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原旅游前高原反应的评估与策略高原旅游前高原反应的评估与策略1 1 摘要摘要随着西藏游的热度上升,“高原反应”这个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高原环境对人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低氧,尤其居住在平原人群急进高原地区,往往会受高原缺氧环境影响而产生一系列身体不适,部分人群会由于缺氧习服不良发生包括头痛、呕吐、心慌、食欲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高原反应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因此对于游客而言,高原旅游之前进行高原反应的评估,以及充分做好应对高原反应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高原反应的症状详细说明,指出了高原反应的评估指标。然后提出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分析法和专业仪器测量法两种方法来提前按评估游客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最后,作者详细介绍了预防和减轻高原反应的方法、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普通游客掌握高原旅游的窍门。关键词:高原旅游;高原反应;评估;策略AbstractAbstract:With the Tibet travel heat up, the word altitude sickness also began to frequently appear in the line of sight of people. Altitude reaction the consequences could be very serious, so for tourists, evaluate the altitude reaction before travel, and fully prepared to deal with the plateau reaction preparation work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ymptoms of altitude sickness in detai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high altitude response. And then put forward can us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and professional instrument measuring by two methods: Plateau reaction in advanc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ts may occur. Finally, the autho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methods,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the plateau reaction.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the trick to help ordinary tourists master plateau tourism.Keywords:Keywords: plateau tourism; high altitude reaction; evaluation; strategy 高原旅游前高原反应的评估与策略高原旅游前高原反应的评估与策略2.2.前言前言本人在去年 8 月份到云南旅游,因为本人身体状况良好,且平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刚开始在海拔2000 多米的丽江除了有耳鸣的现象之外并没有其他症状出现。过了两天本人坐了三个小时车从海拔 2200 米的地方到达海拔 4500 米的玉龙雪山时候出现胸闷,耳鸣现象比较严重。当从 4500 米海拔的玉龙雪山攀登到海拔 4800 米高的过程中,出现缺氧,呼吸困难,头痛等症状,并且需要吸氧,心理也变得紧张了起来。于是本人就马上下山回到了海拔 2200 米的地方,耳鸣和胸闷现象虽然没有那么剧烈,但头痛的实在让本人难受,于是本人就到当地诊所看医生,医生说是缺氧引起的头痛是正常的保护机制。建议最好不要使用药物对抗,否则会产生副作用。最终,本人休息了一晚,头痛的现象才得以消失。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本人亲身到高原地区的经历,能够帮助期望高原旅游的人群正确对待高原反应现象。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进行高原旅游之前,便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条件,做好高原反应的评估工作,加强应对高原反应的准备工作。相信通过本文,游客不仅能够正确认识什么是高原反应,还能够掌握旅行前的高原反应评估方法和应对高原反应的措施。如此不仅可以减少发生高原反应的人群,同时也能适度减少人们盲目最求高原旅游的热情。3 3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和方法3.13.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眼光从基本的生存层面提升到了精神需求方面,国内、国外旅游的人逐年增加。在国内,一些原本地广人稀、沉浸在岁月长河中的地点也成了旅游的热门之地。西藏作为我国西南边陲最重要的门户,长期以来都是游牧民族的居住地,其广袤的草原、高远的蓝天都成为了都市人群放松和寻找自我的圣地。据西藏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披露,西藏旅游 2014 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总计 1553 万人次,超去年同期,全年旅游收入累计 200亿元,较去年同期数据增长 20%和 23%,冬游西藏的游客也较去年有所增多。然而,随着西藏游的热度上升,“高原反应”这个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所谓“高原反应”是人从平原地区迅速到达海拔 3000 米的高原地区时引发的不适应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闷、心慌气短、口唇发绀、周身无力、失眠、恶心呕吐、水肿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脑水肿,有呼吸道感染者易发生高原肺水肿。由于高原反应会影响到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有这些脏器、系统疾病的人应慎重入藏。既然高原反应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对于游客而言,高原旅游之前进行高原反应的评估,以及充分做好应对高原反应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3.2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应用文献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了国内外与高原反应情况相关的资料,著作及报道,并引用其中文献资料,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设置问卷调查,然后再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结论。4 4 相关概念相关概念4.14.1 高原反应高原反应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 3000 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所谓“高原反应”是人从平原地区迅速到达海拔 3000 米的高原地区时引发的不适应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闷、心慌气短、口唇发绀、周身无力、失眠、恶心呕吐、水肿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脑水肿,有呼吸道感染者易发生高原肺水肿。由于高原反应会影响到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有这些脏器、系统疾病的人应慎重入藏。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中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4.24.2 高原反应的症状高原反应的症状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 3000 米的高度,24 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 35 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有报道说,3500 米以下的发病率占 37%51%,3600 米-5000 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4.34.3 高原反应的评估指标高原反应的评估指标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可以根据下列指标来判断是否已经发生了高原反应。4.3.14.3.1 症状指标症状指标(1)不适感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口唇、指甲颜色口唇、指甲呈现紫绀色。(3)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4)意识是否清楚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4.3.24.3.2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除了以上各种症状指标之外,还有一种更为精确的评估指标,那就是生化指标。通过屏气实验 :受试者静坐 10min, 用脉搏血氧仪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SaO2)和脉搏(FIR), 然后用力吸气 , 吸气末屏住呼吸 ,记录屏气时间和屏气末 SaO2 、FIR1。Roach 等研究发现 ,进人高原后 , 低氧性通气反应越好,就越能维持动脉 SaO2 于较高水平 ,AMS 症状也就越少。相反,低氧性通气反应越差, 动脉 SaO2 就越低 ,AMS 评分越高。因此, 进人高原后的动脉 SaO2 与 AMS 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2。Burscher 等检索 16 篇预测 AMS 相关文献后得出结论:在模拟 2300 4300 m 高原环境下 , 屏气 20 30 min 后测定 SaO2 对预测 AMS 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1 黄庆愿, 高钰琪,刘福玉, 等.低氧反应及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价值 J .高原医学杂志 2004, 14(3):57-57.2 ROACH R C, G REENE E R, SCHOENE R B, et al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for prediction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J .AviatSpace Environ M ed, 1998, 69 (12):l182-l185.3 Burtscher M , Szubski C, Faulhaber M .Predic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to AMS in simulated altitude J .Sleep Breath, 2008, 12(2):103-108.但我国学者黄庆愿等人实验表明, 在平原通过吸人低氧气体及屏气反应观察简单的生理学反应 ,对于预测高原反应的发生状况意义有限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通过设置虚拟的低氧环境来对比急性低氧环境下,旅游者的 AMS 反应程度。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100142)的学者殷东辰、施维茹、温冬青、顾昭、刘晓鹏通过对 26名平原地区的志愿者进行模拟实验,使志愿者从北京出发进入西藏地区,然后对志愿者进行为期 7 天的跟踪记录打分。评分的标准按照无反应及轻度反应组( ):总计分(1 10)分;中、重度反应组(+):总计分 11 分 以上划分。通过这几名作者的跟踪实验,获取数据之后进行了数据分析,他们得出了结论,如下图所示:图 1 AMS 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资料来源: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100142)的学者殷东辰、施维茹、温冬青、顾昭、刘晓鹏,利用简易指标预测急性高山病的方法探讨,高原医学杂志2013 年第 23 卷 2 期)从图 1 可以看出,几位学者将 AMS 反应分为轻/无症状组和中/重症状组,通过胸廓体积、胸廓呼吸体积差、体表面积/呼吸体积差、体4 黄庆愿, 高钰琪,刘福玉, 等.急性高原反应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8(12):1269-1272.表面积/胸廓体积和年龄等几个指标,计算了 26 名志愿者 AMS 的反应情况。最后几位学者得出结论:在胸廓呼吸体积差小于 2139 和体表面积/胸廓呼吸体积差的比值大于 9.22 时,其 AMS 反应程度可能高于非易感人群。同时,通过分析看出 AMS 反应程度与年龄、吸烟、体型无显著差异,与血型有一定相关性,AMS 发病概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O 型、A 型、B 型和 AB 型。但考虑到本研究中 AB 血型的样本数偏少,以上结果仅作为讨论结果提出5。5 5 高原反应的评估方法高原反应的评估方法高原反应因其比较严重的后果,游客普遍都比较重视。然而,由于大部分游客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因此对于自己是否适合高原旅游,是否会发生高原反应只能凭借猜测和自己的主观臆断,这样往往会判断失误而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这时,系统的、专业的高原反应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普通游客,常用高原旅游前高原反应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5.15.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通过设置几个问题,从身体状况、生活作息习惯、心理性格等方面全面了解游客的身心是否健康,由此来做出大概判断。常问的问题有如下一些:5 殷东辰、施维茹、温冬青、顾昭、刘晓鹏, 利用简易指标预测急性高山病的方法探讨J, 高原医学杂志2013 年第 23 卷 2 期问题 1:幼年患过流感、扁桃体炎、猩红热、中耳炎等吗? A. 患过,但不严重,治疗后得到康复 B. 多次患过,未得到及时的治疗C. 从未患过,只是偶尔感冒,也会很快痊愈问题 2:性格是否不善于适应环境,缺乏泰然自若的态度,爱争强好胜,情绪常处于紧张、激动之中?A. 完全符合 B. 有些方面符合 C. 不符合 问题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吗?A. 经常参加 B. 较少参加或时停时续 C. 基本上不参加 问题 4:在饮食上倾向于:A. 喜食新鲜的蔬菜、豆制品,适度食用鱼肉或其他瘦肉 B. 有胃口,喜爱吃肉,很少吃蔬菜 C. 介于两者之间 问题 5:你的脉搏每分钟跳多少次?A. 60 次以下或 100 次以上 B. 70 次或 80 次左右,如身体强壮可低于 60 次 C. 接近 100 次或 60 次 问题 6:你的血压正常吗?A. 有点高,但适当休息即恢复正常 B. 血压高或高低波动大 C. 正常 问题 7: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过心悸、胸闷、胸痛的感觉吗?A. 出现过心悸,但时间很短 B. 出现过上述症状,休息后好转 C. 从未出现过上述症状 问题 8:观察你的耳垂和嘴唇:A. 有很深的折皱;红润 B. 平滑;有点发乌、发紫 C. 有些折皱,但很浅;介于上述之间 问题 9:经常每天咳嗽吗,且经常有痰?A. 是,而且有很多痰 B. 是,很少痰 C. 不是,也没有痰问题 10:年纪已超过 40 岁,现在或曾经抽烟,且容易气短、胸闷?A. 经常抽烟,而且易气短、胸闷 B. 抽的不多,也很少胸闷 C. 不抽烟,也没有气短、胸闷 以上十个问题,分别从身体抵抗力、心肺功能、血管功能、饮食习惯、心理状态、性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测评。能够比较全面、且较为准确的评估游客发生高原反应的可能性。游客通过这十个问题的认真回答,可以得到评估结果。5.25.2 专业仪器评估法专业仪器评估法现在越来越多的旅游公司开始注重高原反应评估,为了更准确、更高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很多公司研发了专业软件来评估人们的高原反应情况。通过专业仪器和设备,模拟高原环境,并监测受检人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然后给出专业建议。专业仪器评估的方法虽然更加可靠,但是由于费用较高,因此目前并没有普及。大部分游客也不愿意采纳这种评估方法。相对而言,调查问卷评估方法更加容易普及,更具操作性和简便性。5.35.3 评估结果及应对措施评估结果及应对措施无论采用哪种评估方法,最终都会得到以下轻、较轻、较重、非常重四个结论,笔者将这四个结论分为轻、较轻组和较重、非常严重两组,分别给出了应对措施。5.3.1 轻、较轻组的应对措施第一,高原反应风险:非常轻。您的心肺功能非常好,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能较快适应缺氧环境,进入高原地区基本不会出现不适感。第二,高原反应风险:较轻。您的心肺功能良好,能适应繁重的工作和劳动,进个高原地区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感。针对这两种轻和较轻的症状,可以采用以下的应对措施:1.休整一天有必要。拉萨的海拔 3658,在西藏地区属于中等。到拉萨后可以留一天时间休整一下,先不洗澡。热水澡使周身血管扩张耗氧量加大,心率加快,可加重反应症状。2.放慢活动节奏。肌肉的快速运动会增加耗氧和需氧,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反应的原因,尤其是登高、跳跃、跑步会出现气短症状。建议放慢活动节奏,时常主动深呼吸,增加对组织的氧供。3.多喝水、多吃水果。西藏气候干燥容易使组织脱水,尤其是老年人还易导致便秘,加重心血管负担。因此建议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保持体内水分、促进胃肠道蠕动。5.3.2 较严重、很严重组的应对措施第三,高原反应风险:较严重。您的心肺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可能会产生供氧不足的情况,因此,进入高原地区可能会出现较为强烈的不适感。建议加强锻炼,身体状况较好时再进入高原。第四,高原反应风险:很严重。您的心肺功能存在严重问题,如果进入高原地带,可能会发生大脑供氧不足等严重后果,因此不建议您进行高原旅游。对于这一组的人群,如果必须进入高原呢,那么可以准备药物预防。红景天是最受推崇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可以在进藏前一周开始按说明服用,一直到离开。如果备用量不够也没关系,拉萨的药房很齐全,同样的药甚至比内地便宜。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还有肌肝片、葡萄糖等,上高原前二天开始服用,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同时,防晒措施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对于缓解高原反应也有间接的作用6 6 预防高原反应的策略预防高原反应的策略高原反应虽然后果严重,但是如果提前做好准备,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一般而言,只要做好以下应对策略,便能减轻高原反应。6.16.1 明确自身健康状况明确自身健康状况患下列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律失常或静息心率大于 100 次分,高血压期以上,各种血液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度以上阻塞性肺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尘肺病。糖尿病未获控制;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 现患重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体温 38以上或体温在 38以下但全身及呼吸道症状明显者,在病愈以前,应暂缓进入高原。曾确诊患过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血压增高明显的高原高血压、高原心脏病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高危孕妇。 不管您身体有多好,到了西藏旅游,前两天,或者刚至 4800 海拔时,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头痛、发闷、耳鸣等。别担心,别剧烈运动。一到两天就会适应。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的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反应较低,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或减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了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可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拉萨有很好的专门治疗高山反应的医院及医师,而且较好的宾馆也有很好的这方面的医务室,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建议您带上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优易、红景天、肌肝片、葡萄糖等,进高原前二天开始服用,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6.26.2 准备充分,减少高原反应发生的概率准备充分,减少高原反应发生的概率首先,要正确认识高原反应。在布达拉宫广场经常可以看见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自驾进藏的,因此,并不是年龄越大,高原反应的概率就越大。高原反应不可怕,只要放松心态,很好的重视和预防一定可以有一个愉快的西藏之行。第二,选择火车一般需要一到两天时间,进藏列车从塔尔木到拉萨段启动车厢内供氧,你可以一边享受沿途风光,一边适应渐渐升高的海拔,如果有旅客严重缺氧还可以联系列车长提供鼻导管吸氧。7 7.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四川九寨沟,西藏拉萨,青海湖等高原地区的独特人文环境以及神秘的云南玉龙雪山,碧海蓝天的秀美景观,成了许多人心中想向往的旅游胜地。但不管什么样的人,凡是初进入高原地区,多多少少都会患有胸闷、呼吸困难、缺氧、 头昏头痛、气短心悸、恶心厌食、微热乏力等不同 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的高原反应。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但这并不说明你不能适应高原反应,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1-3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为了把患高原反应的程度降到最低,我为预防高原旅游前的高原反应提几点建议:第一,尽量不吸氧。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原低氧,依体质不同一般经过 23 天的适应就没什么问题了。建议如不是严重反应不要轻易吸氧,因为吸氧一般浓度较高,容易产生依赖,使适应期延长。第二,保证睡眠。高原低氧会影响到睡眠质量,这是很多人初到西藏都会遇到的,而睡眠不好会加重反应症状。可以准备一点安眠药以备不时之需。第三,喝葡萄糖水。很多人推荐有反应时喝葡萄糖水,有一定道理。因为葡萄糖可以无需转化,直接给细胞提供能量。葡萄糖粉超市即有供应,进藏后可每天早上冲服一杯,另外应多食碳水化合物类。第四,口服清热解毒小中药。在西藏除需预防感冒,还由于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因此可备用如板蓝根等小中药。8.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眭晋华,史红梅,眭广瑞. 空气湿度及其影响J. 山西科技. 2011(03)2 包政权,马国素,胡进明,李丁有,张侠. 观察初次进入高原的旅客在不同海拔高度生理指标变化J. 高原医学杂志. 2011(01)3 薛华菊,方成江. 高原人体生理适应学理论在进藏旅游中的应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2)4 罗美娟,郑向敏,沈慧娴. 解读旅游危机的类型与特征J. 昆明大学学报. 2008(02)5 杨超,凌学武. 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6 刘峰贵,张忠孝,候光良,周强,张海峰,薛华菊.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探讨J. 人文地理. 2006(05)7 格央. 高原气候环境与人类健康J. 西藏科技. 2006(04)8 张娟,鲁毅,王显春,黄绍农,冯永文. 短期高原旅行中健康成人心肺功能的变化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20)9 刘春玲,孙庆军,吴丽云,彭海静,范夕霞. 突发性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旅游业应急机制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03)10 侯国林. 旅游危机:类型、影响机制与管理模型J. 南开管理评论. 2005(01)11 陈刚. 莺琼盆地 BD19-2 区井震速度差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212 梁群. 玉皇观河口区域表层地震放大效应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413 魏琴. 基于计算思维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探索D. 成都理工大学 201414 王堃鹏. 基于 MPI 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法自适应有限元 2.5D 正演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415 陈湘. 基于 SOA 架构的高原景区游客动态信息系统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景交际用语课件
- 悄悄变化的我课件简介
- 幼儿园大班心脏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 开学第一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 小班上学期老师个人工作方案
- 电磁感应试题及答案
- 七夕餐厅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 定向选调面试题及答案
- 后勤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职业暴露试题及答案
- 呼吸机断电的应急演练
- 视觉传达设计保研面试问题
- 慰问品采购项目供货方案
-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注射安全》
- 5G智慧执法解决方案
- 2024年南宁铁路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课件 第11、12章 定性比较分析、写作
- 模块三 环境感知技术
- 人教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