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B卷_第1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B卷_第2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B卷_第3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B卷_第4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部编版部编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 2 2 单元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 会变革单元测试会变革单元测试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孔子周游列国 的故事家喻户晓 你知道与 诸侯 列国 的产生相关的 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2 分 荀子 儒效篇 记载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 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 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土地和人口 B 封号和耕牛 C 土地和耕牛 D 人口和铁犁 3 2 分 2006 年 7 月 第 30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 为我们 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 2 分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 权更迭时制作 第 2 页 共 12 页 的年代标尺 其中 处应该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5 2 分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 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 发展社会经济 C 保卫镐京的安全 D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巩固疆土 6 2 分 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司母戊鼎 C 世纪宝鼎 D 四羊方尊 7 2 分 2004 年是农历的羊年 我国有崇拜羊的习俗 古人的艺术作品中常有反映 右图是名闻中外的 青铜器精品 它的名字是 第 3 页 共 12 页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像 D 大盂铜鼎 8 2 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 商朝 B 夏朝 C 西周 D 东周 9 2 分 国语 晋语 记载 宗庙之牲 牛 为畎亩 田地 之勤 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A 铁农具出现 B 陶器工艺发展 C 牛耕出现 D 青铜冶铸技术改进 10 2 分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曾说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 可 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他在哲学上主张 A 民贵君轻 B 辩证思想 C 兼爱非攻 D 依法治国 11 2 分 下列哪些国家既属于春秋称霸之国 又属于战国七雄 A 齐国 秦国 晋国 第 4 页 共 12 页 B 齐国 秦国 楚国 C 宋国 晋国 齐国 D 韩国 赵国 魏国 12 2 分 史书记载 春秋初年的 170 多个诸侯国 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 趋势是 A 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 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13 2 分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 正确的是 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奖励军功 并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废除了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B C D 14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 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 人民大力拥护 B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第 5 页 共 12 页 D 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15 2 分 小华同学对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 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 简车是唐朝时出现 B 都江堰是防洪工程 筒车是耕种工具 C 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 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 以农为本 16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 其中墨家学派创始 人墨子的主张是 A 无为而治 B 兼爱 非攻 C 春秋无义战 D 仁政 17 2 分 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创始人是 A 孟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墨子 18 2 分 400 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 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到目前全球 已建成的孔子学院 140 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第 6 页 共 12 页 A 离骚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19 2 分 孟子认为 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 有劳动时间 有物质保障 这反映出孟子主张 A 兼爱 非攻 B 实行 法治 C 无为而治 D 仁政 治国 20 2 分 历史学家钱穆说 中国 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 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 学术思想最灿烂 是指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C 法家思想受到国君赏识 D 出现了儒 道 佛并立局面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7070 分分 21 2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项目主要内容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废除贵族的 特权 第 7 页 共 12 页 改革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 禁止私斗 废除 允许土地 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经济 统一 军事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 材料三 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 莫敢 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资治通鉴 1 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 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 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3 将材料二表格中的变法内容补充完整 项目主要内容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 特权 改革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政治 严明 禁止私斗 废除 允许土地 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经济 统一 军事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 4 根据材料三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 的目的是什么 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22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第 8 页 共 12 页 材料二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 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 工商业 及怠惰而致贫者 举以为收孥 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享有特权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置 令 丞 凡三十一县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四 霸道通宵论 强国先富民 令规传万户 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 三年悍将林 称雄当做首 变 法古标今 1 材料一中管仲 相桓公 结果是什么 桓公达此结果的标志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了 卫鞅 的什么主张 这次变法对该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些方面的措施 4 根据 事末利 工商业 及怠惰而致贫者 举以为收孥 奴隶 评价变法存在什么不足 5 通过上述材料 我们可从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3 20 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任何国家 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 本已早为推行 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 使西方人迎头赶 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之创建 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 秦集史 材料二 行之十年 秦民大说 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 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 黄 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 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 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 群逐马如卷 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第 9 页 共 12 页 飘逝的岁月 中国社会史 1 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位君主的大力支持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人们 勇于公战 3 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迁都至何处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