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以《雨霖铃》为例_第1页
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以《雨霖铃》为例_第2页
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以《雨霖铃》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以以 雨霖铃雨霖铃 教学为例教学为例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语文 冯晶晶语文 冯晶晶 柳永的 雨霖铃 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 也是柳词 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一类特殊的文 体 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我尽可能的创设自由 和谐 开 放的学习环境基础 以朗读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进 而体悟作者为我们创设的情境 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 作为一 名青年教师 我觉得自己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在上完公 开课 雨霖铃 之后 我进行了一番思考 反思自己在本课教 学中的所得所失 阅读鉴赏 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 其中既有写景抒情 的诗词曲赋 又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 但欣赏任何一 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在课堂上 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要引导 学生有他们自己独到的体会和理解 因为老师的 品 和 读 永远都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感觉 在分析鉴赏 雨霖铃 时 我发现我所做的工作都只是表面功夫 学生如果对诗词本身没 有较深入的理解 那么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没有载体的 因此 我将问题设计作为创设情境的重点 因为恰当的提问 可以引 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主动思考 从而揣摩出诗词独有的味道 于是 在开始的导入环节我就通过幻灯片呈现了一些关于离别 的诗歌 浮云玉叶君不知 思君惜去柳依依 长亭外 古 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等等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 这些诗歌都是以前学过的 所以重新朗 读 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 又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 朗读完以后 顺势提出问题 你觉得这些诗句都写了什么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 都写了 离别 这样的情景创设很容易 引导学生融入到 伤离别 的氛围 然后再欣赏柳永的 雨霖 铃 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以 问题情境创设 为方法指导 在鉴赏整首词的时候 针对不同的诗句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一个 竟 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寒 蝉凄切 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面对 杨柳岸晓风 残月 的景象 诗人会想到什么 等等 可是在第一次试讲 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并没有积极回答 思考 问题的热情程度也不高 课堂氛围呆板压抑 面对这样的状况 经过反思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进入充分思考的状态 而 且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作答 最终导致学生 不能够完全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过以后对于诗歌的印象也并不 深刻 后来在组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导下 我找到了问题 的症结 我所设计的问题没有梯度性 区分性 问题的设计几 乎是雷同的 让学生感觉回答完一个问题后 剩下的问题就无 话可说了 此外 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 学生不知道从哪个角 度思考 针对这个问题 我将之前设计的问题重新做了调整和 修改 这首词写了什么 分别时的景是什么样的 找 出你认为最能表达词人心情的一句话 并谈谈你的理解 经过 这样的调整 课堂效果明显比第一次好一些 至少学生开始进 入了思考的状态 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 他们开始不再排斥我 的提问 并且通过自己的朗读在诗歌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经过不断的尝试 不断的改进 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不仅 需要科学的问题设计 而且创设情境也是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