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6)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6)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新人教版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6)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新人教版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6)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新人教版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26)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626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 单选题 1 1954 年教育部规定 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 个别地区如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 二 三年级原授英语的 可继续授英语 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 妥善安置者 可改授俄语 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学习苏联 推动我国经济建设 b 为 二五 计划做人才储备 c 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 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2 根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 现代某一时期上海市初中语文课本中 毛主席的文章和诗词 马 列的文章 鲁迅杂文占 50 2 样板戏 选场 评论 总结 家史和通讯占 37 3 古代诗 文仅占 2 4 据此可判断此语文课本的使用应处于 a 三大改造时期 b 文革 时期 c 大跃进 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3 1977 年 邓小平复出后在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中说 我知道科学 教育是难搞 的 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 教育 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复出后在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的举措是 a 迅速恢复高考制度 b 启动 希望工程 c 颁布 义务教育法 d 实施 863 计划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 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 是一项史无 前例的壮举 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一壮举 是指 a 袁隆平的 杂交水稻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 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2 5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不分性别 民族 种族 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 件不具备的地区 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这一规定出自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6 费正清在 美国与中国 中说 1977 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 重新建立了 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材料中的 传统制度 具体指的是 a 科教兴国 战略 b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c 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d 九年制义务教育 7 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恢复高考 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社会公平竞争 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是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的成果 a b c d 8 从 1950 年到 1957 年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 36 岁延长到 57 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 25 增至 50 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 a 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 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 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9 2000 年我们实现了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的伟大目标 2005 年 全国 普九 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 95 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4 左右 这一变化说明了 a 教育现代化已经实现 b 教育面貌彻底的改变 c 新时期教育成就突出 d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 10 下表是 1975 1995 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 的统计表 结合所学 可以推断 年代高等教育中等技校中等师范中学小学 197532 634 439 345 0 198023 437 226 039 644 6 198530 038 640 244 8 199033 742 452 441 946 2 199538 548 362 845 247 5 a 在 80 年代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 双百 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 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 材料题 1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902 年 清政府制定了 壬寅学制 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新的 系统的 完整的 全国性学制系统 它是后来的 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 癸卯学制 的基本蓝本 激发忠 爱 开通智慧 振兴实业 是 壬寅学制 所规定的办学宗旨 初等教育 钦定蒙学章程 中规定儿童从 6 岁起入蒙学堂 其宗旨是 在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 并调护其身体 蒙学堂毕业后才能升入小学堂学习 小学堂的宗旨是 在授以道德知识及一切有益身体之事 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 7 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 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 中等教育 章程 规定 中学堂内附设师范学堂 以培养小学堂教习人才 在第三年第四年 设实业科 毕业后可以进入一切高等专门实业学堂 中学堂课程门目表 修身第一 读经第二 算 学第三 词章第四 中外史学第五 中外舆地第六 外国文第七 国画第八 博物第九 物理第十 化 学第十一 体操第十二 同时 在中学堂之外还设有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 为高等小学卒业后 不愿意再升学的学生所设 高等教育 章程 规定高等教育分为三级 高等学堂或大学预 科 3 年 设政 艺两科 于之平行的有高等实业学堂 师范馆 仕学馆等 大学堂 3 年 设政 治 文学 格致 农业 工艺 商务 医书共 7 科 各科下有分若干专业 如医术科分医学 4 药学两个专业 大学堂之上设大学院 年限不定 以从事研究工作为主 不设立课程 学习不 再主要依靠讲授 重在自学 张倩 张百熙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 根据材料 概括指出 壬寅学制 的特点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 壬寅学制 的历史价值 5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1954 年的规定倾向于俄语教学 注重培 养懂俄语的人才 加强了向苏联的学习 主要是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的需要 故选 a 项 2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 文革 时期的教育事业 样板戏 出现在 文革 时期 所以据此判斩 此语文课本的使用应处于 文革 时期 故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3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实施的教育措施 结合所学可知 1977 年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 符合题干时间 故 a 项正确希望工程 是共青团中央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 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 于 1989 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 b 项错误 义 务教育法 是 1986 年颁布的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 c 项错误 1986 年开始实施 高技术研究 发展计划纲要 后称 863 计划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 d 项错误 4 答案 b 解析 练习课本知识可知 2001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布 中国如期完成 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 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针 对这一事件 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 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 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 它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故此题应选 b 项 点评 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 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 但备选项的迷惑性 干 扰性较大 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 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 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5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 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可以判断出这一部法律应该是 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 答案 b 6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材料中 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是指 教育考试制度 这是在 1977 年恢复高考后重新采用的教育制度 b 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a c d 三项均是改革开放以后制定的重要教育战略 点评 高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主要侧重于对不同时期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特征 方面 1949 年 1965 年 这是人民教育的奠基阶段 此时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 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文革十年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遭遇重大挫折 尤其是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 入复兴和大发展的阶段 7 答案 b 解析 项正确 恢复高考有利于公平竞争 项正确 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是相对合理 的一种方式 项正确 1977 年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度 项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 出是在 1995 年 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 点评 国之兴衰 系于教育 文革结束后 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的地位 1977 年 恢复了高考 千万 人的命运被改变 与此相关的教育方面的其它阶段的史实也需要掌握 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 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 扫除青壮年文盲 在 80 年代通过了 义 务教育法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0 年代科教兴国战略 更加重视教育 8 答案 d 解析 1950 年至 1957 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新中国的卫生和教育事业也日益完善 所以材料直接反映了 a b 两项 但决定性因素是 d 项 c 项不符合题意 9 答案 c 解析 10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育事业的发展 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准确解读 表格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20 世纪 80 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由 23 4 到 30 0 再到 33 7 比例不断增大 a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双百 方 针的提出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 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排除 在 1949 1966 年里我国 7 就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排除 d 项表述符合题 意 正确 考点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原因及表现 二 材料题 11 答案 1 特点 保守性与先进性并存 借鉴西方国家办学的经验 吸收国外学制的优点 一 定程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规范化 标准化 注重实业知识的传授 原因 封建统治者被动革新 西方工业文明的推动 2 价值 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系统 完整的全国性学制 成为之后教育改革的蓝本 推 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 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解析 1 第一小问特点 材料中从课程内容看 初中等教育都保留修身 读经的传统 体现 其保守性 同时也引进西方物理化学等课程 体现出先进性 从课程设置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