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察报告.doc_第1页
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察报告.doc_第2页
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察报告.doc_第3页
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察报告.doc_第4页
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赴马鞍山、南京学习考察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情况的报告3月2至3日,市文明办主任刘艳芬同志带领兰山、罗庄、河东区文明办主任和市文明办有关人员赴马鞍山市和南京市学习考察两市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有关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08年马鞍山市和南京市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去年在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马鞍山市位列全国地级市第四名,南京市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九名。马鞍山市城市人口64万,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122.3亿元。从80年代就开始创建文明城市,并探索形成了“四抓”的文明创建工作思路。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抓创建。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从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入手,设计载体开展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创建。始终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坚持城乡统筹抓创建。始终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延伸、现代文明传播等方面构建文明创建城乡一体化格局。四是坚持注重特色抓创建。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掘资源、塑造个性、彰显特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建品牌,增强文明创建的生机活力、影响力和持续力。该市自1993起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南京市在2008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排名倒数第二。痛定思痛,变压力为动力,从市到区、县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市里制定了20092011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计划,根据2008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南京实际情况,请市社科院制定了南京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操作手册,每季度委托第三方市民调中心对主城区测评一次,测评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材料审核等方法,内容包括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和公共精神等6大类。测评前,对测评人员(从大学抽调的社会学研究生)进行培训。测评统一考察标准、统一考察主体、统一考察时间、统一考察地点。每季度测评后由民调中心给出一个报告,测评结果进行新闻发布和开会点评。整个过程完全由第三方实施,文明办只负责制定测评方案、操作手册和督导,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南京市通过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有效促进了区县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的建立,取得良好效果。二、主要特点一是重视程度高。两市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就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马鞍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市委书记每周四召开专题例会,创城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二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布置工作,研究方案。创城成功后,成立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每月召开例会,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南京市每次对区县文明指数测评后,都召开高规格点评会,文明委全体成员和区县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对测评结果进行点评,排名最好的进行经验介绍,排名最差的进行整改表态发言。同时,将每个季度市民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结果通过加权平均数计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各部门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之中。二是创建投入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马鞍山市从1982年开始,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加大投入,每年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20072009年,共投入22亿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09年建成的文化艺术中心占地12万,总建筑面积81170 ,博物馆、图书馆和歌剧院连成一体,极大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目前,市民在市内每步行15分钟就有一处休闲广场。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已成功申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各类场馆均已达标。在创建文明城市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方面两市都投入巨大,马鞍山在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期间,按照城区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由市财政拨付文明城市创建专项经费120万元/每年,计划“十二五”期间提高到人均3元的标准拨付,将达到180万元/每年。南京市的20092011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计划和南京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操作手册均由市财政拨付专款委托社会专门研究机构调研制定,仅在2009年对区县的4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市财政每次就拨付15万元,共计90万元。三是舆论氛围浓。无论在文明城市创建,还是在公共文明指数迎查期间,两市都善于通过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马鞍山市充分利用新闻和社会宣传所有的载体,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层层动员发动;通过媒体曝光,强化督查落实;通过志愿者交通协勤,维护良好交通秩序,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的“笑脸墙”等典型经验被中央文明办推广。南京市在创城期间要求市属媒体各家报纸每天拿出两个版面,广播电视每个频道、频率每天拿出2个小时做文明创建专版、专栏进行集中宣传和曝光,暴露问题,推动工作。全市所有的广告公司拿出所有广告位的20%来做文明创建公益宣传。2009年,南京对区县每季度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都在市内新闻媒体头版刊发。四是创建活力强。两市经济发展基础好,文明城市创建管理已进入精细化,实现了由“应试创建”向“素质创建”的转变,创建工作由过去以运动式、突击式、迎检达标式向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的转变。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理解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创城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马鞍山市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和“万名党员干部为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活动”、“万名职工同行动、共创和谐文明城”、“万名妇女创建文明家园”等“五个万”活动;南京市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家,了解民意办实事”等活动。两城市的创建活动覆盖了各行各业,形成了惠民靠民、共建共享的创建局面。五是创建选机巧。2007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到马鞍山视察,对马鞍山精神文明创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了目标和要求。马鞍山市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媒体进行集中宣传。2007年4月和6月,中央媒体采访团先后两次深入马鞍山集中采访,并在中央主流媒体刊登和播出宣传报道39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还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介绍马鞍山市创建文明城市经验;人民日报还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马鞍山市文明创建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中央媒体的集中宣传对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南京市的创建工作也是巧借机遇,借2005年第10届全运会在南京举办之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上了一个大台阶。2009年8月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队在南京测评时,正值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也是城市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管理最好的时候。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两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城市公共文明测评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效果明显。他们的许多成功实践和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如下: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实践证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我市创城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鉴于我市机构改革后,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发生较大变化,建议对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创城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2、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常态化,为迎接全国测评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是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满意度调查。借鉴南京市通过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满意度调查来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的经验,建议每年对各县区进行2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对三区和临沂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的行业、窗口等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群众满意度调查。每次测评后,通过媒体公布成绩,并组织召开高规格点评会,对测评结果进行点评,排名最前的作经验介绍,排名最差的作整改表态发言。测评成绩纳入年终市级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并按比例计入下一届文明城市创建总成绩。满意度调查成绩作为年终评选文明行业、文明服务窗口、文明单位的重要依据。二是制定临沂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计划,对我市201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方法步骤作出部署安排。三是进一步夯实创城责任。根据政府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职能职责,尽快理顺城管执法、园林绿化、环卫、交通等管理体制,明确部门创城责任,把任务细化到街道、社区,切实做到创建全覆盖,工作无死角,管理无漏洞。3、强化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就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而言,我们和两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从去年中央文明办对我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反馈来看,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不足,是我们丢分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垃圾桶(箱)、阅报栏、休闲石凳、公用电话等公用设施少、有缺损,盲道有损坏或随意被占用,公共厕所卫生差、缺少无障碍设施等,诸如这些问题还较为严重地存在。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对照200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尽快摸清底子,加大投入,强化建设和管理,力争在国家测评前实现达标。4、统筹各项创建活动。借助全市正在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实行指标衔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4月份,在全市组织开展“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