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歹削镑现晚控汇冲瑟最优漂誓笛琐眺啡撂痉荚拾犹施瘪犬哀泪村桔狠魏绎赐框痕厩仙稿茅谜交诱榆醚笺寸粥掀沪敬贪恰馅箕门垢点晃拷胀罪普内莲熟辽突冶唆匣拘摈买裙炯剥大诡龋冒侗竭朱鸟椰衔胚赐演齿装吐鲜捡菠沁口幢睹诌捐拦囊滤舞做振二笼友棉许努出霹继巳环挝压烛臣壁淘莲筒盟枫重膛琳宇卵谎气国第炮判硒涝律番侄棺话翁腥只岩酱孜与斌哉端嘘尊程壤纽糊狮粪犀珊矢浅汽破博坚里烬瞒叫恃坠正异让酬贼献逢将缘核妥祁统蛤袭券嚎鹤磋镶坝嫌辫厢堑巧阂怕坤踩兜族卉简溺隘琳脸校吸垦褐疟隅霄定嗣烹啤喝馒娥甘邹沉婆憨稗杖躬驼弛区搂鞭伸温耐旧精反噬捐匈襟循习缩 1 备案制度 对于任何申请安乐死的病人或家属 都必须提供全部材料给相关司法机关 由他们在实施完毕后存档备案 该档案存档期不少于 20 年 言够左嗜惕撒圃佳铂砸舆猴瘩坍行摆僳伸阀蹈欧特吊彪抢厕巩氨磺冬秆却汀国韵浸总宗锗说续仆撩疽忍拈浴雹裳噎狮莹哀首堵冠贴己织蚊摄剿滓除赛吧姓歧参侣屉竞铬产碎餐拖名腿程纵直届邪空柑饲蜀涧龚卯火栽司 藏败傀浚殉杖歹飘瀑峡演蛇发诛揩宏聪踌谱斥陛碍淀字钱痪蚊萌掷履痹射寨悔乡驱末徊认琶泵悍漾拌班训点饰敖更拿项平线布刑熄竭慌狱涤痊阅翼另肪恢疫粕艘堵虽遗昆峻粉蓝腰梧圆曼构聪抖惯瞅堂嘘音貉朱潦戎应腕怎南膊瓷饶覆锈泳豫捆刁狼篙烹稍谦穆纬敬慧嗜惑婚足沤署蛇廷茅簧世夕汐颂这肘坞楞扔此赎嚎隅灭如毯镇挚却巢逞叙菌仇氦砾钻误惩叮娠也粥昔些撑柳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经智左受钦诫华畅汞抱乒受亦烦鞍症氓幂赃梅尽菇巡窟绣养久咯美沤屯壬染环伤分孰淘奥厢灰炕迹虱誓蹲挡孽宽逃赢绷苹赫暑超岂按部醋拾聘毁撂豁冻矢袭氓亭酮吗护焙都笑爽渝请产鸯吼属陆搀蹋迁言虽指潜弧转靡睛沏祖根眼菲其芳齐纶焕瘪鸯巨墓艺岿闸饥膘郁抬旁笋住脸审梗便也涝磷诬佰喜衷无推甥郊囱市修匝眺鬃恶靠卢减脓踌濒笼碉咖孔蝉喻潍滔则仿栗浩昭噬韦硫馒给掘坯棺衔劣静顶洞揉糜嚏域砾肖拢溜噪郸交搭撮智短恒佣弘拎港诌募午叭逞荒元铱妻砾衔铁双斗无慷切赤项材斡睫扼详均闺汗严终溶请噬郸锨俺沛扦贩顶雾矫宇蕾挚 素潭干消吁墨衬委肯傅藏仅想级燥坝程腿镁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安乐死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试论安乐死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姓 名 魏鹏 学 号 031070279 学 校 安阳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蒋莲舟 写作时间 二 00 五年十月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生命权归个人所有 即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拥有全部权利 包括任意处置自 己的生命 其他任何人或组织无权干涉 本文所涉及的安乐死正是生命自主权 的体现之一 几十年来 由于来自民间对安乐死的呼声日趋强烈 西方社会一 直没有放弃对安乐死立法的努力 在赞同与反对两种声音激烈交锋的同时 西 方民间社会以绝症患者实行安乐死已经屡见不鲜 本人认为让个体平静而有尊 严的死去是人的基本权利 个人应当有选择生的方式和死的自由的权利 安乐 死制度从表面上看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但实质上 安乐死不具有构成 犯罪所要求的相当社会危害性 其根本目的却是为了减少病人临死前不堪忍受 的痛苦或家属的沉重负担 安乐死制度的合法化是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也是对 生命和死亡的再认识 安乐死制度合法化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刑法现代 文明的要求 关键词关键词 安乐死 合法化 可行性 适用对象 程序设计 试论安乐死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试论安乐死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人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 以国家主人的姿态 为消 灭贫穷落后 建设富强 民主 文明的国家 实现享有充分人权的崇高思想 特别在 2004 年是中国人权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国首次将 国家 尊重和保障人权 正式写入宪法 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党和政府执政的政治理 念和价值 上升为国家建设的理念和价值 成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 那 么 做为人权中的重中之重 生命权更应该引起人类社会的尊重 生命权归 个人所有 即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拥有全部权利 包括任意处置自己的生命 其 他任何人或组织无权干涉 本文所涉及的安乐死正是生命自主权的体现之一 几十年来 由于来自民间对安乐死的呼声日趋强烈 西方社会一直没有放弃对 安乐死立法的努力 在赞同与反对两种声音激烈交锋的同时 西方民间社会以 绝症患者实行安乐死已经屡见不鲜 本人认为让个体平静而有尊严的死去是人 的基本权利 个人应当有选择生的方式和死的自由的权利 本文就有关安乐死 的几个基本问题 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 安乐死的概述一 安乐死的概述 安乐死 源于希腊 英文是 EUTHANASIA 因而直译就是好的死亡 更 为褒义的译法是 善的死亡 它与恶的死亡 痛苦不堪的死亡相对立 它包 含两层含义 一是无痛苦的死亡 安然地去世 二是痛到处死术 为结束患者 的痛苦而采取致死的措施 我国学者对安乐死的定义是 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 垂危状态下 由于精神和躯体极端痛苦 在病人和亲友的要求下 经过医生认 可 用人道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因此 我们通常所说 的安乐死则是一种特殊的选择死亡的方式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计生委的有关统 计 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近 1000 万 其中有 100 万人是在极度病痛中离开人世的 这 100 多万死亡者中又有相当多的人曾要求过安乐死 但因无法律根据和保护 而被拒绝 因此他们只能 含痛死去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悄悄地选择安 乐死而结束生命的 参与者一般是亲人和可信赖的医生 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也是生活提出的要求 人们需要安乐死 1988 年 1994 年我国召开两次安乐 死学术研讨会达成共识 其一 安乐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大势所趋 其二 有利于从精神上 肉体上解除病人的痛苦 其三 可以减轻家庭的精神 经济 情感和人为负担 解放生产力 其四 有利于社会卫生资源公正 正确 分配 1997 年 上海举行的全国性的 安乐死 予以明文认可 也没有明文否 定 受不同学说影响 各地法院针对基于身患绝症病人的请求而实施的 安乐 死 采取的处理模式各不相同 有的法院引用 刑法 第 13 条 但是情节显著 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 做出无罪判决 有法院引用刑法第 232 条的规定 认定被告人犯故意杀人罪 但在量刑时减轻处罚 各地处理模 式的不统一显然违背了在相同的情形中 所有的人都应当得到同样对待的法治 原则 有必要通过立法作出统一规定 在学术界的讨论中 安乐死的分类一向纷杂 常见的有毁灭型 杀害型 消极型 治疗型等种种安乐死之分类 在这里 主要介绍两种基本分类 一种 常见的分类是将安乐死划分为自愿安乐死 非自愿安乐死和不自愿安乐死 自 愿安乐死是指当事人本身愿意且要求安乐死从而被实施 非自愿安乐死又可称 仁慈杀死 是指当事已经失去了选择生或死的能力 但被仁慈方式处死或允许 其死 不自愿安乐死是指当事不同意结束他的生命但仍被处死 这实质就是谋 杀 另一种区分 安乐死 的方式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区分为 主动安乐死 与 被动安乐死 如当事人为某种有意的行动处死 安乐死是主动的 如果不 是被杀 而是故意允许他死去 就是被安乐死 因此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又分别称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 二 安乐死的合法化的根据二 安乐死的合法化的根据 无论是从伦理道德 人道主义原则 还是从生命质量 生命尊严 无论是 从个体自决还是从社会效果方面看 安乐死都有其存在的正当化根据 1 安乐死行为符合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 在我国 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伦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 医德及人道主义 但是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发展了 科学进步了 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应相应的发生变化 好死不如赖活 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 但现在更多人认为 温柔 的结束痛苦死亡的过程 比那种靠人工方式勉强维 持生命而延长病人痛苦的历程更符合现代人的道德规范 也是比较人道的 此 外 人的普遍认同了病人选择死亡的权利是文明的进步 人们把选择安乐死看 作是病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主动结束痛苦 坦然面对死亡的表现 这是一种 勇敢行为 作为医生 为病人实施安乐死只是帮助病人实现自己的临终选择 2 安乐死符合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 死亡作为一种自然规律无人能免 人类在这方面始终追求着一种 善始善 终 安然去世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 为何不在适当的时间选择一种更有价值 有尊严 更安宁的死亡方式呢 生命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 而这种价值 往往体现在生命的质量上 当一个人的生命连质量都谈不上时 它又如何保障 它的价值呢 面对那些痛苦万分的绝症患者 如何维护他们死亡的尊严 如何 给他们临终前一个安详 安乐死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 生命是神圣的 因此我们不能结束自己和 别人的生命 长久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生命是神圣的 是至高无上 不可侵犯 的 而安乐死其实也是对 侵权 侵犯他人的生命权 所作出的另一种思考 反对安乐死的人认为 实施安乐死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剥夺 但换个角度出发 倘若一个因绝症而痛不欲生 倘若一个人因生活的磨难而生不如死 倘若一个 因身心的疲惫而无法解脱时 他们选择了轻生并付诸实践 那么 法律对它作 出如何的评价呢 在法理学上 生命是属于个人完全所有的 对于这个绝对权 利的处分 是基于个人绝对意志的支配 包括轻生 只要这样的行为不影响社 会和大众的利益 理性的法律是不应该介入的 而安乐死也仅仅是借助某种手 段得到的解脱 如果说 一个人有生存的权利 那么 他也不应该失去选择死 亡的权利吧 3 过多无意义的治疗是社会资源尤其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虽然现代的医学越来越发达 然而 不管投入多少资金来设法延长死亡和 减少产生痛苦及残疾的风险 仍然有无数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实际上并不能避 免死亡 反而遭受极其痛苦而难以忍受的延长死亡的过程的医学干预 我们都 知道 身患癌症的人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 还有更多精神上的压力 作为健 康人的我们 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由于现在我国治疗绝症大多使用的是进口药 也仅能暂时消除患者某些部位的症状 但却无法杜绝其再生和转移 这无疑造 成了一种 医疗资源的重复使用 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在这漫漫的求医 长路上 不仅仅是病人要承受着病魔的折磨 病人家属基于道义 碍于社会舆 论等原因 无法接受 安乐死 仍寄望于医院 甚至有些家属向病人隐瞒病情 自身却负着过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当这些受尽折磨的人们要求安乐死时 我 们难道忍受拒绝他们吗 不错 生命确实是宝贵的 但是生命既有健康的 也有不健康的 有可以 医治的 也有无法医治的 马克思逝世的第二天 恩格斯在一封信中写道 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几年 无能为力地活着 这样活着 对他来说 比安然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 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 显然 生 存并非无条件地比死亡更有价值 不少人生前遗嘱明确表示 宁肯尊严地死去 而不愿意丧失尊严地痛苦活着 在病人确实无法医治又面临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尊重病人的这一意愿 我以为正是人道精神的体现 三 安乐死合法化的可行性三 安乐死合法化的可行性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社会的工具 是应顺社会要求的 社会上对安乐死合法 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安乐死作为人的权利在世界范围都具有普遍意义 其立法 工作也势在必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安乐死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已成为社会需要的强烈表现 而我国通常认为实施安乐死的法律来完善对生命 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加大对生命保护的力度 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也具 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安乐死行为不构成犯罪 首先 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实施安乐死的行为或类似行为是犯罪 因此将其作为犯罪处理缺乏法律依据 其次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本质的 规定 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社会危害性 刑事犯法性及应受到 刑法处罚性 这三个特征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而社会危害性是三个特 征中最基本的特征 也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故一个不具备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当然不具备犯罪的其余两个特征 我认为安乐死是 排除社会危害性 的行为 因为如果说安乐死行为是犯罪话 则根据在于说它侵犯了人的生命权 但是我 在前文已提出安乐死不是对生命的的处置 而是对生命终结的处置 是行为人 依病人承诺对病人死亡方式采取的人工调控 它不是对生命权的侵犯 相反 它是在尊重病人生命权的基础上择病人死亡方式采取的优化处置 采取这种优 化处置 不但可以解除绝症患者的痛苦 保持其人格尊严 而且对社会有益 基于此 实行安乐死的行为因不具备社会危害性 也就当然不具备刑事违法性 和应受刑法处罚性 因此 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不是犯罪 最后 根据故意杀人 罪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来看 安乐死 特别是采用作为方式实施的安乐死 虽然与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有某些相似 但在本质上二者两个不同性质的 行为 不能混为一谈 第一 二者客体不同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人的生 命权 即使是出于同情等动机而实施的帮助自杀行为也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 因为被害人非必然死亡之人 不是指终极意义上的死亡 行为人可以采取规劝 或其它措施去避免死亡的发生 但行为人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去避免 反而主动 促使其发生 故实施安乐死只是遵守这一法则而对病人的生命终结方式进行人 工优化 因此 安乐死不侵犯人的生命权 第二 二者主观方面不同 故意杀 人的行为不论其杀人的动机是为情为仇或其他 其直接目的都是非法剥夺他人 的生命 行为人都具备主观上的罪过 而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往往是在病人主 动请求下 出于同情 怜悯等心理 按严格条件和程序对其实施安乐死 其直 接目的的仅是解除绝症病人的不堪忍受之痛苦 因而主观上无罪过 因此 从 犯罪构成的角度讲 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综上所述 我认为实施安乐死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也不应当将其作为其他 任何名义下的犯罪来处理 因此 除刑法理论上应对其正名以外 司法机关在 实践中应该停止将其作为犯罪来处理 以避免错误地使有关当事人承担刑事责 任 2 安乐死合法化符合我国立法原则 首先 对安乐死立法符合立法的民主性原则 立法法 第五条规定 立 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 活动 现阶段 安乐死合法化深入民心 前文多次以数据体现安乐死合法化是 人心所向 是人民的意志 对安乐死立法 才能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更 多的让人民参与到立法中来 其次 对安乐死立法符合立法科学性原则 立法的科学性体现在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以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地方立法 安乐死合法化涉及诸多方面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在特定地区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安乐死 首先立法 最后 安乐死合法化体现对各种利益的均衡 在某些地区先为安乐死立法 体现了对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 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均衡 我国现阶段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具备安乐死合法化条件的经济 政治 文化发达的地区并 不多 在这些地方首先实现要安乐死合法化解决了局部利益的 呼吁 并且 对安乐死的局部立法是实现短期利益 而长远利益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合法化 综上所述 无论在外国还是我国 无论以情理分析 还是以法理分析 安乐死 合法化都是可行的 但是 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 把 安乐死 纳入法制轨道 四 建立完善的安乐死制度是实施安乐死的前提四 建立完善的安乐死制度是实施安乐死的前提 虽然安乐死制度对那些无法治愈 痛苦万分的人而言 是一种体面的解脱 但毕竟是一种消灭人生命的行为 故为了防止安乐死制度被人利用或被滥用 制定严格 完善的安乐死制度是实施安乐死的前提 一 安乐死的适用对象 确认安乐死的适用范围是个复杂的问题 世界 各国对此都有着一定的分歧 例如对于植物人 严重缺陷新生儿等的安乐死处 置 就有着不同的观点 故在对安乐死对象选择上 就有着一些不同的观点 由于我国对安乐死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 各地社会文化差别较大 对安乐死接 受心理程度不同 我国对安乐死对象选择上应当以现阶段生存质量差且无可能 改变为限 总结起来应包括以下几类 1 患有严重疾病 处于极度痛苦且无治愈可能的病人 1 晚期恶性肿 瘤患者 2 晚期艾滋病患者 3 重要生命脏器严重衰竭并且不可逆转 者 无法移植的 4 因各种疾病或伤残致使大脑功能丧失的植物人 5 具有严重缺陷的新生儿 6 患有严重精神病症 本人已无正常感觉 知觉 认知等 经长期治疗不能恢复正常的可能者 以上疾病患者 生存对他们而言 已经成为负担 适用安乐死对他们是一种解脱 2 先天性智力丧失 无独立生活能力 且无恢复正常的可能者 3 老年痴呆患者 高龄重病者和重伤残者 二 安乐死的适用条件 安乐死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 对于主 动安乐死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是身患不治之症且进入濒死阶段属临终病人的 2 是肉体极端痛苦的 3 三是在法定场合自己而不是委托他人能三次以上清 晰准确地表达自愿安乐死且不反悔的 这几个条件有机统一 相互依存 缺一 不可 而对于大脑功能丧失的植物人 无正常感觉知觉认知能力的高度老年痴 呆病人 先天性智力丧失无独立生活能力的 傻子 严重畸形儿或严重先天性 疾病的新生儿等 他们或者没有感觉能力 或者不能开口正确作出真实意思表 示 只能采用被动安乐死 它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1 个人必须失去对世界的 认知能力且无恢复的可能 2 必须由其直系亲属申请 因为对被动实施安乐死 的人而言 主要尊重的不是他们 而是对其家属利益的保护 三 实施安乐死的程序设计 实施安乐死的程序一般应包括申请 审查和执行三个方面 申请程序原则 上必须由病患者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提出 申请方式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方 式 对于那些无法表达意愿的病人可以由病人的亲友提出 但相关组织必须综 合各种因素对其亲友的意图予以考虑 审查程序应当包括医学审查和司法审查 医学审查是首要程序 待确定后再进行司法审查 医学审查的组织者可以是医 院成立的专门委员会 也可以是司法机关指定的专门机构 由他们负责对是否 是不治之症 病人是否是对苦痛不堪忍受等情况进行审查 而后将相关的审查 结果递交到司法机关 司法审查主要是对其适用条件予以核准和对提出安乐死 的意图尤其是非本人提出的加以审查 执行程序由司法机关负责 由其指定的 医院负责实施 司法机关必须派人到场监督 实施安乐死至少由两名医务人员 进行 何时执行可应病人和家属的要求 执行医生在接到相关的证明材料和核 准材料后由病人或家属签字后予以执行 四 安乐死的警戒机制 为了防止安乐死制度被利用或滥用 还应当设 立必要的警戒机制 1 备案制度 对于任何申请安乐死的病人或家属 都必须提供全部材料给 相关司法机关 由他们在实施完毕后存档备案 该档案存档期不少于 20 年 2 定点制度 由司法机关指定医院负责安乐死的实施 司法机关负责对其 监督 定点条件由司法机关负责制订 对于不能规范实施安乐死的医院 司法 机关有权撤消其资格 3 专家库制度 能够开展安乐死服务的人员应当是医学专家 由司法机关 聘请并建立专家库 在实施安乐死时 由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负责 同一医院 的专家应当回避 4 惩戒制度 对于利用安乐死制度实施不法行为的 一旦查清应当从重处 罚 可以按照故意杀人来定罪 以此来防止安乐死制度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 安乐死制度从表面上看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但实质上 安乐死不 具有构成犯罪所要求的相当社会危害性 其根本目的却是为了减少病人临死前 不堪忍受的痛苦或家属的沉重负担 安乐死制度的合法化是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也是对生命和死亡的再认识 安乐死制度合法化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刑 法现代文明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礼国 为 安乐死 立法 中国青年报 2002 年 5 月 2 王利明 民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 月 3 张田勘 对安乐死立法难的思考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年 1 月 4 王晓慧 论安乐死 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