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虎门销烟》-作者及工作.docx_第1页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虎门销烟》-作者及工作.docx_第2页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虎门销烟》-作者及工作.docx_第3页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虎门销烟》-作者及工作.docx_第4页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虎门销烟》-作者及工作.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虎门销烟作者及工作单位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孔令红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思路定为:以“读”为“针”,以“情”为“线”,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感悟文章主旨。同时,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想象,训练语言,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教学策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教材分析虎门销烟是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学情分析多数学生思想积极,态度端正,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比较主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活泼好动,不会听讲,整体朗读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自读、勾画、感悟、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在心中埋下坚决不碰毒品的种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林则徐坚决抵抗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教学流程示意一、录象引入酝情 二、读思结合悟情三、 交流探究品情 四、课件展示激情五、自由表达抒情 六、课外拓展延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 录象引入酝情师:(播放录象)一百六十多年前,英国向我国走私大量鸦片,妄想通过这种方法侵略中国,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一时间,中华大地上鸦片泛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引入:正是亲眼看到了鸦片对同胞的侵害,林则徐挺身而出,上书当时的皇帝请求下令禁烟,才发生了虎门销烟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虎门的海滩上,看看那壮观的一幕吧。(齐读课题)观看录像齐读课题上课伊始,便借助录象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二、 读思结合悟情教师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读文,勾画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三、 交流探究品情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顺学而导,随机点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情,自由表达心声。引:饱受鸦片毒害的人们痛苦万分,如今,终于要销毁罪恶的鸦片了,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周围的人吧!(学生大声读小孩子的话)引:哪怕路途遥远,哪怕骄阳似火,哪怕人流如潮,都不能阻挡人们奔向虎门的脚步。再来读读这一句。教师追问:为什么他这样信念坚定、决不动摇呢?投影出示:(为了拯救同胞,为了抵抗外敌,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不管有多大的危险,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要把收缴来的鸦片统统销毁!引:是啊,正是因为林则徐情系百姓、心怀祖国,所以在接受禁烟任务时,他就曾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这份坚定的信念,似高山,坚不可摧;如磐石,雷打不动。让我们再一次用心朗读这句话,去体验那份坚定和执着!教师引导:读着这一部分,你头脑中想到了什么?引:一包包海盐,一担担生石灰,带着中国人民对鸦片的仇恨,带着中国人民销毁鸦片的决心倒入水中,把罪恶的鸦片化为白色的烟雾,把敌人侵略中国的美梦化为泡影。再来读读第四段,去看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过渡:看着这一幕,围观的群众又想到了什么?投影出示:看着眼前的一切,人们不禁想起了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多少中华儿女沦为“东亚病夫”,又有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多少中国的白银,就这样装进了洋人罪恶的腰包!教师引导学生轻声用心朗读,想象画面,然后谈感受。引:是呀,鸦片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恨,一恨鸦片夺走了健康的身体;二恨鸦片毁掉了幸福的家庭;三恨洋人用罪恶的手段夺走了原本属于我们的大量白银,使堂堂中华竟没有足够的银两来建设军队!把同样的仇恨写在脸上,再来读读这几句。(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再引:一阵阵欢呼喊出心中的快乐,一次次跳跃迸射着胜利的喜悦,假如你也是围观群众中的一员,你想说点什么?师引导:听听林大人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六段,学生带动作表演读。引:多么理直气壮,多么大义凛然!林则徐的声音之所以这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因为他有着一腔坚决抵抗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热情,怀着同样的热情,让我们再次放声朗读他对洋人的警告吧!1、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快去虎门滩看哪!”学生结合这一部分谈观看虎门销烟的人多,心情高兴。教师朗读第一段,学生静静倾听,然后师生接读,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2、学生抓住“人流如潮”“长途跋涉”“夏日骄阳”等词语谈人们心情喜悦。“不管不管”学生结合两个“不管”谈林则徐决心大。(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自由回答)(学生自由读投影,指名读。)4、学生汇报销烟的过程。学生谈自己读文章想到的画面,并出示“虎门销烟”的图片,抓住“切”“扔”等词语体会人们对鸦片的恨。(学生自由练习朗读)5、学生自由谈对第五段的理解。学生抓住“妻离子散”“卖儿卖女”谈体会,并根据收集到的一些数据资料谈鸦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学生放飞思维,自由表达心声。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环节就是要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达到既真正地走入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善于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围观的群众又想到了什么?”以及“你想说点什么?”这两个问题都为学生放飞思维搭建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学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四、 课件展示激情引:虎门销烟,销毁了鸦片,打击了洋人,让人拍手叫好,现在,就让我们亲眼去看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播放课件)升华:这就是意义非凡的虎门销烟,这就是大快人心的虎门销烟,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虎门销烟!它像一声惊雷,唤醒了沉迷于烟毒中的人们;它像一道闪电,照亮了烟雾弥漫的中华大地;它像一把铁锤,砸碎了洋人侵略中国的美梦;它像一只巨手,给了洋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放声歌颂这一伟大的壮举!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此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录象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视觉上直观地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使学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五、 自由表达抒情师: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这部分的设计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训练口语表达,展开想象,近距离的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所见所想,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六、 课外拓展延情布置继续收集与虎门销烟有关的资料,准备召开“忆虎门壮举,扬中华国威”主题班会。自由收集资料,准备班会由此将课文的情境继续延伸,并将课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外,重视课后的积累。板书设计 人流如潮 长途跋涉 夏日骄阳 不管不管虎门销烟 切 扔 妻离子散 卖儿卖女教学反思一、有效导入。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文章描述的是170年前的历史事件。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的导入是由录像引入,这样触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把历史与现实统一在爱国主题之下,使一上课,课堂就荡漾着崇高的爱国情。 二、以学生情感变化为线索,有效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在设计中围绕爱国这一情感主题,安排学生经历两组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怒一喜,一悲一壮。悲: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鸦片让许多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怒: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我们的人民竟被列强蔑视为“东亚病夫”而饱受屈辱,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愤恨。喜:看到鸦片被彻底销毁,全体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激动。壮:通过虎门销烟这个大事件,体会出中国人民的力量、意志、壮烈豪迈的爱国情感。 三、在情境中寻找与学生有效交流、有效讨论的话题。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