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九年级历史试题_第1页
2013年1月九年级历史试题_第2页
2013年1月九年级历史试题_第3页
2013年1月九年级历史试题_第4页
2013年1月九年级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22012 2013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九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该选项字母代号填在答案表内 题 号12345678910 答 案 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 案 毛泽东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回答第 1 3 题 1 十月革命爆发于 A 德国 B 俄国 C 法国 D 苏联 2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推动了国际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A B C D 3 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列宁领导实行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缓和工农矛盾 B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C 引进外国资本 D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4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它形成于 A 20 世纪 20 年代 B 20 世纪 30 年代 C 20 世纪 40 年代 D 20 世纪 50 年代 5 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重划德国的疆界 B 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 C 限制德国的军备 D 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6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做出这一评 价的根据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 A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和约 C 五国条约 D 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等级等级 2 7 1929 年 10 月 24 日 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 随后 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 冒了 这形象地反映了 A 生态环境的恶化 B 经济危机的蔓延 C 霸权主义的影响 D 恐怖主义的泛滥 8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面对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 日本 B 德国 C 美国 D 意大利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D 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10 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相似点的归纳 不 正确的是 A 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 美国都从中获利 C 英国都是战胜国 D 日本都是战败国 11 战后的繁荣 危机和经济调整 新经济的出现 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概况 最符合这种情况的国家应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德国 12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 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军费支出不断增加 并出现了 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 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 军国主义的本质就是侵略 B 军国主义复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军国主义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D 日本存在军国主义复活的社会土壤 13 晓亮同学在学完 冷战政策 后 整理的下列笔记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请找出来 A 目的 遏制 共产主义 B 实施对象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C 方式 采取一切手段 D 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 出台 14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 信息化和全球化 B 高速度和低通胀 C 电气化和全球化 D 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15 通过武装斗争 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建立革命政府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拉 丁美洲国家是 A 海地 B 古巴 C 巴拿马 D 巴西 16 运用大事年表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查阅世界历史大 事年表 你会发现 1993 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欧洲联盟建立 B 苏联解体 C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D 科索沃战争 3 17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见到诺基亚 三星 皮尔卡丹等国际名牌商品 轻松享用 肯德基 麦当劳快餐 这都得益于 A 贸易自由化 B 区域集团化 C 经济全球化 D 政治多极化 18 右图所示研究成果曾震惊世界 被誉为 20 世纪最重大 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它所反映的高新科技 领域是 A 原子能 B 计算机 C 航天技术 D 生物工程 多利多利 羊羊 19 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它起源于美国 B 它具有范围广 影响大的特点 C 它使人类迈入了 电气时代 D 它使人类实现了 奔月 的梦想 20 莫言荣获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提高了中国人在夺取诺贝尔奖方面的自信心 也引发 了中国人空前的文学热情 走进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殿堂 你会发现美国作家德莱塞 的著名长篇小说 A 美国的悲剧 B 约翰 克利斯多夫 C 静静的顿河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第 21 题 14 分 第 22 题 18 分 第 23 题 17 分 第 24 题 11 分 共 60 分 21 由于国情不同 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政府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阅读材 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这次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造成工业 农业 商业和金融部门的 危机 它从 1929 年到 1933 年 前后共 5 个年头 1933 年与 1929 年相比 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工业生产下降了 1 3 以上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 2 3 1 据材料一 指出 这次经济危机 的名称并归纳其特点 4 分 材料二材料二 经济危机爆发后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 不满 趁势发展壮大 1933 年 1 月 希特勒一上台 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翻开 了德国历史中黑暗的一页 同年 3 月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立即以 新政 救治经济危机 他采取的整顿银行 调整农业 对工业调整 兴建公共工程 进行社会救济等系列 新政 措 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4 2 据材料二 1933 年相继上台的两位欧美国家领导人分别是谁 2 分 为对付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他们寻找的出路及其最终结局有何不同 4 分 材料三材料三 2008 年 11 月 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 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奥巴马对 内大力推行各项 新政 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7870 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 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3 结合材料二 三和所学知识 你认为罗斯福 新政 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2 分 奥巴马和罗斯福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上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 2 分 22 历史图片作为史料的一种形式 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 仔细观察下面的历史图 片 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图一一 诺诺曼底登曼底登陆陆 图图二二 日本投降日本投降仪仪式式 图图三三 雅雅尔尔塔会塔会议领导议领导人合影人合影 图图四四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战战役役 图图五五 攻克柏林攻克柏林 图图六六 联联合国家宣言合国家宣言 签签字字仪仪式式 1 上述图片共同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哪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 分 上述图片分 别反映了这次战争中的重要事件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 分 5 2 图三中在前排就座的是哪三位领导人 3 分 这次会议作出的决定对战后世界 格局有着巨大影响 试举出其中的一项决定 2 分 3 图四 图六反映的重要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 分 4 这场战争的结果再一次雄辩地证明 多行不义必自毙 通过学习这场规模空前 的战争 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4 分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在 两极格局下 美苏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争霸 经过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 西欧各国联合 发展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美国试图凭借其 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 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 正在一体化的道路 上阔步前进 在全球事物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并向 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 年经 济总量取代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这些国家和国家 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 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 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1 据材料一 主导 两极格局 的是哪两个国家 2 分 两极格局结束 的标 志是什么 1 分 2 据材料一 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3 分 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西欧推进 各国联合发展 和 一体化 发展的重要史实各一例 4 分 6 3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 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的因素是什么 2 分 材料二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恢复和发展经济过程中 美国 西欧和日本引领风骚 执世界经济发展的 牛耳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任何一个国家经 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 跳出国界 走向世界 哪里有市场 哪里生产成本低 就在哪 里生产经营 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4 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 西 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 分 24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 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 回答 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2003 年 10 月 中国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 继美 苏之后又一个拥有载人宇航器并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2012 年 6 月 神 舟九号 和 天宫一号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首次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几天后首次航天员 手控交会对接也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向在轨航天器运送人员和物资 能力的国家 材料二材料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反映了本次科技革命快速 便捷 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 特点 也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社 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创造的巨大产值 表明科学技 术越来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网络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骤然加快 在经济增长 因素中 信息和科技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1 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第 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材料一反映了这次科技革命 在 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材料二说明这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3 分 2 据材料二 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4 分 3 有人说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4 分 7 2012 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九年级历史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1 B 2 D 3 D 4 B 5 B 6 A 7 B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C 14 A 15 B 16 A 17 C 18 D 19 C 20 A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第 21 题 14 分 第 22 题 18 分 第 23 题 17 分 第 24 题 11 分 共 60 分 21 答案要点 1 名称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 分 特点 波及范围广 持续 时间长 破坏性大 3 分 2 希特勒 罗斯福 2 分 不同 前者建立法西斯专政 挑起世界大战 最终走向 灭亡 后者实行新政 渡过危机 维护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出路 结局各 2 分 共 4 分 答出其意即可 3 中心措施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2 分 相同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 分 22 答案要点 1 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 分 排列 图六 图四 图 一 图三 图五 图二 3 分 每两处 1 分 2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3 分 决定 打败德国后 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 彻 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战后成立联合国 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 西斯的作战 2 分 答出其一即可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 分 联合国家宣言 的 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此后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2 分 4 启迪 和平来之不易 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 量 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或正义能最终战胜邪恶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 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团结起来 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 维护和平 谋求共同发展 4 分 答出两点 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23 答案要点 1 美国 苏联 2 分 标志 苏联解体 1 分 2 新变化 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 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3 分 重要史实 成立 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 成立欧洲联盟 欧盟 4 分 举出符合史实的其它事例也可 3 经济实力 2 分 8 4 趋势 经济全球化 2 分 共同原因 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注重发展教育 和科技 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3 分 答出三点即可 24 答案要点 1 三 1 分 航天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分 2 快速 便捷 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学科交叉渗透 科 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骤然加快 信息和科技 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 分 答出四点即可 3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1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