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1.0.8条的补充规定1.1 宽轨线路轨距标准轨距是钢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为1520mm。曲线轨距按表1规定标准在里股加宽。表1曲线半径(m)轨距加宽(mm)备注R3500根据中国铁路技规规定350R3005R30015注:在半径为350米以下的曲线上,允许比规定的容许误差大出钢轨实际侧磨值,以减少改道次数,延长木枕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混凝土轨枕扣件和人工的投入,其最大值不得超过1541mm。1.2 宽轨线路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2规定表2项目作业验收(mm)经常保养(mm)临时补修(mm)120km/h以下正线及到发线其它站线120km/h以下正线及到发线其它站线120km/h以下正线及到发线其它站线轨距+6 -2+6 -2+7 -4+9 -4+9 -4+10 -4水平45681011高低45681011轨向(直线)45681011三角坑(扭曲)缓和曲线455778直线和圆曲线4568910注:(1)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最大轨距(含加宽和偏差)不得大于1541mm。(2)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值。(3)轨向偏差(直线)和高低偏差为10米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4)曲线正矢容许偏差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表3.7.10-2的规定。(5)专用线按其它站线办理。1.3 宽轨道岔各部轨距1.3.1 尖轨尖端轨距:见表3表3尖轨种类尖轨长度(mm)轨距(mm)附注直尖轨6250以下1538曲尖轨7700以下-6250153577001530其它长度按标准图办理,无标准图时按设计图办理。1.3.2 尖轨跟端轨距:见表4表4尖轨种类轨距(mm)附 注直向侧向直尖轨15241524按标准图办理,无标准图时按设计图办理。曲尖轨1.3.3 导曲线中部轨距按标准图办理,无标准图时按设计图办理。1.3.4 辙叉部分轨距:直、侧向均为1520mm。另外,对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如不能按6递减时,可加大前面道岔的辙叉轨距为1526mm。1.3.5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最小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1.4 宽轨道岔各部分轨距加宽递减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9.2条规定。1.5 宽轨道岔导曲线支距与超高导曲线支距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设置,在导曲轨与基本轨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测量。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按不大于2顺坡。1.6 宽轨道岔轮缘槽宽度1.6.1 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如侧向轨距为1526mm,则侧向护轨轮缘槽宽度为48mm,允许误差为+3,-1mm。1.6.2 辙叉心理论尖端至心轨宽50mm处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6mm,允许误差为+3,-1mm。1.7 宽轨道岔查照间隔、护背距离1.7.1 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476mm。1.7.2 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433mm。1.8 关于宽轨道岔尖轨、基本轨、辙叉的伤损标准及各种零件更换标准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9.7条、第3.9.8条、第3.9.10条、第3.9.11条规定。1.9 宽轨道岔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5规定。表5项目作业验收(mm)经常保养(mm)临时补修(mm)120km/h及以下正线及到发线其它站线120km/h及以下正线及到发线其它站线120km/h及以下正线及到发线 其它站线轨距+3 -2+3 -2+5 -3+5 -3+6 -3+6 -3水平4668910高低4668910轨向直线4668910支距223344三角坑(扭曲)4568910注:(1)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mm。(2)轨向:直线偏差为10米弦量最大矢度,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如果导曲线不标准或无支距技术资料时,其连续正矢差不得超过2mm。(3)高低偏差用10米弦量的最大矢度。(4)专用线道岔按其它站线道岔处理。1.10 满州里站现存的非标线路(套线、宽准轨共用线路)及道岔(含菱型交叉)执行如下维修标准:1.10.1 非标设备分类(一)线路(1)正线(四条腿,宽轨轨距1520mm,准轨轨距1435mm)(2)站线(四条腿,宽轨轨距1520mm,准轨轨距1435mm)(3)站线(宽准共线,轨距1510mm)(4)站线(三条腿,宽轨轨距1545mm,准轨轨距1430mm)(二)道岔(1)宽准轨混合菱型交叉(按辙叉种类可分为整铸、拼装、可动心)道岔(2)宽宽菱型交叉道岔(3)单独辙叉(或无转辙道岔)(4)宽准轨混合单开道岔1.10.2非标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轨距加宽标准、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执行表1、表2;道岔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执行表5,新设计的非标道岔轨距可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确定,轨距加宽不得大于尖轨尖端的轨距加宽,但最大轨距不得大于线路最大轨距。1.10.3满洲里站现存特殊型号设备管理标准(1)四条腿站线吊3线 43kg/m四条腿木枕线路,线路尽头无车挡,线路允许速度10km/h。贮油库线60kg/m四条腿木枕线路,该线路无法改道,线路允许速度10km/h。改轮4线50kg/m四条腿木枕线路,无间隔铁,线路允许速度10km/h。(2)三条腿站线人换7线43kg/m三条腿木枕线路,有间隔铁,无法安装轨距杆,线路允许速度10km/h。(3)宽准共线换轮1线宽准共线43kg/m轨距1510mm线路, 轮缘槽宽度80mm(4,3),线路允许速度5km/h(入库)。改轮1线宽准共线50kg/m轨距1510mm线路,轮缘槽宽度80mm(4,3),线路允许速度10km/h。(4)宽准混合菱型交叉道岔78#、110#宽准轨菱形交叉道岔辙叉为4.5号。准轨线路自78#道岔西侧辙叉接头轨缝处向西15m范围内,容许存在原始方向15mm;宽轨线路自78#道岔西侧辙叉接头轨缝向西15m范围内,容许存在原始方向15mm;准轨线路自110#道岔东侧辙叉接头轨缝向东15m范围内,容许存在原始方向25mm;宽轨线路自110#道岔东侧辙叉接头轨缝向东15m范围内,容许存在原始方向25mm;110#-78#道岔间准轨渡线辙叉接头轨缝20m范围内,容许存在原始方向25mm。203、205、宽78、宽110、641、86、415、604、605、宽116、708、712宽、准混合菱形交叉道岔,宽轨道岔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476mm;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433mm。由于混合道岔辙叉有相错量故准轨部分不能量取。辙叉相错量执行:(85mm*辙叉号数);道岔允许速度小于10km/h。“629#、639#宽准轨混合菱形交叉道岔,由于钝角辙叉处轮缘槽宽度非标,辙叉有相错量,相错量执行:(85mm*辙叉号数);故准轨、宽轨部分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均不能量取。道岔允许速度小于10km/h。(5)宽宽菱型交叉道岔宽轨88#菱形道岔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476mm,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433mm。轮缘槽宽度:锐角辙叉(拼装)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允许误差(+5 -4)mm。钝角辙叉心(拼装)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6mm,允许误差(+10 -4)mm,菱形短轴为1560mm,加宽40mm,(88#菱形道岔钝角辙叉是拼装辙叉,采用弯折工艺制造,达不到加宽10mm标准),道岔允许速度10km/h。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5 -4)mm。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为心宽46mm,容许误差为(+10 -4)mm。(6)宽准轨混合单开道岔满洲里站96#道岔为宽准轨混合左开道岔(P50-1/9)直股宽轨,曲股准轨)。尖轨前端护轨长1250mm,护轨轮缘槽平直部分宽度49mm,管理偏差值+8,-6mm,可动基本轨处轨缝为40mm,容许偏差+20mm -30mm。可动基本轨工作面水平相错量偏差管理值5mm。尖轨尖端轨距:准轨加宽15 mm,轨距为1450mm,宽轨无加宽,轨距为1520mm。尖轨跟端轨距:准轨加宽4mm,宽轨无加宽。道岔对应准轨时,导曲加宽15 mm,顺坡到尖跟后3m、辙叉前4m ;尖轨尖端1435mm顺6.25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轨距变成1510mm。道岔对应宽轨时,尖轨尖端1520mm顺6.25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轨距变成1510mm。尖轨尖处轮缘槽宽度由50mm顺6.25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对应处变为81mm。可动基本轨部分轮缘槽宽度由42mm顺6.25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处变为81mm(+4,-3)。满洲里站98#道岔为宽准轨混合单开道岔(P50 1/9直股准轨,曲股宽轨)。尖轨前端护轨长620mm,护轨轮缘槽宽度42mm,管理偏差值+8 -6mm,可动基本轨处轨缝为40mm,容许偏差+20mm -30mm。可动基本轨工作面水平相错量偏差管理值5mm。尖轨尖端轨距:准轨无加宽,轨距为1435mm,宽轨加宽5mm,轨距为1525mm。尖轨跟端轨距:宽轨加宽4mm,准轨无加宽。道岔对应宽轨时,导曲加宽19mm,顺坡到尖跟后3m、辙叉前4m ;尖轨尖端轨距加宽5mm,尖轨尖端1525mm顺3.14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轨距变成1510mm。道岔对应准轨时,尖轨尖端1435mm顺3.14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轨距变成1510mm。尖轨尖处轮缘槽宽度由50mm顺3.14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对应处变为81mm。可动基本轨部分轮缘槽宽度由42mm顺3.14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处变为81mm(+4,-3)。满洲里站机8#道岔为宽准轨混合左开道岔(P50 1/9直股准轨,曲股宽轨)。尖轨前端护轨长620mm,护轨轮缘槽宽度42mm,管理偏差值+8 -6mm,可动基本轨处轨缝为40mm,容许偏差+20mm -30mm。可动基本轨工作面水平相错量偏差管理值5mm。尖轨尖端轨距:准轨无加宽,轨距为1435mm,宽轨加宽15mm,轨距为1535mm。尖轨跟端轨距:宽轨加宽4mm,准轨无加宽。道岔对应宽轨时,导曲加宽19mm,顺坡到尖跟后3m、辙叉前4m ;尖轨尖端轨距加宽15mm,尖轨尖端1535mm顺3.61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轨距变成1510mm。道岔对应准轨时,尖轨尖端1435mm顺3.61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轨距变成1510mm。尖轨尖处轮缘槽宽度由50mm顺3.61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对应处变为81mm。可动基本轨部分轮缘槽宽度由42mm顺3.61m到可动基本轨跟端处变为81mm(+4,-3)。道岔允许速度小于10km/h。2.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3.2.1条的补充规定桥上道床厚度不足250mm的地段,应有计划进行整治,在未整治前有缝线路接头应上减振夹板。3.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3.2条的补充规定3.1线路设备大修时,大坡道、小半径、桥梁上、隧道内应优先铺设新轨枕。3.2线路设备大修时,无缝线路缓冲区应铺设型轨枕或新型轨枕4.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4.5条的补充规定4.1桥面在下列位置不能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冻结、焊接或铺设长钢轨:桥长在20m及以下的明桥面上;钢梁端及纵横梁连接处、无砟无枕梁端、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设有伸缩调节器的钢梁,在温度跨度(由一孔钢梁的固定支座至相邻钢梁固定支座或桥台挡砟墙的距离)的范围内。4.2干线桥上接头应采用不低于10.9级螺栓加减震夹板进行连接(大于20m的明桥面除外),并逐步进行焊接或铺设长轨。5.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4.6条的补充规定段管内各大站最高最低气温见表6:地 点气温地 点气温最 高最 低最 高最 低海拉尔39.5-43.6博克图36.8-37.5满洲里40.5-42.5扎兰屯40.235.5牙克石37.4-46.7根河35.7-49.2注: 表6系摘自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提供的1979年2005年极端气温资料,如各地区有资料可查时,亦可按地区实际数值计算。6.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4.10条的补充规定钢轨上钻螺栓孔的倒棱尺寸为0.31mm,倒角45度,倒棱应采用专用工具。7.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4.12条的补充规定区间常备轨每年必须与线上钢轨倒换使用。8.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5.7条的补充规定铁垫板与木枕的联结道钉钉帽底部与铁垫板顶面距离以不超过10mm为宜。9.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6.4条的补充规定对明桥面桥头两端至少75m范围内线路钢轨进行锁定,两端线路为木枕地段时,宜采用分开式扣件或新型弹条扣件。10.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7.4条的补充规定当超高顺坡无法满足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7.4条一至三款规定时,应对曲线参数进行调整,并按圆曲线始终点的超高进行检算,满足不了第3.7.1条规定对曲线限速,报路局核准执行。11.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9.13条的补充规定小于1/8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的规定见表7:表7侧向允许通过速度(km/h)尖轨类型道岔号数76.56普通钢轨尖轨(单开)2525普通钢轨尖轨(对称)3030普通钢轨尖轨(三开)30km/h注:其他道岔侧向通过速度按照道岔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12.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9.14条的补充规定无缝道岔及前后各50米范围内应全部锁定,扭矩值不得低于150Nm。13.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11.10条的补充规定13.1 曲线的标志及标记13.1.1 曲线正矢点的位置标记一律采用底边长20毫米,高15毫米的等腰白色三角(顶角朝上)标在曲线上股钢轨轨头外侧,并在其轨腹内侧(曲线涂油可在其轨腹外侧)涂红底,内写白色字。正矢用大写字母F表示,如F12=43。圆曲线只写点号,不写正矢,如F19、F20等。但圆曲线内与缓圆点及圆缓点相邻两点必须标明设计正矢。13.1.2 缓和曲线部分都要设付矢点,付矢点设在正矢测点之间,即在两正矢测点二分之一处。付矢点的位置标记一律用白色三角标在上股钢轨头部外侧,并在其轨腹内侧(曲线涂油可在其轨腹外侧)。数字采用颜色与曲线正矢相同,付矢不标点号。付矢用小写f表示,如f=3。其点付矢,即为该点沿点号增加方向5米处的矢值。付矢的计算方法如下:A:始端缓和曲线付矢,f =3/4F+aD/8B:终端缓和曲线付矢,f =3/4F-aD/8F计算点前5米的付矢F计算点的标准正矢D该端缓和曲线正矢递增量A该弦中缓和曲线所占比例,a=缓/20付矢超限标准:按缓和曲线正矢的容许偏差管理值执行。13.1.3主要干线缓和曲线增设2.5m点。13.1.4 在缓圆点,圆缓点两处下股钢轨内侧轨腹标记曲线要素:如R=XXX,K=XXX,L=XXX,H=XXX,SXXX ,F=XXX,(R曲线半径,K曲线全长,L缓和曲线,H外轨超高,S轨距加宽,F圆曲线正矢)13.1.5 标桩位置点在钢轨上的符号显示,直缓(ZH),缓圆(HY),圆缓(YH),缓直(HZ),和中央点(QZ,)在钢轨上的标记,均应按曲线计算资料算得的点号数值,在现场量出各点实际位置,并在靠标桩一股钢轨外侧轨腹涂红底内写白色字。如ZH=1.428,即表示直缓点在第一正矢测点前进方向量出4.28米处,然后将直缓桩移到正对该点的线路左侧路肩上埋设好。13.1.6 缓和曲线超高、轨距加宽数值,12.5米及以下轨标记在接头和轨长二分之一处,25米及以下轨标记在接头,轨长二分之一及两侧各四分之一处,在下股钢轨内侧涂红底,内写超高和加宽量(用白色字)超高用H表示,加宽用S表示,如H=5,S=1。曲线未设加宽时,S值不写。曲线超高顺坡及加宽递减按(修理规则)要求办理,如果既有超高或轨距加宽符合(修理规则)规定,只需要超高顺坡范围内或轨距加宽递减范围内换算出轨长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及接头处的超高或加宽值,并按上述要求在钢轨上标记。超高值Hi及加宽值Si的计算:Hi=H/LLi,Si=S/LLiHi超高顺坡范围内第i点超高(毫米)H设计总超高(毫米)L超高顺坡长度或轨距加宽递减距离(米)Li第i点至超高顺坡终点或轨距加宽递减终点的距离(米)Si轨距加宽递减范围内第i点轨距加宽值(毫米)S设计总加宽值(毫米)13.1.7 主要干线超高按2.5m一点或再加密设置。任意点超高值=曲线实设超高超高顺坡长度任意点至顺坡终点的距离。13.1.8所有桩位、设计正矢、付矢及超高、加宽、曲线要素等一律用高35毫米,宽20毫米的宋体字(正矢点号用3010或1912毫米宋体字),要求字迹清晰,油漆鲜明,位置正确。有边框时,框高度为55毫米,宽度应根据字数多少而定,首尾两字距框边为10毫米,边框线宽3毫米。13.1.9 各种标志的式样及埋设要求仍执行线路维修单项作业技术标准中的有关规定。13.2 爬行观测的标桩及标记13.2.1 爬行观测桩用废钢轨制作,轨底朝线路中心。观测桩应埋设牢固。埋设位置在公里标及半公里标前15米处路肩边缘(无防爬设备地段仅在半公里处埋设一对),桩顶高出轨面100毫米,并以里程增加方向一侧的两轨底底边做为防爬观测的竖直面,轨底面涂成白色,自桩顶向下100毫米起写“爬行观测桩”五个黑体仿宋字(6040毫米)。13.2.2 爬行观测点为白色三角,标准采用曲线正矢点的标准,分别标在两股钢轨轨头外侧。13.3钢轨编号的标记在左股钢轨的内侧轨腹,距钢轨接头(或焊缝)0.61.0米(沿里程增加方向)处用3520的宋体字漏写。13.4 道岔的标记必须按规定标记道岔编号、钢轨类型、道岔号、型号、轨距加宽(递减)及支距;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测量点及弯折点矢值;连接曲线始终点、超高、轨距加宽和正矢,并保持清晰。底漆一律涂红色,画白色边框,框高55毫米,数字采用白色。3520毫米宋体字。各测点位置用底边长20毫米、高15毫米的红色等腰三角表示(支距点用白色),顶角朝上,标记位置及格式要求下:13.4.1 道岔编号、钢轨类型、道岔型号标在基本轨内侧轨腹距尖轨前端600-700毫米处,边框长600毫米,其它要求与曲线相同。如:No102P44.61/127513.4.2 轨距标在各测点钢轨内侧腹部,如S=5。13.4.3 导曲线有超高时,其超高递增终点应与轨距加宽递增处吻合。13.4.4 支距从尖轨跟部起(尖轨跟距为第一点支距)至导曲线终点止每2米为一点,支距值标记在直向标准股内侧轨腹。如:311。13.4.5 连接曲线的始终点及曲线要素等按曲线办理。13.5 无缝线路应均匀标记轨枕间隔点,标准同普通线路。既有线铺设无缝线路地段,若不动原有轨枕间距,接头处4根轨枕间距应均匀设置。14.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4.6条的补充规定正线调高垫板严禁使用木垫板。15.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6.10条的补充规定在线路上焊接时,气温不应低于0或满足焊接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焊接材料环境温度。无缝线路临时处理切除长轨伤损部分,两锯口间插入钢轨长度应不短于18米,锯口距离既有焊缝不少于6米(提速线不少于11米)。16.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6.13条的补充规定绥佳线372K桥伸缩调节器养护维修管理办法伸缩调节器是保证钢轨能随桥梁的温度变化和活载位移而自由伸缩的设备。绥佳线372K桥伸缩调节器采用研线TF9914型,在连续梁两端各铺设1组、双线共铺设4组伸缩调节器。16.1伸缩调节器结构特点伸缩调节器由基本轨、尖轨、大垫板和轨撑组成,伸缩调节器采用大垫板支承基本轨和尖轨,尖轨固定不动,让基本轨作相对伸缩。伸缩调节器两端与相邻钢轨连结采用焊接接头,伸缩调节器范围内设1:40轨底坡与桥面线路一致。伸缩调节器基本轨与尖轨贴合面采用300m的圆曲线,圆曲线与轨距线相切,尖轨实际尖端处宽度为1mm。伸缩调节器最大伸缩量为1000mm。16.2伸缩调节器养护维修标准轨距:尖轨尖端至1100mm处,轨距允许偏差为+6、-2mm,其余范围内不超过+3、-2mm。水平:4mm。轨向:13.5m弦检查,尖轨尖端至1100mm处,轨向容许偏差4mm,其余范围容许偏差2mm。尖轨与基本轨轨撑的螺母扭距分别达到150N.M和70N.M,接头螺栓的螺母扭距达到并保持900N.M。垫板、轨撑及各种连接配件齐全。尖轨尖端至1100mm范围内,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余部分允许有不大于0.5mm的间隙。伸缩调节器大垫板范围内设置的导向轨撑与轨腰及轨底之间有0.75-1mm间隙,以利于基本轨自由伸缩。尖轨轨顶宽20mm断面及35mm断面处分别低于基本轨轨顶1.5-2.5mm,0.4-1.4mm,尖轨与基本轨高低差符合维规要求。尖轨与基本轨轨轨底与台板和底板密贴。16.3伸缩调节器养护维修要求及分工线路工区负责:伸缩调节器的轨距、轨向、水平及技术状态按维修标准要求,车间每月检查一次,工长每月检查2次,并作记录。观测结果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调整。养护维修中,必须防止调节器异常伸缩及尖轨爬行,避免导致调节器的轨距发生变化。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应按要求保持密贴。调节器的轨距、轨向、水平不得超过养护维修标准。调整轨距前,必须同时量测调节器的轨向、轨距,根据量测结果,决定调整方法和调整量。如尖轨或基本轨顶面、轨端出现压溃飞边,必须及时铲除打磨,防止轨头掉块。尖轨或基本轨轨头擦伤或低塌可采取焊补处理。工区每年将各种螺栓清除污垢,并涂油一遍。16.4桥梁工区负责桥梁巡守员每日测量一次伸缩量及气温、轨温。并形成记录。记录格式见附件。在明桥面上的伸缩调节器范围内,进行钢梁维修或上盖板油漆时允许移动桥枕,移动后安装齐全钩螺栓和轨撑螺栓,并要求桥枕移动后桥枕中心间距不超过55cm,个别情况的桥枕中心距不超过60cm,接头处的桥枕净距不超过21cm。在伸缩调节器范围内更换桥枕或其他作业时,必须纳入“天窗”内进行,必要时进行封锁施工。16.5检查位置要求检查人员对伸缩调节器进行检查时,自基本轨前端焊缝至尖轨后部轨端12m范围内,用轨距尺每隔1m检查轨距和水平,同时检查轨向及其他维修标准要求项目。16.6其它要求伸缩调节器有下列缺陷时,应报废: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6mm或在尖轨轨头顶面宽度50mm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2mm。基本轨或尖轨轨头剥落掉块长度超过30mm、深度超过8mm,影响列车的平稳。尖轨尖端轧伤长度超过200mm。轨头侧面磨耗,影响调节器的轨距调整,轨距偏差超过允许限度。尖轨或基本轨达到修规规定的重伤钢轨的标准。 17.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7.2条的补充规定高温季节无缝线路大机捣固作业时,必须配备动力稳定车。18.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7.5条的补充规定大捣机作业通过桥梁时,应对枕底道砟厚度进行详细调查,道砟厚度在150mm250mm之间时,必须严格控制捣镐下插深度,道砟厚度小于150mm不得进行大捣机捣固作业。19.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11.5条的补充规定19.1冻害分档线路冻害按冻高1530mm(京哈线、哈齐间1030mm)、3150mm、51mm以上三个档次进行分级管理,并按正线冻害、站线冻害分别进行统计。19.2 冻害的检查19.2.1 检查周期工务处对管内提速正线冻高大于30mm、干线正线冻高大于50mm、其他线路冻高大于100mm的冻害处所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工务段工务段对管内提速正线冻高大于15mm、其它正线冻高大于30mm、站线冻高大于50mm的冻害处所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线路车间对管内正线冻高大于15mm、站线冻高大于30mm的冻害处所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正线冻高大于30mm,站线冻高大于50mm的大冻害处所,以及变化速率较大的冻害重点处所每周检查一次。线路工区对正线冻高大于15mm、站线冻高大于30mm的冻害处所每周检查不少于1次。检控工区、巡道员在设备检查和巡回区段对冻高大于15mm的冻害做到班班检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逐级报告。冻害变化频繁时期,工务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检查频次。19.2.2 检查内容轨道几何尺寸、空吊板;平台长度、顺坡长度、顺坡倍数是否达到要求,冻害垫板、穿枕木、冻害扣件、冻害道钉是否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冻起高度、垫板厚度、穿枕木根数确认。 19.3 冻害的整修19.3.1 在线路、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的顺坡倍数、过渡段(平台)长度,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11.1条规定。19.3.2木枕线路冻害垫板和冻害道钉的类型、尺寸和使用条件,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4.11.2条、4.11.3条、4.11.4条规定。使用横垫板和通长垫板时,应预先钻道钉孔,直径为2830mm。冻害道钉须在头部用铅油标记;道钉长度185mm时红色、205mm时黄色、230mm时绿色、255mm时兰色、280mm时白色。19.3.3混凝土枕线路冻害整修作业,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4.11.5条规定。垫板厚度超过15mm时,必须使用调高扣件,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3块。垫板厚度超过30mm时,曲线地段要在每个轨枕空穿入一根木枕,直线地段每隔一个轨枕空穿入一根木枕;冻起高度超过50毫米时,每个轨枕空穿入一根木枕;穿入木枕较多时,可每隔6个轨枕空有一个不穿木枕,便于起道作业。木枕穿入前,应根据冻害高度和枕木厚度将枕盒道砟整平,枕木穿入后,应从两端串实,并按规定安设铁垫板,打齐道钉。穿入的木枕枕底道砟必须串实。冻害继续变化时,在穿入的木枕上,按木枕线路冻害整修有关规定进行整修,同时在混凝土轨枕上,仍继续垫(撤)垫板,按规定拧紧轨枕螺栓。19.3.4冻害垫板的位置要正确,达到钢轨、冻害垫板、胶垫(铁垫板)、轨枕、扣件(道钉)互相密靠。扣件扭矩(扣压力)达到规定标准,严禁顺垫板串出。19.3.5混凝土枕道岔冻害地段,应根据滑床板(铁垫板)的规格,制作相应长度的垫板。厚度3、6、9、12、15、20mm,根据冻害变化情况在轨枕和滑床板(铁垫板)之间垫入垫板。垫板厚度超过15mm时,根据垫板厚度使用相应长度的加长岔枕螺栓,加长岔枕螺栓严禁焊接。垫板厚度超过20mm时,每隔四根轨枕使用轨距杆加强。转辙部垫板作业必须有电务配合,并由电务部门对道岔进行扳动试验,保证道岔扳动灵活。在固定电务转辙机的轨枕上垫(撤)垫板时,必须保持左右股垫板厚度相同,需垫板厚度不同时,应在枕下垫入相应厚度的枕下垫板。19.3.6冻害整修作业由工、班长担任作业负责人。需穿入木枕整修冻害时,由职务不低于车间副主任人员担任作业负责人。冻害整修作业必须按照“天窗”修有关规定进行。19.3.7 冻害冻起或回落时,必须及时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随起随垫,随落随撤,确保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19.3.8 现场冻害变化频繁、冻害冻高较大,不能够保证行车安全时,必须采取限速措施。具体限速数值根据现场冻害情况确定。19.4 冻害技术管理19.4.1建立冻害技术档案。工务段要对正线冻高30mm及以上、提速线(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20km/h)15mm以上的冻害建立技术档案(附件1),分析冻害形成原因,提出整治方案。每年3月20日前对冻起位置、高度、垫板厚度等情况进行登记。冻害技术档案每年3月末前报工务处。19.4.2 开展冻害调查。工务段每年3月20日前对正线冻高大于15mm(提速线冻高大于10mm)、站线冻高大于30mm的冻害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填写冻害调查表(附表2)。在里程增加方向左股钢轨外侧对冻起(或冻下)的起、终点、冻高、调查日期进行标记。如200603表示06年3月调查,冻上20mm。19.4.3 冻害登记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对冻害的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填写冻害登记表(附表3),掌握变化情况。19.4.4 统计上报工务段调度要全面掌握冻害变化情况,每年11月1日起次年4月15日前每周周五12时前将冻害的变化和整修情况(附件4)报局工务调度。20.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7.2.1条的补充规定线路设备保养质量评定,由工务段成立质量评定小组,有计划地进行设备保养质量评定工作。每季结合线路设备周期性检查对正线线路(包括曲线)和正线、到发线道岔评定一次,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进行。 每个线路工区抽样检查数量,线路:管辖正线长度10km及以下者不小于少于3km,10km以上者不少于1/4;道岔:编组站不少于该站正线、到发线道岔组数的1/4,中间站不少于1/3。但每年必须对所有正线和正线、到发线道岔至少评定一遍。路局对工务段的质量评定工作进行抽查。工务段每季末报工务处。21.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8.4.1条的补充规定每年三、四月由铁路局组织各工务段进行一次春季设备检查,其检查内容:21.1 线路、道岔设备:21.1.1 检查木枕线路50mm以上、混凝土枕线路30mm以上重点冻害地段的线路回落及整修情况。21.1.2 检查轨枕失效情况,确定整修及更换计划。21.1.3 钢轨及轨缝状态,对低接头、硬弯、擦伤、剥落掉块及轨缝不良地段安排整修计划。21.1.4 道岔零配件伤损、缺少及转辙部分框架尺寸情况。2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全民健身(老年体育)考核试卷
- 2025年农村分布式能源分散式风电应用合规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行业社交电商模式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嘉兴海宁市投资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公开招聘6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综合行政管理人员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长春工程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24人(2号)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第二批公开招聘教职人员控制数工作人员 (高层次人才)53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西安商贸科技技术学校招聘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天津河东区派遣制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第二批招聘教职人员控制数工作人员(高层次人才)53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品牌人格化IP形象设计19课件
- 安责险和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楷书入门教学课件
- 2025年健康大数据发展与应用
- 2025至2030中国核废料管理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版个人大连租房合同范本
- 土壤隐患排查培训课件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业主签证管理制度
- 工程试验原材料取样课件
- 外贸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