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总结范文.doc_第1页
影像诊断总结范文.doc_第2页
影像诊断总结范文.doc_第3页
影像诊断总结范文.doc_第4页
影像诊断总结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像诊断总结范文 呼吸系统肋骨后段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走行,形成肋弓。 前后段不在同一高度,一般第六肋骨前端相当于第十后肋高度。 肺野横向分为上、中、下三野。 纵向等分为内、中、外三带。 上野与中野的划分标准在第二前肋下缘划一水平线,中野与下野的划分标准在第四前肋下缘划一水平线。 肺门 (1)右侧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主要由右上肺静脉的下后静脉干构成,下部主要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夹角,称肺门角。 (2)左侧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下部由左下肺动脉构成。 (3)侧位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右肺门略靠前;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前缘为上肺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逗号”尾巴由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4)位置中肺野内带24前肋间,左比右高12cm。 侧位片上斜裂上起第4胸椎水平,向前下斜行达膈前部距前肋膈角23cm处。 侧位片水平裂起自斜裂的中部,向前稍向下达前胸壁。 水平裂上方为上叶,下方为中叶,斜裂之后下方为下叶。 纵隔九分法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连线划分上中纵隔。 肺门下缘(或第八胸椎下缘)水平线划分中下纵隔。 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连线为前中纵隔的分界。 以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作为中后纵隔分界。 膈分左右两叶。 右侧较左侧高12cm。 一般位于910后肋水平,相当于第六前肋。 运动范围约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 分肋膈角,心膈角。 膈下结构右侧肝、左侧胃泡。 纵隔常用的6个CT层面胸腔入口层面、胸骨柄层面、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窗层面、气管分叉层面、左心房层面。 坠积效应两肺下叶后部肺血管纹理较粗,为正常表现,系因患者仰卧位扫描时肺血较多分布于低垂部位所引起,勿误认为异常。 正常变异 1、局限性膈膨升右侧多,局部发育较薄弱所致。 2、波浪膈肋骨前端附着点牵拉所致。 气管支气管病变 1、阻塞性肺气肿不完全阻塞 2、阻塞性肺不张完全阻塞气管支气管病变阻塞原因腔内阻塞、管外压迫肺气肿原因阻塞性、代偿性、瘢痕旁性肺气肿分类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多发生于较大支气管。 x表现1)直接征象肺局部透光度增加2)间接征象可无/肋间隙增宽、膈顶低平、纵隔向健侧移位。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多在终末细支气管x表现1)直接征象双肺野透光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纤细;2)明显。 胸廓前后径及横径加大,肋间隙增宽,肋骨走行水平;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膈顶低平。 肺气肿x表现1)直接征象肺透光度增加2)间接征象肺体积增大所致肺气肿的CT表现可分为 (1)小叶中央型Centrilobular emphysema常分布在上叶 (2)全小叶型Panlobular emphsema下叶分布为主。 (3)间隔旁型Paraseptal emphysema多位于胸膜下或沿小叶间隔周围肺不张X线表现1)直接征象肺密度增加,呈均匀致密影。 2)间接征象肺体积缩小。 肺不张分类 (1)一侧性肺不张 (2)肺叶不张 (3)肺段不张 (4)特殊类型盘状肺不张因膈升高压迫肺底形成盘状肺不张属亚段不张,表现为膈上的横行条状致密影。 肺实变X线表现1)云絮状或斑片状阴影,呈灶性、肺段或肺叶分布;边界模糊。 2)实变占据整个肺叶时,则形成边缘锐利以叶间胸膜为界的全叶性实变。 结节与肿块1腺泡结节影直径410mm;2粟粒状结节影直径在4mm以下;3.大结节直径1120mm;4.肿块直径大于20mm厚壁空洞洞壁3mm以上,常见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 (如虫蚀样空洞)薄壁空洞洞壁3mm以内,常见于肺结核。 胸腔积液分类1.)游离性胸腔积液2)局限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仰卧位见患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 胸腔积液定量分析1)250ml的少量积液,患侧肋膈角浅平,积液上界可达第四前肋下缘水平。 3)中量胸腔积液,积液上界可达第二前肋以下,液体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 4)大量胸腔积液,积液上界达第二前肋以上,纵隔常向健侧移位,肋间隙增宽。 病因直接征象间接征象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肺实变(渗出)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支气管完全性阻塞肺泡内充满病理性物质肺透光度增加肺野均匀致密肺密度增加,边界模糊肺体积增大肺体积缩小肺体积无改变大叶性肺炎(病变在两周内完全消失)。 肺体积无缩小,常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肺炎双球菌/链球菌。 X表线 (1)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仅有肺纹增多,肺透明度略低等。 (发病后1224小时) (2)实变期以叶或段分布的大片阴影,密度均匀,累及肺段的常表现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 (发病23天后)若以叶间裂为界,边界清楚,形状与肺叶的轮廓一致。 (3)消散期斑片状或条索状阴影。 (发病一周后)CT表现 (1)充血期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 病变区血管仍隐约可见。 (2)实变期呈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显示空气支气管征(概念实变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其内可见透亮支气管影)。 (3)消散期实变阴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影。 支气管肺炎也称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及体质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感染。 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 病灶沿支气管分布。 炎性病变由支气管向远端蔓延到肺泡/沿支气管周围蔓延到肺间质,导致小叶实变。 病变范围常是小叶性的,但也可融合成大片。 X线表现多发散在小斑片状阴影。 (1)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的炎症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模糊。 (2)小叶性渗出与实变表现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 CT表现病灶呈弥散斑片影,典型者呈腺泡样形态,边缘模糊,或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呈大片。 肺脓肿右上叶后段及双下叶背段好发。 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 一般脓肿迁延3个月以上即形成慢性肺脓肿。 感染途径吸入性;血源性(继发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病变为多发性。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X线表现 (1)急性肺脓肿 1、化脓性肺炎阶段肺内出现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均匀,可浸及一个肺段或一叶的大部。 2、脓肿形成期实变区中见厚壁空洞,内有宽的液平,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 急性肺脓肿可总结为“三有”肺内有病变,病变内有空洞,空洞内有液平。 (2)血源性肺脓肿两肺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片状致密影,以外围较多,病灶可有小空洞形成,可有液面。 (3)直接蔓延引起的肺脓肿(常见有膈下脓肿、肝脓肿和胸壁脓肿等所致)患侧膈肌升高、运动明显受限,膈上肺叶内有大片致密影,其中可见含液面的空洞,多伴有胸膜增厚。 (4)慢性肺脓肿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空洞;空洞周围有条索状及斑片状影;多房性空洞呈多个大小不等的透光区;常并发支扩,胸膜粘连、增厚。 肺脓肿CT表现早期较大片状高密度阴影,病灶胸膜侧密度高而均匀,肺门侧密度较淡且不均,病灶邻近叶间胸膜处边缘清楚锐利,其余边缘则模糊。 纵隔窗见空气支气管征。 可见空洞,内见气液/液液面。 (p269) 1、肺结核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殖和变质。 病程长。 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 2、肺结核的分型原发型肺结核(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继发型肺结核(型)、结核性胸膜炎(型)、其他肺外结核(型)。 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初染结核菌后多在肺的中部近胸膜处发生急性渗出性病灶,为原发病灶。 其周围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灶周围炎。 病变沿淋巴管引流,可引起淋巴管炎及相应的淋巴结炎。 X线表现 (1)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边界模糊的云絮状影;淋巴管炎条索状阴影;淋巴结炎肿块影,多出现于右侧气管旁及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2)胸内淋巴结结核(概念:当原发病灶已被吸收或被掩盖而不能发现时,则原发性肺结核即表现为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x表现内缘与纵隔相连外缘突出的肿块,边缘清楚(肿瘤型),伴淋巴结周围炎时边缘模糊(炎症型)。 胸内淋巴结结核CT表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对隆突下淋巴结增大。 肺内原发病灶表现为小叶性或小叶融合性高密度阴影。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 (1)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变初期,两肺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改变;发病约十天,出现粟粒状阴影,大小约1.52mm,三均匀(大小、密度、分布),正常肺纹理常不能显示。 (2)亚急性、慢性血型行播散型肺结核肺内多发病灶;表现为大小不 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即三不均匀)。 以两肺上、中肺野为主。 CT表现多发大小不 一、密度不均的结节影,上肺结节多且大于下肺结节,部分病灶可有钙化。 继发性肺结核多在上叶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 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 X线表现 (1)渗出浸润为主型(渗出、增殖、空洞等)早期陈旧性病灶周围炎,多在锁骨上下区,表现为中心密度较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也可为新出现的渗出病灶,呈小片云絮状影,范围较大时可呈肺段或肺叶性浸润。 (2)干酪为主型1)结核球(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干酪物质所充填而成)x表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球形病变,大小为24cm;多见肺上野,也可发生肺部其他部位;一般密度均匀,轮廓光滑,其内近心侧可有小空洞;结核球内可见层状、环状或斑点状钙化;附近常有散在的纤维增殖病灶,称为卫星病灶。 2)干酪性肺炎 1、大叶性干酪性肺炎x表现一个肺段或肺叶呈致密性实变,密度较大叶性肺炎高,高千伏摄片时可见大片实变中有多处密度低的虫蚀样空洞影。 2、小叶性干酪性肺炎x表现两肺内分散小叶性致密影,有时与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同时存在。 (3)慢性纤维空洞型 1、广泛的纤维化病变肺叶萎缩,肺门被牵拉向上,下肺纹理形如垂柳; 2、纤维厚壁空洞一侧或双侧上、中肺野大片阴影,密度不均,其中有多个厚壁空洞; 3、支气管播散病灶。 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单发或多发小叶性实变或腺泡结节状阴影,病变融合可呈肺段或肺叶实变。 也可呈空洞为主的病变。 结核球CT表现类圆形致密影,界清,CT能见较细微钙化,典型表现为层状钙化。 增强扫描,结核球环状强化,中心干酪物质不强化。 结核性胸膜炎儿童、青少年多见。 临床分类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1)结核性干性胸膜炎x表现无异常发现/仅出现患侧膈运动受限,多数患者继续发展而出现胸腔积液。 (2)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x表现胸腔积液征象,慢性者可见胸膜肥厚、粘连甚至钙化。 结核性空洞(洞壁3mm以内,由薄层纤维及肉芽组织形成)X线表现边界清、内壁光滑圆形透明区,一般无液平,周围很少有实变。 ?Pneumonia肺炎?lobar pneumonia大叶性肺炎?bronchopneumonia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小叶性肺炎?lung abscess肺脓肿?pulmonary tuberculosis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tuberculosis原发型肺结核?hemo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血行播散型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tuberculosis继发型肺结核?tuberculous pleuritis结核性胸膜炎?ground glassopacity毛玻璃样阴影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的分型1.按组织学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复合癌及大细胞未分化癌)。 2.按肿瘤发生部位中央型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周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弥漫型肿瘤在肺内弥漫性分布。 中央型肺癌x表现 (1)支气管改变支气管管壁增厚(x表现正常支气管壁厚度约13mm,肿瘤浸润时,支气管壁增厚,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改变)、腔内肿块或壁外肿块、管腔狭窄或闭塞(x表现多见管径较大支气管,呈很小的环状及鼠尾状等)。 (2)阻塞性改变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 (3)肺门肿块反“S”征(inverted Scurve sign)(X线胸片上,右肺门肿块与右肺上叶不张相连构成,见于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 ) (4)纵隔结构受侵CT肿瘤与纵隔间脂肪间隙消失、肿瘤与纵隔结构分界不清,MRI纵隔结构周围薄层高信号带消失。 (5)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短径10mm或长径15mm常提示转移;(正常淋巴结一般5mm)。 周围型肺癌x表现 (1)肺内结节或肿块边缘呈分叶状、较光滑。 若浸润性生长则边缘毛糙常有短细的毛刺,胸膜凹陷征。 生长快大肿块,中心可以坏死而发生空洞。 (1)肿瘤特征1.早期周围型肺癌小肺癌(x表现直径2cm,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 结节内空气支气管征及空泡征。 );2.进展期肺癌(x表现26cm肿块,密度均匀,分叶、毛刺、棘状突起,大肿块有厚壁空洞;钙化少见;无空泡征。 )。 (2)三阻征象不明显,范围局限。 (3)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 弥漫型肺癌病理类型最常见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结节呈粟粒大小至1cm不等,多为不对称分布,以两肺中下部较多。 病灶可互相融合呈肿块状。 x表现 (1)两肺弥漫性多发结节影。 (2)多发斑片影/肺叶、肺段实变影。 (3)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肺癌结核球形态边缘分叶征毛刺密度钙化结节周围胸膜改变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增强CT随诊观察类圆形不规则有细短毛刺均匀少胸膜侧小片状浸润胸膜凹陷征常有轻中度强化增长较快圆形边缘整齐少无,或常毛刺不均匀斑块状或弧形卫星灶胸膜凹陷征无无强化很少变化常见厚壁空洞疾病癌性空洞结核性空洞肺脓肿洞壁厚度洞壁外缘洞壁内缘洞内积液洞周情况邻近胸膜动态观察厚而不均分叶、毛刺凹凸不平多无多无异常胸膜凹陷扩大,壁增厚较薄而均匀光整光整无或少量卫星病灶胸膜增厚变化较慢厚模糊较光整多炎性浸润明显增厚治疗后迅速缩小肺转移性肿瘤x表现血行、淋巴或直接侵犯 (1)血行转移双肺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或结节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似棉球状,中下肺野多见;少为单发病灶。 (2)淋巴转移多见于胃癌或乳腺癌,表现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见微细的串珠状小的致密结节影,肺纹理增多呈网状。 肺良性肿瘤肺错构瘤x表现 1、周围型错构瘤肺内孤立结节影多见,少为较大肿块影。 边缘清楚,无明显分叶,可有浅分叶。 部分内有钙化,典型的钙化呈爆米花样。 (CT表现肿瘤直径多3mm。 合并肺实质炎症两肺多发斑片状阴影,以下肺明显。 慢性支气管炎CT线表现 (1)支气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扩张,肺纹理扭曲。 (2)肺气肿,肺组织密度减低且不均匀,胸膜下区常可见肺大泡影,气管呈刀鞘样改变。 (3)间质纤维化者可见弥漫性网状阴影。 (4)应用HRCT可显示肺间质和肺实质的细微改变。 尘肺的检查方法标准的后前位高千伏X线胸片为首选。 尘肺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圆形小阴影、不规则形小阴影、大阴影、胸膜斑。 对尘肺的综合诊断有参考价值的影像学表现肺门改变、肺气肿和肺纹理改变。 小阴影密集度密集度指胸片上单位面积内小阴影的数量。 单纯尘肺胸片上出现小阴影,且达到一定的密集度和范围;复杂尘肺胸片上出现大阴影。 常见表现 (1)圆形小阴影肺野内圆形或近于圆形的、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的致密影,是尘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影像表现,常见于矽肺和煤工尘肺。 (2)小阴影直径或宽度在10mm以下的致密影。 (3)不规则形小阴影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线条状阴影,可以互不相连,也可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起,表现为网状,有时呈蜂窝状。 是石棉肺、非典型矽肺及其他尘肺的主要影像表现。 (4)大阴影直径超过10mm的致密影,界清,周围有明显肺气肿;多见于两肺的上、中区,常对称出现大阴影的长轴常与后肋垂直,不受叶间裂的限制。 “八字形”或长条形大阴影常见于典型矽肺。 (5)胸膜斑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局限性胸膜斑则是石棉肺的主要影像表现之一。 局限性胸膜增厚的厚度大于3mm时称为胸膜斑,多见于侧胸壁,也可见于部分心缘和膈面,胸膜斑可以发生钙化。 (6)肺门改变肺门阴影增大增浓,有时见肿大淋巴结影。 淋巴结蛋壳样钙化多在两侧肺门对称出现,也可见于一侧。 (7)肺纹理改变肺纹理增强、变粗,阴影出现和逐渐增多时肺纹理逐渐模糊、减少或消失。 Foreign bodiesin bronchusor trachea气管、支气管异物bronchiectasis支气管扩张Chronic bronchitis慢性支气管炎tramline sign轨道征Panlobular emphysema全小叶型肺气肿Centrilobular emphysema小叶中央型肺气肿Paraseptal emphysema间隔旁型肺气肿Pneumoconiosis尘肺肿瘤鉴别良性恶性肿瘤形态、边缘形态光整,边缘清晰锐利,与邻近结构界限清楚,脂肪层存在。 边界模糊不清,与邻近结构脂肪层消失,附近骨骼呈侵蚀性破坏。 胸腔内转移无有,常并发胸腔和心包腔转移性积液,可见胸膜/心包膜上的转移结节.纵隔结构受累情况受压移位常侵犯纵隔结构,导致上腔静脉受累梗阻或内有血栓、癌栓。 前纵隔纵隔肿瘤胸腺瘤(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好发部位前纵隔的中部偏上前纵隔中部前纵隔上胸阔入口处。 多位于气管前、侧方。 分类良性、恶性囊性(皮样囊肿);实性(畸胎瘤)良、恶胸骨后甲状腺肿;迷走甲状腺随呼吸/吞咽运动一般不随其运动一般不随其运动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增强检查近似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瘤灶一过性显著强化提示恶性。 不均匀明显强化X线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恶性者多分叶。 正位纵隔增宽,侧位前纵隔内肿块影。 类圆形,可有轻度分叶,大小不等。 密度不均。 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化。 密度增高,气管受压变形、移位,软组织影向两侧或一侧突出。 正位上纵隔增宽CT呈类圆形,可有分叶小腺瘤位中线一侧;大胸腺瘤位中线两侧囊性厚壁囊肿。 实性显示瘤内结构,钙化或骨骼为致密影,脂肪CT值呈负值多为高密度,邻近结构受压移位。 中纵隔后纵隔纵隔肿瘤淋巴瘤(中纵隔最常见的病变)支气管囊肿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好发部位上、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气管旁或气管分叉附近。 中纵隔上部。 后上纵隔。 分类霍奇金病侵犯淋巴结为主;非霍奇金病常呈跳跃式。 良性良神经纤维瘤、神经鞘膜瘤、节细胞神经瘤恶神经纤维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 随呼吸/吞咽运动一般不随其运动深呼吸和改变体位时囊肿形态可有改变或活动。 一般不随其运动增强检查轻中等度强化不强化中等程度的强化X线1)多个肿大淋巴结,互相融合呈分叶状,向两侧突出,可见一侧明显,少为单侧。 2)病变多位于上、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 3)可经肺门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也可侵及胸膜及心包而产生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多类圆形,边缘锐利光滑,无分叶。 密度均匀,少有钙化。 1)向一侧突出的肿块影,侧位上与脊柱重叠。 2)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锐利。 3)发生于椎间孔者,可压迫椎间孔使之扩大,可压迫肋骨头及椎体,产生边缘光滑的压迹。 4)恶性分叶状,侵蚀和破坏邻近骨骼。 CT1)纵隔内多个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晰光滑,部分淋巴瘤可融合呈分叶状团块。 2)纵隔可受压移位,可侵犯胸膜、心包及肺组织,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浸润病灶。 3)常位于前、中纵隔,以血管前和腔静脉后最常见,其次是气管与支气管组和隆突下组。 呈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由于囊肿内液体成分不同,其CT值可有差异,大多呈水样密度,也可呈软组织密度,1)一侧脊柱旁沟内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均匀。 因含较多的脂肪,总体密度比肌肉低。 2)良性边缘锐利,可在邻近的椎体、椎间孔或肋骨上形成光滑的压迹;恶性边缘较模糊并侵犯邻近结构。 3)起源于椎管内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瘤可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在椎管外,椎间孔常有扩大。 肋骨骨折以第310肋多见,尤其是第310肋的腋部及背部多见。 X表现1.肋骨骨折征象直接观察到骨折的存在及形状,并能观察对合情况。 2.肋骨骨折的继发征象如气胸、液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 观察肋骨骨折应注意:须对肋骨逐条仔细观察;不全骨折或膈下肋骨骨折,易遗漏;还须注意有无并发胸内损伤,如气胸、血胸、血气胸和气管支气管断裂等。 肺挫伤x表现1)肺纹理模糊不清,失去正常锐利的边界。 2)斑片状、范围大小不同、边缘模糊的阴影。 肺血肿x表现高密度、大小不等球形病灶。 气管及支气管裂伤x表现1)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气胸等间接征象。 2)重者可以见到继发的肺不张,且不张的肺组织可以下坠到胸腔的下部(垂肺征)。 纵隔气肿x表现正位纵隔两旁平行于纵隔的气带样影,侧位胸骨后的条带状气体影。 CT可显示少量纵隔内气体。 纵隔血肿x表现量少时无异常表现,量多时可见对称性纵隔增宽,或局限性软组织影。 CT上血肿呈高密度影。 ?Thymoma胸腺瘤?dermoid cyst皮样囊肿?teratoma畸胎瘤?intrathoracic goite胸内甲状腺肿r?lymphoma淋巴瘤?bronchogenic cyst支气管囊肿?neurogenic neoplasm神经源性肿瘤?thoracic Injur胸部外伤循环系统常规心脏摄片1)后前位(正位)2)右前斜(45o)位(第一斜位)患者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食道吞钡,观察左心房有否增大。 3)左前斜(60o)位(第二斜位)患者从后前位向右旋转60是观察主动脉全貌最好的体位。 将左、右心腔分开,前为右房、右室,后为左房、左室;4)(左)侧位(食道吞钡)食道吞钡根据食管是否受压,可判断左房是否增大。 心后、食道前间隙此间隙是否存在,可判断左心室是否增大。 心前缘与胸骨接触面的大小,可判断右心室的大小。 可显示主动脉全貌。 相反搏动点左心室段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相反搏动点。 心右缘从上到下1)升主动脉(儿童为上腔静脉);2)右心房;3)心膈角区为下腔静脉。 心左缘从上到下1)主动脉弓(结)2)肺动脉段(正常一般不突出,3mm时为肺动脉段突出)3)左心耳区(正常时不显示)4)左心室。 心前缘自上而下主动脉、肺动脉、右室和左室下端构成(右前斜位);心前间隙为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透亮区(右前斜位);近似长方形的透亮区(左前斜位)。 心脏大血管的形态1)横位心见于矮胖体形,膈肌位置高,心膈触面大,心胸比率大于0.5(0.61右下肺动脉横径测量1.测量点肺门角(p221)向下1.0cm处测量右下肺动干的横径。 2.正常值成人右下肺动脉横径1.5cm(正常0.91.5)。 儿童右下肺动脉横径不超过胸锁关节平面气管横径。 影响心脏大血管的因素1.体型;2.年龄;3.呼吸;4.体位(立、卧位心脏面积可相差25%);5.其它心脏形态和大小异常1)二尖瓣型(梨型)主动脉弓小,心腰突出,心尖圆钝(右室增大所致)。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肺心病、间隔缺损和肺A狭窄2)主动脉瓣型(靴型)主动脉弓突出,心腰凹陷,心尖向左下扩展(或圆钝上翘)。 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病变;法四。 3)普大型心影向两侧均匀增大,可见于风心联合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衰、心包大量积液等。 心脏增大心脏病变的重要征象,它包括心壁肥厚和心腔扩大,1)左心室增大(向左、向后、向下)1正位A、心尖向左下延伸,向左可越过锁骨中线,向下过膈面,于胃泡中显示;B、左心室段隆凸、延长,心腰凹陷;C相反搏动点上移。 2左前斜位心脏向后下突出与脊柱重叠。 3左侧位心脏向后下突出;心后食道前间隙变窄或消失。 2)左心房增大(向后、向右、向上及向左)1正位A、心右缘双房影;B、左心缘可见左心耳突出(第三弓形成);C、心左缘出现四个弓弧。 2左侧位左房增大分度轻度食管前壁受压;(0.21.0cm)中度食管受压后移,但前壁与胸椎无重叠;(1.12.0cm)重度食管明显后移,前壁与胸椎重叠。 (2.1cm)3)右心室增大(向前、向左右两侧及向左后旋转)1正位心尖钝圆上翘;肺动脉段(心腰)平直或隆起;相反搏动点下移;2左侧位前缘中下段隆起,与胸骨接触面增大。 心后缘隆凸,可与脊柱重叠,但最突点位置较高,区别左心室增大;4)右心房增大(向前、向上、向右)1正位右房段向右、向上膨隆;右房高与心高比大于1/2;2左前斜位35心前缘中段右房段延长、隆凸或与右室段成角。 5)全心增大心脏向两侧增大,横径明显增宽,各弓弧不清或消失。 肺血流异常1.肺充血X线表现为1)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清晰、锐利;2)肺动脉段突出,双肺门影增大;3)肺门搏动增强肺门舞蹈(透视下观察)。 2.肺血减少(肺缺血)X线表现为1)肺门影缩小,右下肺动脉主干变细;2)肺血管纹理纤细且稀疏,肺野清晰。 3)严重时可出现许多杂乱的细小血管阴影,为侧支循环。 4)肺动脉段平直或凹陷;当肺动脉瓣狭窄时肺动脉段可突出(狭窄后扩张)3.肺淤血(轻度肺V高压)X线表现为1)肺纹理增多、呈网状、点状,但边缘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2)肺门影增大,边缘模糊;肺静脉压超过10mmHg时即为肺静脉高压。 正常肺静脉压810mmHg肺静脉高压分度轻度1120mmHg中度2130mmHg重度31mmHg4.肺动脉高压收缩压超过30mmHg(平均压21mmHg)。 正常肺动脉主干收缩压为1530mmHg(平均压20mmHg)以下;X线表现为1)肺动脉段突出(3mm);2)肺门动脉及大分支增粗(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cm)3)远端分支显示突然变细,称肺门截断(残根)现象;4)右心室增大。 间质性肺水肿肺毛细血管静脉压超过25mmHg,可出现(慢性)间质性肺水肿。 X表现肺淤血表现,小叶间隔线水肿(Kerley B线)。 肺泡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水肿并存,肺静脉压超过30mmHg时,渗出液主要存积在肺泡内。 X线表现一侧或两侧肺野内带有片状模糊影,以中下野内中带(双侧肺门区)多见;典型表现呈蝶翼状。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haemosiderosis)X线表现双肺见细小节结和点状影,中下肺野较多,与粟粒结核近似,常与Kerley B线并存。 镜面右位心左旋心右旋心右位主动脉弓心尖心尖指向右侧心尖指向左侧心尖指向右侧心尖在左侧,主动脉弓在右侧内脏全转位胃泡和脾脏在右侧;肝脏在左侧胃泡和脾脏在左侧;肝脏在右侧。 型右弓右降(常合并有其它先心病);型右弓左降(其他多无异常)。 肺静脉完全性异位引流 (1)心上型“8字形”心影,为典型的X线特征性表现。 (2)心下型/膈下型“弯刀“征。 Lutembacher(鲁登巴赫)综合征房间隔缺损(ASD)合并二尖瓣狭窄(MS)房缺室缺PDA法四发病率居成人先心发病率的首位。 为小儿先心病的第五位。 继发孔型房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儿童先心病中居首位。 为成人先心病第五位。 发生艾氏综合征几率高于房缺。 成人、儿童均居第二位。 紫绀先心病中最常见病。 (法三肺动脉狭窄+继发孔房缺+右室肥厚。 )缺损口大小3.04(15)cm,仅2%可出现晚期肺动脉高压。 1.2cm(230mm)中大室缺出现肺动脉高压几率高于房缺。 长620mm;宽225mm。 室缺、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继发右室增大。 主要征象右房增大左室增大主动脉弓增宽、搏动增强;左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X线表现1)三大右房、右室、肺动脉段增大;2)三小左房、左室、主动脉弓缩小;3)“肺门舞蹈”;4)心脏呈二尖瓣型,常有中度以上增大。 小孔型室缺(28mm)1)肺血可在正常范围;2)肺动脉段稍隆起;3)心脏正常/稍大,以左为主;4)左房也可稍大;主动脉弓正常。 中孔型室缺(915mm)1)主动脉弓正常;2)肺动脉段突出;3)左、右心室增大;4)左房轻度增大;5)右房不大(肺高压时可稍大)。 6)肺充血,1/5有肺门舞蹈征;7)肺动脉高压占23。 大孔型室缺(16mm)1)主动脉弓正常;2)肺动脉段突出;3)左、右心室增大(右室明显);4)左房轻中度增大;5)右房不大(肺高压时可稍大)。 6)肺充血明显;7)肺动脉高压占63。 1.主动脉弓增宽、搏动增强(90);2.主动脉漏斗征(5062);3.左心房轻度增大,左室增大(8392);4.肺动脉段突出(91);5.右心室增大(48、肺高压时明显);6.肺充血(96);肺门舞蹈征(1/3)。 1)肺少血,肺门小,肺野血管纹理纤细;2)心脏轻到中度增大,心尖圆钝上翘,呈“靴形”(如有第三心室形成,则心腰变直);3)主动脉增宽,1/41/3有右位主动脉弓。 4)右心室增大,右心房轻度增大;5)左心室小(流量减少),左心房不大。 ?dextrocardia镜面右位心?levoversion左旋心?dextroversion右旋心?right sidedaorta右位主动脉弓?tot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