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试卷D卷_第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试卷D卷_第2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试卷D卷_第3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试卷D卷_第4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 4 4 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 族交融检测试卷族交融检测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由张角等领导的一场农民大起义是 A 大泽乡起义 B 国人暴动 C 黄巾起义 D 刘邦 项羽起义 2 2 分 2017 七上 东莞月考 在历史课上 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三顾茅庐 D 七擒孟获 3 2 分 2019 苏州模拟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形成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国演义 的故事背景应 该是在下面年代尺中的 A A B B C C 第 2 页 共 12 页 D D 4 2 分 2015 七上 灌云月考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5 2 分 2016 济宁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 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 2 分 2016 七上 吴中期末 公元 200 年 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展开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 各个击 破的战术 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这场决战是 A 桂陵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巨鹿之战 7 2 分 2016 七上 遂宁期末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 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 诗词曲艺 史话传说 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北魏 第 3 页 共 12 页 A B C D 8 2 分 2018 七上 金水期末 以下有关苻坚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领导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B 发动淝水之战 进攻东晋 C 重用汉族王猛 励精图治 D 迁都洛阳 9 2 分 2018 七上 宜宾期末 下图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 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 D 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10 2 分 2018 七上 惠民期末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 势 使社会经济得以有所发展 江南出现的景象是 A 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B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 4 页 共 12 页 C 胡 汉 观念逐渐淡薄 D 王与马 共天下 11 2 分 2018 九下 福州模拟 下图是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 它们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 国家统一 B 经济发展 C 民族交融 D 中外交往 12 2 分 2017 黄冈 秦始皇 废分封 设郡县 汉武帝实行 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 孝文帝 采 用汉制 习儒家经典 武则天 设武举 开殿试 清雍正 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 目的是 A 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 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 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13 2 分 2016 七上 简阳期末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 B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C 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 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 第 5 页 共 12 页 14 2 分 2017 历城模拟 下侧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丰富了发展了中华文明 C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15 2 分 2015 七上 肇庆期末 创造新的诗歌题材 楚辞 著有 离骚 等优秀诗篇 被世界和平 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A 屈原 B 王昭君 C 关羽 D 郭守敬 16 2 分 2017 七下 霞浦月考 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他们应查阅的著作 是 A B 第 6 页 共 12 页 C D 17 2 分 2019 株洲 李东阳一度成为明朝中期的文坛领袖 他在文学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是创立了 A 茶陵诗派 B 湖湘学派 C 海派文化 D 京派文化 18 2 分 九章算术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 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叙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书于我国东汉时期 B 书中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数学成就 C 内容涉及现代初等数学的许多成就 D 其中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19 2 分 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 本草纲目 第 7 页 共 12 页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史记 20 2 分 魏晋时期的民族关系 我们用下面哪一个词来概括最为合适 A 开放发展 B 分裂对峙 C 民族交融 D 交往统一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7171 分分 21 25 分 读下图 回答问题 1 图一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什么历史故事 主要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 2 根据图二 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 第 8 页 共 12 页 3 根据图三 请写出交战双方是谁 此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图四反映的是淝水之战 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请你写出与这 次战役相关的一个成语 5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图二 图三 图四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2 15 分 2017 七下 兰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怀古 1 大运河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南北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分别是什么 2 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 南巡 会经过哪几段运河 写出运河段名称 3 你是否同意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为什么 23 16 分 2018 九下 东城模拟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科学巨著 著作内容及成就 这部著作共收录 1892 种药物 附药方 11000 多则 插图 1160 幅 全面地总 结了 16 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 同时 它对矿物学 物理学 化学等内容 也有很多记载 这部著作对纺织 制盐 造纸 烧瓷 炼铁 榨油 开采矿物等生产过程和 工序有详细的介绍 该书从人类利用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总结和介 绍了历代的生产经验与技术 这部著作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 作者经几十年旅行观察所得 对 地理 水文 地质 植物等现象 均做了详细记录 材料二 第 9 页 共 12 页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下卷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的三十多年 在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方面 日本始终占世界第一位 由于大量引进美 欧各国的先进技术 既节约了资金 又争取了时间 使日本在短时期内实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 赶上了 世界先进水平 战后日本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 还积极培养本国的技术力量 以便使引进的技术能够更好 地生根 开花 结果 目前 日本已基本上普及了高中教育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对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会产生两个结果 第一 为培养较高的科技研究人才上大学 研究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 中学毕业生走上 劳动岗位后 为培养技术工人 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孙执中 荣衰论 战后日本经济史 1945 2004 材料四 第 10 页 共 12 页 朱光亚是原中国工程院院长 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1950 年他从美国回到北京 在回国前 牵 头与 51 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信中写道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 五千年的光辉和文明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 回去吧 让我们回去 把我们的血汗洒在我们的土地上 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1 依据材料 将明代三部科学巨著的成就与对其的评价进行搭配 把材料一表中的序号正确填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 英国学者李约瑟把这部著作称为 17 世纪早期重要的工业技术著作 该书在世界科技史中占有重要 位置 这部著作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 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 还是文字优 美的文学佳作 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 2011 年这部著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 世界记忆名录 这是中医药典籍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 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 具有重大意义 2 材料二中的柱状图反映的 1870 1900 年世界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下面的文字材料说明了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 分析战后初期促进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 4 请说出与上面一组图片中的人物相关联的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你从朱光亚的信中感受到中国科技工作 者拥有怎样的品质和精神 24 15 分 2016 七上 无为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 请回答问题 材料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 以土为德 故为拓拔氏 夫土者 黄中 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 地名 来者 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鉴 1 魏主是谁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 魏主 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3 魏主 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第 11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