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侧洗头结构设计论文.doc

加工中心用侧铣削动力头设计【3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685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6-19 上传人:信达机械Q****3512...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加工 中心 侧铣削 动力头 设计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加工中心用侧铣削动力头
资源描述:

加工中心用侧铣削动力头设计

45页 15000字数+论文说明书+3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CAXA图纸.rar

加工中心侧洗头结构设计论文.doc

01装配图.dwg

02俯视图.dwg

03前视图.dwg

加工中心侧铣头结构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依据机械设计和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对一台重型数控龙门铣床的侧铣头进行结构设计,该侧铣头能够在X 方向和Z方向两个方向上进行铣削运动。本设计主要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据设计要求对侧铣头的结构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伺服进给运动和主运动方式的确定。

第二部分是利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对设计中伺服进给运动和主运动系统的机械部分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进给电动机、主轴电动机、滚珠丝杠副的选则、计算和校核以及对同步带和带轮进行设计。

第三部分是根据所选择设计的主要零件,先进行大体结构设计,之后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应用CAXA电子图版对侧铣头的结构进行二维设计,并生成三张二维装配图纸和一张二维零件图纸。

最后一部分是依据所设计的二维图,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侧铣头结构中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将所有建模零件进行装配,生成三维装配体;在此基础上,利用该软件做一个三维动画,显示装配体内部结构及运动方式。

关键字: 重型数控龙门铣床    侧铣头    结构设计    总体方案设计    

二维设计    三维建模     三维动画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of

a Machining Centre

Abstract: The design is mainly to design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structural of a heavy numerically controlled plan miller according as the rationale of mechanism design and theory of machines on the bases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The design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content of total project design of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Structure according as design specification, including confirming the manner of servo feed motion and the main motion. 

The second part is design of calculations of machine parts of servo feed motion system and the main motion system according as the rationale of mechanism design. Its mainly including chooses the type,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feed electromotor, the principal axis electromotor and the ball screw, and the design of hold-in range and synchronous pulley.  

The third part is to design the mainly structure firstly on the bases of main parts choosed and design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n to design two dimensional drawings, and create three assembly drawings and one detail drawings using CAXA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rationale of theory of machines. 

The finally part is to model the parts of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and create three dimensional drawings using SOLIDWORKS software according to two dimensional drawings designed in the third part;The following is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to show the inside structur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ssembly drawing and the motion manner using the software on the base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ssembly drawing.

Keywords: Heavy numerically controlled plan miller,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Structural design, total project design, two dimensional design,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П

第一章 绪 论…………………………………………………………………………1

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状况……………………………………………………1

1.2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2

1.3 设计目的和意义……………………………………………………………………3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5

2.1设计基本要求………………………………………………………………………5

2.2总体设计方案………………………………………………………………………6

第三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8

3.1滚珠丝杠副的选择计算…………………………………………………………8

    3.1.1 已知参数…………………………………………………………………………8

    3.1.2 切削力的确定…………………………………………………………………8

3.1.3 滚珠丝扛螺母副的设计、计算………………………………………………8

3.2 进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11

3.2.1 电动机选择……………………………………………………………………11

3.2.2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17

3.3 机床主轴部分设计计算…………………………………………………………18

3.3.1 主轴电机及其减速器的选择计算…………………………………………18

3.3.2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19

第四章  二维设计 …………………………………………………………………21

4.1 大体结构设计………………………………………………………………………21

4.2 利用 CAXA 电子图版进行二维设计…………………………………………22

第五章  三维设计…………………………………………………………………27

5.1 Solidworks2005软件介绍……………………………………………………27

5.2 三维建模……………………………………………………………………………28

5.3 三维动画…………………………………………………………………………34

经济技术性与环保分析……………………………………………………………35

结 论………………………………………………………………………………………36

致 谢………………………………………………………………………………………37

参考文献…………………………………………………………………………………38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科技成果是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设备中的应用是世纪内制造业发展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经历了50个年头。数控设备包括:车、铣、加工中心、镗、磨、冲压、电加工以及各类专机,形成庞大的数控制造设备家族,每年全世界的产量有10~20万台,产值上百亿美元。尤其是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数控技术最为先进。只就数控铣床来说,已经出现了各式各样适应于不同加工形式的数控铣床,而只就数控龙门铣床来说,自从西班牙尼古拉斯克雷亚集团公司(Nicolas Correa,下称NC公司)80年代中期开发出第一台龙门式数控铣床,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数控龙门铣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龙门铣床,到目前为止数控龙门铣床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

从整体上看,现在在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数控龙门铣床大部分只带有立式铣头,也就是说只能对工件上表面进行Y向和X向铣削或是带有侧铣头但该侧铣头只能进行Z向进给运动。也就是说带有能够做两个方向进给运动的侧铣头还是少见的。特别是对于重型龙门铣床来说,加工工件一般都是很大很重的,移动工件时很不合理的,所以这时采用能够做两个方向进给运动的侧铣头是必要的。

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数控龙门铣床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从199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99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数控龙门铣床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从2013年4月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和2014年4月份的上海数控机床展览会上,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1)低技术水平的产品竞争激烈,相互之间靠压价促销;

    (2)高技术水平、全功能产品主要靠进口;

    (3)配套的高质量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附件主要靠进口;

    (4)应用技术水平较低,联网技术没有完全推广使用;

    (5)自行开发能力较差,相对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主要靠引进图纸、合资生产或进口件组装。

  当今世界工业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国防实力。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00万台),但我们的机床数控化率仅达到1.9%左右,这与西方工业国家一般能达到20%的差距太大。日本不到80万台的机床却有近10倍于我国的制造能力。数控化率低,已有数控机床利用率、开动率低,这是发展我国21世纪制造业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每年我们国产全功能数控机床3000~4000台,日本1年产5万多台数控机床,每年我们花十几亿美元进口7000~9000台数控机床,即使这样我国制造业也很难把行业中数控化率大幅度提上去。因此,国家计委、经贸委从“八五”、“九五”就提出数控化改造的方针,在“九五”期间,我协会也曾做过调研。当时提出数控化改造的设备可达8~10万台,需投入80~100亿资金,但得到的经济效益将是投入的5~10倍以上。因此,这两年来承担数控化改造的企业公司大量涌现,甚至还有美国公司加入。“十五”刚刚开始,国防科工委就明确提出了在军工企业中投入6.8亿元,用于对1.2~1.8万台机床的数控化改造。

有专家指出专家说,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机床水平刻不容缓。但当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快速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为此,要建立有效的数控技术开发中心,加强对重点工艺的研究、试验,形成成套开发能力;同时,通过国际合作生产、合资经营,实现主流产品生产的高起点、成批量、专业化。

1.2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经济技术性与环保分析

如今的工业生产非常注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对产品设计做出适当的经济和技术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济性这方面,本设计完全符合这方面特点。在整体结构的设计上,我们在满足强度要求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最小的结构尺寸,使用了最少的原材料,这是经济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一方面;除此之外,在整体结构的设计中,大部分结构都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这样也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工作量;同时在设计中,认真分析计算,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数据,这样在各个部件的选择上就有了很大的优势,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例如对滚珠丝杠的选择,选择了传动精度很高,而且价格适中的BNFN5020-2.5;以及对两个电动机选择也是经过认真分析计算,从而选择即满足传动的动力要求,又没有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这无疑也节省了一部分资金。

在技术性方面,本设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实现横向移动时,另加了一个直线光栅尺进行位置检测,这样构成一个闭环系统,这样的结构在定位精度上更具有优势。

现代的产品设计都会注意环保问题,因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已经摆在人们面前,在产品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对于环境的影响,并应把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点,特别是在机械产品设计中更应注意这个问题,因在机械产品中,都要对其进行润滑,这样势必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润滑油等循环问题。在本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一要求,在各个需要润滑的表面都加工了油路,并注意了油路的配合,避免了润滑油的渗透。

结  论

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对一台重型数控龙门铣床的侧铣头结构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本设计中,为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将侧铣头主要分为垂直导轨和水平滑枕两部分,导轨采用贴塑滑动式矩形导轨;在伺服进给系统中,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交流同步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滚珠丝杠螺母副带动水平滑轨运动实现X向进给。在主运动系统使用西门子交流感应电动机通过同步带带动高精密主轴转动实现主运动。同步带传动都是采用1:1传动。

但是本设计中只进行了结构设计,没有考虑侧铣头的控制部分和润滑油的循环机构,希望以后能设计一个与之配合的电器控制部分和油路循环机构。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不仅对机械的基础知识和机械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实现了自己对自考三年所学到的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复习。在设计过程当中,逐步了解了机械产品的一般设计过程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考虑的因素,并且对CAXA电子图版和SOLIDWORKS软件更加熟悉。

毕业设计虽然结束了,自考四年的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但这只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开始。我的知识,特别是在机械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刚刚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无止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去研究,去探索。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积累更宝贵的专业知识,争取做到最好。

致  谢

本次毕业设计历时三个半月,在此过程中,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指导我毕业设计的田芳老师。在设计过程中,从开始设计计算一直到提交毕业论文,都得到了田老师悉心的指导。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谦和的待人态度都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这些将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努力。在田老师悉心的指导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毕业设计。值此毕业设计即将结束之际,学生在此谨向导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崇高的敬意和真心的祝

参考文献

1、 徐炳松,张秀艳,张茵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J]. 机械设备新闻资讯网.2005-08-07.

3、 龙门铣的先驱者来到中国[J]. 96航空翩遗技术,2005年第8期 .

4、 国内外数控技术发展状况[J]. 中国自动化网,2005-9-28 .

5、 专家指出要加大我国数控机床研发力度[J]. 新华社,2003-7-2. .

6、 机床设计手册3[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7、 机床设计图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8、巩云鹏,田万禄,张祖立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9、张玉,刘平.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M].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

10、喻子建,张磊,邵伟平.机械设计习题与解题分析[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11、阎保民, 鲍绍箕.  XKB2320A型数控龙门铣床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83年03期.

12、孙振功. 数控龙门铣床的研制[J]. 水利部电力工业部机电研究所.      

13、王启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14、孙智礼,冷兴聚,魏延刚等.机械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15、David Murray著,刘长征译.精通Solidworks 2003[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6、王仁德,张耀满,赵春雨.机床数控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17、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R2.0.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Visualization Process for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End Mills[J] .Sung-Lim Ko, Trung-Thanh Pham, Yong-Hyun Kim 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

19、Interference-free tool-path planning for flank milling of twisted ruled surfaces[J] .Jung-Jae Lee, Suk-Hwan Suh .Springer London ,Volume 14, Number 11.  

内容简介:
加工中心侧铣头结构设计 作 者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学 院 名 称: 机械 设计制造 与自动化 专 业 名 称: 机械 设计 制造及自动化 加工中心侧铣头结构设计 of of a 者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学 院 名 称:机械 设计制造 与自动化 专 业 名 称:机械 设计 制造及自动化 开 始 日 期: 终 止 日 期: 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I 加工中心侧铣头结构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依据机械设计和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对 一台重型数控龙门铣床的 侧铣头进行结构设计 ,该侧铣头能够在 X 方向和 Z 方向两个方向上进行铣削运动。本设计主要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据设计要求对侧铣头的结构进行 总体方案的设计 ,主要包括伺服进给运动和主运动方式的确定。 第二部分是 利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对设计 中伺服进给运动和主运动系统的机 械部分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进给 电 动 机 、主轴电动机、滚珠 丝杠 副的 选则、计算和校核 以及对同步 带和带轮进行 设计。 第三部分是根据所选择设计的主要零件,先进行大体结构设计,之后在此基础之上,利用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 ,应用 子图版 对侧铣头的结构进行二维设计 ,并生成三张二维装配图纸和一张二维零件图纸。 最后 一部分是 依据所设计的二维图,利用 件对 侧铣头结构中零件进行三维建模 ,并将所有建模零件进行装配,生成三维装配体;在此基础上,利用该软件做一个三维动画,显示装配体内部结构及运动方式。 关键字: 重型数控龙门铣床 侧铣头 结构设计 总体方案设计 二维 设计 三维建模 三维动画 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of of a is to of a as of of on of is is a of of as of is of of of as of of of is to on of in to to of of is to of to in is to a to of on of 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 录 摘 要 I 第一章 绪 论 1 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状况 1 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计目的和意义 3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5 计基本要求 5 体设计方案 6 第三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8 珠丝杠副的选择计算 8 知参数 8 削力的确定 8 珠丝扛螺母副的设计、计算 8 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 11 动机选择 11 步带的设计计算 17 床主轴部分设计计算 18 轴电机及其减速器的选择计算 18 步带的设计计算 19 第四 章 二维 设计 21 体结构设计 21 用 子图版进行二维设计 22 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五章 三维 设计 27 件介绍 27 维建模 28 维动画 34 经济技术性与环保分析 35 结 论 36 致 谢 37 参考文献 38 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 - 1 - 第一章 绪论 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状况 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 科技成果是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设备中的应用是世纪内制造业发展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自从年美国第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经历了个年头。数控设备包括:车、铣、加工中心、镗、磨、冲压、电加工以及各类专机,形成庞大的数控制造设备家族,每年全世界的产量有万台,产值上百亿美元。 尤其是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数控技术最为先进。只就数控铣床来说,已经出现了各式各样适应于不同加工形式的数控铣床,而只就数控龙门铣床来说,自从 西班 牙 尼古拉斯克雷亚集团公司 ( 称 80年代中期开发出第一台龙门式数控铣床,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数控龙门铣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龙门铣床,到目前为止数控龙门铣床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 从整体上看,现在在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数控龙门铣床大部分只带有立式铣头,也就是说只能对工件上表面进行 向铣削或是带有侧铣头但该侧铣头只能进行 就是说带有能够做两个方向进给运动的侧铣头还是少见的。特别是对于重型龙门铣床来说,加工工件一般都是很大很重的,移动工件时很不合理的,所以这时采用能够做两个方向进给运动的侧铣头是必 要的。 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 ,但数控龙门铣床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 从 年 “ 九五 ” 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数控龙门铣床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 但 从 2013年 4月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 和 2014年 4月份的上海数控机床展览会 上,也 看到 了 一些 问题: (1)低技术水平的产品竞争激烈, 相互之间 靠压价促销; (2)高技术水平、全功能产品主要靠进口; (3)配套的高质量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附件主要靠进口; (4)应用技术水平较低,联网技术没有完全推广使用; (5)自行开发能力较差,相对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主要靠引进图纸、合资生产或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 - 2 - 进口件组装。 当今世界工业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国防实力。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万台),但我们的机床数控化率仅达到左右,这与 西方工业国家一般能达到的差距太大。日本不到万台的机床却有近倍于我国的制造能力。数控化率低,已有数控机床利用率、开动率低,这是发展我国世纪制造业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每年我们国产全功能数控机床台,日本年产万多台数控机床,每年我们花十几亿美元进口台数控机床,即使这样我国制造业也很难把行业中数控化率大幅度提上去。因此,国家计委、经贸委从 “八五 ”、 “九五 ”就提出数控化改造的方针,在 “九五 ”期间,我协会也曾做过调研。当时提出数控化改造的设备可达万台 ,需投入亿资金,但得到的经济效益将是投入的倍以上。因此,这两年来承担数控化改造的企业公司大量涌现,甚至还有美国公司加入。 “十五 ”刚刚开始,国防科工委就明确提出了在军工企业中投入亿元,用于对万台机床的数控化改造。 有专家指出专家说,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机床水平刻不容缓。但当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快速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为此,要建立有效的数控技术开发中心,加强对重点工艺的研究、试验,形成成套开发能力;同时,通过国际合作生产、合资经营,实现主流产品生产的高起 点、成批量、专业化。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 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 其确定为 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 80m/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 100m/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 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 10 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 3 5 m,提高到 1 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 - 3 - 米级 (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 000服系统的 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 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 5轴联动对三维 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 1台 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 2台 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 进行高速铣削淬火 钢零件时, 5轴联动加工可比 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 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 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 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 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 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 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 ;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 4)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 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 采用 G, 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 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 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设计目的和意义 (a) 目的 ( 1) 根据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重型数控龙门铣床的侧铣头,使其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作进给运动,对于一台重型数控龙门铣床来说通常加工的工件都是很大很重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 - 4 - 的,在加工过程中要让工件移动或是进行多次安装是很费时费力的,所以设计一个能够在横向和纵 向两个方向作进给运动的侧铣头,来减少实际工件的移动和安装次数,进而减少安装的时间和由于多次安装引起的定位精度误差。 ( 2) 使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对作为一名将来从事机械行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必须的。而对数控铣床侧铣头的设计完全能够体现出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一般要考虑的因素。 ( 3) 使学生能够将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当今大学生大部分都存在着不知道如何将大学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甚至认为大学所学的东西根本没有用处。 ( 4) 使 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学习新的软件。通过完成这个毕业设计,以掌握当今社会上一些常用的制图软件和分析软件。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的社会,对于机械行业来说也是如此。现在的机械行业中很少有用手工绘制的图纸,而且现在的人们都有一种安全的理念和结构的美感,运用三维软件和分析软件对工程师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强度分析,可以事先发现不合理之处,以便提早加以改正。 (b) 意义 ( 1)、在现实中,带有侧铣头的数控龙门铣床是不常见的一种形式,而带有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进给运动的侧铣头的龙门铣床更是不常见。这项设计所设计的侧铣头与其 他龙门铣床部分相配合,可以应用在现实中对工件进行三个方向上的加工,从而很可能能够对工件进行一次性安装加工,这无疑可以省去很多调整时间并保证良好的安装精度。而且这是对一台重型数控龙门铣床侧铣头的设计,对于一台重型铣床来说,加工的工件一般都是很大很重的,要对工件进行多次安装是很困难的也很浪费时间,且定位精度不容易保证,而该课题所设计的侧铣头正适合这种情况,所以说这项设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二维和三维绘图软件,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 3)、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 ,掌握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考虑的因素。 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 章 总体方案设计 - 5 - 第二 章 总体 方案 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1) 侧铣头的行程为 600 2) 定位精度 为 5 m ; 3) 与立柱连接部分横跨度为 1300 4) 最大进给速度为 10 m/ 5) 两侧铣头中间能通过最大零件宽度为 3150 6) 主切削力 5000N。 图 加工中心方案图 1 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 章 总体方案设计 - 6 - 图 加工中心方案图 2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侧铣头能够在横向和纵向进行切削 进给 ,即 在 向进行切削进给 。为实现这两个运动,所以将侧铣头主要分为实现纵向运动的垂直导轨和实现横向运动的水平滑枕两部分。同时需要在这两部分 上安装有 实现的 导轨,考虑到此数控机床是一台重型 数控龙门铣床 ,侧铣头本身有很大的重量并且在加工过程中要受到很大的切削力的作用,这就要求所选择的导轨必须能 够 承受很大的 重力 及 较高的刚度 ,除此之外,因为本数控机床要求有很高的 加工 精度 ,根据这一点本设计 采用 承载能力大结构简单 刚性好 的 贴塑滑动式 矩形导轨, 在这之中之所以采用贴塑方式是因为普通的滑动导轨摩擦系数大,容易产生爬行现象, 而贴塑导轨具有摩擦系数小、抗咬合磨损性能好、不易爬行、工艺性能好等优点 , 但是由于矩形导轨磨损后不能自动补偿间隙,这就会影响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 , 因此对于导轨主要承载面需要有间隙调整装置,在本设计中,采用斜镶条对其进行调整。 对于主轴的运动,初步考虑了两种方案:一、采用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主轴运动;二、采用电动机通过同步带带动主轴运动。 但是 考虑到此设计是 一台重型数控龙门铣床,侧铣头本身有很大的重量并且在加工过程中要受到很大的切削力的作用,要带动侧铣头沈阳工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 章 总体方案设计 - 7 - 运动并实现进给,这就要求选择功率很大的电动机,而这就导致电动机 有很大的结构尺寸,如果采用联轴器进行连接,势必会增加侧铣头 的 结构尺寸,从而导致侧铣头重量的增加浪费原材料。而采用同步带传动,可以将电动机放置在侧铣头结构以外,这不但会减小侧铣头的结构尺寸,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使用;除此之外,采用同步带传动,还具有传动比准确,传动效率高,噪音小的优点。 这符合经济环保的要求。为保证加工精度,在这部分设计中,主轴采用高精密主轴 为了实现横向进给运动,也初步考虑了两种方案:一、采用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螺母副连接带动水平滑枕运动;二、采用电动机通过同步带与滚 珠丝杠螺母副带动水平滑枕运动。 如果采用联轴器连接的方式,就要将电动机及联轴器安置在水平滑枕的尾部,而一个大功率的电动机有很大的重量,这样就会导致水平滑枕尾部承受很大的重力,从而产生很大的扭矩,这对实现水平滑枕的运动精度、定位精度产生影响,并会导致摩擦性能的降低,而且为实现设计要求,水平滑枕需要有很长的结构尺寸,如果在将电动机放置在水平滑枕尾部,这就增加了整体机床的安装空间;而采用电动机通过同步带与滚珠丝杠螺母副带动水平滑枕运动的方式,可以将电动机放置在垂直导轨上,这无疑可以减少安装空间,而且合理利用空间。 之 所以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进行传动,是因为它具有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摩擦阻力小,动静摩擦力之差极小,因而运动灵活、平稳、低速时不易产生爬行、且磨损小、精度保持性好、寿命长;丝杠螺母之间进行消隙或预紧,可以消除反向间隙、市反向无死区,定位精度高、轴向刚度大;传动具有可逆性,即能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等优点,此设计中采用的滚珠丝杠螺母副是 对于主轴电动机的选择,初步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风冷式交流感应电动机。对于伺服进给电动机,初步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自冷式三相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交 流伺服电动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其没有电刷和换向器,不需要经常维护,没有直流伺服电动机因换向火花影响运行速度提高这种限制。 为了提高水平滑枕的 该方向上安装直线光栅尺 进行位置检测并构成 闭环控制 系统 。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消除整个系统的误差,包括机械系统的传动误差等,其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都比较理想,但是系统结构复杂,安装和调试比较麻烦,成本高。 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8 -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 设计计算 珠丝杠 副的 选择计算 3 1 1 已知参数 丝杠的公称直径 50程 20螺纹 长度 1245 3 1 2 切削力的确定 按照立铣(不对称顺铣)计算各向分力,如下图所示:已知主切削力 000图 头受力示意图 取 0 0 05 0 0 0 0 05 0 0 0 0 05 0 0 3 1 3 滚珠丝扛螺母副的设计、计算 ( 1) 计算进给牵引力用在导轨上的摩擦力。因此其数值的大小与导轨的类型有关,此处为贴塑矩形导轨, 则 : m = K F + f F z + F + G (其中, xF、各向切削分力, N ; G 移动部件的重量, N ; 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9 - f 导轨上的摩擦系数,随导轨形势而不同,取 K 考虑颠覆力矩影响的实验系数,取 m = K F + f F z + F + G= 1 . 1 2 0 0 0 + 0 . 0 5 4 0 0 0 4 0 0 0 1 0 0 0 9 . 8= 3 0 9 0 N ( 2)计算最大动负载 C 选用滚珠丝杠副的直径0须保证在一定轴向负载作用下,丝杠在回转 100 万转后,在它的滚道上不产生点蚀现象。这个轴向负载的最大值即称为该滚珠丝杠能承受的最大动负载 C,可用下式计算: C L f 3 (式中: L寿命,以 106 为一单位, L n T 60 10 6 n 丝杠转速,( r/用下式计算S vn 为最大切削力条件下的进给速度( m/可取最高进给速度的 1/2 1/3; S 丝杠导程,( n 丝杠转速,( r/ T 为使用寿命, h ,对于数控机床取 T=15000h; 运转系数,见下表。 运转系数 运转状态 运转系数 无冲击运转 般 运 转 冲击运转 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0 - 计算: 2 5 0 r / m 1 0 0 01 0 0 0 S vn s 22510 1 5 00 0250601060 66 3 3 2 2 5 2 . 5 3 0 9 0 4 7 f F K N 计算结果 小于丝杠额定动载荷 足要求。 ( 3)传动效率计算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 : ) r r(式中: 摩擦角,滚珠丝杠副的滚动摩擦系数 f 擦角约为 10 ,即 r 丝杠螺旋升角 丝杠中径 Sd= )r r= t a n 6 . 8 8 8 0t a n ( 6 . 8 8 8 0 0 . 1 6 6 7 ) = 4)刚度计算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变形会影响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及运动的平稳性,因此应考虑以下引起轴向变形的因素: 丝杠的拉伸或压缩变形量 1 : 在总的变形量中占的比重较大, 可以用计算方法确定。 先用下式计算滚珠丝杠受工作负载 的变化量 在计算滚珠丝杠总长度上的拉伸或压缩变形量 1 (两端固定): (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1 - 式中, L 在工作负载 用下引起每一导程的变化量,( 工作负载,即进给牵引力, N ; S 滚珠丝杠的导程,( E 材料弹性模数,对 钢 E 20 6 104. ( 2; F 滚珠丝杠截面积(按内径确定)( “ +”号用于拉伸,“ -”号用于压缩。 452. 3 0 9 0 2 0 0 . 5 2 1 014 4 2 . 0 6 1 0 4 2 . 94m 计算滚珠丝杠在总长度上拉伸或压缩的变形量 1 5105 . 2 1 0 1 2 4 5 0 . 0 0 3 2 420L L m ( 式中: L 滚珠丝杠在支承间的受力长度, 根据实用机床设计手册滚珠丝杠副的传动刚度主要由丝杠本身拉压刚度,丝杠副内的接触刚度,轴承和轴承座刚度,因此近似取拉压刚度的 1/3(变形近似为拉压变形的 3 倍 )。 13 3 0 . 0 0 3 2 4 0 . 0 0 9 7 0 . 0 2 , 符合要求定位精度 。 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 动 机选择 1、初选 电动机和减速器 ( a) 电 动 机和减速器 参数 电机西门子 1定转速 3000r/大输出静力矩 额定转矩 自身惯量 减速器: 动惯量 , 5i 。 ( b)转动惯量的计算 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2 - 丝杠导程 0 ,公称直径为 50 m a xm a xm a 0 2 0 510ns ni v ,取 500m a x 工作台重量 M=1000 21221 2J J J J J J 减 速 器电 机(其中丝杠的转动惯量: 4 1 2 4 1 2 20 . 7 7 1 0 0 . 7 7 5 0 1 2 4 5 1 0 0 . 0 0 6 0 L K g m 电机轴同步带轮 的转动惯量 : 222122222222222227 8 0 0 3 . 1 4 0 . 0 5 5 0 . 0 1 9 0 . 0 5 60 . 0 5 5 0 . 0 1 927 8 0 0 3 . 1 4 0 . 0 5 5 0 . 0 0 9 0 . 0 1 20 . 0 5 5 0 . 0 0 927 8 0 0 3 . 1 4 0 . 0 3 9 0 . 0 1 9 0 . 0 1 8+ 0 . 0 3 9 0 . 0 1 920 . 0 0 6 2 0 . 0 0 1 3 0 . 0 0 0 50 . 0 0 8 rk g m 丝杠同步带轮的转动惯量: 22222222222227 8 0 0 3 . 1 4 0 . 0 5 5 0 . 0 1 7 5 0 . 0 4 70 . 0 5 5 0 . 0 1 7 527 8 0 0 3 . 1 4 0 . 0 5 5 0 . 0 0 7 0 . 0 1 20 . 0 5 5 0 . 0 0 720 . 0 0 5 2 0 . 0 0 1 30 . 0 0 6 5 rk g m 则: 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3 - 21222322121 2 0 1 00 . 0 0 9 2 3 0 0 0 2 5 7 3 0 0 0 6 0 0 . 0 0 8 0 . 0 0 6 5 1 0 0 0520 . 0 1 3 6 9 J J J J = K g m 减 速 器电 机惯量匹配 0 . 0 0 7 9 9 / 0 . 0 1 3 6 9 0 . 5 8 电 机,符合要求。 0 . 0 0 9 2 3 / 0 . 0 1 3 6 9 0 . 6 7J J 电 机 ( c)电机力矩的计算 快 速空载起动时所需力矩起M: 0m a x f 起 (式中, 快速空载起动力矩, ; 空载起动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加速力矩, ; 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 ; 由于丝杠预紧折算到电机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 ; m a x 0 . 0 1 3 6 9 2 5 0 0 2 1 . 3 9 69 . 6 6 上式中 T时间常数 摩擦力矩 : 0 0 . 0 5 1 0 0 0 9 . 8 0 . 0 2 00 . 3 9 0 . 8 5f 0F导轨摩擦力( N),空载快速起动时 ; 传动链 总效率,一般可取 。 附加摩擦力矩0M 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4 - 23m a 021 3 0 9 0 2 03 1 0 . 9 1 02 3 . 1 4 0 . 8 50 . 1 5 9 滚珠丝杠预加载荷,一般取 N 。 S 滚珠丝杠导程 0 滚珠丝杠未预紧时的传动效率,一般取 0 09 . 空载快速启动所需力矩 m a x 0 2 1 . 3 9 0 . 3 9 0 . 1 5 9 2 1 . 9 4 M M N m 起 7机满足使用要求。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切M: M M M Mf 0 ( 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 : 5 0 0 0 0 . 0 2 3 . 9 8 3 . 1 4 0 . 8 5 式中:给方向最大切削力 N ; 最大切削负载时摩擦力矩 : 0 0 . 0 5 4 0 0 0 4 0 0 0 1 0 0 0 9 . 8 0 . 0 2 0 . 7 0 8 0 . 8 5 附加摩擦力矩0M: 23m a 021 3 0 9 0 2 03 1 0 . 9 1 02 3 . 1 4 0 . 8 50 . 1 5 9 最大切削负载所需力矩 M 切 : 0 0 . 7 0 8 0 . 1 5 9 3 . 9 8 4 . 8 5 ( . ) M M N m 切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5 - ( d) 加速运行加速度 计算折算到电机轴的等效转矩 )( e 计算工作台空载加速度 电机轴角加速度: 21 4 6 . 5 1 0 . 0 2 2 . 2 6 ( / ) 0 . 2 32 0 . 0 1 3 1 1 5 2m s 2、 更换 电 动 机 和减速器 ( a) 电机和减速器 参数 电机西门子 1定转速 3000r/大输出静力矩 额定转矩 自身惯量 减速器: 动惯量 , 5i 。 ( b)转动惯量的计算 丝杠导程 0 ,公称直径为 50 m a xm a xm a 0 2 510ns ni v ,取 500m a x , 工作台重量 W=1000 21221 2J J J J J J 减 速 器电 机其中丝杠的转动惯量: 4 1 2 4 1 2 20 . 7 7 1 0 0 . 7 7 5 0 1 2 4 5 1 0 0 . 0 0 6 0 L K g m 则: 222322121 2 0 1 00 0 0 6 7 7 0 0 0 2 5 7 3 0 0 0 6 0 0 . 0 0 8 0 . 0 0 6 5 1 0 0 0520 0 1 0 5 8 J J . . K g m 减 速 器电 机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6 - 惯量匹配0 . 0 0 6 7 7 / 0 . 0 1 0 5 8 0 . 6 3J J 电 机,符合要求。 ( c)电机力矩的计算 快 速空载起动时所需力矩起M: 0m a x f 起 式中, 快速空载起动力矩, ; 空载起动时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加速力矩, ; 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 ; 由于丝杠预紧折算到电机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 ; m a x 0 . 0 1 0 5 8 2 5 0 0 1 6 . 5 3 69 . 6 6 上式中 T时间常数 摩擦力矩 : 0 0 . 3 9 0F导轨 摩擦力( N),空载快速起动时 ; 传动链总效率,一般可取 。 附加摩擦力矩0M: 23m a 021 3 0 9 0 2 03 1 0 . 9 1 02 3 . 1 4 0 . 8 50 . 1 5 9 滚珠丝杠预加载荷,一般取 N 。 沈阳工 业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 章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 17 - S 滚珠丝杠导程 0 滚珠丝杠未预紧时的传动效率,一般取 0 09 . 空载快速启动所需力矩: m a x 0 1 6 . 5 3 0 . 3 9 0 . 1 5 9 1 7 . 0 8 M M N m 起 8机满足使用要求。 ( d) 加速运行加速度 计算折算到电机轴的等效转矩 )(36312 3 e 计算工作台空载加速度 电机轴角加速度: 21 3 6 1 0 . 0 2 2 . 3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加工中心用侧铣削动力头设计【3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6858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