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与爆炸重点火灾类型与防范_第1页
火灾与爆炸重点火灾类型与防范_第2页
火灾与爆炸重点火灾类型与防范_第3页
火灾与爆炸重点火灾类型与防范_第4页
火灾与爆炸重点火灾类型与防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灾与爆炸重点火灾类型与防范火灾与爆炸重点火灾类型与防范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有几类火灾必须引起人 们的高度重视 地下建筑火灾地下建筑火灾 随着地下建筑 地下工程的不断增多 消防任务更加繁重 由于地下建筑的设计 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还没有及时跟 上 还缺少强有力的措施 办法预防与控制火灾 地下建筑火 灾事故时有发生 国际上 也不断传来地下铁道等地下建筑的 火灾信息 研究和预防地下建筑火灾刻不容缓 这是保障城市 安全 保障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与使用安全的重要课题 其 火灾特点是 1 疏散难度大 地下建筑一般无窗 火灾时产生的烟 热不易排除 积聚 的热量会使室内的可燃物和空气的温度迅速升高 较早地出现 全面燃烧现象 轰然 根据建筑物的燃烧试验 在有限的空间环 境下 当火灾房间的温度上升到 400 以上时 会立刻出现轰然 室内温度会从 400 猛升到 800 900 火灾房间空气的体 积急剧膨胀 烟气中的 co co2 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增高 再加上地下建筑比起地上建筑的安全出口少 疏散通道 门和 楼梯的宽度较窄 尤其人防工程 人们要脱离危险区域更困难 2 扑救难度大 第一是火情侦察困难 难以接近火点 第二是进攻和撤离 的路线少 第三是因烟热作用 水枪手不易接近起火部位 往 往会延长扑救时间和增加火灾损失 第四是难以采取破拆等手 段阻止火势扩大 第五是可使用的灭火剂比地上建筑少 如卤 代烷 co2 等在地下建筑一般不宜大量使用 第六是地下建筑 内一般无线通信设备难以使用 联络困难 地下建筑火灾不乏其例 1975 年 西北一座大城市的一个 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发生火灾 火势很猛 难以控制 不得不 将起火变电室的门封闭 任其自行烧灭 1995 年 10 月 28 日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乌尔杜斯地铁站发 生重大火灾 死亡 558 人 日本自 1961 年至 1975 年的 15 年中 共发生地铁火灾 45 起 平均每年 3 起 可见 地下空间防火不 可忽视 高层建筑火灾高层建筑火灾 20 世纪 60 年代建造的芝加哥百层大楼汉考克大厦 它能 满足商业 游乐 餐饮 办公 居住等多种功能需要 宛如一 座城中之城 近年来美 日等国更竞相设计和筹建多座可容纳 几十万人生活 工作 高达数百层和数千米的宏伟综合体 我 国近 现代高层建筑自 20 世纪初在上海出现之后 经历了较长 的发展历程 70 年代起加快了步伐 建筑类型则由以高层宾馆 住宅为主而逐渐向办公楼 综合体发展 近年来 我国各大城 市高层的综合性建筑群体不断涌现 构成现代城市的独特风景 高层建筑火灾特性有二 一是起火因素多且蔓延快 公共体内 有众多的装修陈设 居住体中有大量的家具衣物 它们多属可 燃物品 遍布各处的电器线路 设备及餐厨用火等 又极易形 成着火源 加之人员多而复杂 烟头 火柴 玩火 纵火等也 构着火源之一 二是疏散 扑救难且危害大 高层居住体中住 有大量的居民 且老幼稚病残占相当比例 同时 公共体中顾 客既多又不熟悉安全出口位置 火灾时人群混乱相互拥塞 极 易被浓烟烈火所吞没 燃气爆炸燃气爆炸 随着工业与民用燃气的普及 燃气爆炸日益频繁 燃气在 生产 输送 储存 使用等环节都可能发生爆炸 燃爆既是一 个火灾源 又是一个火灾的伴生 次生灾害 比单纯火灾事故 要严重得多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 遇明火即发生猛烈爆炸 简称 燃爆 民用燃气的组分决定了它具有一般可燃气体爆炸 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 一些燃点较低的可燃液体 如汽油 乙 醚在常温下极易挥发成可燃蒸气 甚至一些燃点较高的可燃液 体 遇燃后同样挥发成可燃蒸气 这些蒸气达到一定浓度 遇 明火点燃即发生爆炸 几乎所有的燃爆都伴随着火焰的产生和传播 许多火灾往 往直接起源于燃爆 尤其是恶性大火 我国近年来的 3 起大火 都与爆炸有关 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起火 出动 1 万余 名消防战士 1000 多辆各种灭火车 才制止了火势的蔓延 北 京燕化公司工一厂高压车间乙烯爆炸起火 整个高压车间连同 设备几乎全部被毁 损失极为惨重 殃及附近房屋多处 南京 炼油厂 1 万米 3 的储油罐大爆炸 调动扬州 镇江 无锡 上 海等近 10 个城市的消防车前往灭火 南京军区及省区也派出部 队及飞机协助扑救 上述爆炸均是由于可燃物挥发为可燃气体 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明火引发并进一步加剧大势蔓延的 企业高温场所火灾企业高温场所火灾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需要有许多高温场所 这些高温场所如 果管理操作不当 极易发生火灾与爆炸 这是因为这些高温场 所本身就是一个自然源 点火源和爆炸源 具体分析起来 以 下几类情况需引起注意 1 高温场所易导致自然类火灾 爆炸事故 这是因为高温操作设备泄漏易引起自燃 一些高温操作的 设计 其内容物温度远远高于物料的自燃点 当物料一旦泄漏 到设备外或外部空气进入设备内 均会立即发生自燃 例如 乙烯生产中 当裂解时的温度大于 800 裂解产物大都呈气体 状态 操作温度远远高于物料的自燃点 一旦泄漏 会立即自 燃 特别是一些化学物品 如硝化棉 赛璐珞 最高气温超过 30 时 若保存不当就会自燃 2 高温表面易成为点火源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加热装置 高温物料的输送管线 高压蒸汽管线及高温反应塔 器 等设备表面温度均较高 若可燃 物与这些高温表面接触时间过长 就有可能引起火灾 例如 造纸机上的圆筒烘缸 采用蒸汽加热 温度为 110 130 若 在蒸汽管道等受热表面沉落的纸毛 纸屑等可燃物长时间受热 能使其着火并扩大成灾 高温场所易发生水蒸气爆炸 当水与 高温物体接触 会发生快速热传递 造成火瞬间相变 呈现出 爆炸的现象 3 反应器内部压力升高易爆炸 由于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 使反应器内进行的放热反应 所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移出 反应热量便会在反应体系内蓄积 温度随之逐渐上升 随着温度的升高 反应速度 反应热生成 速度进一步加快 引起反应器内部压力急剧升高 最终导致反 应失控类爆炸 4 局部火灾损坏邻近设备的气液平衡 火场上 特别是设备密集设置的装置区和油罐区 由于局 部发生了火灾 邻近设备或储罐等会受到火灾高温火焰的烘烤 一方面使设备的强度降低 金属材料在 300 以上的高温下 强 度明显降低 500 时即可下降 50 另一方面容器内液体随 温度上升 体积急剧膨胀 蒸气压快速上升 两方面作用的结 果 使容器器壁与气相接触部位出现裂纹 蒸气喷出 导致容 器内气液平衡破坏 液体呈现过热状态 过热状态的液体为了 恢复平衡 必然会发生急剧相变 导致破坏平衡的爆炸事故 电气火灾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发生率逐年上升是我国火灾形势的一大特点 1985 年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 5214 起 占当年火灾总数的 14 9 1990 年 我国共发生火灾 32589 起 死亡 2083 人 受 伤 1898 人 直接经济损失额为 5 22 亿元 其中电气火灾 7738 起 占火灾总数的 23 7 近年来 我国电气火灾次数的比率 逐年上升 1995 年我国共发生火灾 37915 起 死亡 2232 人 受伤 3770 人 直接经济损失额为 11 亿元 其中电气火灾 10598 起 占火灾总数的 28 0 直接经济损失额 4 80 亿元 占火灾总损失额的 43 6 可见 的 10 年来 我国电气火灾次 数的比率上升了 13 个百分点 另据 1996 年及 1997 年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上一年全国 10 大火灾案例 其中电气火灾已占 70 80 有迹象表明 在 九五 期间 我国的电气火灾将会继续攀升 这是一个值得引 起注意的信息 如果按照 八五 期间的上升率 每年递增 1 3 那么到 2000 年将会由 28 0 上升到 34 5 也就是说 到 2000 年 我国每 3 起火灾中 至少就有 1 起是电气火灾 电 气火灾已成为不容等闲视之的问题 建筑物结构火灾建筑物结构火灾 建筑物是人类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 建筑结构防火至关重 要 纵观国内外大量的建筑结构火灾研究资料 可归纳出三个 方面 第一就是建筑防火 建筑防火包括建筑总体布局 建筑 内部防火隔断 防火装修 消防扑救 安全疏散路线 自动报 警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第二就是建 筑结构抗火性能 建筑结构抗火性能主要包括结构材料的抗火 性能 结构在火灾高温下的强度 刚度 变形 承载能力 建 筑结构耐火时间以及结构抗火构造等内容 第三就是一旦发生 火灾 救灾组织系统与灾后结构修复及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研 究 一旦发生火灾 首先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火灾中的烟 雾是致人死地的罪魁祸首 火灾的研究表明 真正死于火灾的 绝大多数人并非直接因高温烘烤或火烧致死 而是由于大火时 产生的烟雾丧命的 烟雾在每次火灾中造成死亡的比例为 80 85 火灾发生后到底含有哪些有害成分呢 美国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