于不可避免要损伤到肛门部肌肉 对肛门功能或多或 少有影响 甚至导致肛门失禁的可能 2 难点解决办法 1 对于常规肛内指诊 肛镜检查 探针检查无法确定内口者考虑染色剂注 入法 最常用美兰染色法 术中放置一洁净纱布于肛门内 美兰溶液自外口带些 压力注入 观察肛门内纱布美兰染色情况 不仅有助于寻找内口 而且对于复杂 性肛瘘有示踪作用 疑似内口 如内口不清 可将探针弯曲成钩状 从可疑内口 处探入 若轻易进入 0 3 厘米以上者常为内口 术中对于高位肛瘘寻找内口一定 要耐心 需要探查 边探边切 操作切忌暴力 防止形成假性内口 因内口处反 复感染 造成区域性感染 要彻底清除内口周围的感染坏死组织 内口在直肠环 处或直肠环以上处 必须挂线 2 控制患者基础疾病 控制血糖 治疗肠炎等 对促进创面愈合有积极作 用 同时 对血糖较高经内科会诊需要专科或难以控制的及时办理专科 待病情 平稳再给以手术治疗为上 3 切口设计呈辐射状 根据肛周结缔组织分布和皮肤纹理 于肛周皮肤作 切口时 应以肛门为中心 切开呈辐射状 长宽比要适合 这样的切口 引流通 畅 注意愈合过程中的创面情况 要排除潜在病灶的可能 对影响愈合的弛缓性 肉芽 水肿性肉芽给予相应及早处理 换药要到位 对管腔较深的 采用多切口 10 开窗引流 并用 0 9 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 引流纱条既要到位又不能填塞过紧 要留有生长的空间 4 创面局部应用中医药可促进创面愈合 中医祛腐生肌药物疗法是中医外 科治疗慢性创面的治疗大法之一 生肌玉红膏 康复新液局部应用有较好效果 5 充分使用中医古代发明了挂线疗法 药线自下 肠肌随长 水逐线流 鹅管自消 成功解决了术后可能发生的肛门失禁问题 6 加强宣教 注意肛门清洁卫生是预防复发的一个重要措施 四四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 一 评价标准 治愈 肛瘘瘘管消失 肿痛流脓症状消失 手术创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正常 好转 肛瘘肿痛流脓症状减轻 手术创口基本愈合 排便功能基本正常 无效 肛瘘肿痛流脓症状依然如故 二 评价方法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肛瘘瘘管存在情况 肿痛流脓症 状改善情况 手术创口愈合情况 肛门括约功能进行比较 三 结果分析 表一 表一 各证型临床疗效比较 病 例 数 证型证候辅助检查 治愈 数 治愈 率 6 湿热下 注证 肛周有溃口 经常溢脓 脓质 稠厚 色白或黄 局部红 肿 热 血常规 6100 11 痛明显 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纳呆 大便不爽 小便短赤 形体困重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9 正虚邪 恋证 肛周瘘口经常流脓 脓质稀薄 肛门隐隐作痛 外口皮色暗淡 时 溃时愈 按之较硬 多有索状物通 向肛内 可伴有神疲乏力 面色无 华 气短懒言 舌淡 苔薄 脉濡 血常规 877 7 5 阴液亏 虚证 瘘管外口凹陷 周围皮肤颜色 晦暗 脓水清稀 按之有索状物通 向肛内 可伴有潮热盗汗 心烦不 寐 口渴 食欲不振 舌红少津 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无力 血常规 480 四 疗效评价结果 2012 年我科接诊肛瘘 20 例 住院期间转院 0 例 其中湿热下注证 6 例 治 愈率 100 正虚邪恋证 9 例 治愈率 77 7 阴液亏虚证 5 例 治愈率 80 我 科按照诊疗方案 对该病进行诊治 手术切除肛瘘后 在辅以中药内服治疗方式 12 按照上述辩证应用中药综合治疗 总有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