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检测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检测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检测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检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检测十一专题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一 选择题 1 1 2018 浙江绍兴选考科目适应性试题 战国时有思想家说 世之显学 儒墨也 儒之所至 孔丘 也 墨之所至 墨翟也 然而 同为 显学 的儒 墨两家诸多思想却多有相异之处 下列属于墨 家言论的是 俭节则昌 淫佚则亡 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虽在农与 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俭节则昌 淫佚则亡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 故 正 确 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体现了墨家思想 故 正确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体现了儒家思 想 故 错误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 故 正确 故选 c 项 2 2 汉代太学招生可通过郡县官员选送具有 好文学 敬长上 等品质的学子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 五品以上子孙 宋代招生限八品官员以下的子弟和庶民的俊异者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 不断向社会基层扩展 b 日益强化德行修养 c 成为选官的关键依据 d 具有官方化的特征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学是汉武帝创立的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政府的最高学府 根据材料可知 太学招生 在汉代由 郡县官员选送 在唐代 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 在 宋代 限八品官员以下的子弟和庶民的俊异者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官方化的特征 d 项表述符合 题意 a b c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 3 3 有北宋思想家称 人心私欲 故危殆 道心天理 故精微 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该思想家是 a 王守仁b 程颐 c 朱熹d 陆九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王守仁 的主要成就是心学 强调 心外无 物 材料强调 道心 故 a 项错误 人心私欲 故危殆 道心天理 故精微 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一语出自 二程遗书 故 b 项正确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 故 c 项错误 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 强调 心即理 故 d 项错误 4 4 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 但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民生问题 黄宗羲说 天 下为主 君为客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a 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 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 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 两者毫无关系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黄宗羲的 天下为主 君为客 思想否定君主专制 而孟子的 民贵君轻 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而服务 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5 5 2018 安徽 江淮十校 第三次联考 关于 封建制 与 郡县制 的争论 秦汉和唐朝是两个 高潮 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 明末清初 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 黄宗羲 顾炎武 颜元等人 力主 复封建 对有关 封建 问题的讨论 寓以了新的意涵 新的意涵 之核心是 a 提倡经世致用b 反对君主专制 c 挑战宋明理学d 弘扬唯物思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 故 a 项错误 根据 史实可知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中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 故 b 项正确 材料并不涉及对宋 明理学的挑战 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唯物思想 故 d 项错误 2 6 6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下列有关印刷术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迄今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 道德经 b 宋代平民毕昇创造了铜活字印刷术 c 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d 中国印刷术由大食传到西方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迄今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 金刚经 故排除 a 项 毕昇发明了泥活 字印刷术 故排除 b 项 转轮排字盘由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 提高了活字印刷的排字效率 是排字技 术的一项重大革新 故 c 项正确 经大食传播到西方的是造纸术 故排除 d 项 7 7 杭州城内外 户口浩繁 州府广阔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 俱有铺席买卖 风雨冥晦时 惟 凭针盘而行 上述记载最可能出自 a 汉代 神农本草经 b 东晋 抱朴子 c 南宋 梦粱录 d 明代 天工开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材料中 杭州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 俱有铺席买卖 反映出南宋都城杭州商业繁荣 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 风雨冥晦时 惟凭针盘而行 反映出宋代指 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上述记载最可能出自南宋 故选 c 项 8 8 2018 浙江杭州期末 有 梅妻鹤子 之称的林逋曾有一首 和谢秘校西湖马上 表里湖山 极目春 据鞍时此避埃尘 苍苍烟树悠悠水 除却王维少画人 林逋的评价如此之高 最有可能是 因为王维 a 对山水描摹惟妙惟肖 b 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 c 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 d 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题干中 除却王维少画人 为点睛之笔 侧重不在描绘 山水 故 a 项错误 题干中 据鞍时此避埃尘 除却王维少画人 这两句是主旨所在 赞颂了王维 开启宋元明清文人画之先河 故 b 项正确 宋代林逋是著名隐士 淡泊名利 c 项解释无法说明题意 故错误 中国画成熟期与王维评价高没有必然联系 故 d 项错误 9 9 2018 浙江温州 十五校联合体 期末 楚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 当时 诗 书 礼 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 九歌 中 橘颂 的句式与 诗经 几乎一致 这 表明 a 楚辞融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于一体 b 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c 儒家文化是楚辞的核心文化内涵 d 楚辞带有文化融合痕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 诗经 离骚 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楚辞是浪漫主义代表作 故 a 项错误 中 国诗歌的源头是 诗经 故 b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楚辞而非儒家文化 故 c 项错误 由材料 楚 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 当时 诗 书 礼 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 九歌 中 橘颂 的句式与 诗经 几乎一致 可知楚辞吸收融合了其他文化 故 d 项正确 1010 红楼梦 中写道 市井俗人 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 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 质问题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b 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 a 3 解析 依据材料 市井俗人 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可知 市民阶层兴起 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 故 a 项正确 依据材料 市井俗人 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 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但这不是 材料反映的实质 故 b 项错误 题干材料无法反映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故 c 项错误 依据材料 市井 俗人 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 可知理学受到冲击 故 d 项错误 1111 宋室南渡之后 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 庙堂 情怀 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 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 义理 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a 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 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 c 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材料反映了南宋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不是 君主专制 故 a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 b 项因果倒置 故错误 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 庙 堂 情怀 文学创作注重 义理 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故 c 项正确 材料中反映的是文 人士大夫的 庙堂 情怀 不是市民阶层 故 d 项错误 1212 道光年间 两种地方戏曲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 以二黄 西皮唱腔为主 互相融合 并吸收其他戏 曲声腔的长处 逐渐形成了新的戏种 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a 徽调 秦腔b 昆曲 徽调 c 昆曲 汉调d 徽调 汉调 答案 d 解析 乾隆末年 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 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 参加徽班 的演出 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 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 兼收其他 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 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就是后来的京剧 因此选 d 项 二 非选择题 1313 2018 江苏宿迁期末 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 政令 齐之以刑 刑罚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 大治 与天异者 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其 君主 既得之 天下 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 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其后天子传子 宰相不传子 天 子之子不皆贤 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 据材料二 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 3 据材料三 指出明朝无 善治 的原因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 无善 治 所提出的举措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统治者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参考答案 1 理念 德治 为政以德 礼治 理由 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 2 观点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评价 神化君权 维护君主专制 规劝君主 缓和矛盾 3 原因 废除丞相 君主专制 措施 设置宰相 以 天下之法 代 皇帝一家之法 4 德治 自省 民主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第 1 问第一小问理 念 据材料一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可得出德治 为政以德 礼治 第二小问理由 从材料一 道 之以政 政令 齐之以刑 刑罚 民免而无耻 得出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 第 2 问第 一小问观点 从材料二 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 大治 与天异者 大乱 得出君权神授 天人 4 感应 第二小问评价 结合所学注意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第 3 问第一小问原因 从材料三 有明 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得出废除丞相 君主专制 第二小问措施 从材料三 尚赖宰相传 贤足相补救 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得出设置宰相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 天下之法 代 皇帝 一家之法 第 4 问从材料一中得出德治 从材料二中统治者要约束自己得出自省 从材料三中反 对专制得出要民主 1414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 巴拉兹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 到宋代已发育成熟 而近代中国的新因 素 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 法 音乐方面 通俗艺术较盛 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 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摘编自内藤湖南 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 从技术上的发明 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 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 1 000 年的中国 是世界超级大国 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 斯彭斯 新闻周刊 材料三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 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 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 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 而由于此次入侵 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 根据材料一 举例说明宋代文学 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 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 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文学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宋代散曲出现 艺术 清明上河图 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