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 1 页 总 6 页 高三二轮复习题高三二轮复习题 热学提高题热学提高题 1 下列五幅图分别对应五种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微粒的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即布朗运动 B 乙图中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 r0时 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 丙图中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 D 丁图中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 戊图中洁净的玻璃板接触水面 要使玻璃板离开水面 拉力 F 必须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其原因是水分子和玻 璃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2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据热力学定律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 100 B 做功和热传递都是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 C 温度是描述热运动的物理量 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两系统温度相同 D 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 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 3 4 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得 4 分 选不全得 2 分 错选或多选得 0 分 A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 分子间的引力增大 斥力减小 B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 分子的平均动能将增大 C 物体吸热时 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 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 其温度一定升高 B 橡胶无固定熔点 是非晶体 C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E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 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5 如图所示 导热的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中 汽缸的内壁光滑 现 用水平外力 F 作用于活塞杆 使活塞缓慢地向右移动 由状态 变化到状态 在 此过程中如果环境保持恒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不变 B 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C 水平外力 F 逐渐变大 D 气体内能减小 6 如图所示 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O 乙分子位于 x 轴上 现把乙分子从 a 处静止释放逐渐向甲分子靠近的 过程中 分子势能 Ep与两分子间距离 x 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a b c d 为 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 B 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C 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D 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乙分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7 在两端开口的 U 形管中灌有水银 右管上端另有一小段水银柱 将一部分气体封在管内 在如图所示的情况 试卷第 2 页 总 6 页 下平衡 若在左管内再灌入一些水银 当重新平衡时 A 右管内被封闭的气体体积将减小 B 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C 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减小 D 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 8 细 U 形管竖直放置 左端封闭 右端开口 内有水银封闭了部分气体 若在图所示的 CD 处将管子截断 则管 中被封闭气体的体积 V 和压强 P 的变化情况是 A V P 都不变 B V 变小 P 变大 C V 变大 P 变小 D V P 都变小 9 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 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气缸固定不动 保持环境温度不变 现用外力将活 塞向下缓慢移动一段距离 则这一过程中 A 外界对缸内气体做功 缸内气体内能不变 B 缸内气体放出热量 内能增大 C 气缸内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保持不变 D 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减小 10 如图所示 竖直放置的弯曲管 A 端开口 B 端封闭 密度为 的液体将两段空气封闭在管内 若大气压强为 p0 管内液面高度差分别为 h1 h2和 h3 则 B 端气体的压强为 A p0 g h1 h2 h3 B p0 g h1 h3 C p0 g h1 h2 h3 D p0 g h2 h3 11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 6 4 106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 29 10 3kg mol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 1 0 105Pa 利 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 4 1016m3 B 4 1018m3 C 4 1020m3 D 4 1022m3 12 如图水银柱上面封闭一段气体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h 72cm 大气压强为 76cmHg 正确的是 A 将管稍上提 h 不变 B 将管稍上提 h 变大 C 将管下插至管顶与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为 70cm 时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也是 70cm D 将管下插至 C 项所述位置时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小于 70cm 13 如图所示 绝热隔板 K 把绝热气缸分隔成两部分 K 与气缸的接触是光滑的 隔板 K 用销钉固定 两部分中 分别盛有相同质量 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 a b a 的体积大于 b 的体积 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的变化可忽 略 现拔去销钉 不漏气 当 a b 各自达到新的平衡时 A a 的体积小于 b 的体积 B a 的体积等于 b 的体积 C 在相同时间内两边与隔板碰撞的分子数相同 D a 的温度比 b 的温度高 14 用活塞式抽气机抽气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从玻璃瓶中抽气 第一次抽气后 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到原来 的 4 5 要使容器内剩余气体的压强减为原来的 256 625 抽气次数应为 A 2 次 B 3 次 C 4 次 D 5 次 15 如上右图所示 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撑着一倒立气缸的活塞 使气缸悬空且静止 设活塞 与缸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 缸壁导热性能良好 使缸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 且外界气温不变 若外界大气压增大 则下了结论正确的是 A 气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缸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h2 h3 AB h1 abK 试卷第 3 页 总 6 页 B 气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减小 缸内气体的压强变大 C 活塞距地面的高度将不变 缸内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 外界对气体做功 D 弹簧将缩短一些 缸内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次数增多 16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自重为 G 横截面积为 S 内装一段高为 h 的水银柱 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 现将玻璃 管封闭端用弹簧测力计悬起 另一端没入水银槽中 如图所示 当玻璃管没入一定深度后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G 若当时的大气压为 p0 则此时管内上方气体的压强为 玻璃管内 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x 为 设玻璃管壁的厚度不计 17 在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的实验中 下列关于油膜法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直接将油酸滴到浅水盆中进行实验 B 实验中撒痱子粉应该越多越好 C 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 D 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 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18 如图 粗细均匀 内径很小 两端开口的 U 形管竖直放置 两管的竖直部分高度为 20 厘米 水平部分 BC 长 16 厘米 一空气柱把管内水银分成左右两部分 大气压强 P0 76cmHg 当空气柱温度为 T0 273K 长为 L0 10cm 时 水平管 BC 内左边水银柱长为 2 cm 竖直管 AB 内水银柱长也为 2cm 求 1 空气柱右边水银柱总长是多少 2 当空气柱温度升高到多少时 左边水银恰好全部进入竖直管 AB 内 3 为使空气柱左侧管中水银全部溢出 空气柱温度至少要升高到多少 19 一竖直放置 缸壁光滑且导热的柱形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氮气 被活塞分隔成 两部分 已知活塞的质 量为 m 活塞面积为 S 达到平衡时 这两部分气体的体积相等 如图 a 所示 为了求出此时上部气体的压强 p10 将气缸缓慢倒置 再次达到平衡时 上下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3 1 如图 b 所示 设外界温度不变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求 图 a 中上部气体的压强 p10 试卷第 4 页 总 6 页 20 如图所示 一带有活塞的汽缸通过底部的水平细管与一个上端开口的竖直管相连 气缸与竖直管的横截面面 积之比为 3 1 初始时 该装置的底部盛有水银 活塞与水银面之间有一定量的气体 气柱高度为 l 以 cm 为 单位 竖直管内的水银面比气缸内的水银面高出 3 8 l 现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 11 32 l 这时气缸和竖直管内的 水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求初始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以 cmHg 为单位 21 如图所示 玻璃管粗细均匀 粗细可忽略不计 竖直管两封闭端内理想气体长分别为上端 30cm 下端 27cm 中间水银柱长 10cm 在竖直管如图位置接一水平玻璃管 右端开口与大气相通 用光滑活塞封闭 5cm 长 水银柱 大气压 p0 75cmHg 求活塞上不施加外力时两封闭气体的压强各为多少 现用外力缓慢推活塞恰好将水平管中水银全部推入竖直管中 求这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各为多少 22 用传统的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 不好判断是否已经打足了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 解决 了这一问题 他们在传统打气筒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的改装 示意图如图所示 圆柱形打气筒高 H 内部横截面积 为 S 底部有一单向阀门 K 厚度不计的活塞上提时外界大气可从活塞四周进入 活塞下压时可将打气筒内气体 推入容器 B 中 B 的容积 VB 3HS 向 B 中打气前 A B 中气体初始压强均为 p0 该组同学设想在打气筒内壁焊接 一卡环 C 体积不计 C 距气筒顶部高度为 h H 这样就可以自动控制容器 B 中的最终压强 2 3 求 假设气体温度不变 则第一次将活塞从打气筒口压到 C 处时 容器 B 内的压强是多少 要使容器 B 内压强不超过 5p0 h 与 H 之比应为多少 5cm 5cm 5cm 30cm 27cm 活塞 5cm 试卷第 5 页 总 6 页 23 如图所示 长为 31cm 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 管内水银柱的上端正好与管口齐平 封闭 气体的长为 10cm 外界大气压强不变 若把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至开口竖直向下 这时留在管内的水银 柱长为 15cm 然后再缓慢转回到开口竖直向上 求 1 大气压强 p0的值 2 玻璃管重新回到开口竖直向上时空气柱的长度 24 如图所示 两端开口的气缸水平固定 A B 是两个厚度不计 的活塞 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 面积分别为 S1 20cm2 S2 10cm2 它们之间用一根细杆连接 B 通过水平细绳绕 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 M 2kg 的重物 C 连接 静止时气缸中的气 体温度 T1 600K 气缸两部分的气柱长均为 L 已知大气压强 p0 1 105Pa 取 g 10m s2 缸内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 活塞静止时 求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若降低气缸内气体的温度 当活塞 A 缓慢向右移动时 求气 1 2 L 缸内气体的温度 25 如图 8 3 4 所示 一根一端封闭 一端开口向上的均匀玻璃管 长 l 96 cm 用一段长 h 20 cm 的水银柱封 住长 h1 60 cm 的空气柱 温度为 27 大气压强 p0 76 cmHg 问温度至少要升高到多少度 水银柱才能全部从 管中溢出 试卷第 6 页 总 6 页 26 如图所示 上端开口 下端封闭的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全长 90cm 管中气体被长为 8cm 与管口相齐的水银 封闭着 大气压强为 76cmHg 现在用吸管从管口缓慢地向外吸出水银 试讨论为了不使气体膨胀过大而导致水 银外溢 吸出水银量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7 一热气球体积为 V 内部充有温度为 Ta的热空气 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 Tb 已知空气在 1 个大气压 温度 T0时的密度为 0 该气球内 外的气压始终都为 1 个大气压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i 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ii 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 iii 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 m0 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本卷由 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0 页 总 8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BDE 解析 试题分析 A 图中显示的是布朗运动 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不是物质分子 的无规则热运动 故 A 错误 B 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 r0时 分子力为零 此时它们 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故 B 正确 C 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 样的 故 C 正确 D 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故 D 正确 E 洁净的玻璃板接触水面 要使玻璃板离开水面 拉力必须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其原因是水 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故 E 正确 故选 BCDE 2 AC 解析 试题分析 热机将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的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的效率不可 能达到 100 A 正确 热传递是通过能量的传递方式改变系统内能 而做功是通过能量转 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 B 错误 如果两个物体间的温度相同 那么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 热传递 两个系统接触达到热平衡时 这两个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C 正确 物体由 大量分子组成 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大量分子的运动具有统计规律 故 D 错误 3 B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 选项 A 错误 温度是分子 平均动能的标志 所以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 分子的平均动能将增大 选项 B 错误 根据 热力学第一定律 若物体吸热 但是物体对外做功时 它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选项 C 错误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选项 D 正确 气 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选项 E 错误 故选 BD 考点 分子力 分子平均动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扩散现象 4 BCE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但温度不变 选项 A 错误 橡胶无固定熔点 是 非晶体 选项 B 正确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选项 C 正确 布朗运动是悬浮 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选项 D 错误 第二类永 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 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选项 E 正确 考点 晶体与非晶体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布朗运动 永动机 5 BC 解析 试题分析 封闭气体等温膨胀过程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故分子热运动的 平均动能不变 不是每个分子动能都不变 所以 A 错误 气体等温膨胀 温度不变 则气 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B 正确 温度不变 体积增大 根据 则压强 P 减小 PVC T 以活塞为研究对象 根据平衡条件 得 压强 P 减小 0 PSPSF 0 FPSPS 则 F 增大 C 正确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温度不变 则内能不变 故 D 错误 考点 考查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本卷由 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1 页 总 8 页 6 AC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变化关系是相同的 随着距离的减小 而增大 故 A 正确 在 C 点 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 合力为 0 所以分子力先增大 再减 小 再增大 故 B 错误 由题意知 从 C 点往右 F 0 甲 乙分子表现为引力 故分子 力对乙分子做正功 分子势能减小 动能增大 而从 C 到 O F 0 甲 乙分子表现为斥 力 分子力对乙分子做负功 分子势能增大 动能减小 故 C D 正确 考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7 D 解析 初始 管内连通部分水银面左管比右管高出部分就相当于右管中上端那一小段水 银柱 这种两边约束关系保持到左管添加少量水银后仍然成立 因为右管上端小段水银柱 长度不变 所以封闭在其下方气体的压强也不变 温度不变决定体积不变 选 D 8 B 解析 初始 封闭在左管内气体压强为 P0减去两管液面高度差 现在 CD 处截断管子 在此处压强变为 P0 两管液面高度差变小 封闭在左管内气体压强为 P0减去两管液面新的 高度差 所以气体压强变大 体积变小 选 B 9 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气缸和活塞导热性能良好 且环境温度不变 因此在将活塞向左缓慢压一 段距离过程中 气体温度不变 气体内能不变 由可知 外界对气体做功 UWQ 内能不变 气体将放出热量 故 A 正确 B 错误 温度不变 说明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而并非指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均保持不变 故 C 错误 气体温度不变 体积缩小 根据理 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其压强增大 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故 D 错误 考点 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0 B 解析 试题分析 中间部分气体的压强是 p1 p0 gh3 B 端气体压强是 pB p1 gh1 p0 g h1 h3 选项 B 正确 考点 气体的压强的确定 11 B 解析 试题分析 大气压强 地球表面积 0 mg P S 2 4sR 则地球周围空气质量为 由于标准状态下 一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 2 0 4PR m g 22 4 升 即摩尔体积为 33 22 4 10Vm 故空气密度为 空气的总体积为 M V 2 0 4PR Vm V gM 代入解得 183 4 10Vm 本卷由 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2 页 总 8 页 故选 B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点评 本题要注意大气压强与容器中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不同 容器中气体压强是由于大 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 12 BD 解析 试题分析 将管稍上提 假设气体体积不变 则说明 说明压强减小 由于 0 PghP 整个过程可以看作等温变化 所以 PV 常数 所以体积变大 即 h 高度差变大 B 正确 由于考虑外界大气压对容器内理想气体的压强 根据 PV 常数可知 气体的压强超过 70cm 所以将管下插至 C 项所述位置时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小于 70cm D 正确 考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点评 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并且要根据受力分析判断压强的大小 结合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综合判断 13 D 解析 由于两部分气体相同质量 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 所以两部分气体的值是相 T PV 等的 由于 a 的体积大一些 压强就小一些 拔去销钉后 a 的体积会减小 温度升高 压强增大 再次平衡后压强相等 但由于 a 的温度高一些 a 的体积还是大一些 AB 错 由于压强相等 a 的温度高 平均分子动能大 相同时间内碰撞的次数要少 C 错 14 C 解析 本题考查热学方面问题 首先要知道 PV T C 这一规律 在温度不变时就认为 PV C 这里 C 是常数 设玻璃瓶原来气压 p0 抽气机的气室容积 X p0 4 p1 X 4 题目中说了 p1 5 6 p0 代入 就可以求得 X 15 BC 解析 考查热学中的内能 压强 对汽缸和活塞整体受力分析 四周的空气压力以及内 部气体的压力平衡 因此不受大气压的影响 故弹簧弹力始终等于汽缸和活塞重力之和 弹簧形变量不变 活塞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变 D 错 对汽缸 注意不包括活塞 研究 大 气压强增大 对汽缸顶部向下的压力加大 因此气体对汽缸顶部的压强必定增大 气体压 强增大而温度不变 由 PV T 恒量可知 气体的体积必定减小 汽缸顶部下沉 A 错 B 对 温度不变 对理想气体内能必定增大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增大必定是外界对气体做 功使气体体积减小所致 体积减小 气体分子个数不变 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目增加 C 对 16 p0 h 解析 试题分析 压强也是由受力产生 因此在分析压强时 将其转化为受力平衡问题 设下方 空气柱压强为 P1 则 设上方空气柱压强为 P2 10 PSPg x 痛过两式对比可知 201 PSPSPgh xh 考点 压强 点评 压强也是由受力产生 因此在分析压强时 将其转化为受力平衡问题 从而可以根 本卷由 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3 页 总 8 页 据力学观点证明 列示求解 17 C 2 分 1 5 10 3或 0 15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直接滴油酸可以形成油膜 但是形不成单分子油膜 形成的油膜太厚了 即直 接滴油酸无法形成符合条件的油膜 A 错误 若撒的痱子粉过多 则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 成的油膜面积偏小 B 错误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中 向水中滴入一滴酒精油酸溶液 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求出纯油的体积与油膜的面积 然后求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C 正确 如果油酸不加稀释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大 不便于测量 油酸可以溶于酒精 因此酒 精溶液的作用是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 D 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 形成的油膜的面积不能超过蒸发皿的面积 当油膜面积等于蒸发皿的面积 时此时油酸浓度最大 一滴油酸的体积为 一 102113 100 252 5 10Vdsmmm 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为 因此油酸的浓度为 63 0 1 10 60 Vm 113 3 63 0 2 5 10 1 5 10 1 10 60 Vm V m 考点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的实验 18 1 6cm 2 392K 3 840K 解析 12 分 1 由于气体压强为 78cmHg 故右侧竖直管内水银高也为 2cm 所以右 边水银柱总长为 6cm 2 左边水银全部进入竖直管时 右边竖直管中水银柱高也为 4cm 此时气体压强为 80cmHg 气柱总长为 14cm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可得 T2 392K 2 22 1 11 T VP T VP 273 1078 1480 3 左边水银全部进入竖直管后 再升高温度气体做等压变化 左边水银柱上升 右边水 银柱不再上升 当左边水银柱上升到竖直管开口处时 此时空气柱长为 30 厘米 气体体积 最大 温度最高 此后稍有扰动 左边水银就会溢出 右边水银柱下降 气体开始做等容 降温 所以 Tm 840K273 1078 3080 19 5 4 mg S 解析 试题分析 设气缸倒置前下部气体的压强为 倒置后上下气体的压强分别为 由力的平 20 p 2 p 1 p 衡条件有 S mg pp 1020 S mg pp 21 倒置过程中 两部分气体均经历等温过程 设气体的总体积为 V0 由玻意耳定律得 42 0 1 0 10 V p V p 本卷由 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4 页 总 8 页 42 0 2 0 20 V p V p 解得 S mg p 4 5 10 考点 玻意耳定律 20 15 8 pl 解析 试题分析 设气缸的横截面积为 S 活塞处于初始位置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 p 大气压强 为 p0 有 0 Pp 3 8 l 在活塞上移后 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变为 设气体的体积为 由玻意耳定律得 11 32 l 0 p V pSl 0 p V 设气缸内水印面上升 x 有 3 3 8 xlx 11 32 Vllx 联立以上各式 解得 15 8 pl 考点 大气压及玻意耳定律 21 70cmHg 80 cmHg 解析 试题分析 上部分气体 1 分 10 755 cmHg70cmHg h PPP 下端封闭气体的压强 1 分 20 755 cmHg80cmHg h PPP 2 对上端封闭气体 等温变化 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 S 2 分 1111 PL SP L S 对下端封闭气体 等温变化 1 分 2222 P L SP L S 且 2 分 12 15cmHgPP 12 52cmLL 以上四个方程联立解得 2 分 1 28cmL 2 24cmL 考点 等温变化 22 1 pB 1 2p0 2 5 4 H h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一次将活塞从打气筒口压到 C 处时 设容器 B 内的压强为 pB C 距低部 H h H 3 由玻意耳定律得 p0 VB HS pB VB HS 3 2 分 本卷由 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5 页 总 8 页 解得 pB 1 2p0 1 分 对打气筒内的气体 要使容器 B 内压强不超过 5p0 意味着活塞从顶端下压至 C 处时 打气筒 C 处以下的压强不能超过 5p0 由玻意耳定律得 p0HS 5p0 H h S 2 分 解得 2 分 5 4 H h 考点 玻意耳定律 23 1 p0 75cmHg 2 L 10 67cm 解析 试题分析 1 由题意知 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 初态 p1 p0 21cmHg V1 10S 末态 p2 p0 15cmHg V2 31 15 S 16S 由玻意耳定律 得 p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蔬菜店经营合同范本
- 会所用工合同范本
- 电气改造施工合同范本
- 加工承揽简单合同范本
- 成都婚庆酒店合同范本
- 委托取证协议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epc合同范本
- 危房漏水维修合同范本
- 超市简单销售合同范本
- 英语培训注册合同范本
- 2025年新人教版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劳动合同范本【模板下载】
- 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 2025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
- 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北川羌族自治县测雨雷达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2025社区工作者必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友邦资讯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山东青岛海关缉私局辅警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飞灰处置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2025年中国药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